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亂寫一通(十三):從群體認同看【孝順】的意涵》
2021/02/20 19:45:40瀏覽380|回應0|推薦5

《亂寫一通(十三):從群體認同看【孝順】的意涵》


人與動物間在行為上有個重要差異,即人會奉養謀生能力衰退後的父母輩,這種會減損自身效用的行為,似乎是人類獨有的現象,而人的這種行為,也可歸結到群體認同上。


前文以人類游獵時期為例,由人加入獵團的生存動機來說明,人為何會有群體認同的傾向。群體認同始於「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異,而【血緣】是可用來區別各群體間差異性最簡便的方法。


與獵團成員具有血緣關係,代表已拿到加入獵團的門票,但加入獵團,不代表即自動俱備狩獵技巧。由於狩獵是需要團體密切合作且具有危險性的生存技能,沒辦法無師自通,也無捷徑在短時間內即能嫻熟技能,故早期的台灣原住民部落或其他尚未完全進入農業社會的部族,會有「青年集會所」這類組織,將未成年的男性聚集在一起集體生活,由部落裏的父祖輩耆老們,訓練他們狩獵、戰鬥等技能。當青年們有能力捕獲獵物時,也許當初教導他們的父祖輩已無能力再出外打獵,但他們並無須為是否會缺糧而擔憂,因受他們教導狩獵技能的子姪輩們,會將捕獲的獵物分食給他們。


【成功狩獵以獲得充足食物來源】是獵團首要目標,而要使獵團運作能持久不衰,須持續將狩獵技巧傳承給新成員,而傳承機制則建立在新舊成員間彼此依賴互惠的基礎上:

(1)舊成員減損自己的休閒效用,教導新成員狩獵技巧。

(2)新成員習得狩獵技巧後,會減損自己的效用,將捕獲獵物分食給舊成員。


上述運作模式,雖能達成【成功狩獵以獲得充足食物來源】的群體目標,但舊成員卻可能面臨新成員「搭便車」(free rider)傾向的風險,即新成員習得狩獵技巧後,卻不將獵物分食給舊成員。


由於獵團主要是以【血緣】網絡組成的,為維繫獵團的永續生存,避免「搭便車」風險產生,一套以血緣為基礎的道德體系因之應運而生。此套體系不僅可在道德精神層面上,勸使群體裏的新成員要「孝敬」舊成員,群體也因之取得權力,對違反「孝敬」道德義務的新成員施予懲罰,嚇阻「搭便車」的情形發生。


所以要達成【成功狩獵以獲得充足食物來源】的群體目標,一套【血緣 -> 群體認同 -> 孝順長輩】的道德系統就因此建立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wogo&aid=15661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