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親馬教授改弦換轍
2013/12/25 19:01:53瀏覽628|回應0|推薦3

親馬教授改弦換轍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日前刊載了關於將美國逐出亞洲的署名報導,全文如下:

日媒:中俄聯手試圖將美逐出亞洲

         2013-12-23
        【旺報即時/高行報導】

日媒報導,中國的拒止戰略及防空識別區受到很大關注。鮮被提及的是,俄羅斯如今正試圖將美國趕出自家後院。就在中國宣佈防空識別區兩周後,普京表示俄將增加在北極地區的存在。那個月早前,俄海軍宣布北極將是2014年重心。

另有報導稱,俄正向該地區部署防空和電子戰部隊。同時,俄軍方已向波羅的海及與北約成員國波蘭、立陶宛等的邊界部署戰術導彈。俄軍隊在北極活動日趨頻繁,肯定會促使美國採取抗衡措施。但這樣做〈轉向北極〉會進一步拉緊美國的軍事預算,從而吸走本來用於「轉向」亞洲的資源。

有評論說,當北京開始在海上伸展肌肉時,並沒被美國的亞洲「轉向」嚇住。顯然,雖然華盛頓對東亞興趣重燃,卻並無意願分配足夠資源,以令「轉向」戰略成為可信的對華抗衡。正如北京和許多美國防務專家所見,「再平衡」更多是願望和理論,而非實際戰略, 遑論落實。

以上的報導代表日本三類頑民的自相驚擾惡習。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阪神戶發生大地震,就有日本人煞有介事地散播謠言竟偽稱慘烈地震是鄧小平歸天的結果。其實,鄧小平當時仍然健在,尚未歸了道山。觸發阪神地震的恐怕另有其人。

至於聯手驅美出亞之說更難堪推敲。俄國在烏克蘭發動外交經濟攻勢固然是事實。但是,烏克蘭與中亞東亞都沾不上邊。美俄即使在北極圈內對峙,甚至產生領土爭議,也不能說涉及美方在亞洲的地位。

可見,所謂日媒的報導無非煽動性的言辭而已。當然,如果美方被迫撤離亞洲,哪麼,日本三類頑民的處境危殆,簡直不可言喻。不可能想像,美國到時願意大開方便之門,讓他們將日本卑劣文化移植到北美大地。

因此,上述報導的內容不值得重視。真正不能忽略的是,有一名平素親馬英九總統的楊姓學者,忽然改變作風,不再為前者辯護。《中時電子報》今天就發表了他的雄文,顯然有改弦換轍的無可置疑的態勢,全文如下:

習近平成功挑戰美日

         中國時報
         楊力宇
         2013年12月25日 04:10

中共三中全會後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由習近平領導,習現已集黨、政、軍、外交及國安大權於一身,成為後鄧小平時代最強勢領袖。中共顯然已改變鄧生前確定的集體領導體制。

習近平上台後在外交上面對的是日本的挑戰及美國的「重返亞太,圍堵中國」威脅。日本首先將釣魚島國有化,對中國採行強硬挑釁政策;美國則拉攏中國周邊國家,遏制中國崛起,並計畫將美國60%軍力部署亞太地區(現為40%)。 在此情勢下,習近平採行挑戰美日的嶄新外交戰略。在習主導下,北京11月23日單方宣布在東海地區設立防空識別區,美、日、韓等國強烈反對。某些海內外專家認為習近平採行「冒進政策」,可能導致「擦槍走火」,引起鄰國不安與反彈,還會強化美日軍事同盟合作關係,必有「嚴重後果」。

針對中國的行動,日本的反應非常強烈,逕通知日本民航機不得向中方通報。

華盛頓的反應遠較日本溫和,雖派遣B-52軍機前往飛越,但小心謹慎,沒有任何挑釁行動,並要求美國民航機向中方通報。美國的溫和反應顯然是考量美中關係大局及其重要性。美國雖反對中方的決定,但卻要求美國民航機向中方通報,等於承認中方決定之合法性,似乎與日本分道揚鑣,令東京不滿、不安。美國的言行明顯出現矛盾之處。

中國採取此一行動並無預警,事前也未通知美日,更不可能進行諮商。這一行動雖可能引發中美日軍事對抗,但習近平卻斷然作出此一決定,頗多重要原因:一、對日本釣魚台國有化及其他挑釁行動非常不滿,忍無可忍,因而採行強硬新政。二、北京的決定可提供中國戰機在釣魚台上空巡邏的依據,以強化中國對釣島主權之宣示。三、中國有意藉此向日本示威,頗有警告意味。四、北京的新防空識別區介於美國在日韓的軍事基地與台灣之間,從戰略角度考量,北京實有採取行動必要。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Martin Dempany)12月6日特別指出,中國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並非主權領空,而是「國際空域」。中國外交部最近也承認「識別區不等於領空」。

早在1950年美國即已設置全球第一個航空識別區,日本則於1969年建立。除美日外,尚有其他國家劃定其識別區。國際規範是進入他國領空,民航機才須提交通報,北京的行動不符合國際通行的準則。筆者認為,北京對此應有認知,但仍然採取此一行動,有其明確的戰略考量,未來甚至可能宣布建立南海及黃海防空識別區。

正當中國的行動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之時,美國副總統拜登專程訪問中日韓三國。拜登首先與日本安倍首相會談,雙方反對中方的行動雖有共識,但拜登卻拒與安倍發表強硬的聯合聲明。

在北京,拜登與習近平進行深入而廣泛會談(左圖,歐新社),雖有分歧,雙方卻透露了重要的共識:拜、習兩人均強調美中兩國的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認為雙方必須合作。拜登雖反對中方決定,但並未嚴詞譴責,亦未大力支持日本立場。拜登其實深知中國的實力及影響力,無意為日本背書,因而採行務實政策。華府考量的是美國國家利益,是與北京在國際社會合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習近平出任中國最高領導人僅1年,但斷然採取此一頗有風險的外交行動,重挫日本的挑釁,並強化中美合作關係,迫使日韓等國最近改變立場,允許其民航機向中方通報。最近《外交政策》及其他美國主流報刊認為華盛頓的政策令日本失望甚至不安。某些日本媒體也透露類似看法。

習近平採行的新外交戰略已取得初步成果。習並已強化其在國內外的地位,今後應可放手推動他要求的改革及新的外交戰略─習近平顯然已通過嚴峻的外交考驗。(作者為美國西東大學退休榮譽教授)

首先必須指出,楊姓教授的雄文照例稱美日如何如何,繼續在無辜讀者受眾的心目中,製造美國與日本平起平坐的假象,甚至忘乎所以竟然寫出中美日軍事對抗之謬說。他顯然罔顧這樣的基本事實:日本不是主權獨立國家,而美國自己做不到的事,加上日本也無濟於事。

但是,除了美日如何如何的陳腔濫調之外,上述雄文似乎沒有半句對日本有利的措辭造句。

理由其實很簡單,楊姓教授已經暫時放棄為馬英九辯護,其態度與今年三月與七月的署名文章大相徑庭。

參考文章:親馬教授黨同伐異不可輕信 親馬教授文過飾非無濟於事

說白了,馬英九就總統職至今五年六個月,其外交政策以親日諛日為基調,內政更甚。楊姓教授既然因故暫時放棄為馬英九辯護,日本當然也在暫時放棄之列。

如果有讀者為之額手稱慶,哪麼,他們必須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楊姓教授可以從親馬教授蛻變為親習近平教授,即使不是一念之差,也可以審時度勢作利己的調整,甚至做一百八十度的快速掉頭。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101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