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環境與人才之間的雞生蛋蛋生雞:該從誰開始?
2015/06/10 22:07:13瀏覽214|回應0|推薦0

陳文茜的一句話:國家對不起年輕人,引發正反兩極的爭論,話題更從生存權延伸到社會福利,一直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選擇等,其實是一直以來的熱門話題。

其實,相較於自然的物競天擇,人類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均化的資源分配,只是多或寡而已。

當人們在極端競爭的環境下,自然會思考社會主義的好,反之亦然。只是社會主義必須建構在相當高的人文支持之下:在無論工作類型與多寡、資源均化之後,人們是否依然努力工作,以維持社福運做?我想如同廢死,台灣目前並不適當直接轉換之。但同樣的也不能血淋淋的直接非生即死的生死搏鬥,如同前述,人類社會的資源分配是一個比例的問題,將之極端化也沒有實質的意義。

當然,台灣的資本主義面對不同的問題:在既有資源與發展有限、這些既得利益的企業或個體是否同樣會把機會放給下一代?或更拓展,將利益分配給可能的人才?我想台灣企業多是屬於負循環:不願對人才付出、不能在能力下對等的收入,讓人才必須冒著風雨冒險獨力打拼,而少國外的總裁型人才霸主。這也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當你不提供這樣的機會,就不會有這樣的人才;你沒自我期許到成為人才,台灣也就沒環境給人才。

馬英九盤末失勢,很大的原因是他賭錯了企業賺錢多到滿出來時,並未回饋社會與員工:這五年台灣企業收入成長22%,而平均收入卻-5%,明顯的錢多到滿出來不會滿到員工。

至於有沒有辦法解套?是有的,但必須釜底抽薪,才能破釜沉舟。

我個人認為,台灣要從根本改善這樣的狀況,要從根本的:尊重各專業與專業的實質價值開始。這樣,百業均安,各專業人士有足夠的生存條件去更鑽精、競爭屬於自己的領域,而在專精的領域支持下,台灣的整合與通路企業更有好的產出,直到擺脫代工、能與世界競爭。

但這個循環是從企業還是從人民開始呢?當然各有立場,但我認為根據資源擁有者的角度來看,"企業"應是這個環節的解套關鍵:人民無法從沒有資源環境去達成自我培養,而企業卻可以主動提供培育人才的環境與沃土。

也因此,政府應該做的,不是直接提供利益而已,這在馬英九的失敗中已經看到不如預期的地方。而是應當考慮如何將台灣人才變成"活水",將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成為正循環,進而帶動台灣,邁向真正的國際領域。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odevil0712&aid=242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