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港才子的戴高樂神話
2010/04/09 10:20:53瀏覽749|回應0|推薦3

香港才子的戴高樂神話

郭都人


某些香港才子似乎翻錯黃曆算錯卦,竟然孜孜不倦從事親英親日宣傳,實際繼續推行殖民地時代的愚民奴化教育。   

這是風險極大的事業。儘管香港有部分民眾對現狀強烈不滿,親英親日宣傳家靠的都是無稽之談,只能蠱惑無知受眾於一時,絕無可能永久蒙蔽有頭腦的讀者。

親英親日宣傳家們更加嚴重的弱點是,他們對英國與日本的認識都十分貧乏,連這兩個曾在香港實施殖民統治的國家的歷史,基本上一竅不通,更談不到認識其他有關國家的歷史,文化。

因此,才子宣傳家每逢不得不討論法 、德 、西班牙 、意大利等國語文 、文化 、歷史、地理,就往往狀況百出,時時慘不忍睹。

例如,有人為了推崇鐵凝女士,竟罔顧現實,硬說她的作品有(德文之外的)的奧地利語文版本問世。

又例如,號稱香港(或香江)第一才子的陶(曹)姓評論家,本身對英國文化缺乏了解,連理查德(獅心)一世的生平事蹟都未曾掌握,居然斗膽談論英國,法國在一九五六年的所作所為:

「一九五六年兩件歷史的大事在發生著:在匈牙利,人民起來反抗蘇聯共黨的專權,在中東,埃及的納賽爾總統對英法兩國殖民主義宣戰。匈牙利人民的反抗失敗了,但蘇聯為日後的覆亡埋下了伏筆的裂痕。英國的艾登和法國的戴高樂也碰壁了」云云。

一九五六年匈牙利事件的起因 、幕後 、餘波 、直接與間接後果姑且暫時不論。當年十月的蘇彝士運河事件卻不是陶(曹)姓才子所謂「埃及的(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總統對英法兩國殖民主義宣戰」云云。

事實上,埃及將蘇彝士運河收歸國有,事在一九五六年七月。英,法合謀動員以色列先向埃及發動進攻,然後藉口保衛運河,英 、法親自發動對埃及的海 、空大舉襲擊,則發生在同年十月底。埃及當時要應付以色列入侵,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何來餘力向「英法兩國殖民主義宣戰」?

陶(曹)姓才子更可笑的是以下的一句:

「英國的艾登和法國的戴高樂也碰壁了」云云。

艾登的確是策劃,發動,指揮一九五六年十月英,法,以色列三國聯合軍事冒險的英方最高負責人,時任英國首相。冒險慘敗後,艾登被迫辭職下台,時維一九五七年元月上旬。

當時,英 、法的行動受到美國 、加拿大 、印度抨擊,顯然是外交上史無前例的挫折,決不能以「碰壁了」三個字作輕描淡寫的交代。

關於法國在蘇彝士運河事件的同樣極不光彩角色,陶(曹)姓宣傳家所謂「法國的戴高樂也碰壁了」卻是毀謗性的讕言。-

事實上,策劃、發動、指揮英、法、以色列三國聯合軍事冒險的法國總理摩勒(Guy Mollet)屬於社會黨,與戴高樂將軍根本沾不上邊,甚至在政見立場大大相左。摩勒主張英法合併,又提議法國加入(英)國協,在戴高樂眼中,直是荒唐的行徑,此可忍孰不可忍


戴高樂將軍原是二戰後成立的法國第四共和新政府的首腦。他自從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月辭職下野,到蘇彝士運河事件發生後第二年(1958年)六月才重新成為法國領導人。

陶(曹)姓才子顯然以為戴高樂將軍牽涉到蘇彝士運河事件。這是這個香港才子的典型關公戰秦瓊式謬誤,其他實例不勝枚舉。

更嚴重的是,陶(曹)姓才子似乎刻意隱瞞以色列在蘇彝士運河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此是後話。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鐵凝女士
圖二:埃及
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總統宣布蘇彝士運河收歸國有
圖三:以色列向埃及發動進攻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392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