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子女與學生
2007/10/12 13:14:47瀏覽1164|回應4|推薦13

髮膚身體受于天,性格相投是偶然。

獨恨堂親才未識,毋寧大化覓師緣。 

享譽華人界的知名中國古典文學大家葉嘉瑩教授,最近兩個星期來台灣,在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及洪健全基金會等地,作了六場有關古典詩詞的演講。 

由於我曾經在溫哥華聽過她的課,她知道我喜歡寫詩,我們在溫哥華認識,也曾在溫哥華一齊用過餐,聊過天。 

教授是嗜詩如命的人,民國十三年出生的她,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是在溫哥華還是每天在UBC大學的圖書館,早上開門就進館,晚上關館才回家。由於她曾在UBC大學任教,UBC大學給一間小小的研究「斗室」,她說她只要在斗室,就可以與陶淵明、李白、杜甫神交,沈溺於古典詩的境界,「不知老之將至」。 

她早年是台大教授,後來到加拿大任教,一九七九年開始在中國大陸任教。她是天津南開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所的創所所長,迄今還是所長。她一年有半年在天津指導博士班研究生。 

今年八月我在溫哥華與她通過電話,她說她將要將她所寫的書,改在三民書局及清華大學出版,她在十月初來台灣演講,將順便談書在台灣的出版事宜。我說如果需我幫忙,請打電話給我。 

昨天早上一大早,她打給我,中午我到教師會館看她,幫她修改合約,與她一齊用餐並聊天。 

曾經在台灣遭遇白色恐怖的教授,生性樂觀、積極奮鬥。她沒有擁有好的婚姻,最鍾愛的女兒,在葉教授年逾半百時過逝,她的經歷與歷盡滄桑的中國古詩人相彷。她說,她一生最大的樂趣是文學和教書,她目前還是沈浸在文學和教書中。 

昨天中午我聽教授談話,印象最深的是,她說,古代大臣有罪,往往誅九族,皇帝有時候還誅「十族」,其中一族就是「學生」。她說一個人一生身體受之於父母,但是就性情相投來說,師生關係比父母子女關係接近。換句話說,老師比父母還個性相投,特定的學生比子女還個性相投。 

她一年有半年隻身在天津,就是受到學生的照顧。她說,她有一個學生,家住天津。那個學生說,以前她住天津是為了奉養老母,如今老母過逝,已無牽掛,所以教授無論去那裏,她都可以跟隨。教授在南開大學任用那個學生當秘書,直至退休,目前教授有事,還是隨時找她。 

這很像佛陀和阿難的師生關係。古代的師生關係,如同父母子女。在凌波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黃梅調電影,女扮男妝的祝英台要對梁山伯許付終身,還要託師母幫忙,這種師生情,令人心儀。 

教授在南開大學指導博士生,每週「上課」兩次。都是在晚上,而且是在自己的教師宿舍中,由老師與學生天南地北的聊古典文學。很像古希臘的逍遙學派。這種「上課」方法,師生當然會有近乎母子的親情。前年我接了兩班研究所的課,上課是在事務所的會客室,與在學校的教室沒有分別,氣氛和在葉教授家裏「上課」,迥然不同。 

目前的學校制度,是一個知識和文憑的交換制度,像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師徒制,很難存在,或許只有少數研究生與指導老師間的關係,差堪可能吧。 

不過教授專注而純真的性格,確實使很多學生樂於「有事弟子服其勞」。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293822

 回應文章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說得是
2007/10/21 10:35

老嫗說得是,不過絲柏客也有不錯的子女。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07/10/18 01:32
唉,人也是不能選擇子女的啊
絲柏客還是面對事實吧!

不過人有所愛,有熱情,就是推動奇蹟的最大力量

葉老師的生命已經和詩詞緊緊結合在一起了,有了興趣快樂加持,似乎也百病不侵 。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親情、師情、友情
2007/10/13 22:03

kelo兄對父母子女的關係,與師生關係的分析,見解非凡。

的確,子女把父母的愛視為當然,而不會對師長的愛,視為當然。此外,師長的學生很多,不會對學生有溺愛和不當期望的問題。

此外,父母各只有一個,無從選擇,師長有很多可以選擇。所以學生比較可以挑與自己個性相近的師長接近。這和朋友與親兄弟的情形一樣。兄弟就那麼幾個,不像朋友有很多可以挑自己志趣相投的交往。



隱居的陌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確實不一樣
2007/10/13 20:59

父母與子女,存有溺愛與期望,但往往因溺愛過度,造成期望落空,子女往往將愛,當做應該,亦因此而不知感恩,斷送親情

師生情誼,存有愛與期望,因沒有溺,所以期望較易達成,但因有愛,故情誼是如師如父,既嚴又愛.

綜觀當下父母,往往是溺愛有加,教導有限,提供魚吃,不捨子女釣魚,往往父母亡,子女人生亦毀

故良師難尋,人生能得一良師,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