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8 23:56:31瀏覽185|回應0|推薦7 | |
埃及局勢持續惡化 郭都人 埃及連日來的血腥事件,規模與歷時似乎都遠超1989年的北京「六四」慘案。 參考文章:天安門廣場的「屠殺」 六四慘案死難人數 香港的親英「民主派」平素念念不忘「六四」事件,而且累積了不少宣傳優勢,這次卻三緘其口。什麼「人權普世價值」都置諸腦後。可見埃及慘案的得益國家可能包括長期與阿拉伯民族主義為敵的英國。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許多重要國家紛紛發表聲明譴責埃及軍政府發動的屠殺,北京卻採取中立立場,似乎忘記了中國大陸在非洲與中東都享有龐大影響力,完全有資格甚至有責任發表有利於當地無辜百姓的官方評論。 顯然,除非別有用心,北京對埃及慘案的反應與任何大國地位都不很相稱。 其故安在? 說白了,因循苟且不一定是主因,對阿拉伯世界既「瞧不起」又無知卻肯定是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普遍現象,嚴重影響到當道者的視野與視線。 不妨以一名特別擅長信口開河、譁眾取寵謬論在海峽兩岸都有銷路的余姓「大師」為例。 此人可能只在埃及旅遊過一個星期左右,卻敢字當頭,公然發行針對埃及的肆意胡謅: 一,「除了五分之一受過西方教育的人,一般人不在乎時間約定,再緊急的事,約好半小時見面,能在兩小時內見到就很不容易了」; 二,「找個工人修房子,如果把錢一次性付給他,第二天他多半不會來修理,花錢去了,等錢花完再來」; 三,「連農民種地也很隨意,由著性子來,好在尼羅河流域土地肥沃、陽光充足,總有收穫 」; 四,「一個人過度勞累會損耗元氣,一種文明也是。埃及文明曾不適度地靡費於內,又耗傷於外,最終選擇了一種低消耗原則」、「他也確實已經體力不濟,慢悠悠地跑跑、走走、逛逛、看看,是比較得體的方式」; 五,「一眼看去,絕大多數大樓都沒有封頂,有些竟然只蓋了一半,但居民早就住進去了,蓋房工程也就停了下來,一停幾年,問當地人,是不是半途缺了資金?回答說不,沒蓋完才說明是新房子,住進去才氣派」、「至於什麼時候蓋完,急什麼?有機會慢慢來。我們歷來這樣,不把事情做完結,永遠可以加一點」; 六,「一個當地司機告訴我,如果路口沒站警察,不必理會紅綠燈,見了警察,也要看看他的級別,決定要不要聽他指揮」, 云云。 以上所錄,無非余姓「大師」對埃及人民的侮辱與誣衊。任何在埃及有過實際生活經驗的有識之士,除非居心叵測,都不可能附和這類的涉埃胡謅。但是,埃及駐在海峽兩岸的官方人員都似乎從未提出抗議,也許根本不把余姓「大師」等人當回事。 結果就是,遭受這類胡謅毒害的是無辜中國人。以訛傳訛的結果,無端優越感與愚昧無知交織,竟成為許多專家、論客的涉埃基調。 不妨參考《中時電子報》今天刊載的社論,全文如下: 社論-愈改愈糟 埃及趨近內戰邊緣 2013-08-18 02:02 埃及的局勢愈來愈惡化,政府軍鎮壓穆斯林兄弟會毫不手軟,這一波喪生者恐怕破千,而撕破臉的兩派已難善了,埃及日漸逼近「準內戰」的邊緣。當初聲勢驚人的民主改革,如今落得如此塗炭局面,只能說,改革之後,困難才真正開始。 關在牢裡的前總統穆巴拉克可能已經喃喃自語了不知道多少次:「把我拉下台,你們現在日子也沒有比較好啊!」的確,雖然穆巴拉克獨裁半世紀,但當時至少不像現在血流成河、治安敗壞、失業暴增、經濟停滯、觀光急凍,而且動盪不安看不到一個盡頭。 2011年2月,突尼西亞一名小販不服取締而自焚身亡,引爆民眾對獨裁政權的長年積怨,「茉莉花革命」的火種迅速在北非和中東燎原成「阿拉伯之春」,從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到葉門,執政幾十年的統治者一個個被推翻,敘利亞則是陷入內戰,至少已造成8萬人喪生。 而在埃及,數十萬民眾湧現街頭展現的強大人民力量,在短短時間內就推倒了執政半世紀、有「法老王」之稱的穆巴拉克。但是,在突然出現的權力真空中,趁勢崛起的是力量集中的保守宗教勢力,埃及新舊勢力隨即連番惡鬥。 2012年6月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西當選總統,但他執意擴權,主導通過伊斯蘭色彩濃烈的憲法,令自由世俗派大為反彈。穆兄會治國無方,又不願與舊勢力妥協分享權力,以致於雙方嫌隙日益擴大,終至對合作喪失希望,進而民心再度思變,由5個年輕人發起的「反抗運動」風起雲湧,在軍方介入下,穆爾西遭到罷黜軟禁。挺穆爾西的穆兄會群眾集結抗議,卻被軍方強力鎮壓,終至血灑街頭。 這當然是民主改革的一大反挫。在獨裁時期嚮往的民主選舉,卻在實現之後,經由人民票決出來的領導人,依舊被拉下馬來,那麼,民主選舉的意義又在哪裡?上次反對軍人統治,這回卻要求軍人出馬推翻民選總統,邏輯豈不矛盾? 而對於穆兄會這樣的極端宗教團體來說,埃及的事件更加證明,與其跟著玩西方文明那套體制內民主選舉,不如直接訴諸武力取得政權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而且絕不和其他勢力分享權力。 隨著流血衝突的擴大,仇恨恩怨不斷累積,埃及世俗派與穆兄會將來握手言和的機會愈來愈渺茫。埃及走到這個地步,不禁讓人聯想到被內戰耗到國不成國的敘利亞,埃及會成為另一個敘利亞嗎?情況頗難樂觀期待。 美國的立場相當尷尬,埃及軍方背後向來有美國撐腰,因此美國一直不願將拉下穆爾西的舉動定調為「政變」,但這次軍方鎮壓實在下手太重,震驚國際社會,美國總統歐巴馬也不得不重話譴責。其實華府基本上不願看到伊斯蘭勢力抬頭,但埃及的情勢發展日趨動盪,已經不是美國可以左右,目前只能被動因應,強力施壓埃及軍方避免鐵腕殺戮,但要促成埃及的和局,會愈來愈困難。 「阿拉伯之春」以希望開始,卻走到破滅動盪,這對改革理想抱持美好期待的人,當然是失望至極,有人甚至感到絕望。其實這也難免,在長期獨裁政體下,政治反對勢力不成氣候,也缺乏組織與執政經驗,社會上的公民團體與公民意識也不夠成熟,以致於亂成一團。 雖然在網路動員下,動輒數十萬示威者湧現街頭,人民覺醒的力量宛如海嘯,但海嘯只能破壞,沒有支撐國家運作的能力。廣大的人民其實只是一盤散沙,政權更替之後,政府體制要運作、在野要制衡、權力要分立,許許多多的政治運行,都不是無組織的群眾可以處理的。 革命容易治國難,如果不能相互尊重、包容並遵守共同的遊戲規則,票決並不能解決對立,也未必有助社會和諧。埃及正處於內戰的邊緣,即使不真正爆發戰爭,也將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動亂。對懷抱夢想的埃及人民來說,抵達美好明天的過程,將是一條既漫長又艱辛的道路。 其實,上述社論雖多泛泛之談,殊不足取,幸好只有兩點錯誤。 首先,穆巴拉克上台於薩達特在1981年十月六日遇刺殞命之時,統治歷時不過三十年,決非所謂「獨裁半世紀」。 其次,美國影響開羅的大政取向,最終靠經濟援助得到對埃及軍事與外交的支配地位,不早於1974年年底。「埃及軍方背後向來有美國撐腰」之說並不符合1974年之前的實際狀況。 事實上,1974年年底,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美方反對之下,應聯合國邀請派出以主席阿拉法特為首的代表團高調前往紐約,全團使用的都是埃及外交護照,可說雙方互增光寵。如今滄海桑田,埃及與巴解的威信雙雙陷於谷底,也都是美方靈活外交政策的成果。這是談論埃及局勢得失輸贏的論者所不可不知的事實。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巴解主席阿拉法特1974年在聯合國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