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個政府缺乏民主警覺 民進黨史觀的虛偽 棒球也成轉型正義的祭品?蔡一鼓作氣修憲?繼續膜拜理想?
2017/03/11 12:07:25瀏覽270|回應0|推薦0

 

 

聯合/朴槿惠的殷鑑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3524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3-11 04:31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韓國憲法法庭以壓倒性的八票全數通過彈劾總統朴槿惠下台。 路透
韓國憲法法庭以壓倒性的八票全數通過彈劾總統朴槿惠下台。 路透
分享

韓國憲法法庭以壓倒性的八票全數通過彈劾總統朴槿惠,一夕間,朴槿惠從呼風喚雨的大總統淪為待罪的小百姓,隨時有被羈押的可能。韓國政治的現實與殘酷,由此可見。

三星少東李在鎔稍早被逮捕,即已說明了朴槿惠的命運。儘管朴槿惠最後仍在做困獸之鬥,不准特偵組進入青瓦台蒐證,也拒絕出庭及提出答辯書,期待善於觀風望向的憲法法庭能幫她護航。然而,民意的風向已經不在她這邊了。

四年前朴槿惠上台時提出「幸福經濟學」,誓言縮短貧富差距,帶給人民幸福。但她上台後卻執著於意識形態,強推所謂的「歷史正義」,要為父親平反,甚至下令修改教科書。這樣的治理,讓韓國經濟問題層出不窮,企業陷入寒冬,成為年輕人眼中的「地獄韓國」,「閨密門」只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朴槿惠過度仰賴身邊親信,並壓制反對的聲音,也製造人民之間的對立。在「世越號」沉船案後,韓國演藝圈批評她不作為,朴槿惠竟將這些人列入黑名單。這種白色恐怖,讓她失去大眾的支持。

朴槿惠以首位女總統風光上台,如今卻成為首位被彈劾的總統,甚至隨時可能鋃鐺入獄。可見,民意可以載舟,亦可覆舟。

反觀台灣,民進黨挾著完全執政的優勢,以轉型正義為名打壓在野黨及民間社團,更操弄去蔣、反孔來製造社會不安,卻忘了要拚經濟造福人民。看看朴槿惠的下場,蔡政府能不警惕嗎?

 

王健壯/這個政府缺乏民主警覺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33683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3-12 01:44聯合報 王健壯

民主國家的政府不論立法或執行政策,都必須要有民主警覺,更要有憲法意識;但有些政府在有意無意間,卻與這項治國準則背道而馳。

川普任用家人當官,至今不公布個人納稅紀錄,不與國會諮商即簽署移民禁令,以及把媒體視為國家敵人等,都涉嫌違憲違法,但他仍然一意孤行,理由是民眾不關心這些事情;他是利用公眾的冷漠,去遂行他違憲反民主的意圖。

但公眾意見、公眾監督與公眾壓力,乃是民主決策程序不可或缺的要素,執政者一旦察覺民之所欲與民主或憲法完全無關,就像川普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Nobody cares,其結果便是執政者動輒違憲反民主而毫無忌憚,為所欲為而自認有理。

現在的美國如此,今日之台灣亦庶幾近矣。蔡英文政府執政至今,改革不可謂不多,但許多改革性的立法或政策,卻嚴重缺乏民主警覺,也看不出有什麼憲法意識蘊含其中,以至於繼轉型正義許多作為涉嫌違憲後,又鬧出保防法威權復辟的爭議,以及行政院與民進黨立委即將聯手修法,管制退將與卸任政務官參訪中國的言行。

行政院決定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理由很簡單:有些退將到中國參加政治性活動時,聞中國國歌則起立跟唱,看五星旗飄揚則注目敬禮,聽總書記致詞則熱烈鼓掌,其行徑嚴重「有損國家尊嚴」,因此政府必須修法管制並處分。

而修法的初步結論是:退將與卸任政務官,禁止參加中國領導人主持之活動,不得向中國國旗、國徽、國歌行禮或唱誦,否則即屬妨害國家尊嚴之行為,依法可停發月俸若干比例,或罰款五十萬至三百萬元,最重者可取消終身俸,而且將訂定回溯條款。

這些理由與結論,看似理所當然也法所必然。況且,有些退將在中國的言行表現確屬不當,不但有與中國同調之嫌,有些人甚至以能參加高規格政治活動而施施然忘其所以。但祇要他們不涉洩密,不當間諜,不搞行動叛亂,否則,那些不當言行即使再怎麼不堪入目入耳,都屬於憲法賦予他們的表意自由,政府可以譴責,輿論可以撻伐,但政府就是不能立法管制他們的表意自由基本權利,否則,違憲的是政府。

更何況,「國家尊嚴」這四個字,在法律上沒有依據,意所何指也太過籠統,稍有憲法意識的政府絕不會以妨害國家尊嚴這種違背法律明確性原則的罪名,去懲罰他的人民。而且,法律講普遍性原則,若依林全與民進黨立委邏輯,媚中言行有損國家尊嚴,媚日或媚美又何嘗不是?

再談民進黨缺乏民主警覺。廿多年前民進黨為了廢止刑法一百條的言論內亂罪,不知付出多少血淚代價,他們當年所爭者雖是主張台獨的表意自由,但獨派言論受到憲法保障後,何以統派言論不受保障?涉嫌內亂的政治言論既已除罪,何以有損國家尊嚴的媚中言論反而要受法律懲罰?表意自由是民主的表徵,更是民主的靈魂,民進黨若不警覺管制與懲罰退將會摧殘表意自由,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民主倒退的紀錄。

川普因為缺乏民主警覺與憲法意識,讓美國民主亮起紅燈;蔡英文執政至今的台灣民主,在公眾冷漠的氛圍中也警訊頻傳。但多一點憲法意識與民主警覺,難道會有礙蔡英文的改革大業?如果民主基石腐蝕,改革何用?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重磅快評】解讀轉型正義 先搞懂綠營神秘的階序觀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33411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3-10 14:26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政府上任取得政治勢力後,以轉型正義為口號,第一波先拿國民黨黨產開刀,取得更龐大的經濟實力,第二波就向文化開刀。文化部長鄭麗君稱,中正紀念堂轉型是為去威權化。

然而正如立委高金素梅指出的,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從不考量原住民及日本殖民時代。這樣的轉型正義,是大閩南主義的轉型正義,甚至只是資源鬥爭手法。

成立於1986年的民進黨,主要成員以從閩南來台的漢人後代為主,在類似的語言、風俗習慣、群聚關係等承襲下,難免形成以閩南漢人為主體思考的大閩南主義。

在這種以閩南漢人為主體的思考中,更早來到台灣定居的原住民,不過就像全球各地都存在的原住民族群,本來就會因「未開化」、「不文明」遭更船堅炮利的現代文明族群屠殺擄掠。

這也是為何歌手巴奈等原住民代表再怎麼聲嘶力竭要民進黨政府「還我土地」,民進黨都一直裝聾作啞。

再細究之,從此一大閩南主義出發的轉型正義核心,其實是混合著種族、族群偏見的階級勢力算計。碰上受害者是低閩南漢人一等的原住民,立即自動排開;碰上加害者是高閩南漢人一等的日本政府,不但不追究,還要長年歌頌崇拜,甚至像台中市長林佳龍那樣極力重建台中神社,「恢復城市光榮」。

由於此大閩南主義神秘的階序觀,民進黨政府也始終認為,1945年「高我一等」的日本政府離台後,理當是「我等」閩南人接收包括原住民的土地財產,而非「外來政權」國民黨。

如今民進黨終於完全執政,當然第一步就是將所有地產換手給自己,並以去威權文化的冠冕堂皇之說鞏固論述基礎。至於這些財產究竟原本屬誰?該不該歸還?抱歉,大閩南主義的轉型正義只停留在1945年自認遭剝奪之後。

全球都在談轉型正義,台灣的轉型正義也當然該做。然而倘若主事者存有私心,太為「自己人」算計,轉型正義的天秤怎麼可能平衡?又怎能說服得了台灣各不同族群?

 

 

 

黃光國》蔡英文自我殖民的史觀

核災食品解禁 費鴻泰:蔡「謙卑」說給日本聽
(資料照片/陳信翰攝)

在「228事件70周年中樞紀念儀式」上,蔡英文總統承諾撰寫「國家轉型正義調查報告」,嚴謹處理228事件責任歸屬;同時要求立法院本會期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並成立獨立機關負責轉型正義。她在致詞時,特別提到國史館前館長張炎憲。她說,張老師生前一直盼望228事件中「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的狀況,要得到改變。

然而,誰是228事件的「被害者」?誰又是這個事件的「加害者」?這個問題的解讀必然涉及歷史事件判讀者的「史觀」。舉例言之,甲午戰爭結束,1895年6月7日,日軍在台北舉行「始政儀式」,隨即揮軍南下,動用7萬大軍,「掃蕩」各地以「守土拒倭」作為號召的抗日義民軍。

1895年8月14日,日軍攻陷苗栗那一天,主張日本應「脫亞入歐」的啟蒙大師福澤諭吉,針對「島民」的抗日行動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題為〈可嚴重處分〉的文章,建議明治政府:「茍不從我政之輩,一日亦不得存在於我版圖之內。苟有抵抗我兵者,叛民兇徒之類,不問兵民,全數誅戮,使成焦類,以全掃蕩之功。」基於這樣的指導原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以「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鐵腕掃蕩各地抗日「土匪」。

對於殖民主而言,這樣的歷史事件只不過是其「殖民發達史」的一頁而已。如果殖民地人民持有「自我殖民」的心態,不敢提出抗議,殖民主絕對不會自動道歉。時至今日,日本貨幣萬圓券上的人物頭像仍然是福澤諭吉,紀念他在明治時期鼓吹「脫亞入歐」,學習歐美國家,對亞洲各「落後國家」採取「殖民帝國主義」的「啟蒙」之功。

蔣介石日記保存相當完好,而且已經公開。看過蔣介石日記的史家大多同意:他具有理學家和基督徒的雙重性格,對每日發生的重大事件都鉅細靡遺的坦誠記錄。今天政府如果願意接受自主客觀的史觀,便應當放手讓學術界深入研究蔣介石在228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向大家說清楚:在民國36年3月8日國軍第21師抵台之前和之後,到底誰是「加害者」?誰是「被害者」?

如果蔡英文堅持「自我殖民」的史觀,不敢公正客觀地面對歷史,她所推動的「轉型正義」帶給台灣的必然是分崩離析,絕不會是團結和諧。大家不妨仔細觀察:蔡英文的史觀是哪一種?是「自我殖民」?抑或「自主客觀」?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中時快評》民進黨史觀的虛偽

鄭成功銅像。(中時資料照/曹婷婷攝)
部長祭鄭成功 原民綠委促喊卡
2016年8月16日,台南市長賴清德主持鄭成功秋祭並為鄭成功銅像揭幕。(本報系資料照片)

自去年520以來,政府大張旗鼓推動「轉型正義」,宣稱目標是和解,不是政治鬥爭。日前民進黨立委谷辣斯.尤達卡以來台屯墾造成原住民流離失所為由,要求不能再以中樞、公資源的方式祭拜鄭成功,無意間戳破了蔡政府的虛偽。

去年8月蔡總統向原住民族道歉,指400年來每個曾到台灣的政權,透過武力征伐、土地掠奪,強烈侵害了原住民族的既有權利,更提到「荷蘭及鄭成功政權對平埔族群的屠殺和經濟剝削」。

蔡總統高舉轉型正義大旗,直接點名鄭成功屠殺平埔族,坦言來台漢人用強勢族群的角度書寫歷史,藉此爭取原住民族認同。但動人演說之後,卻沒有行動,事隔半年同黨籍原住民立委要求停止祭拜「屠殺者」,也得不到正面回應。

事實說明,蔡政府所謂的轉型正義是有選擇性的,他們只想追求符合民進黨史觀及政治立場的「公義」。綠營從自己的角度解讀228,將國民黨無法切割關係的蔣介石定位為屠殺台籍菁英的元凶,採取行動積極「去蔣」,不想客觀評價蔣的歷史功過。而對於蔡總統明指屠殺及經濟剝削原住民的鄭成功,就選擇視而不見。

蔡總統為用漢人史觀書寫的歷史向原住民道歉,但在處理與國民黨政府相關的轉型正義議題時,卻又以強勢族群的姿態推行「民進黨史觀」,實際上就是假藉轉型正義之名造就另一個不公義。

蔡政府宣稱要追求真相,促成和解,但最大的阻礙卻是自己。民進黨政府無心和解,只想運用到手的執政權力修理國民黨。轉型正義不該成為打擊甚至清算異己的藉口,否則社會將無法享有真正的和諧。

 

 

【重磅快評】最好的兩年 民進黨成就恐剩「轉型正義」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332222?from=udn-catehotnews_ch2

2017-03-09 17:17聯合報 主筆室
民進黨執政十個月,唯一成就只剩「轉型正義」。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執政十個月,唯一成就只剩「轉型正義」。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去年一月,民進黨在大選中雙料全勝,蔡英文以壓倒性多數當選總統,立委更囊括六成席次,終於達到「完全執政」夢想。然而執政至今十個月,跡象顯示,蔡政府愈來愈重視「意識形態工程」,明顯往1950年代美國的麥卡錫主義靠攏。

民進黨先前已經在陳水扁時代執政長達八年,但當時未能取得國會過半,國親兩黨仍足以封殺行政部門主張。這次國民黨淪落到35席,甚至連聲請釋憲的門檻都不到,民進黨真正體會到「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的快意。

躊躇滿志之際,部分從政黨員心底的一些激進意識,原本限於現實考量不便公開,如今卻可以挑明了講、挑明了做,反正對手已經弱到無力相抗。

深綠人士心知肚明,蔡政府的這個任期,尤其是2018年縣市長大選之前的兩年,是民進黨執政的最好時刻,以後很難再有如此的相對優勢。因此當然要打鐵趁熱,必須要在這段時間積極地推動各式「意識形態工程」。

這也同時包括情感與現實的考量:前者在於「今天不做,明天未必有能力做」,後者在於藉著「轉型正義」,打擊國民黨的物質實力與道德正當性,以求將國民黨削弱到最大程度,即使民進黨政績不彰,對手也無力反撲。

可歎的是,蔡政府囿於意識形態,一切政策架構都建立在「不要中國」前提上,主觀企圖要堅持與北京硬碰硬,客觀環境卻得面對比扁、馬時代更懸殊的實力落差,處境自然比兩位前總統更不利,聲望崩跌比前政府更快。

面對百廢待舉的政治、經濟、社會各項爛攤子,蔡總統面對愈來愈無力解決的窘態,文青幕僚當初擬就的「有感」語言,如今卻一一變成譏諷政府無能的工具。上任來唯一有「成就」可言的,只剩下把歷史當提款機的「轉型正義」。

蔡政府不想面對嚴峻的現實世界,只想找積弱又內鬥不休的國民黨單挑。因此,對於國民黨或是其傳統支持勢力,總是搶先給予沈重的打擊,確認國民黨的毀壞速度,比自己政策跳票的速度還要快,這才是保證綠色執政的唯一法門。

你已經對這一波社會對立感到驚駭擔心了嗎?快快繫緊安全帶吧,好戲才剛開始呢。

 

中華隊輸球 綠委怪罪棒協職棒都國民黨把持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331434

2017-03-09 12:35聯合報 記者周佑政╱即時報導

世界棒球經典賽在南韓開打,中華隊連敗2場,無緣晉級。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今天表示,「氣到整晚沒睡」,國內體育環境淪落,國球淪為鬥爭犧牲品。目前中華棒協與中華職棒聯盟都由國民黨把持,「兩個組織為了利益互鬧不配合,最後的結果就是犧牲了我們台灣的國球。」

林俊憲在臉書表示,國際上棒球國家隊的形成,分成3個步驟,組隊、培訓、出征比賽。每次棒協都要求中華職棒聯盟負責組隊(出人)跟培訓(出錢),然後人找好了,培訓好了,結果出征時由中華棒協接手處理,「成本超低,回收的利益超高,帳目又超級不透明」。

所以這次經典賽中華職棒聯盟就踩很硬不當冤大頭,決定不參與經典賽組訓賽後勤支援,從選總教練開始爭議不斷,僵持到最後組隊七零八落、徵召球員也不順,連情蒐都亂七八糟。

他表示,「無關政治上的鬥爭,只有利益的糾葛。因為兩邊都是藍的!」棒協與中華職棒聯盟都是KMT(國民黨)在把持,棒協的理事長是國民黨前立委廖正井,中華職棒聯盟會長是國民黨現任立委吳志揚。兩個組織為了利益互鬧不配合,最後的結果就是犧牲了我們台灣的國球。

林俊憲說,兩個組織互相為了利益而犧牲國家隊。台灣投注了一大堆資源跟金錢,卻在這兩個協會鬥爭下,國家隊難產,連帶毀了台灣隊的國際成績,也毀了球員有限的職業生涯中為國爭光的機會。

林俊憲也質疑,「體育署104年度補助中華棒協1億多的補助,是在補什麼大頭鬼?」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謝麗秋》棒球也成轉型正義的祭品?

經典賽抗韓 球迷為中華隊打氣
2017世界棒球經典賽A組預賽9日最後一戰,中華隊迎戰地主南韓,場邊球迷手持國旗為中華隊加油打氣。中央社記者張新偉首爾攝 106年3月9日

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連3場敗戰,以A組最後1名作收,讓許多國人失望。行政院長林全表示,將全面檢討體育署與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此次中華隊在組訓過程中即爭議不斷,無法獲得好成績,應回歸問題本質加以檢視。

首先是,棒協與中職協商破局,政府角色偏哪邊?2017年WBC因棒協「組、訓、賽」全包,讓中職退出協商,桃猿不予支援,導致有意願的優秀球員無法參與中華隊,此牽涉到諸多資源分配問題,需賴各方權衡解決。

2006、2009年經典賽,中華隊「組、訓、賽」皆由棒協負責,同樣面臨徵召不順,戰績不佳的檢討。2013WBC則由中職拿下組訓權,打出進入8強好成績。2015年首屆「世界12強賽」在體育署、棒協、中職三方協商下,終於訂出「參加國際棒球重要賽事組織架構與運作模式」,由中職負責組訓事宜,棒協負責賽務工作。然而體育署與體發會為何讓協商破局,而非按既有協調機制運作,值得檢討。

此次民進黨立委以「中華棒協與中華職棒聯盟都由國民黨把持,兩個組織為了利益互鬧不配合,最後的結果就是犧牲了台灣的國球」來形塑又是「國民黨」的問題,這種過度政治化的批評,讓人懷疑是否蔡政府又要開始對棒球界形塑轉型正義的氛圍,以介入棒球界人事,值得關注。

2013年經典賽,中華隊前進東京巨蛋進入前8強,當時由國民黨執政,中職會長亦是國民黨的黃鎮台,比賽過程激勵人心,引起棒球風潮,甚至讓奄奄一息的中華職棒起死回生。如今民進黨執政近1年,棒球協會常務理事如趙士強、余政憲皆為民進黨籍,亦為體發會委員,趙士強亦是此屆中華隊領隊,時常代表中華隊與體育署發言,怎麼現在又將輸球歸罪於在野黨?

今年經典賽中華隊3場連敗,顯示國內棒球組織間合作協調的機制仍待有效建立。未來要創造共贏局面,職棒聯盟需挹注更多資源給業餘棒球,而棒協亦應釋出更多權力給予職棒聯盟,政府居中協調應中立,三方以培養棒球人才為依歸,共同創造品牌效益。台灣既將棒球視為國球,民眾就不要全以輸贏來論棒球價值,應多關注棒球發展,多進場看球、捐助棒球界,協助營造棒球發展的良好環境,讓國球名符其實。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冷眼集/蔡一鼓作氣修憲?繼續膜拜理想?

2017-02-19 13:41聯合晚報 本報記者 管婺媛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294084?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民進黨重返執政之前,廢除考監、三權分立一直是其長期主張,蔡英文總統甚至在民進黨在野時期,召開修憲事宜協調會報,承諾2016年執政後落實第二階段修憲,預計2020年才能真正開啟修憲工程。蔡英文在總統大選前也曾發表「人民的國會」改革主張,提出「廢除監察院,落實單一國會」。

在野時把修憲理想掛在嘴邊,當家之後方知困難重重。年金破產在即,內政問題接踵而來,蔡政府已經開闢了年改、黨產甚至婚姻平權等戰場,此時自然無暇處理修憲這個大工程。

只不過,民進黨當初承諾公民團體要推動由下而上的修憲工程,此事並非不能先緩步啟動,畢竟修憲議題百百種,牽涉國家體制,分歧不亞於年金、婚姻平權等,很多都需要社會達成共識;若將修憲比照年改、司改國是會議類似模式在民間進行討論、逐步凝聚共識,或許能讓民進黨政府在2020年宣布推動修憲工程前,先試探公民社會的水溫。

況且,目前是民進黨首次全面執政,在民心思變的現代政治環境中,蔡英文就算能確保下次連任成功,但國會絕對多數、席次的消長,恐怕無人可準確預測。也因此,此時正是民進黨開起修憲步伐的最好時機,畢竟全面執政後推動憲改工程,是民進黨在野時期的承諾,既然高修憲門檻已不能再成為修憲阻礙的理由,則無論成敗或結果,這是民進黨需要展現的負責態度。

民進黨2015年展開修憲第一階段討論後,第二階段修憲始終遙遙無期。當百廢待舉、施政者心中自有施政的優先順序,但蔡英文上台後幾乎已不再提起修憲問題與具體時程,也沒聽聞民進黨再去討論如何建立「由下而上」的修憲平台,此時又要補提名監委、又要將考院人事放在國會開議後第一要務,不也是給了在野黨政治操作與見縫插針的機會?民進黨要繼續把修憲理想放在神壇上,只能遠觀膜拜,還是要拿回執政黨修憲的主導權?執政者不得不深思。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5437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