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強化網路基建 迎戰金融變局 晶圓代工誰技術領先?蘋果光下的台灣經濟隱憂 鹹魚翻生 Nokia拚重返榮耀
2017/03/30 10:00:25瀏覽281|回應0|推薦0

 

 

經濟/強化網路基建 迎戰金融變局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9994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13 03:09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上月中下旬,美、中兩國分別在金融科技領域(FinTech)有大動作,先是美國銀行業主管機關「貨幣監理署」(OCC),研議讓金融科技公司申請銀行執照,讓金融科技產業進入美國聯邦金融體系露出曙光。其次,大陸五大國有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宣布和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手,未來建行信用卡、理財產品及掃碼支付等,都將與支付寶打通,在支付寶上也能使用。

這兩項政策,對於全球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帶來正面利多。美國OCC的計畫,有助線上貸款和支付處理等金融科技公司,申請盼望已久的聯邦特許證,可直接拓展全國業務。至於建行積極與網路巨擘戰略結盟,不僅打通網路與金融的虛實整合,也鼓舞所有金融科技新創業者。

大動作的結果,當然會引起傳統勢力反彈。例如,美國消費者保護團體和州立機構就齊聲反對OCC計畫,批評此舉「開了危險的先例」。至於建行同樣引來傳統銀行勢力圍剿,並招來「馬雲將凌駕所有銀行之上,並為銀行帶來恐怖的裁員與崩解」等批判。

任何創新都會引起舊勢力反對,但是制定進步的政策及法案,絕對是任何一個政府首要工作。2004年馬雲成立淘寶,當時亟需由第三方擔保機構來保證交易過程,馬雲帶著支付寶挨家挨戶拜訪各銀行,卻沒有銀行願意與他合作。後來,馬雲喊出「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接著推出支付寶「快捷支付」功能,這些年來,幾乎撼動了傳統銀行的功能與價值。

快捷支付,是指經過簡單的簡訊驗證來實現網上支付,繞過了銀行,也大幅降低網路支付的使用門檻,明顯提高支付的成功率。支付,是網路生活關鍵的一環,若能打通,等於是在網路高速公路上建立起金流,這也是網路發展的關鍵基礎建設。當台灣缺乏這個基礎,未來任何新的應用及服務,都不可能順暢開展。

例如,台灣的YouBike腳踏車,雖然很早就打造完整的服務模式,也取得不錯的口碑,但YouBike主要以悠遊卡刷卡,沒有建構出更多的軟體應用。反觀大陸近兩年才開始流行的共享單車,都是以手機App開通及付費,不僅善用App軟體的社群力量,甚至可採「信用分」的加分方式,鼓勵消費者把車子停到當下最缺單車的熱點區域,以軟硬整合創造出更豐富多元的應用。該模式如今也成功複製到丹麥哥本哈根、新加坡等國際大都市。

此外,像是目前最夯的直播商機,台灣明顯落後大陸,其中關鍵因素也在支付。由於大陸的支付體系已相當成熟,讓「打賞」變現等獲利機制更加簡單健全,自然推動直播產業快速發展,並在電商、遊戲及廣告等行業,都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商機。

如今,台灣的基礎網路金流都尚未完整,卻很快要面對下一個更具顛覆力的金融科技龍捲風,當美、中等大國都已擺好架勢準備開戰時,台灣的官、產、民各界更應敞開心胸,邁開大步加緊發展與因應。

首先是主管機關與官員,要對目前台灣的落後有深刻體認,以焦慮急迫的心情面對變局,若主事者仍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處理這個攸關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議題,台灣的網路發展恐怕永無藍天。

其次對產業界來說,應以更大規模的腳步投入,尤其在網路產業中最為不足的基礎建設更應優先進行。類似像建行這種勇於接受挑戰的業者,更應成為台灣公營銀行的示範。

至於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台灣是個多元社會,很容易接受外來服務,但從Google、蘋果、臉書、Line等外商幾近壟斷台灣本地網路市場來看,未來台灣本地網路業者的發展,仍需民眾更多善意的支持。

 

晶圓代工誰技術領先? 英特爾:我最強

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比較

英特爾昨(29)日召開技術及製造大會(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Day),除了再度宣布10奈米Cannon Lake處理器將在下半年開始量產,重申10奈米晶片集積度(density)是同業的2倍,大聲嗆聲技術領先台積電、三星等同業3年時間。

另外,英特爾也說明最新客製化晶圓代工(custom foundry)策略,以先進14奈米及10奈米攻下在晶圓代工市場的灘頭堡。

另外,面對台積電推出優化28奈米及16奈米技術的22奈米及12奈米製程,及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22奈米全耗盡型絕緣層上覆矽(FD-SOI)製程,英特爾也推出22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的22FFL製程,並將其視為進軍晶圓代工市場的武器。

英特爾負責製造營運及業務的執行副總裁Stacy Smith,昨天在年度技術及製造大會中,開宗明義強調摩爾定律仍然有效,且英特爾也因摩爾定律而維持技術領先地位。英特爾14奈米製程雖然經歷3個產品世代,但第三代14奈米製程(14++)生產的晶片運算效能,已經很接近第一代10奈米製程。

Stacy Smith說,英特爾技術仍依循摩爾定律前進,如10奈米的處理器晶片尺寸已縮小至7.6平方公釐,只有14奈米晶片的0.43倍。英特爾10奈米的最小閘極間距已縮小至54奈米,最小的金屬間距亦縮小至36奈米,而卻可以在每一平方公釐晶片尺寸中,達到1.008億個電晶體的集積度,這不僅是14奈米的2.7倍,也是其它同業10奈米晶片集積度的2倍。

英特爾資深院士Mark Bohr指出,英特爾的製程微縮是跟著摩爾定律走,但部份同業在同一晶片尺寸的集積度沒有明顯提升情況下,卻喊出已推出10奈米或7奈米製程,讓製程節點的名稱失去意義。若由金屬及閘極間距、晶片集積度等指標來看,同業的10奈米只比英特爾14奈米好一點,但仍遠遠落後英特爾10奈米約3年時間。

(工商時報)

 

 

經濟/蘋果光下的台灣經濟隱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7330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3-30 03:4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北京的蘋果門市。 美聯社資料照分享

隨著曾引領時代風潮的手機業者諾基亞,在今年大張旗鼓的重返市場,對於蘋果公司藉由iPhone及iOS系統,打造出一個連結App開發商及消費者間的「平台」,在短短十年期打敗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全球五大手機業者,並成就逾90%產業利潤在手的霸業,令人更加有感。尤其是今年各界對台灣下半年經濟成長抱持期待,還得「歸功」於蘋果將發表最新的旗艦級智慧型手機iPhone 8。

有別於台灣廠商熟悉的「價值鏈型」(value-chain model)商業模式,耶魯大學教授艾爾斯通(M. Alstyne)等人撰文指出,由蘋果公司引領的平台經濟,其商業模式有三大特色:

其一,平台業者不需要掌控生產資源(如原材料及生產技術),而是讓參與者藉由平台更有效地為其生產資源創造價值;

其二,價值鏈型商業模式透過優化組織內部的生產資源來創造價值,平台型則在於增進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互動以創造價值;

其三,價值鏈型商業模式著重創造消費者最大的效用,屬於線性競爭型態,但平台型從參與者間的反饋和互動中,獲得資訊來創造生態體系最大的價值,為非線性的競爭型態。簡言之,當平台經濟的參與者愈多,創造出的「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s)與價值將愈龐大。

更重要的是,當善用平台型商業模式的企業找到方法,切進以價值鏈商業模式為主的市場時,得以成功整合平台效益的公司往往獲勝,而當年蘋果公司進入手機產業即為顯例。

也難怪當Google與蘋果公司紛紛表態切入汽車領域時,老牌的汽車生產商莫不嚴陣以待,以避免自家企業成為下一個諾基亞與摩托羅拉。艾爾斯通等人亦斷言,當代企業若不能創造平台,或不學習平台經濟的新規則,將無法保有長期競爭力。

近年來,平台經濟已不單僅有蘋果公司的形式。隨著資訊科技發展,如今平台的建立與壯大變得更簡單且成本更低,使數位平台經濟發展快速與種類多端,諸如重新定義消費者與財貨生產商關係的阿里巴巴、開創資訊取得用戶與廣告商關係新模式的Facebook,以及顛覆計程車駕駛與客戶接觸管道的Uber等,都是成功的平台商業模式。但令人遺憾的是,就統計數據看來,目前台灣仍偏重價值鏈型商業模式,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台型商業模式。

首先,Alexa的資料顯示,美國前十大流量網站均屬本國企業,並有包含Google、Facebook、Amazon在內的七個網站同時擠進其他國家前25大網站;中國則因政府監控網站讓海外網站難以競爭,以及國內人口龐大易創造網絡效應下,前十大網站皆為本土公司,亦有百度、騰訊及淘寶等三家業者在其他國家擠進前25名。相較之下,台灣前十大流量網站中,即有五家屬於國外公司,其餘擠進前十大的本土網站則多屬新聞網站或論壇,皆未成功創造出能結合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平台經濟模式,且僅在國內具影響力。

再者,著名智庫全球企業中心在去年11月發布的《崛起的亞洲平台》(The Rise of Asian Platforms)報告中,以市值8億美元做為評選門檻,挑選出62家成功運用平台商業模式的亞洲企業。

其中,中國有33家企業上榜,市值共約8,000億美元;東北亞有17家(韓國五家、日本12家),市值約2,440億美元;東協國家有三家(人口較少的新加坡也有二家),市值約70億美元,台灣則掛零。即使今年新台幣明顯升值,令市值達261億新台幣的網家可擠進榜,但比起其他亞洲國家,稱台灣為平台商業模式荒漠,亦不為過。

從目前平台經濟發展趨勢看來,未來將有更多價值鏈型商業模式市場會被平台型滲透。因此,即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不差,也只算勉強仰賴價值鏈型商業模式求生,若企業不盡快創造或融入平台商業模式,台灣要有長期經濟動能恐將困難重重。

 

 

鹹魚翻生 Nokia拚重返榮耀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2309523?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2-27 04:51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何佩儒/巴塞隆納26日電

諾基亞品牌再度回到市場,HMD行銷長雷塔拉(Pekka Rantala)表示,他有信心讓諾基亞重返榮耀,不僅是舊的諾基亞粉絲多所期待,新的千禧世代也很喜歡諾基亞新機,代表諾基亞的品牌實力相當深厚,他相信諾基亞品牌將成為前幾大的手機廠(top player)。以下是訪問紀要:

問:諾基亞重回市場,吸引了那些族群?

答:以HMD在大陸發表的Nokia 6,與京東獨家合作,除了有97%的喜好度,據調查,購買者有74%都是千禧世代的年輕人,代表諾基亞雖是老品牌,卻吸引的不同族群的喜好者,我只能說,諾基亞的品牌以人為本,並非專屬某一族群,而是所有人的品牌,雖然很多人不相信,但就實際銷量來看,確實有很多過去不是諾基亞的粉絲,也一樣喜歡諾基亞。

問:非蘋陣營的手機已相當多,諾基亞贏的策略為何?

答:諾基亞過去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這一點現在也沒有改變。在作業系統上,因為Google的平台已做得很好,如Pixel就頗受好評,所以HMD提供的是原汁原味的Android平台。

 

王建亞專訪/諾基亞復活 不賣手機照樣賺

https://udn.com/news/story/6852/2274647?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2-10 09:41

文/林宏達

告別手機產業2年多後,諾基亞不但活著,還交出了一張獲利新台幣7百億元的成績單。

今年2月,諾基亞公布2016年財報,諾基亞稅前息前淨利21.72億歐元(約新台幣710億元),合併財報淨利率為9.1%。

去年,全球高科技領域挑戰不斷,前三大電信設備公司愛立信發出獲利警報,第3季營業利益大減九成,一六年全年淨利率甚至低於百分之1。過去4年,諾基亞經歷痛苦的轉型才得以存活。

○八年,諾基亞是全球手機之王,全球市占率高達4成,連續14年穩坐全球手機市占率冠軍。但在一四年,諾基亞被迫出售手機部門,執行長蘇里(Rajeev Suri)更宣布,「諾基亞將不會再製造手機。」

昔日優勢變阻礙

諾基亞揮別手機市場

分享

一四年,諾基亞揮刀重整。辛苦建立的手機通路,賣給對手三星;辛苦建立的自動化工廠、全球手機品牌,賣給微軟;多年合作的團隊被迫資遣,「整個一二年諾基亞都在裁員、停止派息及關閉工廠等壞消息中度過」網友如此形容。

當年,諾基亞贏在理性和執行力,《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分析,一支售價32美元的諾基亞手機,「類似功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在美國與歐洲,分別是206美元與238美元。」

那時,諾基亞輸在自己的核心能力。這家公司從軟體到硬體都由自己完成,才有辦法靠整合和執行力,把每件事都做到最有效率,打敗原有的老大摩托羅拉。但這個策略遇到蘋果建立App大軍,遊戲規則完全改寫後,原本高效、封閉的系統,卻成為諾基亞轉型的最大障礙。

去年底,諾基亞終於提出未來10年的轉型策略,不只說明了後手機時代諾基亞要如何存活,更是對過去在商業模式上的挫敗提出反思,替自己換腦,改正過去不重視軟體、事事要自己完成的致命點。

《財訊》雙週刊專訪諾基亞大中華區總裁王建亞,他是目前在全球諾基亞位階最高的華人。他帶領的團隊,是台灣在3G和4G時代,全台灣銷售成績冠軍隊伍,他坐上大中華區總裁位置後,大中華區也成為諾基亞成長最快的市場。…(本文截自財訊521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951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