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科技業面臨的兩大擔憂找解方 逾七十萬人海外就業的隱憂 國際企業的台灣處境 宸鴻、歐菲光 結盟?日月光..高通..
2017/03/22 09:25:46瀏覽165|回應0|推薦0

 

 

社論-為科技業面臨的兩大擔憂找解方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11000021-260202

在美國,5月6日,巴菲特在波克夏股東會上明確表態,看好蘋果公司未來十年發展。5月9日,蘋果股價收盤大漲,市值飛越8,0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最樂觀分析師順勢大幅調升蘋果股價目標,高喊今年內市值突破一兆美元,帶動美國股市熱絡人氣,也理應造福台灣蘋概股。

在台灣,股市要靠一只蘋果衝萬點,雖然5月9日盤中一度超越,可惜未能站穩。台積電、鴻海與大立光三大天王帶頭衝刺,同步創造市值歷史新高,卻僅維繫台灣股市溫和買氣,遠遠不如美國股市的繁榮與活力。細究其因,新台幣升值帶來巨額匯損與外資持有比例過高,正是國內財經產業專家與ICT科技業界最擔憂的兩大關鍵問題。

 在匯損議題上,新台幣匯率首季狂飆6.4%,創九年來最大單季升幅,對於ICT等出口商苦不堪言,若以外銷訂單數據推估,光前兩月外銷企業總匯損已突破千億元,後續衝擊有增無減。

以台積電為例,第1季營收因為匯率影響而減少約新台幣60億元,且營業利益率減少約1個百分點,進而影響第2季營收約2.1%與營業利益率約 0.85個百分點,全年匯損金額將非常可觀。今年以來新台幣升值,負面衝擊台積電營收與獲利,張忠謀董事長過去多次反應升值不利出口,對台灣科技業帶來重傷害,但是這次與其他ICT巨頭一致表達只能無奈忍受,真正原因耐人尋味。

台灣眾多ICT廠商也深受匯損之苦,以1億美元營收規模的中型廠商為例,光是第一季匯損總額,每家廠商高達3,000到5,000萬新台幣。政府因出口恢復成長而沾沾自喜,廠商則以高額匯損而暗自哭泣,兩相對照,真是情何以堪。然而,台幣升值尚未看到終止跡象,政府與業界都需要洞察川普經濟學的巨大影響力,進行有效的避險財務運作。

在外資持股議題上,外資看好台灣以ICT科技業為主的績優股,在台積電持股約八成,鴻海53%,大立光52%,中華電信較低僅17%。

今年,外資光從14家績優廠商就可領走股利2,500億元,真是肥水流入外人田的痛心寫照。外資在台灣科技業投資獲利最風光,從台積電就可配發股利報酬1,450億元,鴻海也貢獻300億元。外資也在台塑集團大豐收,台化貢獻外資131億元的現金股利,台塑112億元、南亞105億元,這3家台塑企業合計超過348億元股利被外資領走。

這波匯損問題真的來得又快又急,科技業等廠商根本來不及反應。探究台幣升值主因,來自於川普經濟學的巨大威力,一方面發布「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將我國列入觀察名單。另方面,川普信誓旦旦要提升美國產品的出口金額。因此,台幣升值作為被美國列入觀察名單的實質回應,美元貶值是促進美國出口增長的必要手段,兩個因素相乘之下,以此預估台幣升值趨勢恐怕無法在短期內休止。

由於又快又急的新台幣升值,與過去多年央行一向的調節匯率作為有很大的不同,央行也許不便明說,但國際財經專家應該現身說法,解析國際貨幣供需變化、競爭國家相對升貶值、美國開採頁岩油對於減少石油進口的貢獻度等關鍵要素變化趨勢,以協助科技業者掌握國際匯率重大變化,提前因應並做好避險的準備!

其次,政府四大基金需採積極專業作為,扭轉外資獨享巨額股息的局勢。如實施類似主權基金操作模式,至少可與外資共享台灣績優廠商每年配發的巨額股息,實質分享國內科技業者成長的果實。四大基金中,退撫基金約5,600億,勞保約6,500多億,勞退新舊制合起來約2兆,郵政儲金大約是5兆8,000億,積極專業管理下,整體投資報酬率可望提高1到2%,創造1,000到2,000億的可觀收益。

從以上趨勢觀察,績優科技業者未來的成長依然可期,政府基金若能發揮主場與巨額資金優勢,採取積極手段佈局台灣績優股,例如三星的國內持股達57%作為參考標竿,設法每年從本土ICT與其他績優廠商賺取1,000到2,000億的投資總報酬,不僅帶動經濟成長活力並可充實國庫。值此之際,政府與科技業有必要採取積極有效應對之道,處理高匯損與外資高持股的關鍵問題,讓台灣經濟走向健康之道。

(工商時報)

 

【重磅快評】還能榨出幾個兆? 別揮霍母親國度的奶水

https://udn.com/news/story/10942/2357111

2017-03-22 07:52聯合報 主筆室

此刻的台灣還是福爾摩沙,美麗島嗎?恐怕不是。2016年外資投資大陸逆勢飆高,投資台灣則相對低迷。外資不來,內資卻頻頻出逃,台塑六輕擴廠踢到鐵板,不意外地轉往美國德州、路易西安納,據聞台積電的3奈米5000億投資也不打算在台灣拚搏,轉赴美國的機率增加。行政院日前開記者會說明「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記者會」,但報告內容被指空洞。本報資料照片分享

 

諷刺的是,這一週是行政院端出的「加強投資週」,週4院會要通過規模1兆元的加強投資台灣基礎建設計畫,可惜的是這計畫壓榨台灣僅存活力,事前未經評估,還未推出即被唱衰,認為是2018選舉綁樁,擺明了是綠營毫不掩飾的心機。但是,台灣還能榨出幾個兆元?

行政院這個項目叫「加強投資台灣」,不會有人反對,我們百分之一萬贊成,但前提是這些加強投資台灣都是應做、必做的計畫,不是地方縣市長綁樁、拚連任的撒錢。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林全沒給答案,日前行政院記者會一排政務官傻愣愣,也沒講出個道理。

投資台灣當然應該,但請注意這是林全舉債作為。舉債不是不好,有本事借錢來花弄好自己基礎建設,讓台灣脫胎換骨。但現況不是嘛!各地百里侯不著邊際的提計畫、搶錢,行政院及國發會形同白痴的照單全收,這豈不是慷人民之慨?

很難往下想,若之後錢砸下去毫無效益,全數成了蚊子建設,蚊子軌道、蚊子高鐵…,要怎麼跟人民交代?台灣有幾多1兆可以揮霍?林全這樣的行政手段難道沒有政治目的?

反覆強調「投資台灣」絕對正確,誰不愛自己母親國度?但是,母親的奶水就這麼多,可以胡亂揮灑嗎?兆元投資台灣計畫是好事,但請審慎行事,台灣沒有下一個「兆」。

 

 

 

行政院主計總處於日前發布我國海外就業人數,這份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赴海外工作人數有72.4萬人,海外就業人數持續成長,只可惜這份資料只追溯到2009年,因此看不出海外就業對我國勞動市場影響的全貌,這一點主計總處日後應該補上才是。

海外就業最早引起注意在2005年,這一年從家庭面的調查顯示台灣就業人數首次升逾一千萬,勞動市場頗為熱絡,但廠商面所查得的受僱人數卻依舊冷清,兩者一熱一冷,相當不合理。

 

社論-逾七十萬人海外就業的隱憂

按理說,家庭面與廠商面的統計是人力供需的兩面,一方僱用熱絡,另一方才有工作可做,兩面的數據應該一致才是,但是2000~2005年的統計卻出現此一矛盾。

這六年家庭面統計的受僱人數增加近六十萬人,而廠商面的受僱人數僅微增一萬人,歷年任何時期從未出現如此大的差距,而造成此一差距只有兩種可能,其一,政府統計調查出了問題,兩份數據必有一份估錯了,其二,我們的海外就業人數在這六年快速成長。

很多人會問:這兩份統計的矛盾干海外就業底事?概而言之,依家庭面調查,不論你到天涯海角工作,都計入就業人口,但廠商面調查只統計國內的上班人口。在海外就業不多的1990年代,這兩項統計如響斯應,亦步亦趨,一旦海外就業升高,這個亦步亦趨的均衡便會被打破,2000~2005年兩項數據的矛盾,其反映的就是這個現象。

雖然從這兩面矛盾的數據透露出海外就業出現巨變,但到底海外就業人口有多少?並無法依據現有資料估計,主計總處於2005年立即展開研究,歷經12年才於日前公布了2015年國人赴海外工作者為72.4萬人,其中以赴大陸工作占58%、赴東南亞15.4%、赴美國12.7%居前三名。

可惜的是,這份統計公布後並未引起各方關注,各家報紙也僅輕描淡寫,殊不知海外就業人數升高正說明了近年國內就業機會流失日趨嚴重,也說明了近年我們失業率的改善,有極大比例是來自海外就業的貢獻,而海外就業的增加雖讓失業率好看一些,然而逾七十萬有消費能力的人長年久居海外,國內民間消費豈有不弱之理?其對總體經濟的影響極其可觀。

對於這份海外就業統計及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我們有以下四點看法及建議:

第一、十年之間海外就業比重倍增:

主計總處這份統計雖僅回溯至2009年,難以看出海外就業長期變化,然而依據2005年該處概估的海外就業為34萬人,與本次公布的2015年72萬人相比,成長速度極為驚人。十年之間海外就業占我總就業比率已由3.4%倍增至6.5%,這個變化雖是全球化使然,但何嘗不是主政者過度泛政治化的結果,試想若非立院擾攘不休,朝野爭議不斷,讓投資者望之卻步,台灣何至於斯,若此一爭議不停的話,海外就業占我就業人口升至一成、兩成之日恐亦不會太遠。

第二、海外就業統計應往前回溯:

主計總處自2005年開始研究試算海外就業,歷經12年才公布這項統計,然而所公布的數據竟然只回溯到2009年,而略過了海外就業巨變的2000~2005年。此一作法使得這份統計的價值大減,國人無從知悉在那個關鍵年代海外就業的變化。以漫長的12年進行統計,居然缺少這個關鍵年代的資料,令人費解,也屬不該,主其事者應秉持統計中立性,讓資料至少回溯至2000年。

第三、海外就業統計宜發行年報:

海外就業統計歷經12年的研究必定有許多成果,如今僅發布新聞稿兩頁未免可惜,宜仿照各類專案調查統計,每年發行統計年報以呈現更多海外就業資料,如此既有益於學術研究,也可供政府日後施政參考。

第四、以常住人口取代戶籍人口估失業率:

國內迄今就業調查仍是建立在戶籍人口的基礎上,而據此所估得的就業人數自然就涵蓋海外就業,如此所估得的失業率、就業人數難免會與國內景氣扞格。若以常住人口為估算基礎,則可還原就業真相。本次海外就業統計的公布已踏出重要的一步,主計總處應利用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資料連結海外就業等大數據,以掌握常住人口的變化,如此所估得的失業率才更有意義。

我們認為主計總處公布這份海外就業統計,讓我們終於了解海外就業情勢,這是政府統計的一大進步,值得肯定,但如前所言,這份統計歷經12年,必定有許多成果,宜往前追溯並發行統計年報以讓我國海外就業資料更為完整。

我國十多年來經濟成長日益疲弱,民間消費日益低迷,投資率更是屢創新低,這些現象皆與海外就業互為因果,不容忽視。海外就業固然改善了國人的就業問題,但也呈現了國內的經濟困局,海外就業人口的升高可謂台灣今日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憂,主政者宜深思之。

(工商時報)

 

聯合/國際企業的台灣處境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57002?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3-22 02:4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科技部指出,台積電是台灣的寶貝,不能沒有台積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分享

半導體堪稱台灣龍頭產業,台積電是龍頭產業中的龍頭公司,張忠謀是企業領袖之領袖。與其以「台灣之光」的地域性概念去標誌台積電,不如說它就是一家道地的「國際企業」,營業據點遍布全球。其動見觀瞻,幾至「張忠謀打噴嚏,台股就感冒」的地步。

也因此,台積電稍有動靜,業界就擔心是否「出走」等問題。最近,台積電新設三奈米廠的計畫,傳出考慮「美國設廠」的選項;儘管公司說「言之過早」,但新風向已隱然成形。

以台積電這等規模的國際企業而言,選擇何處設廠,本就應以全球化為考量,無須受困於狹隘的國族主義。但台積電這一步試探,還是有不可忽視的指標性意味。以台積電的地位和影響力,向來受到政府「關愛的眼神」不可謂不多;即使如此,其投資案屢傳卡關或遇挫,尤其台灣的環評、電力供應和空汙等因素狀況不斷,才會有今天「放眼美國」的選項。

業界為此議論紛紛,媒體也作出「台積電示警,政府聽到了嗎」的評論,可見此事確有風向球的意味。問題是,政府真的聽到了嗎?

台灣現況:投資環境差,遊戲規則說改就改,行政效率牛步化,乃至民粹風氣導致什麼正經事都做不成……從反拜耳反杜邦反六輕,到先前胡志強爭取設古根漢分館而功虧一簣,失敗事例不可勝數。台積電轉而考慮設廠美國,以國際企業的「在商言商」選擇而言,政府真聽到警訊了嗎?

 

兩岸觸控面板龍頭 合婚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2356733?from=udn-hotnews_ch2

2017-03-22 03:37聯合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回台上市的觸控面板龍頭TPK-KY宸鴻昨天宣布,將與大陸觸控面板龍頭歐菲光策略結盟,將互相投資,交叉持股,並成立新合資公司,朝向車用觸控方向發展,未來將共同接單,做大觸控面板市場,可能對其他觸控廠產生衝擊。

TPK財務長劉詩亮昨天表示,歐菲光將參與認購TPK發行私募普通股共二○○○萬股,價格為昨天TPK收盤價每股九十點五元,總投資金額為十八點一億元,歐菲光未來將持有TPK約百分之五點四六的股權。

至於TPK將以每股不高於人民幣四十點三四元的價格,於昨天雙方簽訂股份認購協議書後起一年內,參與歐菲光定向增發或於公開市場直接買進等方式,取得總金額不超過人民幣二點○四億元的歐菲光公司股權,未來TPK將持有歐菲光約百分之○點四至○點五的股權。

他指出,TPK是外資公司,陸廠投資TPK,不必經過台灣投審會的核准,至於歐菲光是大陸公司,要經過大陸政府核准,預期將可以在一個月內完成。

劉詩亮表示,歐菲光的優勢是塑膠薄膜觸控技術,TPK的優勢是玻璃觸控技術及高精密後段貼合服務,雙方攜手可提供客戶一站購足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他說,雙方將秉持獨立經營、公平競爭精神,以善意合作的方式,共同擴展市場。至於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劉詩亮說,經營細節尚未確定,未來歐菲光將持有新合資公司百分之五十一股權,TPK持有百分之四十九,新合資公司可朝向車用觸控方向發展,這些都還要再討論。

TPK董事長江朝瑞表示,觸控行業經過過去幾年的產業整合及汰弱留強,現已漸趨穩定,各主要廠商均取得各自定位,朝良性競爭、大者恒大趨勢發展。兩大觸控廠建立策略合作關係,主要是雙方在客戶、業務、技術層次等各方面,均有高度的互補性。

從客戶層面而言,劉詩亮說,兩家公司的主要客戶幾乎完全沒有重疊。TPK以歐美客戶為主,例如TPK九成營收來自美國客戶,歐菲光則深耕中國大陸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市場,有九成營收來自中國,因此雙方可擴展相互間的產品及服務,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TPK宸鴻與歐菲光策略結盟 圖/經濟日報提供

 

綁在台灣只能坐以待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322000076-260202

宸鴻與大陸觸控面板龍頭歐菲光宣布相互持股,宸鴻因為是外國公司,不受投審會的限制,因此這回雙方的結盟可望順利達陣。但相比去年陸資立訊入股美律的案子,卻遭到投審會駁回,台灣本土企業循正常管道要與大陸企業合作,卻因為政治不正確而被擋下,讓不少企業大嘆綁在台灣只能坐以待斃。

近兩年來兩岸科技業聯姻一樁接一樁,不過像是立訊投資美律、紫光對台投資案都遭投審會擋下。最後美律只能繞道而行,藉由孫公司香港美特,與立訊簽訂合作意向書,而立訊則斥資4到6億美元投資香港美特旗下全資子公司蘇洲美特。

先前TDI(台灣顯示器,日本JDI子公司)董事長許庭禎就大聲疾呼,政府應該適度開放,讓兩岸企業可以對等的交互持股,大陸公司可以投資台灣公司,同時台灣公司也要取得大陸公司的股權,雙方站在對等的立場共同經營公司。只有透過公司和公司之間對等合作,才能確保工作機會留在台灣,唯有工作機會留在台灣經濟才能活絡、開創產業下一波榮景。

不少業者因為擔心被扣上紅帽子,所以不敢站出來,乖乖留在台灣的企業反而被綁死。而企業為了尋找活路,最後只能繞道而行,反而使得人才、資金外流。過去晶圓雙雄想要登陸設廠,雙雙被擋下,台積電乖乖留在台灣,而聯電只好設法間接投資,取得和艦科技股權,時隔多年相關的限制才解除。

再以面板產業為例,根據現行法令,登陸投資受到N-1的限制,也就是投資的生產線世代必須低於在台的最高生產線世代。不過大陸政府願意補助投資的都是最新的世代,也使得台灣面板廠登陸受阻。鴻海入股夏普,夏普因為是日本企業,所以不受此限制,而鴻海集團透過夏普順利在廣州設立10.5代廠,才得以爭取大陸市場龐大的商機。

(工商時報)

 

宸鴻、歐菲光 結盟為哪樁?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322000075-260202

TPK-KY宸鴻是蘋果最大的觸控面板供應商,而歐菲光則是非蘋陣營的王者;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宸鴻是玻璃觸控龍頭、歐菲光則是深耕薄膜觸控。接下來蘋果不論是iPad、iPhone、甚至是Apple Watch都將用薄膜觸控,歐菲光可望透過宸鴻取得進入蘋果供應鏈的捷徑,而宸鴻得以向上往薄膜觸控感應器整合,創造雙贏的局面。

宸鴻最大客戶蘋果,營收占比高達5成以上,歐菲光則是以非蘋為主,大陸本土客戶的占比高達9成,雙方客戶群重疊度甚低,業務及技術面高度互補。與潛在競爭者結盟,成為夥伴關係,可以避免未來惡性競爭。從技術來看,宸鴻專長在於玻璃觸控以及後段貼合,歐菲光強項在前段塑膠薄膜觸控技術以及精密光學感測模組,透過上下游整合,減少雙方不必要的投資,以維持產銷平衡。

對歐菲光來說,除蘋果外,幾乎所有品牌都已經是他們的客戶,歐菲光內部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一心要打進蘋果供應鏈。入股宸鴻之後,透過技術合作,歐菲光很有機會及早取得蘋果訂單,共同迎戰GIS-KY業成、伯恩等競爭對手。

近年來蘋果主要觸控技術都一步步轉向薄膜觸控,iPad已全面改用薄膜觸控,今年即將推出的iPhone 8,其OLED面板也將搭配薄膜觸控,外傳Apple Watch也會捨棄TOL單片式玻璃觸控,轉向薄膜觸控。對宸鴻來說,玻璃觸控感應器的生意正快速流失,只剩下後段貼合業務。而蘋果薄膜感應器只有日本寫真1家供應商,蘋果也希望扶植第2家,不過宸鴻和日本寫真的合作遲遲未有成果,透過和歐菲光的合作,兩家公司很有機會共同壯大薄膜觸控面板業務,宸鴻得以向上整合薄膜感應器的開發,穩固在蘋果供應鏈的地位。

(工商時報)

 

 

日月光攜手高通 前進巴西

日月光攜手高通 前進巴西
 日月光重大併購或合資案一覽  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 圖/本報資料照片

手機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封測大廠日月光決定攜手合組國際隊,在巴西(Brazil)設立中美南洲首座半導體封測廠。據了解,巴西政府、日月光、高通等三方已簽訂合作備忘錄,初期擬共同合資2億美元在巴西聖保羅州(Sao Paulo)設廠。

高通過去是單純的IC設計公司,沒有管理晶圓廠及封測廠的經驗,不過,高通以470億美元天價併購恩智浦(NXP)後,恩智浦本身擁有晶圓廠及封測廠,高通自然要試著管理製造部份,以因應未來日趨複雜的晶片設計問題,同時提高製造的成本控管效能。

高通在去年底與艾克爾(Amkor)合作,在上海外高橋設立測試廠,該廠將專注於對高通晶片的測試和系統級測試階段,成為高通製造布局和半導體業務營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而與高通合作多年的日月光,也計畫與高通合資設立封測廠,不過,地點選在中南美的巴西,並且與巴西政府進行合作。

據了解,日月光、高通已計畫攜手合作,並與巴西政府共同合資,在巴西聖保羅州設立封測廠,初期投資金額為2億美元,三方並已簽署合作備忘錄。日月光證實確有此事,但因為仍在初期討論階段,目前還沒有具體計畫。

該合資設廠地點在巴西聖保羅州臨近坎皮納斯(Campinas)的地方,當地已有三星及聯想在當地設廠。

巴西人口超過2億,是全球人口數排名第5大國,而且4G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正在高速起飛,由於巴西政府祭出許多補助及租稅上的優惠吸引國際大廠前往設廠,也造就高通及日月光決定攜手赴巴西設廠的契機。高通拉丁美洲總裁Rafael Steinhauser指出,希望此一計畫能夠在巴西建立半導體生產鏈,以因應巴西等中南美洲智慧型手機及物聯網的強勁需求。

日月光順利前進巴西後,全球布局更為完整,除了台灣加碼投資外,在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大陸、美國、巴西等地都會有營運據點。相關人士指出,日月光及高通合資的巴西廠,將會主攻高階的手機晶片封測、手機及物聯網的系統級封裝(SiP)等領域,若一切順利進行,預估2018年就可開始營運。

另外,日月光及矽品合組產業控股公司一案,大陸主管機關已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最快4月底前可以有結論,預期可順利進入第三階段的審查,今年內應可完成合作計畫。

(相關新聞見A3)

(工商時報)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807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