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現代人間淨土法門的具體實踐經典---維摩詰經
2006/02/27 03:02:17瀏覽1338|回應0|推薦7

妙喜莊嚴如妙蓮,閻浮未淨不還天。

維摩患疾緣悲智,菩薩行慈未好眠。

身在娑婆思佛土,眼憐世眾病經年。

無如幻化千千萬,試渡人間妙喜緣。 

現代佛教信眾最盛者,莫如淨土宗和禪宗。然而在實踐上,淨土宗失之枯,崇他力與方便,已失佛法自力因緣和濟世救人之基本宗旨。猶如老年人之無生氣,受社會供養而無力迴向社會。 

而禪宗失之率,半解禪宗者,破而不立。修學空以空為証,修學無相以無相為証,修學無起以無起為証。貪著禪味,沈空滯寂,好於雜句文飾之事,畏深義如實能入之經典。猶如任性叛逆之年輕人,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此有益於文學、藝術,與宋明理學一樣,無補於國計民生,無法扶匡濟危。 

此外如唯識論和如來藏,使佛法成為一種繁瑣、深奧難解的經院哲學,並猶如老學究,下筆千言,胸無一策,形成形而上的法縛。失去了坦蕩、入世、解救眾生的大乘佛教從容不迫的氣魄和精神,而使佛教衰微。 

龍樹於中論中謂:「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維摩詰經較其他經,更能顯現具體的中道和承擔精神。龍樹在中論中又云:「不離於生死,而別有涅槃,實相義如是,云何有分別?」維摩詰經亦較其他經,更能顯示中觀的實相涅槃,更能顯示諸法的真空妙有,更能顯現大乘佛法的「上求菩提,下度眾生」的恢宏和入世的精神。 

維摩詰經謂:「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取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虛空,終不能成。」菩薩是未來佛,是佛的候補者。菩薩沒有眾生,就無法體証佛的智慧,就無法成就菩薩行,就如同在沒有實地的虛空中建屋一樣,終不能得。而淨土宗如果建立在他方淨土上,亦猶如在虛空中建屋,終不能得。 

同樣的,禪宗如果只想要在自性上修持,而不依賴實際救度眾生的過程以體証佛道,也如同虛空中的彩虹一樣,美麗而不真實。故比丘、比丘尼遠避塵囂,入深山寶剎,取眾生布施供養,何饒益諸眾生哉?何能成就菩薩行﹖不能成就菩薩行,又如何能成佛? 

在維摩詰經中,認為人身危脆,一如聚沫,不可撮摩,身如浮雲,須臾變滅,實可患厭,當樂佛身。此佛身,即法身,法身即如來法性之本體。「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故在維摩詰經,處處體現大乘菩薩道的為法忘軀,及與佛陀法身合一而當下見佛的智慧和觀照。 

維摩詰經的「為法忘軀」,體現在「方便慧解」上,那就是「觀身無常、苦、空、無我」,「雖身有疾,常在生死饒益一切而不厭倦」,「觀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病是身,非身非故」,「身有疾而不永滅」,不以愛見心莊嚴國土」。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一生永遠健康,每一個人都應在身不離病,病不離身中,孜孜不息的為理想而努力,為完成菩薩淨土而獻身。人生是虛幻的,但是活下去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承擔。在饒益世間的過程中,不是基於狹隘的親情、種族、國家之愛而奮鬥,而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著整個人類的不幸的拯救而不懈的努力,為著整個人類的永續發展而苦思。所有的佛法的般若智,就是這種使人類永續繁榮、永續和平發展的智慧。 

而維摩詰經的解脫法門,就是「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一種不偏不椅的中道精神。所謂「不盡有為」,就是「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生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行少欲知足而不捨世法,不壞威儀而能隨俗。」在這中間,看到孔子為延續禮義文化積極入世的有教無類;也看到了蘇格拉為忠於理念而捨生取義的懍然情懷;更看到積極在世間成就榮耀,卻生活清樸,造就二十世紀美國的清教徒。 

至於維摩詰經所說的「不住無為」,是指「修學空不以空為証,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為証,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為証。觀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悔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寂滅;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在這中間,看不到他力淨土的偏枯,看不到禪宗的叛逆,只看到佛法的真空妙有,悲智雙全。就如同一個成熟的中年男子,有條不紊的在處理經國大計,沈穩而歷經世情的在思索人類永續的未來。 

他荷擔如來的家業,也荷擔人類永續的生滅重任,對人類散發出無限的魅力。他以矜憐之心默然看待他力淨土之說,如同以矜憐之心對待老年雙親一樣;他以慈愛之心默然對待禪宗,就如同以慈愛之心對待叛逆的年輕兒子一樣。但是只有他是這個世界生存和發展的擔綱者,也是未來佛法生存和發展的擔綱者。 

----

詩之註解:

妙喜莊嚴如妙蓮:維摩詰經云:是時,佛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舍利弗言:「未曾有也,尊!是人乃能捨清淨土,而來樂此多怒害處。」維摩詰語舍利弗:「於意云何?日光出時,與冥合乎?」答曰:「不也,日光出時即無眾冥。」維摩詰言:「夫日何故行閻色提?」答曰:「欲以明照為之除冥。」維摩詰言:「菩薩如是,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故,不與愚闇而共合也,但滅眾生煩惱闇耳。」是時大眾渴仰,欲見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及其菩薩聞之眾。佛知一切眾會所念,告維摩詰言:「善男子,為此眾會現妙喜國無動如來,及諸菩薩聲聞之眾,眾皆欲見。」於是維摩詰心念:吾當不起于座接妙喜國鐵圍、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須彌諸山,及日月星宿、天龍、鬼神、梵天等宮,并諸菩薩聲聞之眾,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無動如來及菩提樹諸妙蓮華…。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諸大眾:「汝等且觀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其國嚴飾,菩薩行淨,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見。」(大正藏十四卷五五五頁)

維摩患疾緣悲智:維摩詰經云: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慇懃致問無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維摩詰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病者以大悲起。」(大正藏十四卷五四四頁)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8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