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的阿嬤
2013/12/21 22:31:37瀏覽134|回應0|推薦2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感情已經變得像親祖孫一樣地深厚,不過我還是依照她的意思,叫她一聲:「王阿姨」。

    雖然說是阿姨,其實她已經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但是打從我第一次見到她到現在,她始終都是梳著整齊的鬈髮,擦著淡淡的口紅,穿上精緻的碎花短衫和九分褲,如果靠得近一點,還可以聞到她身上飄逸著淡淡的清香。她用這一身的打扮,搭配上更加美麗的心情和笑容,開始一天的打掃工作。

    王阿姨是我們大學圖書館的外包清潔人員,每天的工作從幫盆栽澆水開始,接著是二樓到地下室的廁所,最後是每一層樓的書架、書桌和地板的清掃工作。這樣的工作量,對我們年輕人來說都算是非常吃力了,但是王阿姨每天依然掛著笑容、貼上痠痛藥布,再圍上彈性護腰,在圖書館裡上下穿梭,向每一位擦身而過的館員或學生們道聲早安,或是和學生們閒聊幾句,詢問他們唸書順不順利?將來又想要做甚麼樣的工作?偶爾碰到幾位認真上進又親切的學生,她還會請他們吃飯以資鼓勵,也當作是認識一個新的朋友。

    王阿姨這樣友好的舉動,帶給許多異鄉的學子們一種家的溫暖,於是有的學生在返鄉或是畢業之後,懷念起她那親切的笑容,還會提著自家的土產回來答謝她,也分享彼此近來的生活,或是上榜的喜悅。

    我也是受到她照顧的眾多學生之一,而且還是受惠最多的一個。回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活,因為家境拮据,常常沒錢吃飯,只好自己加倍打工,賺取基本的生活所需。也許是那陣子事務繁多卻又工作滿檔,以至於當我在圖書館打工的時候,常常餓到頭昏眼花,四肢無力,連書車都快推不動了。沒想到王阿姨把一切都看在眼裡,就在某一天的傍晚,把我找去地下室的茶水間,然後小心翼翼地從櫃子裡拿出一盒餅乾來,塞到我的手裡。

    我沒有拒絕她的好意,而是帶著滿心的感謝,用餓到發抖的手拆開那一包牛奶餅乾。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餅乾。

    那一段日子,我真切地體驗了飢餓的痛苦,但是我也感受到最溫柔的關愛。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除了工作上互相幫忙,她還會邀請我到她家作客,而我則是非常樂意陪她到市場去採買新鮮的食材。在我一個人北上求學的歲月裡,王阿姨就像是我的阿嬤一樣,陪伴我度過生命中的無助與陰暗,是她讓我感覺到原來自己並不孤單。

    當我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交集,我才發現王阿姨比我想像中還要富有。她說她年輕的時候,在兩間工廠上班,常常早班才剛結束,她趕回家做完家事、煮完晚餐,又要趕著上晚間的班。有了一點積蓄之後,她再去跟鄰居一起標會,以錢滾錢,才終於買下位於文山區貓空的三樓公寓,並且在丈夫過世之後,獨力養大四個孩子,如今各自開枝散葉。她原本可以靠養老金和子女的孝心安享晚年,但是退休生活對她這種操勞了一輩子的人來說,反而是一種苦悶的折磨,所以她才選擇在自己還能活動的時候,再多做一點事情。

    老一輩的人啊,打拚了大半輩子,終究還是閒不下來,勤奮不改,連節儉也不改。除了偶爾請學生或朋友吃飯之外,王阿姨的中餐都是自己帶便當來,有時候是前一晚的剩菜拌白麵,有時候則是饅頭配開水。但是她總會在端午節的時候,不惜成本地買材料、包粽子,分送給街坊鄰居親朋好友,或是在元宵節當天,先塞給我十顆大湯圓之後,又讓我提了滿滿一鍋湯圓去圖書館,連碗瓢都準備好了,要每個人都得吃四顆以上才算給面子。她自己也常常說,自己的家族枝大葉茂,三不五時的白包紅包總是不會少的,如果她聽到有哪個親人生病了,就算是少有往來的遠房親戚,她也會親手熬一鍋雞湯送到病房裡去。

    我不只一次問她:「這樣不是會花很多錢嗎?」

    她告訴我:「這個叫做人,做人不用計較。」

    於是,當我一次又一次捧著滿滿一袋食物走出王阿姨家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帶走的是一種被歲月淬煉之後的生命態度,叫做分享。懂得分享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

    大學畢業之後,我回到台中生活。或許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在大學裡面學到了甚麼,但是我永遠會記得台北有一位和藹的阿嬤,還有她送給我的那一包幸福的餅乾。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nchiou&aid=1006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