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川普熱愛中華文化 綠營無愧乎 用神社對抗媽祖 還是台灣人嗎 明珠在懷而自棄 茉莉花.乒乓球.「我們的一中」
2017/04/15 12:13:11瀏覽249|回應0|推薦0

 

 

 

中時社論》川普熱愛中華文化 綠營無愧乎

中美兩國元首夫婦共同欣賞川普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取自新華網)

美國總統川普在佛州私人莊園接待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特意安排外孫女及外孫演唱經典中文歌曲《茉莉花》,並朗誦《三字經》和唐詩,賓主盡歡。川普的用心,傳達了許多訊息。

首先,是透過家人外交展現對習近平的重視;

其次,希望雙方不只是官式的公務來往,盼能深化私交;

第三,更重要的是,川普以孫子的中文教育及學習成果,向世人傳達他對中國及中華文化的尊崇與重視。

中華文化原就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重要文化價值之一,過去幾十年,隨著中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恢復,世界各國早就興起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的風潮。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在內,許多歐美重要人士很早就把學習中文及中華文化當成年輕人的重要功課。

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在2008出版《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一書,特別強調:「這是中國的世紀,去學中文!參與一個偉大國家的再現,等於購買這個國家的未來!」

全世界學習中文及中華文化的名人太多,政治領袖中,因學中文而受到關注的,最早還不是川普家族,而是兩度擔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他從小就對中華文化感興趣,23歲留學台灣學習中文,還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陸克文。年輕世代最知名人物,包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他娶了華裔女子,學中文時間雖較晚,但已有成就,曾在北京清華大學以中文演講。

影響所及,同屬年輕時代的芬蘭「憤怒鳥」之父韋斯特巴卡,特地前往北京師範大學學中文,誓言要贏過祖克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在深化中華文化基礎教育時,特別選用了台灣出版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經過改版之後更名為《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成為高中的國學和傳統文化教材,這也是台灣的國學教材首次進入了中國大陸的學校課堂。

但是,當全世界紛紛展現出對於學習中文以及中華文化高度興趣的時候,台灣卻因為政治因素不但出現了「去中國」的主張,甚至還出現了「去中華文化」的謬論。

回顧來看,台灣從1954年開始,就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課程,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後,在2006年將其改為選修,到了馬英九當選總之後,在2012年又改為必選。如今,隨著蔡英文當選總統,許多台獨基本教義派人士開始主張要拿掉中華文化的課程,這種主張不只違反前述的世界潮流,而且本質上就不合邏輯又荒謬無比。

先談不合邏輯的部分,從世界政治來看,雖然國家或有分合,但文化一向是不可切割的,歐洲使用德語的國家有德國、奧地利、瑞士等,但是公民都熟知、奉行日耳曼文化,不會因為政治上立場不同,而想要跟傳統文化進行切割。

再談荒謬的部分,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一個分支,無法分割。從深入民間的宗教信仰來看,媽祖與關公等都是從中國大陸傳來,怎麼切割?從文學傳統來看,唐詩宋詞也都是中國歷史的文化結晶,又怎麼切割?

再看廣為流傳的命理卜卦,根源乃是易經,這也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該怎麼切割?進一步問,如果不要中華文化了,還要使用中文嗎?台獨人士要求學校把中華文化課程拿掉,不喜歡古文與成語,想實現文化台獨,但在論述時卻又離不開中文與成語,這不荒謬嗎?

民進黨政府真的想要去除中華文化嗎?如果這樣,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何必兼任孔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總統又何必為孔廟致贈「德侔道昌」匾額並親自去揭匾?

如果民進黨真的不要中華文化,那麼想要什麼文化?只說台語不說國語的文化嗎?問題是,書寫怎麼辦?客家等其他族裔也未必同意,更何況蔡總統的台語也未必流利。民進黨政府如果不要中華文化,是要不中、不日、又不台的日本殖民文化嗎?

中華文化世紀已經到來!美國總統川普都擁抱中華文化,原本應該是中華文化正統繼承者的中華民國政府,卻因為政治因素而自以為可以偷偷摸摸切割文化傳承,這根本就不是在推動什麼文化,只是在鬧笑話!

 

 

劉心月》連媽祖都要趕走嗎

大甲媽回鑾封城開趴 三層交管不塞車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2日回鑾,大甲封城並舉辦免費流水席迎接,為避免人車湧進,造成塞車困擾,台中大甲警分局實施三層交通管制,維持交通安全與順暢。(中央社)

據傳媽祖的生日是農曆3月23日,祂會在生日出巡,保護國泰民安、合境平安。與基督徒耶路撒冷朝聖、穆斯林麥加朝聖並列世界3大宗教活動的台中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每年吸引數十萬信眾追隨,已成為東亞社會重要的宗教盛事,因此有所謂「3月肖媽祖」之說。近年來台灣還從媽祖信仰的宗教活動中發展出特有的文創意涵,用另一種方式創造媽祖的影響力。

不過,網路媒體《報橘》(Buzz Orange)竟轉載了一篇文章,作者從「台灣的媽祖廟…明帝國蓋了3間、清帝國蓋了37間,日本時代幾乎沒有新的,國民黨被趕來台灣之後呈現爆炸性的發展,如今數以千計…。」作為佐證指出,媽祖信仰其實是國民黨統治的工具。

該文作者的結論是:媽祖根本是人為操作的侵台工具神;只有看不懂的台灣民眾才會繼續去鑽轎底練習當奴隸。

選編此文的Buzz Orange編輯也在〈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的編案中說明:「為何媽祖信仰在台灣有這麼強大?

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媽祖信仰蓬勃發展的背後,是威權箝制台灣島民的控制手段。」顯示Buzz Orange這個由前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戴季全所創立的網路媒體,也相當認同作者把媽祖信仰掛上威權統治的這個觀點。

然而,正如同前段時間,台中市長林佳龍說,「國民黨把台中公園裡的日本神社拆掉後,改為供奉孔子,目的就是為統治台灣。」這個說法迅即被打臉,林佳龍根本搞錯時間順序,為了「去中」滿口胡言。這和所謂的媽祖是國民黨用來統治台灣人的工具一說,同樣極為幼稚、褊狹。

民俗專家林衡道曾說,如果一定要舉出一座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寺廟的話,那應該就是媽祖廟,可見媽祖信仰在台灣的重要性與普及性;然而,媽祖信仰絕不是只有出現在台灣。宗教具有安定與淨化人心的功能,媽祖更被譽為是保護討海人最重要的神祇。

媽祖信仰從福建湄洲傳播開來,千百年來,對東亞海洋文化產生重大影響。媽祖信徒雖以兩岸為主,但在日本、琉球、韓國、越南、印尼,甚至美國太平洋沿岸,也都有媽祖廟,估計全球信徒約有2億人,是世界重要的宗教文化;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9年將媽祖信仰選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

試問國民黨哪來那麼大的本事,可以一手掌控媽祖信仰,還把信眾擴大到億萬之譜,甚至連帶讓東亞諸國都有媽祖香火?

媽祖信仰之所以在台灣如此熱烈澎湃,一方面緣於台灣的海島特性,自然對被稱為「航海女神」的媽祖有深厚的尊崇與信仰;

其次則是因為媽祖信仰在台灣,除了表現在宗教組織之外,更有深刻的社會基礎,結合地緣與氏族關係,展現出社會自主發展的活動力與組織力。

俗語稱:「旱溪媽祖蔭外庄」,意思是說不論是本庄或是外庄信徒,只要篤信媽祖,都能得到旱溪媽的庇佑。這等寬大慈悲的胸懷,政治動物確實難以體會。

但如果政治偏執狂們連媽祖都要趕走的話,這已不是去中化、不是去國民黨化,而是形同「掏空台灣」了,因為媽祖信仰已經鑲嵌進入台灣的庶民生活,形塑並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與行事準則。

(作者為自由作家)

 

中時社論》用神社對抗媽祖 還是台灣人嗎

旗山天后宮 發行媽祖專輯安人心
媽祖像。(林雅惠攝)

最近有人把媽祖信仰說成是國民黨的統治工具,宗教與言論自由本屬基本人權,也各有主張,只要基於理性與互相尊重,任何討論都無不可,就算偶有無知妄論,也無須一駁。然而,若刻意扭曲媽祖信仰、張揚日本神社就必須探究了。

放在大脈絡看,先前就有民進黨公職人員把媽祖說成對岸的統戰工具;不久前,許多民進黨執政的地方縣市,紛紛開始恢復日據時代總督府在各地興建的神社。一連串事件,彷彿有系統的操作,讓人不得不想起日本殖民政府的「皇民化」政策。果真如此,必須辨明並譴責。

台灣的媽祖及其他神明信仰,都有悠久的歷史背景。渡海而來的先民們,各自迎來了原有信仰,包括佛祖、觀音菩薩、媽祖、玉皇大帝、恩主公(關公)、開漳聖王、清水祖師、城隍爺、三山國王等,均香火鼎盛。台灣信仰自由由來已久,從台灣各地重要寺廟往往都有數百年歷史,可以發現太多鐵證。

日本殖民政府來台後,先以優勢武力鎮壓台灣的反抗運動,同時推廣神道信仰,興建神宮及神社,引進日本宗教來排擠台灣原有信仰。在各種台灣原有信仰中,媽祖受到的壓制頗多,當時作為信仰中心的台北大天后宮,被強迫改成總督府醫學校校舍及宿舍,1908年更完全拆除,改建成「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治績資料紀念館」,也就是今天位於228公園北側的「國立台灣博物館」。

日本殖民政府不只是打壓特定宗教,而是想拔除台灣人的所有信仰。光是台北,有三大廟門之稱的龍山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大龍峒保安宮,都曾在日本人來台之初,被強占作為學校。在此同時,其他地方的重要寺廟也紛紛遭到毀滅式改造,例如台南的大天后宮被改成日本宗教的布教所;彰化鹿港的龍山寺被強制廢除,改成了日本宗教,且由日本人管理。

到了中日戰爭爆發、皇民化運動最高峰時期,日本總督府更嚴格禁止所有具有民族意識的信仰,還以「寺廟整理運動」為名,強買寺廟,造成許多寺廟被毀,再把台灣人信仰的神像,以集中管理之名全部裝庫封存,甚至銷毀,許多民眾冒著被捕入獄的危險,不讓日本官員沒收神像;日本殖民政府同時還推動「台灣人家庭正廳改善運動」,要求台灣人把正廳的神像以及公媽祖先牌位移走,改成祭拜日本的天造大神,引起了台灣人的強烈怨恨。

如果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宣布投降,並且撤出台灣,只怕包括媽祖在內的台灣人所有原本信仰,以及對祖先的祭拜,都會完全遭到禁止以及取代,至於作為先民們信仰中心的寺廟,也一定難逃被拆除或是改建成日式寺廟的命運,造成難以彌補的台灣宗教文化浩劫。

台灣光復之後,包括媽祖在內的各種宗教信仰之所以蓬勃發展,固然有非常多原因,但最癥結處,在台灣人擺脫日本殖民政府長期壓迫宗教信仰後,對自己原有信仰的強力復興。

如今少數有心人士,刻意針對許多台灣人虔誠信仰的媽祖加以扭曲抹黑,冠上莫須有的統戰或統治工具罪名,蚍蜉撼樹的不理性表述,不值一駁。但是必須特別警惕的是,這些扭曲台灣原有宗教信仰的不實謠言,如果和民進黨地方政府首長積極恢復日本神社的舉動,同樣屬於有計畫、有系統的一整套操作,而且暗中相互呼應,那就太匪夷所思了。

一方面積極迎回日本神社,同時又惡意中傷扭曲台灣人的原有宗教信仰,這已經不只是背離台灣本土性、靠向日本史觀而已,根本就是在複製日本殖民時期的皇民化作為。依照過去的殖民歷史,只怕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取代台灣人的祭祖傳統。如果真的有人圖謀推動這樣的事,根本就是在復辟皇民化,他們還算是台灣人嗎?當然不是!

 

 

王文淵難得話匣子一開 從國家、國際談到生活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405486

2017-04-15 18:25聯合報 記者蔡維斌╱即時報導

台塑總裁王文淵率台塑各級主管和地方各界團拜,祈求麥寮媽祖保佑平安。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台塑六輕今天舉行歷年來最大的廠鄉一家親萬人迎媽祖盛典,台塑總裁王文淵親率旗下各公司董座親迎麥寮媽祖和將軍安座駐駕六輕兩天,並帶領萬人團拜祈求平安,場面莊嚴盛大,王總裁可能拜完媽祖,見到萬人鄉親和員工歡樂齊聚,心情愉悅,話匣子一開從國家能源談到美韓戰爭國際形勢,再談到經濟、環保甚至自己的生活,打破外界一向對王總裁低調少語的印象。

台塑今天下午在六輕廣場舉辦萬人一家親,超過1萬5千名台塑員工和麥寮、台西等沿海鄉鎮鄉親齊聚,由台塑提供餐飲及各種演藝歌舞,重頭戲是由台塑總裁王文淵帶領總經理王瑞瑜及台塑、南亞、塑化等旗下公司董座,一起恭迎麥寮拱範宮開山媽祖到六輕駐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安座團拜儀式後,王文淵受媒體包圍發問,儘管天熱,他無所不答,邊擦汗擦說話,對於韓美交戰和中東投彈,對台灣與國際石油,王總裁直言「影響很大」,但我國油價有一定機制,即便國際油價上漲,台灣油價應可持穩。

至於能源問題,王文淵對綠能政策不抱樂觀態度,他認為目前多數電力仍仰賴核電與火力,以風力等綠能短時間恐難支應。記者馬上問是否對民進黨政府的整體政策失望,他說「那是你說的,我沒這麼講!」他進一步說,很多事情不是他說了算,不過基於為台灣經濟發展,他們會儘量配合。

至於雲林縣府核發發電廠許可證,從原本5年縮為1到2年換證一次,王文淵說,這是縣府權力,他們會儘量配合。在太陽底下冒汗談了約20多分鐘,王文淵隨後又再召開媒體聯訪,心情頗為愉悅,記者問是否會再辦迎媽祖,他說,只要地方要辦他就辦。王總裁再次從國家能源談到國際局勢匯率及油價變動。

不曾談過許分厝分校的他,也以美日的檢驗標準暢談汙染問題,他說,六輕附近種的菜都可銷品管嚴格的日本了,何況分校檢驗出來沒問題,他強調,國家一定要有穩定經濟,不要老把石化當是最大汙染,PM2.5,交通汙染佔30%以上,石化和發電也僅各佔2%左右,何苦老把矛頭指向工業。

王文淵難得和媒體暢談國事、經濟,也談到自己的生活,無所不談且有問必答。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台塑今天在六輕舉辦廠鄉萬人一家親迎媽祖,集團總裁王文淵率旗下各公司董座親迎麥寮媽祖和將軍安座,駐駕六輕兩天,以祈平安。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王文淵難得和媒體暢談國事、經濟,也談到自己的生活,無所不談且有問必答。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台塑今天在六輕舉辦廠鄉萬人一家親迎媽祖,集團總裁王文淵率旗下各公司董座親迎麥寮媽祖和將軍安座,駐駕六輕兩天,以祈平安。記者蔡維斌/攝影分享

台塑總裁王文淵今率台塑各級主管和地方各界團拜,祈求麥寮媽祖保佑平安。記者蔡維斌/攝影

 

 

9天8夜 圓滿遶境 大甲媽回鑾安座 數十萬信眾恭迎

大甲媽回鑾安座 數十萬信眾恭迎
台中大甲媽祖昨日回鑾安座,行政院長林全、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在街上迎接大甲媽祖鑾轎。(黃國峰攝)
大甲媽回鑾安座 數十萬信眾恭迎
台中大甲媽祖昨日回鑾安座,各地陣頭熱鬧迎接。(黃國峰攝)

「大甲媽回來了!」大甲媽祖2日深夜在數十萬民眾簇擁下,由行政院長林全、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接駕,雙手高舉神像,接力恭請媽祖回神龕,完成安座大典,大批虔誠信徒擠爆廟殿內外,有人雙手合十、有人搶摸神像,掀起一波波高潮,為大甲媽祖9天8夜遶境行程,畫下圓滿句點。

林揆顏董 虔誠接駕

昨晚鎮瀾宮舉行媽祖安座大典,精彩陣頭吸引民眾爭相圍觀,學校及團體紛紛獻藝,大甲53庄100隻台灣獅陣表演吸睛,裕珍馨糕餅店第6年準備墊轎金分送民眾,文武國小學童一路撿拾垃圾,並繪圖宣導垃圾不落地,大甲警分局也動員600多名警民,順利護轎,回鑾活動一年比一年更加熱鬧。

鑽轎底 有拜有保庇

大甲媽神轎隊伍浩浩蕩蕩、綿延不絕,進入大甲城,鞭炮聲不絕於耳、煙火燦空奪目,大批善男信女夾道恭迎媽祖,有人搶摸鑾轎、鑽轎底,祈求家人平安,有人虔誠地雙手合十、跪地參拜,向媽祖傾訴煩惱,將大甲街道擠得水洩不通,工作人員大喊「拜就好,不要摸!」還有信徒因來不及鑽轎底,淚水在眼中不停地打轉。

「進喔,進喔!」信徒為搶摸鑾轎及神像而提早卡位,廟殿內外早已人山人海,當哨角、鐘鼓齊鳴之際,媽祖鑾轎緩緩進入鎮瀾宮殿內,現場氣氛High到最高點,林全晚間出席安座大典,與顏清標將正、副爐媽、湄洲媽等神像,請出鑾轎,廟方人員高舉雙手、接力將神像安放回神案上,恭請媽祖回神龕,完成安座儀式,圓滿完成9天8夜遶境活動。

夜未眠 百攤呷福氣

大甲溪橋頭回鑾點心站昨天是大排長龍,近百攤點心包羅萬象,有炒麵、粽子、油飯、糕點及飲料等免費提供,信徒及遊客邊走邊吃,志工忙著洗碗及烹煮食物,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更是持續10年設置點心站,每個攤位都是民眾奉獻無私的心,與行腳者一同感受大甲媽祖回鑾的喜悅。

(中國時報)

 

 

 

我見我思:陳琴富》明珠在懷而自棄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414005902-262104

習川會時,美國總統川普外孫女阿拉貝拉的一曲〈茉莉花〉,剎那間緩和了兩位強人初相見的嚴肅氣氛,不但讓賓主盡歡,也讓世界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力量。

不知何時,中華文化在不知不覺之間進入了美國第一家庭,眼尖的網友應該發覺,今年農曆年時阿拉貝拉就以中文唱〈新年好〉向大家拜年,更早之前還看過她字正腔圓的背誦唐詩、唱兒歌。

川普雖然對中美貿易逆差很感冒,但對於外孫女的中文表現卻難掩得意,他根本就沒想到在習川會要解決貿易逆差、朝鮮核武問題的場合上,外孫女可以派上用場。

其實阿拉貝拉早在1歲半時就開始學中文,雖然是起因於她的中國保母,但是伊凡卡算是美國精英家庭的代表,讓小孩從小學中文,自然有不同的意義。

過去,台灣社會在往開發國家建設的年代,稍微有眼光、有能力的家庭都會把小孩送去學英文、學鋼琴,為的是長大後有更高的競爭力;現在情勢翻轉,美國精英家庭反過來學中文、學太極,當然不會沒有緣由。中國崛起是主要因素,商人是最眼尖的族群,他們早已看到未來的趨勢,不可能不和中國打交道。

「文化輸出」是一個政治操作的概念,今天台灣社會就充斥著美國文化的元素,這與早年留美風氣、搖滾音樂、好萊塢電影,甚至英美文學的影響息息相關,即使今天台灣所標榜的民主、自由、人權也都是移植自美國的文化。然而,文化也是一種長期浸潤、融合的過程,雖然有外來文化的因子,但誰都不能否認,台灣文化的主流還是中華文化,大家不是都寫中文、說中國話、拜關公、媽祖嗎?

科技文明快速發展,電腦、手機、VR離心性越來越遠,在迷茫於物質生活之餘,中華文化正可以填補空虛的心靈。走進中華文化才會發覺,不論琴棋書畫,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例如,西方人對武術很有興趣,學了外功才知有內功,接觸太極拳才知道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道理,知道太極拳的精髓不在形而在意,慢慢才能體會道家無為的哲學。

正因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些見短識薄者無知,著眼於政治利益搞文化台獨,想要去中華文化,搬出日本神社批判媽祖信仰,殊不知日本所有的茶道、劍道、花道藝術全源自中華文化,卻只學到形沒學到意。還有人連SHE的〈中國話〉都要抵制,真是夏蟲不可語冰。

而台灣在今天正是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的寶島,卻有人一心一意要丟掉它。《法華經》中有個「衣珠喻」的故事,一個浪人不知他衣服裡縫了一顆明珠,每天乞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今天蔡政府去中國化,文化部刻意打壓中華文化,正是所謂明珠在懷而自棄,不但看不到懷中明珠,還會繼續當乞丐。

 

 

 

旺報微評》全球中文熱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412005255-262103

日前習川會上一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熱點,便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外孫與外孫女大秀中文的橋段,他們演唱了中文歌曲《茉莉花》,並且現場背誦《三字經》和唐詩,引得習近平連連稱讚,直呼:「完全是中國娃!」

英語在過去一百多年來是世界強勢通用語言,但近年來隨著大陸的強勢崛起,孔子學院輸出全球,對外引領中華文化新潮流,也掀起了一波波的漢語學習熱潮。

全球知名的社群網站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為求打進大陸市場,拉近距離,更是努力學習中文,最後甚至能在北京清華大學以中文演講;而從美國第一家庭的成員也開始深度學習中文,透過語言表述、文化浸潤,拉近中美關係,增添嚴肅外交互動中的溫馨感,中文學習的重要不言可喻。

各國為了經濟利益與外交關係,無不卯足全力發展與大陸交好的關係,其中語言學習與文化輸出便是至為關鍵的環節。

台灣過去曾自詡為中華文化復興的傳承者與領航者,如今大陸向全世界輸出文化,政府是要直接棄守,還是努力搭橋,設法在其中運用巧實力分一杯羹?

 

 

 

川普推文未談美中 貼孫女唱「茉莉花」影片

https://udn.com/news/story/10764/2391901?from=udn_ch2cate7225sub10764_pulldownmenu

2017-04-09 04:22聯合報 特派記者張加/佛羅里達八日電

「川習會」七日落幕,美國總統川普六日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會面,同天宣布對敘利亞發動攻擊,習近平是在晚宴得知消息。

提勒森轉述,川普對習近平說,由於阿塞德的違法行為,多次違法使用化武殺害婦女、兒童與嬰兒,美國向敘利亞發動攻擊;川普告訴習近平發射的飛彈數量,並解釋背後的理由。提勒森說,習近平感謝川普讓他知道此事並告知理由,並說他理解當人們殺害兒童時,這樣的回應是必要的。

至於「川習會」,習近平是否如外界所說,向川普送上大禮?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說,習近平來訪就是最好的禮物。

川普七日推文談及「川習會」,內容不是美中關係,而是轉推女兒伊凡卡發布其女阿拉貝拉在習近平夫婦面前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的影片;伊凡卡說,對於女兒和兒子歡迎習近平夫婦來訪的表現感到非常驕傲。

 

 

聯合/川普的阿拉貝拉密碼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9546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11 00:45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兩國元首夫婦共同欣賞川普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 新華社

分享

川普變化莫測,誰能讀出他在美中關係裡的密碼?

習近平夫婦到訪前,川普的女兒伊凡卡貼出周歲小兒玩中文識字積木的圖片;貴賓到臨,川普又要五歲的外孫女阿拉貝拉獻唱《茉莉花》,並表演背誦三字經與唐詩。

這不是第一次,今年春節,伊凡卡曾帶著阿拉貝拉到華府的中國大使館賀年。如今,川普孫輩學中文,舉世皆知,此中透露出川普家族對中國的評價。要孫輩學中文,可知川普家族看見了中國的未來性,並相信中國有發展性。

不僅如此,由於川普的外交及國安團隊尚未齊備,此次川習會能明快地完成布置,竟是透過川普女婿庫許納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管道。川普的美中開鑼戲,出現了「孫輩外交」及「女婿外交」,這不但是別開生面,儼然也透露出中國在川普心中的特殊分量。

川普家族在中國有不少投資。伊凡卡經營的幾個品牌甚至是在中國的工廠製造,然後回銷美國。

 

川普如何處理其間的公私界際,對他不啻是一個倫理的考驗。但不妨想像:當川普卸任後,川普家族如果有一天成為北京中南海的常客,搖身一變成為另一位「商人季辛吉」,應當也不會令人太過意外。

蔡政府與川普政府打交道,要謹記川普的三項特徵。

一、商人。

二、變化莫測。

三、孫輩皆在學中文。

川普的美中密碼何在,也許就在愛孫阿拉貝拉的中文課程之中。

 

 

星期透視/茉莉花.乒乓球.「我們的一中」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0588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4-16 03:11聯合報 趙建民/文化大學講座教授兼社科院院長

中美兩強相爭,好戲連台,讓人目不暇給,甚至有些眼花撩亂!

美國總統川普在競選期間,將中國塑造成美國國力衰退的主要黑手,抨擊中國操控幣值,以不公平的貿易手段竊取美國市場,強奪美國人的就業機會。

針對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今年一月國務卿提名人提勒森在國會任命聽證會上表示,「中國在爭議地區採取的非法行徑,無視國際規範存在」;至於敏感的台海議題,川普上任前五天,公開質疑「一中」政策;面對朝鮮半島的核武危機,川普一再批評中國無所事事,若再不伸援手,美國將自行解決問題。種種跡象顯示,中美兩國矛盾重重,大有衝突一觸即發之勢。此時兩國領導人選擇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舉行川習會,舉世唱衰。高峰會戲劇化的結果,出人意表。

促使峰會峰迴路轉的原因之一,竟然是川普外孫當著習近平夫婦,在海湖莊園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並朗讀《三字經》!

《茉莉花》是中國知名民歌,源於清乾隆年間的《鮮花調》,一七九二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表兄馬嘎爾尼勳爵率使團賀乾隆帝八十大壽,該曲深受團員喜愛,將之攜回歐洲,寫成《耶穌美名歌》。一九五七年,更名《茉莉花》,先後在澳門回歸、京奧開幕式、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等重大場合演出, 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國歌」。

川普在外交團隊尚未到位,觀察家普遍看衰川習會情況下,出此奇招,令人驚豔,電視畫面顯示,習氏夫婦甚感窩心。川習會同一時間,美國對敘利亞發動戰斧飛彈攻擊,北京卻要求北韓已經抵達中國的運煤船,折返南浦港。

此次美方主動出擊的外交高招,讓人聯想到這幾天正值四十六周年的「乒乓外交」。一九七一年四月中旬,毛澤東親自批准美國乒乓球隊到中國大陸訪問,成功為尼克森總統的訪問奠定基礎,二戰後整個國際局勢為之改觀。

《茉莉花》雖為中國著名民歌,但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突尼西亞廿六歲青年布瓦吉吉自焚,觸發整個北非與中東地區大規模爭取民主的示威活動,進而蔓延至大陸多個城市,此一「茉莉花革命」,卻是中國大忌,有人甚至以「中國茉莉花革命」稱之;二○一○年十二月十日,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給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演奏的也是《茉莉花》。

雖然如此,習近平在聆聽演唱時,並未懷疑對方心懷不軌。文革期間大陸如火如荼反對「美帝」,毛澤東同意「乒乓外交」,也沒有人質疑他「親美賣中」。可見推展國際外交,國家利益為先,意識形態並不重要。

觀察川普的對中外交,在「台海核心利益」求同存異後,棍棒和胡蘿蔔雙管齊下。反觀蔡英文政府,兩岸「核心利益」有異無同。在「台灣中心」的思考下,政府想盡辦法切斷兩岸的文化聯繫,很難想像蔡總統會為了兩岸關係的平穩,指示自己親屬演唱中國民歌。民進黨以美國為師,但提到「一中」便有如起乩,較之於今年二月川普「應習近平要求,同意履行我們的一中政策」的說法,能不汗顏?

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時間,遠遠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李登輝總統在一九九二年主持的國統會,通過「一個中國」決議案,對「我們的一中」豈非提供最佳註腳?

最近李明哲事件,充分印證政府對陸政策的無力,工具箱裡,沒有胡蘿蔔、沒有棍棒、更不會有中國民歌;最後,連家屬探視親人的基本人權都無法捍衛,政府的對外政策工具箱,該添料了!

 

 

 

刁卿蕙》何不擁抱母國的母國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201002249-262105

誰不歡喜精巧的山水,雅緻的庭園?在大自然裡泡湯後,著上舒適的浴衣,靜享悅目的懷石料理?信步京都小徑,誰能不醉在櫻花流雨?參觀廟宇,誰不曾由衷讚嘆古跡?然而,感官美與藝術畢竟與道德無關。

禪學自印土傳入中國,原本不立文字的空無思想,在宋朝獲得士僧的立說與畫家的實踐。浩瀚的中華文化裡的這支小流派,淌入東瀛後,成了美學主流,直令今人只知日本Zen,卻不識中國Chan。也多虧了「本來無一物」的日本,致力保存唐宋文化,令奈良、京都成了中華博物館。建築家漢寶德先生曾有妙喻:把日本建築上了漆,就是唐宋。

南韓亦有哈日族,卻不至於拜服到寧為大和門下犬,50年的殖民似乎很難合理化某些台灣人的奴性。

就更深層的民族集體意識觀之,台灣的日本情結會不會其實是根源於對中國母文化的遙想?眾所周知,是中國給了日本和朝鮮文字與典章制度,說中國是東亞的母文化,殊不為過。

職是,欲脫中的台獨,與其擁抱「殖民母國」,何不直接乾脆認祖歸宗,投回「殖民母國的母國」的懷抱?哈日與愛我中華,二者其實並不相悖。

誠如學者鈴木大拙所言「禪只與藝術相關,而與道德無緣。道德是規範,而藝術只是創造。」日本禪之美,悅人耳目也掩人耳目,不辨是非。「有禮無體」事小,「無法無天」事大。這麼注重美的國家,卻會幹下最最醜惡之事。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猶未散,就忝不知恥地篡改歷史,反誣受害國造假!

去年7月,日本考古界宣稱在琉球的石垣島發現東亞最大的舊石器遺址,可以證明3萬年前台灣先民渡海而來;8月,李登輝即訪石垣,表示台灣是日本的生命線,兩者的關係是天注定的。內神與外鬼又一次攜手。

不免想到亞洲考古界那場大騙局。1981年,人稱「神之手」的藤村新一宣稱發現4萬年前舊石器前期的遺跡,硬把日本遠古史又往前推了萬年,日本考古界樂見其成,以配合彼時流行的人類單一論以脫中。直到25年後,新聞攝影機當場逮到藤村自埋自挖,醜聞才爆發。

石垣遺跡,挖掘(或布局?)近5年後,得到琉球的先民是台灣人的結論,那台灣的先民從何而來?難道是舊石器日人也學著達摩一葦過海,成了台灣的先祖?

好個天注定的雙向交流!遠古史,原就是一分證據,九分揣測;拜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那一分證據,成了「先射箭,再畫靶」者的絕對真理。無良史家,為政治故,昧心篡史,竟頻頻得逞,憑什麼?

「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人也,趁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程明道的話,或可用來註解以美為名,以科學做偽的政治─真高明的騙術!

(作者為自由作家)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062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