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0 23:55:22瀏覽171|回應1|推薦7 | |
中東政策不可庸俗化 郭都人 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今天刊載關於北京的中東政策的署名報導,全文如下: 中國積極參與中東事務 巴以和談終成泡影 朝鮮日報記者 金康漢 (2013.05.10 15:27) 中國高層領導在本週幾乎同時邀請以色列總理本杰明‧內坦尼亞胡和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到北京,就中東和平問題舉行會談。有分析指出,中國的這一舉動表明,中國希望在該地區擴大外交影響力,並從中獲利。 內坦尼亞胡從5月6日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這是以色列總理在2007年之後第一次訪問中國。阿巴斯則是在5月5日至7日訪問了中國。巴勒斯坦總統訪中也是首次。阿巴斯成為3月份習近平就任後首位訪中的中東領導人。 中國外交部在上週表示:「如果雙方願意,可以幫助促成內坦尼亞胡和阿巴斯的見面。」由於這一消息使4年來陷入僵局的巴以和談的重啟成為可能而備受關注。但是內坦尼亞胡在訪中期間表示,要把重點放在擴大以中貿易上,因此協商未能達成成果。 盡管未能促成內坦尼亞胡和阿巴斯的見面,但習近平在6日會見阿巴斯,李克強在8日會見內坦尼亞胡,並把中國有關兩國問題的信息傳遞給對方。習近平對阿巴斯表示,應該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但他同時表示,以色列的生存權和合理安全關切也應該得到充分尊重。 李克強對內坦尼亞胡表示,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和平穩定的核心問題,只有對話與協商才是解決之道。中國作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朋友,將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 《紐約時報》8日報道稱,中國表示支持和談,並表現出中立態度,這是為了在中東獲得最大限度的實際利益。中國在1988年承認巴勒斯坦為國家,在1992年與以色列建交。中以年貿易額達到80億美元。中國在農業、工程、武器領域進口以色列技術。 中國需要確保來自伊朗等阿拉伯國家穩定的原油進口貨源。目前,中國進口的原油有一半來自中東。《紐約時報》指出,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對中東的依賴度會不斷提高。如果中國站在以色列一邊很可能在中東原油外交上出問題。新華社8日報道稱,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中國與中東地區的貿易變得更加重要,因此維持中東地區的和平成為中國的核心關切。 據位於北京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分析,中東國家對於國際地位日益提升的中國期待很高。前中國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表示:「中國正在以明確和積極的態度展開全方位外交。中國正在成為在維持世界和平方面不可或缺的存在。」 問題是,《紐約時報》在五月八日前後刊出的有關巴、以沖突的文章並無類似「中國表示支持和談,並表現出中立態度,這是為了在中東獲得最大限度的實際利益」的述評。事實上,該報記者黃安偉當天發表的署名文章,就分析了北京關於中東局勢的觀點與角度。 須知道,北京在中東的最重要盟友是伊朗,因此北京反對以動武為解決伊朗核武問題的手段,而多年來憑藉中國固有的否決權盡量減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涉伊制裁的範圍與力度。同時,由於伊朗在中東最重要盟友是敘利亞,北京每逢面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不利於敘利亞政府的決議草案,也一定採取同樣的態度,無一例外。 換言之,北京與以色列的各自立場,可說南轅北轍,也可謂涇渭分明。「如果中國站在以色列一邊很可能在中東原油外交上出問題」之說,不外天方夜譚。說到底,北京與以色列早有共識:中華世界與猶太民族的和睦關係源遠流長,而華夏文明並無排猶仇猶的不光彩記錄。 在現代,國民革命軍的雙槍將軍馬坤是出生於英國的加拿大猶太人。馬坤一生扶助弱小,其俠義事蹟,特別是為國民革命所建立的功勳,膾炙人口。任何人只要對日本殘暴統治香港時期的劣蹟有最起碼的認識,恐怕都對雙槍將軍的功業仰慕不已,「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此之謂也。 參考文章:蔣介石的猶太復國觀 總之,韓國《朝鮮日報》是堅強的韓國民族主義大報。千萬不可淪為類似台灣、香港的典型譁眾報紙,伊朗並非阿拉伯國家,「確保來自伊朗等阿拉伯國家穩定的原油進口貨源」之說,更是天大笑話,切忌重複。將中、猶兩大文明的關係庸俗化,對日本之外的任何團體、個人,都沒有絲毫好處。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習近平(左)歡迎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