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馬教授文過飾非無濟於事
2013/07/04 23:47:15瀏覽413|回應0|推薦5

親馬教授文過飾非無濟於事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日前又刊載親馬英九總統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台灣亂局與馬英九困境

* 2013-07-03 01:44
* 中國時報
* 【楊力宇】

此外,馬英九師承蔣經國(上圖,本報資料照片),主張落地生根,認同台灣,維持現狀,視台灣為「原鄉」。他曾指出,他熱愛台灣,台灣是他先人埋骨之處,即使燒成灰,他仍是台灣人,但他也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並未否定未來兩岸統一的可能性。

馬英九總統自當選連任後,其支持率已跌落至兩成左右,各方對他的批評越來越激烈。頗多民進黨人士經常以「親共」、「賣台」甚至「放棄台灣主權」等詞來抨擊他;某些國民黨人士則批評馬「無能」、「沒有魄力」。

筆者認為,馬英九的政績確有某些應予批評之處,如貪腐弊案、食品安全、核四續建、油電雙漲及年金、稅制與其他改革均出現甚多問題。此外,台灣的經濟仍多問題,就業率、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率仍然偏低。

其實,馬英九強烈反對中共的一黨專政、《反分裂國家法》、對台的武力威脅及外交打壓。他拒絕接受中共的「一中」,只接受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因中共的「一中」即是否定中華民國,視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在兩會簽訂的十九項協議中,沒有一項有「一中」、「親共」、「賣台」及放棄中華民國主權之明示或暗示。

歷次台灣的民調均顯示,只有一成及兩成左右的民眾分別支持統一及獨立,高達六成主張維持現狀,馬英九因而堅持維護不統、不獨、不武及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之現狀,此一政策符合台灣的主流民意及國家利益。馬政府對北京採行不挑釁政策,與大陸發展和平合作關係,全力維護台海和平與台灣的安全。馬英九採行的「外交休兵」、「和陸、親美、友日」政策實是台灣的最佳選擇。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導致全面三通及數百萬陸客來台,為台灣的經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兩岸簽定的協議中,大陸對台作出了廣泛的「讓利」。台灣海峽已不再是火藥庫,現今兩岸和平交流頻繁,台海風平浪靜,與李、扁時代實有天淵之別。明顯地,指控馬英九「親共」、「賣台」、「放棄中華民國主權」並無具體事證。

此外,馬英九師承蔣經國(上圖,本報資料照片),主張落地生根,認同台灣,維持現狀,視台灣為「原鄉」。他曾指出,他熱愛台灣,台灣是他先人埋骨之處,即使燒成灰,他仍是台灣人,但他也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並未否定未來兩岸統一的可能性。

自一九四九年至二○○九年,兩蔣及陳水扁堅持「三不」政策,但馬英九在民進黨的強烈反對及杯葛下,展現無比的魄力,推動三通,展開兩岸全方位的交流,改變國、民兩黨堅持了六十年的「三不」方針。

台灣現今已不是蔣介石一黨獨大時代,也不是蔣經國的威權時代,而是多黨民主時代,不是總統作了決定就可搞定一切。在民主多元的社會中,各黨各派及其他各方均有不同的意見;推動任何政策均有反對聲浪,可說是動輒得咎。

國民黨在立法院雖擁有多數議席,但馬政府必須耐心地與各方溝通,雖不可能說服偏激的反對人士,但必須作出最大的努力,才能推動有關政策或法案。然而,民進黨與美國的共和黨迥異,並非忠誠反對黨,堅持為反對而反對(如「逢中必反」、「逢馬必反」),拒絕對話、溝通,採行對抗政策,甚至推動罷免合法選出的馬英九總統。

在立法院,民進黨經常採行焦土政策,無意進行理性的辯論,最近再度動用暴力,霸占主席台,以杯葛民進黨反對的法案。中華民國國會的亂象已揚名國際,美國的主流媒體即曾報導。台灣距離健康的兩黨民主政治尚有一段遙遠的距離。馬英九的哈佛老師孔傑榮(J. Cohen)認為台灣是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而統治一個嚴重分裂的國家為一艱難無比的任務。孔傑榮明顯認為,台灣內有「藍國」與「綠國」之爭,台灣的亂局與困境令他憂心。

六月三十日,《中國時報》發表社論指出台灣今日的亂局:民主失衡、國會失序、政府失靈,應是對台灣今日的政情之最佳說明。

筆者無意為馬英九的失誤辯護,但希望在此為他的處境及遭遇的困難作一客觀的評析。馬英九並非「賣台」、「親共」之士,更未放棄中華民國主權,也非毫無魄力;其能力因受制於台灣的內在環境確有其侷限性,無法發揮。

馬英九求好心切,事必躬親,非常勤奮,每天工作近二十小時,五年來從未休假,但所得到的卻是黨內外的嚴厲攻擊。未來兩年多,他將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及台灣的內鬥與內耗。雖然面對艱困的政經情勢,筆者希望他繼續努力,領導台灣逐步走出今日的困境與亂局。(作者為美國西東大學退休榮譽教授)

美國近年來多怪事,若干退休教授的不負責任的橫議特別顯著。

參考文章:教授怪異論述混淆視聽  孔傑榮本性難移

上述署名文章的楊姓作者更是一面倒為馬英九總統文過飾非,讓早已陷入正氣赤字危機的台灣一再受到混淆視聽之苦,可謂雪上加霜了。

參考文章:親馬教授黨同伐異不可輕信 

不可不知的是,去年年初到現在,馬英九繼續在美麗寶島推行八田與一崇拜,竟讓僥倖因故逃脫絞刑的未遂涉菲戰犯,成為「台灣國」的臨時代理國父。

但是,連經常津津樂道「台灣公民」如何如何的楊姓教授似乎也不敢為八田與一的劣跡辯護。理由也許很簡單,八田與一忙不迭前往菲島參加日本「皇軍」已經安排的暴行,才被被美軍讓他歸天及早,才苟免山下奉文等人的下場,因此,美籍楊姓教授有充分的誘因避免談論馬英九所主持的八田與一崇拜。

事實上,上述暑名文章完全不提日本,只提到馬英九的「友日」政策,暗示它如何美妙。可是,任何對東亞局勢有最起碼了解的有識之士都知道日本翻身無望,而除非中國大陸按照預言如期崩潰,北京與首爾將越來越擁有共同的利益與抱負,包括徹底解決日本問題,儘速讓東亞恢復傳統秩序.

試問,「台灣公民」、楊姓教授、馬英九等人到時如何自託於東亞的傳統秩序?

筆者無意為馬英九的失誤辯護」之說尤其滑稽,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張三未曾偷」的最新樣板,不足深究。

參考文章: 日本正是問題本質所在 蘇貞昌孤注一擲未賭先輸

楊姓教授也許 應該優先考慮自己的生前身後名再說。

參考文章:馬英九自毀聲名無可挽救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親馬教授楊力宇(右)
圖二,僑務委員楊力宇(右五)
圖三,「馬英九師承蔣經國」(《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7878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