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繁體中文傳承不衰 新加坡受歡迎 客家妹總統 可知客庄人口語言流失?解讀轉型正義 先搞懂綠營神秘的階序觀 16年..
2017/03/05 13:50:49瀏覽368|回應0|推薦0

 

繁體中文傳承不衰 新加坡受歡迎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2438002?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2_pulldownmenu

2017-05-02 13:24中央社 新加坡2日專電

新加坡有大批華人社群,雖然多習慣閱讀簡體中文,不過,「草根書室」裡聚集了許多熱愛繁體中文的新加坡民眾,共同沉浸於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文字之美。

「草根書室」是新加坡極具個性化的人文書店,走進草根,書香迎面撲鼻而來,而書架上陳列的書籍種類繁多,其中以人文社會思潮書籍為主,即便有新加坡主流的簡體中文書籍,繁體中文書籍仍放在顯眼位置,是許多愛書人流連忘返之地。

不少台商十分驚豔「草根書室」陳列來自台灣繁體中文版本的四書、五經、論語、孟子等書籍,讓這裡成為研究老祖宗智慧的最佳知識寶庫,另外也有唐山、聯經、讀書共和國等出版社書籍,是傳播中文之美的重要橋梁。

而台灣知名作家如蔣勳、周夢蝶、幸佳慧、黃錦樹、駱以軍等人,以及文學、歷史、法政等書籍,也是排行榜常勝軍。

一名經常來草根的新加坡民眾說,走進草根可充分領略文字之美,「草根書室」超越了一般書店,猶如台北誠品書店,讓人看到更多文化氣息。

值得一提,新加坡的「草根書室」也是文化人駐足地方,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藉由「草根書室」文化傳遞力,舉辨「Tea Philo哲學茶席」活動,讓台灣大稻埕「小藝埕」、「民藝埕」、「眾藝埕」創辦人周奕成和星國藝文界人士分享大稻埕開展的新經營模式經驗,創造文化磁吸效應。

曾是新加坡媒體記者,目前致力於推動新加坡文化運動的「草根書室」負責人林仁余說,草根有時會利用特別時間點,邀請台灣作家和新加坡藝文界人士見面或舉行小型論壇,近距離互動感受這股文化張力。

「草根書室」裡陳列超過4000本台灣書籍,讓熱愛中文世界的新加坡文青超興奮。「草根書室」在新加坡名氣不小,空間雖然狹窄,仍擠滿熱愛中文書的文青,前業者英培安也是新加坡有名的小說家。後來,林仁余和其他兩名文青在英培安退休後接手草根,重新為「草根書室」挹注活水源頭。新加坡「草根書室」陳列許多繁體書,深受不少讀者喜愛。圖擷自 草根書室臉書

 

中時社論》川普熱愛中華文化 綠營無愧乎

中美兩國元首夫婦共同欣賞川普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取自新華網)

美國總統川普在佛州私人莊園接待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特意安排外孫女及外孫演唱經典中文歌曲《茉莉花》,並朗誦《三字經》和唐詩,賓主盡歡。川普的用心,傳達了許多訊息。

首先,是透過家人外交展現對習近平的重視;

其次,希望雙方不只是官式的公務來往,盼能深化私交;

第三,更重要的是,川普以孫子的中文教育及學習成果,向世人傳達他對中國及中華文化的尊崇與重視。

中華文化原就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重要文化價值之一,過去幾十年,隨著中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恢復,世界各國早就興起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的風潮。

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許多歐美重要人士很早就把學習中文及中華文化當成年輕人的重要功課。

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在2008出版《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一書,特別強調:「這是中國的世紀,去學中文!參與一個偉大國家的再現,等於購買這個國家的未來!」

全世界學習中文及中華文化的名人太多,政治領袖中,因學中文而受到關注的,最早還不是川普家族,而是兩度擔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他從小就對中華文化感興趣,23歲留學台灣學習中文,還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陸克文。

年輕世代最知名人物,包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他娶了華裔女子,學中文時間雖較晚,但已有成就,曾在北京清華大學以中文演講。

影響所及,同屬年輕時代的芬蘭「憤怒鳥」之父韋斯特巴卡,特地前往北京師範大學學中文,誓言要贏過祖克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在深化中華文化基礎教育時,特別選用了台灣出版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經過改版之後更名為《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成為高中的國學和傳統文化教材,這也是台灣的國學教材首次進入了中國大陸的學校課堂。

但是,當全世界紛紛展現出對於學習中文以及中華文化高度興趣的時候,台灣卻因為政治因素不但出現了「去中國」的主張,甚至還出現了「去中華文化」的謬論。

回顧來看,台灣從1954年開始,就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課程,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後,在2006年將其改為選修,到了馬英九當選總之後,在2012年又改為必選。

如今,隨著蔡英文當選總統,許多台獨基本教義派人士開始主張要拿掉中華文化的課程,這種主張不只違反前述的世界潮流,而且本質上就不合邏輯又荒謬無比。

先談不合邏輯的部分,從世界政治來看,雖然國家或有分合,但文化一向是不可切割的,歐洲使用德語的國家有德國、奧地利、瑞士等,但是公民都熟知、奉行日耳曼文化,不會因為政治上立場不同,而想要跟傳統文化進行切割。

再談荒謬的部分,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一個分支,無法分割。從深入民間的宗教信仰來看,媽祖與關公等都是從中國大陸傳來,怎麼切割?從文學傳統來看,唐詩宋詞也都是中國歷史的文化結晶,又怎麼切割?

再看廣為流傳的命理卜卦,根源乃是易經,這也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該怎麼切割?進一步問,如果不要中華文化了,還要使用中文嗎?台獨人士要求學校把中華文化課程拿掉,不喜歡古文與成語,想實現文化台獨,但在論述時卻又離不開中文與成語,這不荒謬嗎?

民進黨政府真的想要去除中華文化嗎?如果這樣,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何必兼任孔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總統又何必為孔廟致贈「德侔道昌」匾額並親自去揭匾?

如果民進黨真的不要中華文化,那麼想要什麼文化?只說台語不說國語的文化嗎?問題是,書寫怎麼辦?

客家等其他族裔也未必同意,更何況蔡總統的台語也未必流利。民進黨政府如果不要中華文化,是要不中、不日、又不台的日本殖民文化嗎?

中華文化世紀已經到來!美國總統川普都擁抱中華文化,原本應該是中華文化正統繼承者的中華民國政府,卻因為政治因素而自以為可以偷偷摸摸切割文化傳承,這根本就不是在推動什麼文化,只是在鬧笑話!

 

 【即時短評】推客語國中小必修 小英政策豈能信口開河

2017-06-25 11:40聯合報 記者黃寅╱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2545149?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

政府施政,把政策說明清楚,並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應該是最重要的事,但細觀蔡英文政府的施政不僅沒有做到這一點,反而常在政策還未成熟前就誇誇而談,不僅容易引起民眾反感,也有失政府威信;一例一休如此,要在「客家重點發展區」的國中小學,把客語改為必修也是如此。

要在重點發展區推動客語,從行政院通過的客家基本法修正草案而言,讓該區的公家機關將提供客語服務和國中小把客語列為必修是兩個重點。初步看來,要公家機關提供客語服務並不困難,但要在國中小學把客語列為必修,就必須思考。

因為把客語列為必修,對於重點發展區內的客家子弟而言,學習自家母語,應該不是問題,但對於住在當地的非客家子弟而言,是否也必須修習,顯然值得探究,但該如何解決,尚未見相關單位提及。

政府推動一例一休的勞動政策時,遇到許多不同的反對聲浪,但政府未深思熟慮、謀求解決,強硬通過的結果就是全民承受苦果,還影響經濟發展。

推動客語復興、維護客家文化,想必社會各界都不會反對,但什麼樣的政策是該做的,又怎樣才能讓社會大眾接受而不會有疑義,政府必須事先思考清楚。若以總統之尊,隨意發表一個尚未成熟的政策,不僅不適當,恐還會造成施政阻礙。

台中市長林佳龍願意親回市民臉書澄清,可見他對市民觀感的重視,但從他的回覆內容也可發現,對於重點發展區究竟在那裡,未來又會如何推動,連他也不清楚,這就是當今政府施政未能取得民心之處。

 

 

 

蔡英文要國中小都學客語?林佳龍幫澄清

2017-06-25 08:41聯合報 記者黃寅╱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44996?from=udn_ch2cate6638sub6656_pulldownmenu

蔡英文總統前天出席「講客廣播電台」開播致詞時,提及正推動客家基本法修法,不但把客語列為國家語言,還會在客家重點發展區的國中小學,把客語改為必修。網路流傳「小英要國中小都學客家話」,台中市長林佳龍為此,今清晨還親自回復一位台中市林姓市民的臉書,說明是只在客家庄「也許像我們台中市的東勢區和石岡區」。

林佳龍在臉書上說:「一開始我看到也感到驚訝,但後來了解之後,應該是只限定在客庄,也許像我們台中市的東勢區和石岡區,其客家人口佔絕大多數」,回文後還貼上了總統府新聞稿。

依蔡英文在臉書上的發文:我們的「搶救母語大作戰」,已經開始了!接下來,我們會推動客家基本法的修法,把客語列為國家語言。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公家機關將會逐步提供客語服務、國中小也會把客語列為必修。

但對於何處是「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則未進一步說明,她在講客廣播電台致詞時,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也省去「文化」二字。

可能也因此引起誤解,外界以為客語在「列為國家語言」下,會在所有的國中小學都列為必修。

台中市林姓市民就在臉書上說:「蔡英文總統今天發表演說,要將客語納入國中小學必修課程,還好蔣介石當政時期,我正讀小學,他沒有將浙江省奉化縣話列入國中小必修課程」。

林佳龍親自回市民臉書已非第1次,但推算時間應該是清晨5時18分,如果加上查資料時間,林佳龍可能早於5時就在看臉書了。

 

 

 

【重磅快評】解讀轉型正義 先搞懂綠營神秘的階序觀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33411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3-10 14:26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政府上任取得政治勢力後,以轉型正義為口號,第一波先拿國民黨黨產開刀,取得更龐大的經濟實力,第二波就向文化開刀。文化部長鄭麗君稱,中正紀念堂轉型是為去威權化。

然而正如立委高金素梅指出的,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從不考量原住民及日本殖民時代。這樣的轉型正義,是大閩南主義的轉型正義,甚至只是資源鬥爭手法。

成立於1986年的民進黨,主要成員以從閩南來台的漢人後代為主,在類似的語言、風俗習慣、群聚關係等承襲下,難免形成以閩南漢人為主體思考的大閩南主義。

在這種以閩南漢人為主體的思考中,更早來到台灣定居的原住民,不過就像全球各地都存在的原住民族群,本來就會因「未開化」、「不文明」遭更船堅炮利的現代文明族群屠殺擄掠。

這也是為何歌手巴奈等原住民代表再怎麼聲嘶力竭要民進黨政府「還我土地」,民進黨都一直裝聾作啞。

再細究之,從此一大閩南主義出發的轉型正義核心,其實是混合著種族、族群偏見的階級勢力算計。碰上受害者是低閩南漢人一等的原住民,立即自動排開;碰上加害者是高閩南漢人一等的日本政府,不但不追究,還要長年歌頌崇拜,甚至像台中市長林佳龍那樣極力重建台中神社,「恢復城市光榮」。

由於此大閩南主義神秘的階序觀,民進黨政府也始終認為,1945年「高我一等」的日本政府離台後,理當是「我等」閩南人接收包括原住民的土地財產,而非「外來政權」國民黨。

如今民進黨終於完全執政,當然第一步就是將所有地產換手給自己,並以去威權文化的冠冕堂皇之說鞏固論述基礎。至於這些財產究竟原本屬誰?該不該歸還?抱歉,大閩南主義的轉型正義只停留在1945年自認遭剝奪之後。

全球都在談轉型正義,台灣的轉型正義也當然該做。然而倘若主事者存有私心,太為「自己人」算計,轉型正義的天秤怎麼可能平衡?又怎能說服得了台灣各不同族群?

 

 

客家話不算「台語」嗎?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2284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3-06 03:22聯合報 溫蘭英/退休教師(屏東市)

對於「台語瀕危,卅年後滅亡」之說,筆者深不以為然。

「舊情綿綿」作者之女、退休法官葉賽鷹說,閩南語、HOLO語有貶意、輕視之意,不可入法,應使用約定俗成的「台語」。此舉,筆者堅決反對,誠如佛光大學黃東秋教授所言,民眾應開闊心胸,「在台灣使用的語言都叫台語」。沒錯,居住在台灣的人民都叫台灣人,台灣人講的話都叫「台灣話」或「台語」。

自稱「客家妹」的蔡英文,如果再獨尊閩南人、獨尊閩南話,怎對得起客家祖先和投妳票的客家人?

如果說閩南語、HOLO語有貶意,那「客家人」、「客家話」也有貶意。因為他們被稱客家人是晉朝五胡亂華時開始遷徙過幾次,最後跟閩南人一樣落腳台灣,所以現在的台灣人除了原住民、部分新住民外,其他都是從大陸遷移而來,相對於原住民都是客人,因此閩南人和客家人都是客家人,所講的話都是「客家話」。

現在不論飛機上、火車上、國會、議會或公私機關,幾乎都是國語、閩南語雙聲帶的播音;婚喪喜慶和其他的團體集會,閩南語之音幾乎大於國語之音,

如果「遍及全台」的閩南語還會在卅年後滅亡,那其他語言如客家話、原住民語等豈不是「危在旦夕」,更該設法保護。

在學校,班上那麼多的族群該教哪一種呢?另外,國語有音就有字,其他語言還要另外造字,語言、文字不合,不好學習。

筆者覺得,民進黨政府的語言政策是「台獨騙術」,藉「閩南語」的正名深化台獨。筆者勸民進黨人士,即使要台獨也不必修改語言文字,世界各國從英國獨立出來者不知多少,包含美國也一樣用英語,這就是英語會成為世界語言的原因。

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學國語(華語),我們卻在排斥,目光如豆不僅台語在卅年內會滅亡,台灣不需卅年就滅亡了。

 

客家妹總統 可知客庄人口語言流失?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9323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4-10 00:48聯合報 何來美/文史工作者(苗栗市)

蔡英文總統表示將建設「浪漫台三線」計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受六都磁吸效應影響,彰化、南投、苗栗縣人口外移嚴重,苗栗縣兩年來人口流失超過九千人。不僅苗栗客家庄人口流失嚴重,高屏六堆同樣面臨此問題,《六堆鄉土誌總編纂》曾彩金悲觀地說,若不重視六堆客家人口、語言、文化的流失,他擔心卅年後六堆會變成客家的歷史名詞。

高雄縣市、台中縣市合併後,舊高雄縣的美濃、六龜、杉林,舊台中縣的東勢、新社、石岡都成都會邊陲,加速客庄人口往都會區遷徙;而屏東縣客家八鄉與高雄市相鄰,也受到影響。

桃園縣早期「北閩南客」輪政,前幾屆縣長選舉閩客對峙尖銳,現族群融合,但隨著都市化,客語的流失,也加速客庄的「福佬化」。新竹縣市拜科學園區之賜,又有清大、交大名校加持,人口還能穩定成長,尤其竹北已成為人口增加最快,最具現代化的縣轄市,但隨著移民增加,竹北客庄也受「福佬化」衝擊。

苗栗縣與新竹縣市相鄰,卻是兩樣情,縣長徐耀昌剛接任就發現縣庫「米缸沒半點米」,一度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更別談社會福利,致縣內竟出現縣民娶外縣市老婆,為領更優厚生育津貼,不敢把戶籍遷入,形成夫婦同住,戶籍卻不同戶的怪現象。

筆者一個多月來為行銷拙作《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幾走遍全台客家庄,發現各客庄都有人口外移、語言流失的憂慮。曾彩金擔心卅年後六堆會變成客家歷史名詞,已故屏東縣長邱連輝的兒子邱子正則更悲觀地說,可能再過十五年,六堆就很難聽到客家話了。

自稱「客家妹仔」的蔡英文總統,應知問題的嚴重性,她提出的客庄「浪漫台三線」計畫,也積極在推動,但在六都磁吸、客庄資源相對貧乏的不利環境下,如何創造客庄有力的生活條件,活化產業,才是當務之急。

二○○一年中央成立客家委員會,並在中央、交通、聯合三所國立大學成立客家學院,就是希望透過產官學合作,挽救快速流失的客家語言、文化,如今十六年快過去了,究竟成效如何?值得省思檢討,再對症下藥。

 

 

 

聯合筆記/蔡拆壓力鍋 深綠消音?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4501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3-16 04:40聯合報 林修全

蔡英文總統。 聯合報資料照片分享

這陣子,蔡英文總統的耳根子想必非常清靜,因為深綠的獨派人士,應該暫時不會去吵她。

由於民進黨政府做了幾件事,包括推動促進轉型正義的去蔣化,提名總統府前秘書長陳師孟出任監察委員,以及對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台獨走到盡頭就是統一」言論,展開強硬反擊。

光是這些作為,足以找到合理藉口,安撫蠢蠢欲動的獨派人士。深綠派雖暫時消了音,代價卻是引來更多爭辯,社會變得紛擾,族群再度對立。

兩岸關係敏感,統獨向來是政治禁忌,民進黨成也獨派,敗也獨派,雙方一直若即若離,衍生出一套戰略與節奏。

民進黨慣用的戰法,是從政治光譜深綠的一端開始操作,再逐漸向中間地帶靠攏,爭取無明顯色彩的選民。其好處是獨派人士,動員力和渲染力較強,主動幫忙拉票,形成一股支撐後盾,當然,要策動人這些的口味,絕不可能平淡,而是要「重鹹」。不過,離投票時刻愈近,往往選擇性失憶,不再下猛藥。

像前總統陳水扁在二○○○年參選前一年,民進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凍結「台獨黨綱」,二○○三年卻高呼「公投制憲」。很快地,當選後的就職演說,又縮回去,只要「憲政改造」。

選前大肆利用、選後拋諸腦後的手法,早讓獨派人士心生反感,但失去政權,台獨夢更遠,拱蔡英文入主總統府前,無奈吞聲飲氣。民進黨重返執政後,獨派人士毫不手軟,對行政院「老藍男」大加撻伐,令蔡政府承受精神折磨。

綠營內部壓力鍋,若是不解除,終有爆開的一天,且遭自己人反噬,傷痕更深。

深綠人士要有宣洩管道,提名具濃烈獨派色彩的陳師孟出任監委,算是給了一個交代,同時能避免陳師孟砲口朝內、對準蔡政府。至於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更是民進黨昔日政見,順水推舟,讓這些人的矛頭轉向蔣中正。

兩岸互動方面,尚看不到融冰跡象,何況獨派人士對蔡總統的「維持現狀」,普遍存有不滿,民進黨政府反嗆中國大陸,不再軟弱,等於畫了一個靶,讓這些人自由射擊。

因此,與其說,這些事件是轉移施政不利的焦點,倒不如說,是移轉深綠人士的注意力,才不會又吵又鬧。

 

 

 

 

 

 

黃光國》蔡英文自我殖民的史觀

(資料照片/陳信翰攝)

在「228事件70周年中樞紀念儀式」上,蔡英文總統承諾撰寫「國家轉型正義調查報告」,嚴謹處理228事件責任歸屬;同時要求立法院本會期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並成立獨立機關負責轉型正義。她在致詞時,特別提到國史館前館長張炎憲。她說,張老師生前一直盼望228事件中「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的狀況,要得到改變。

然而,誰是228事件的「被害者」?誰又是這個事件的「加害者」?這個問題的解讀必然涉及歷史事件判讀者的「史觀」。舉例言之,甲午戰爭結束,1895年6月7日,日軍在台北舉行「始政儀式」,隨即揮軍南下,動用7萬大軍,「掃蕩」各地以「守土拒倭」作為號召的抗日義民軍。

1895年8月14日,日軍攻陷苗栗那一天,主張日本應「脫亞入歐」的啟蒙大師福澤諭吉,針對「島民」的抗日行動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題為〈可嚴重處分〉的文章,建議明治政府:「茍不從我政之輩,一日亦不得存在於我版圖之內。苟有抵抗我兵者,叛民兇徒之類,不問兵民,全數誅戮,使成焦類,以全掃蕩之功。」基於這樣的指導原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以「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鐵腕掃蕩各地抗日「土匪」。

對於殖民主而言,這樣的歷史事件只不過是其「殖民發達史」的一頁而已。如果殖民地人民持有「自我殖民」的心態,不敢提出抗議,殖民主絕對不會自動道歉。時至今日,日本貨幣萬圓券上的人物頭像仍然是福澤諭吉,紀念他在明治時期鼓吹「脫亞入歐」,學習歐美國家,對亞洲各「落後國家」採取「殖民帝國主義」的「啟蒙」之功。

蔣介石日記保存相當完好,而且已經公開。看過蔣介石日記的史家大多同意:他具有理學家和基督徒的雙重性格,對每日發生的重大事件都鉅細靡遺的坦誠記錄。今天政府如果願意接受自主客觀的史觀,便應當放手讓學術界深入研究蔣介石在228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向大家說清楚:在民國36年3月8日國軍第21師抵台之前和之後,到底誰是「加害者」?誰是「被害者」?

如果蔡英文堅持「自我殖民」的史觀,不敢公正客觀地面對歷史,她所推動的「轉型正義」帶給台灣的必然是分崩離析,絕不會是團結和諧。大家不妨仔細觀察:蔡英文的史觀是哪一種?是「自我殖民」?抑或「自主客觀」?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歌謠傳唱 台語永不亡

2017-03-06 03:22聯合報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22847?from=udn-relatednews_ch2

二二八連假,在北部工作的女兒,由女老闆領軍帶著工作團隊,南來「府城三天兩夜遊」。

八十歲老母為盡地主之誼,請他們在火鍋店便餐。飯筵上阿嬤爽朗風趣的言談,馬上擄獲一幫年輕人的心,但阿嬤道地的「海口腔台語」,若非筆者居中翻譯,幾乎都「鴨子聽雷」。

酒足飯飽後,女兒她們要去夜唱。我建議她們挑幾首台語歌唱唱吧。

去年二姐江蕙封麥演唱會,女兒也加入搶票一族的行列。聽不懂台語,唱起台語歌倒也有模有樣。

為讓她掌握其中「眉角」,也曾針對「家後」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詞中,「阮將青春嫁底恁兜」恁兜、阮兜(你家、我家)煞費唇舌解釋半天。

政府將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挽救「瀕危」台語。個人覺得,與其讓國小學生觀看歌仔戲、布袋戲,去學艱澀難懂的都馬調、七字仔調,倒不如先從簡單的教唱台語歌曲做起。

無論老歌如「四月望雨」(四季謠、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或年輕的詞曲創作者的作品,都融入優美的詞彙和意涵。只要歌謠持續傳唱,根本無須擔心台語會滅亡!

 

16年母語教學救不回 年輕世代為何講一口破台語

https://udn.com/news/story/10891/2321306?from=udn_ch2cate6638sub10891_pulldownmenu#prettyPhoto

2017-03-05 11:00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彭宣雅/台北報導

16年前小學生開始要學閩、客、原住民等一種本土語言,但因上課時數少,學了6年還是很多人講不好,部分國小以走廊貼閩南語成語等方式,讓學生隨時學習。 聯合報系資料照分享

小學本土語言課程已推動16年,為何台語仍是瀕危語言?

●台語瀕危? 年輕世代會說的不到5成

文化部昨舉辦「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首場公聽會,多位與會者指出,20與30歲世代的年輕人,會聽說台語的不到5成,憂心台語「30年後會滅亡」。他們呼籲成立台語電視台、台語發展委員會、台語教學老師改專職聘任。

由文化部主辦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各社團代表踴躍出席。 記者曾吉松/攝影分享

國家語言發展法1983年便由教育部倡議(當時稱為「語文法」),歷經2007年文建會擬具「國家語言發展法」、立委管碧玲、黃國書提案、時代力量黨團提案,至今仍未能成功立法。今年捲土重來,草案預計6月送入立法院,先於全國舉行6場公聽會。

此法中的「國家語言」,包括華語(國語)、台灣閩南語(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昨天出席發表意見者共47位,台語使用者占多數。

儘管小學本土語言課已推動16年,年輕世代仍有很多人不會說台語。文化部昨舉辦「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多位與會者指台語瀕危,要求成立台語電視台、國家語言發展委員會。 記者陳柏亨/攝影分享

●世代斷層 阿嬤的語言淪雞同鴨講

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指出,台灣是擁有豐富語言的國家,卻因歷史問題造成本土語言世代斷層。她小時候最大遺憾,便是無法用阿公阿嬤最熟悉的台語溝通,這是國家語言政策所造成。

南社社長張復聚表示,要推廣台語,一定要爭取成立台語委員會,同時要有台語電視台,文化部可從公共電視撥出頻道。「別以為現在很多人說台語」,他表示,如今的30歲世代彼此不用台語溝通,他們的孩子也不會說台語,「再過20、30年,台語就不見了。」台灣可以成立「台灣語言紀念館」,為台語「辦理後事、保存遺體」。

2001年,教育部將本土語言納入9年一貫課程中,全國小學生須在台語(閩南語)、客家語或各族原住民語中,選一種母語學習,每周上課一節。此項政策實施16年,台語卻反而成為瀕危語言?

除了正規本土語言課程,許多國小也透過歌仔戲、布袋戲等社團,讓小朋友領悟台語之美。圖為北市雙溪國小的掌中劇團,操偶、奏樂學生一手包。 記者張錦弘/攝影分享

●課堂教母語 回家不會講有何用?

「任何一種語言,只在課堂教,回家不會講,有什麼用?」台灣母語聯盟秘書長林佳怡一語道破問題關鍵。她指出,20、30歲世代的父母不講台語,孩子除非跟祖父母對話,根本沒有學台語的環境。

為什麼年輕人不講台語?20多歲的陳詩涵說,她們成長的環境中,台語被貶為「搞笑的梗」、「聳」。小時候母親告訴她,擔心教她台語「出去會被人欺負」。

●路人異樣眼光 講台語變「弱勢」

國小老師張嘉珍說,孩子兩歲時,她想為孩子打造「全台語環境」,全家10個月內只講台語。但沒想到一出門便破功,她在戶外跟孩子講台語,竟然被路人投以異樣眼光,「感覺像外國人」。她形容自己這一代說台語是「弱勢」,下一代說台語則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新北市台語教學支援老師杜仁杰表示,15年前,一半學生聽得懂台語、板橋地區甚至可到8成,如今剩不到5成。他主張,國小的母語教學時數不能少於英語。另一位台語教學支援老師林秋絨則說,台語教學應延伸到國、高中,列為必修科目。

林佳怡則建議,教育部除了增加台語教學時數,也應創造聽講台語的環境,比方讓數學老師用台語教學,鼓勵社區、家庭打造台語語言環境。

莊敬國小、龍肚國小、茂林國小及海埔國小的學生,運用閩、客、原、新四族群的母語聯合唱出「幸福台灣謠」。 記者徐如宜/攝影分享

●挽救台語人口 小學增開課程時數?

是否能增加台語教學時數?「台灣小學生要學的東西太多、課程太滿」,教育部國教署署長邱乾國不贊成此法,認為「課程怎麼開都開不夠」。

談到台語教學政策為何不能挽救台語人口,邱乾國認為,語言學習不能只靠學校教育,家庭、社區教育也非常重要。教育部除每周一小時的台語教學之外,也舉辦「母語日(這一天講母語)」、本土語言夏令營等活動,企圖打造「沉浸式語言環境」,並嘗試將台語教學提早到幼兒園階段。

至於台語教學支援教師是否能轉為正職,邱乾國透露,教育部已提出相關研究案,研擬將台語教學支援教師轉為專職的可能性。

陳昭賢(右三)一手創立以歌仔戲為主軸的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希望下一代更能領會台語之美。圖為新作「晴空小侍郎」。 圖/風神寶寶劇團提供分享

●風神寶寶出招 小戲迷看歌仔戲學台語

出身明華園歌仔戲世家,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團長陳昭賢,在巡演過程中發現,聽懂台語的「台灣囝仔」愈來愈少。4年前,她毅然決定成立劇團「風神寶寶」,是台灣第一個以歌仔戲為主軸、融合京劇等傳統戲劇的兒童劇團,希望培養小觀眾喜歡台語的環境。

陳昭賢回憶,念高中、大學時請同學看歌仔戲,「大家都聽不懂台語,說還好有字幕。」分析年輕人為什麼不諳台語?陳昭賢說,這一代在學校學的是國語、職場上用的也是國語,「不被使用的語言,自然會被遺忘。」

她表示,如今電視上的台語節目「不吸引年輕人」;而「講台語」的八點檔本土劇,基本觀眾是原本就熟諳台語的婆婆媽媽,無法創造新的台語觀眾。惡性循環之下,下一代孩子除非跟爺爺奶奶同住,根本沒有講台語的機會。

●劇中教學 小孩回家講台語逗得爺奶好開心

風神寶寶正在全台巡演的新作「晴空小侍郎」,不僅融合歌仔戲、京劇、舞蹈,也使用使用國語、台語、英語等多元語言。陳昭賢說,她特別在「晴空小侍郎」中巧妙放入「台語教學」橋段,同一個詞彙先後用國語、英語、台語表達,讓原本只會國語、英語的小觀眾,在輕鬆幽默的氣氛中,自然學會台語。

有位戲迷告訴陳昭賢,孩子看完「晴空小侍郎」,每次起床都會用台語說「小妹」,逗得爺爺奶奶好開心。「看完風神寶寶的小觀眾,如果能帶一些台語回家、跟爺爺奶奶多點溝通,我的小小目的便達到了。」

 

兒童劇團培養未來觀眾 囝仔看歌仔戲學台語

2017-03-05 03:47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10891/2321253?from=udn_ch2cate6638sub10891_pulldownmenu陳昭賢(右三)一手創立以歌仔戲為主軸的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希望下一代更能領會台語之美。圖為新作「晴空小侍郎」。 圖/風神寶寶劇團提供分享

出身明華園歌仔戲世家,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團長陳昭賢,在巡演過程中發現,聽懂台語的「台灣囝仔」愈來愈少。四年前,她毅然決定成立劇團「風神寶寶」,是台灣第一個以歌仔戲為主軸、融合京劇等傳統戲劇的兒童劇團,希望培養小觀眾喜歡台語的環境。

陳昭賢回憶,念高中、大學時請同學看歌仔戲,「大家都聽不懂台語,說還好有字幕。」她憂心歌仔戲觀眾因此慢慢流失,決心成立「風神寶寶」,希望以兒童劇團培養下一代歌仔戲觀眾。

分析年輕人為什麼不講台語?陳昭賢說,這一代在學校學的是國語、職場上用的也是國語,「不被使用的語言,自然會被遺忘。」

她表示,如今電視上的台語節目「不吸引年輕人」;而「講台語」的八點檔本土劇,基本觀眾是原本就熟諳台語的婆婆媽媽,無法創造新的台語觀眾。惡性循環之下,下一代孩子除非跟爺爺奶奶同住,根本沒有講台語的機會。

風神寶寶正在全台巡演的新作「晴空小侍郎」,不僅融合歌仔戲、京劇、舞蹈,也使用國語、台語、英語等多元語言。陳昭賢說,她特別在「晴空小侍郎」中巧妙放入「台語教學」橋段,同一個詞彙先後用國語、英語、台語表達,讓原本只會國語、英語的小觀眾,在輕鬆幽默的氣氛中,自然學會台語。

有位戲迷告訴陳昭賢,孩子看完「晴空小侍郎」,每次起床都會用台語說「小妹」,逗得爺爺奶奶好開心。「看完風神寶寶的小觀眾,如果能帶一些台語回家、跟爺爺奶奶多點溝通,我的小小目的便達到了。」

 

 

 

口埤實小3語課程 台羅拼音學得快

https://udn.com/news/story/6901/2210476?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1-05 07:51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台南報導

台南市口埤實驗小學推出「三語教育」,以台羅拼音學台語、西拉雅語及英語,短短3個多月,學生有6成以上通過中小學「台語認證」。 記者吳淑玲/攝影分享

台南市新化口埤實驗小學去年8月成立後推出「實驗3語課程」,以「台羅拼音」學習台語、西拉雅語及英語,短短3個多月,有12名學生通過台語認證,通過率6成3,學生學台語的心得是「好簡單」。

校長王朝賜表示,該校不只是西拉雅特色小學,台語也是重要母語,加上市府推動英文為第二官方語言,學生都要學「3種語言」。因西拉雅課使用的是台羅拼音,母語教學老師陳金花、邱碧華也以台羅拼音教台語。

陳金花說,台羅拼音主要是學發音,大約花2、3個小時學會聲母、韻母後就開始練習,透過編口訣、唸謠及唱歌方式,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很快就能默寫出拼音。

經過3個月課程,19人參加台語認證,有12人通過,其中李雅文考了87.5分,她說以前不常說台語,學會台羅拼音後覺得台語「很簡單」,加上學西拉雅語也用台羅拼音,覺得沒有壓力。王朝賜表示,這是學校提出的「實驗教育」專案,以台羅拼音學習3種語言,可做為其他學校的參考。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442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