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26 10:44:34瀏覽517|回應0|推薦0 | |
交大校長傻眼!媽寶家長見面第一句話 竟問這件事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302544 2017-02-23 14:50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報導 交大校長張懋中今天中午和記者餐會時感嘆,台灣的高中生整天時間都被考試占據,加上父母過度保護,剝奪他們自我成長的機會,成了媽寶,以致上了大學,還被父母當成「小朋友」,校長和新生家長座談,有人第一句話就問「孩子宿舍睡上鋪,會不會掉下來」,讓他有點傻眼。 張懋中說,台灣教育的一大問題,是學校、家長過分重視考試,學生的時間從早到晚都被考試占據,沒有「留白」自我探索的空間,導致同質性太高,每個學生的想法都差不多,甚至進到大學都還無生活自理能力。 他舉例,交大校長每年都和新生家長座談,家長往往以「我家小朋友」來稱呼自己的孩子;孩子進大學後,家長最關心的,也往往是憂心孩子睡上鋪會跌下來這類生活小事,而非心智成長。 張懋中因此告訴家長,「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你家的小朋友進到交大,已經長成頂天立地的大人了,將來要為國家、社會做大事」,至於會不會跌下床這類事,就相信孩子自己會注意,不要再憂心。 大學招聯會常委會今天下午要討論考招新方案,身為常委的張懋中主張,考試要減少,招生期程也不要延到太後面,讓學生有更多時間自我養成,不要都被考試綁死。
不收學費不考試!私塾重現金門 就教「忠孝節義」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2308260 古裝劇常見的私塾,重現金門。上校退役的金門大學講師倪振金在自家開辦「古風小學堂」,將中外典籍、歷史融合人生閱歷,培育有志節與器識的學生;首屆「忠」字輩學生昨天結業謝師,並舉行第二屆「孝」字輩學生拜師典禮,儀節都依詩經大雅篇的規定進行。 退役上校 回老家開私塾「讀聖賢書,是為了以蒼生為己任,而不是圖一己私利。」倪振金昨天勉勵學生,學習「施比受更有福」的人生價值。 62歲的倪振金是金門縣金城鎮古區人,18歲赴台,畢業於陸軍官校,民國87年以上校指揮官退伍,先在南部大專校院學任教,民國103年底回鄉定居,曾參選縣議員,現在是金門大學講師,教授國文、法學緒論等。 倪振金說,很想恢復孔子與門生親如父子般的情誼,所以回鄉成立古風草堂,以「忠(認真負責)、孝(感恩回饋)、節(風骨清廉)、義(任俠明理)」為堂訓,並創辦古風小學堂。他也深受英國哲學家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的影響,希望加強學生獨立而正確的思想與判斷力,並要有奉獻的理想。 年級用八字真言 畢典當然循古禮古風小學堂教習古典經史,並融入現代普世價值,培養學生「忠、孝、節、義」的道德觀念,並以「忠、孝、節、義、書、劍、江、山」為入學輩份。 昨天是第一屆「忠」字輩學生的結業謝師典禮暨第二屆「孝」字輩學生拜師儀式。 6名出席典禮的忠字輩畢業生向倪振金行禮,由倪振金頒贈結業證書與書籍;隨後,「孝字輩」新生依古禮向老師鞠躬,宣讀入門自勉條例「以人格保證,期許成為一位認真、感恩、有志氣、有同情心,古人所謂忠孝節義之人」;師母吳秉蓁贈飴(糖果)給每個學生。金門賢庵國小校長楊肅建及學生家長們都觀禮、見證。 不只挑學生 家長態度也要考古風小學堂是免費私塾,採小班教學,經筆試、口試後,每屆只收7名學生。第1屆19人報名,從國小到大學生都有;今年有國中、小39人報名,都由學校推薦。 倪振金挑選學生很堅持,不只看學生,也看家長的態度。孝字輩7名錄取學生中,有兩名學生的家長分別是台灣一家科技業的董事長與清大教授,他們從媒體得知消息,特別在春節期間親自帶孩子來拜師;倪振金被他們誠意感動,特別收為「函授弟子」,因此,昨天孝字輩拜師只有5名學生到場。 古代唸書要奉上束脩,但倪振金不收學費、不接受家長饋贈,「我不求名,不求利。」 下課喝茶點 順便教用餐禮儀倪振金「因材施教」。古風小學堂每周六上午上課兩小時,沒有考試,但倪振金會給予經典史地等知識,與學生暢談,希望打破知識只限於學校和補習班所教的內容;下課10分鐘的茶點時間,則是另一種生活教育,倪振金會隨機教學生國際用餐、禮讓等禮儀。 忠字輩學生、就讀賢庵國小的許姓與洪姓同學都說,當初是因興趣而報名,一年來,學到許多歷史及國內外的大事,對倪振金在課堂上講授的古代史覺得很有趣、很受吸引,也學到許多做人處事、利人利己的道理。 黃埔軍校歌 提醒自己別忘本除了課堂有「古風」,古風小學堂的校歌也很有特色。黃埔出身的倪振金以黃埔軍校校歌的曲、加上自己填的詞譜成校歌。他說,用黃埔校歌的旋律,是感念母校與不要忘本。 「遇到危難,唱黃埔軍歌或許可以出現奇蹟。」他幽默地說,有次在美國開車,忽然迷路,於是唱起黃埔軍歌,沒多久,就有黃埔校友聞聲而來。這位黃埔校友說,聽到校歌,非常感動;還很熱情地當起嚮導,為他引路。
現代私塾在金門 金大教師倪振金辦古風小學堂 https://udn.com/news/story/7322/2297344?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金門大學老師倪振金自設古風小學堂,免費傳授小四到高一學子古今中文和普世價值知識,盼年輕世代明白讀聖賢書,要以天下蒼生為己念,而非圖一己私利。 金門金城鎮古區人倪振金,18歲赴台從軍,陸軍官校畢業;民國87年以上校指揮官退伍後,在南部大專校院學任教,103年底回鄉定居。現在金門大學兼課,教授國文、法學緒論等科目。 倪振金的父親受過私塾教育,母親出生書香世家;幼年時父母鼓勵他讀書,他也經常聆聽長輩說故事;就讀金門高中時對文史有興趣,喜愛閱讀;進入陸軍官校後,幾乎讀遍圖書館內藏書。 倪振金20年前陪女兒到美國讀書,對美國活潑、寓教於樂,鼓勵多於苛責的教育方式,心嚮往之,希望也能培育勇於表達,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子。 倪振金說,一般台灣學生的知識只限於學校和補習班所教的內容,他要打破這種窠臼,用不同的課程豐富學子的內在世界。尤其,孩童是國家未來主人翁,可塑性高,他要幫助孩童接觸正確的知識管道、養成獨立思考能力,長大後才會自己尋求知識,進而貢獻社會。 在這樣的理念下,現代私塾概念的「古風小學堂」應運而生。 倪振金在金門金城鎮古區古風巷一手打造的自宅「古風草堂」104年底完工,從門口對聯「書香琴瑟弦歌奏,劍氣簫心攬轡行」,就可看出倪振金作育英才的決心。 步入大廳,倪振金用裝置藝術來呈現祖宗牌位,以南宋大儒張載所言讀書人的理想典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自我勉勵,也彰顯他興辦古風小學堂的核心價值。 隔年2月,「古風小學堂」開課。與一般現代私塾不同的是,古風小學堂不只教古今中文,還傳授普世價值的知識,讓年輕一代保有傳統社會的敦厚,並培養他們身處這個世代的氣度和器識。 例如,文學方面講詩經、楚辭,也介紹「理想國」、柏拉圖;史地方面同時敘述三皇五帝和兩河文明;在開拓學子視野方面,倪振金會說明京都議定書、介紹聯合國;北斗七星等天文常識也在講課之列。課堂牆上更掛著中華民國和世界地圖,讓學子有世界觀。 「知識就是力量」,但倪振金說,社會上不乏「書讀得越多的人,做的壞事越多」現象,他要讓學生明白,讀聖賢書是為了以蒼生為己念,而不是圖一己私利,並且要灌輸學生「施比受更有福」的人生價值。 倪振金表示,「學校教的是考試分數,我要教的是真正的知識和品德」。除了詩詞,他不會要學生死背。 除了知識教育,下課10分鐘的茶點時間,就是倪振金最佳的生活教育場域,他可以伺機教導國際用餐禮儀、互相禮讓等好品德。 不過,曾有人以為古風小學堂是補習班,加上全程免費,還有人質疑倪振金是否別有所圖。倪振金說,他只是把上天給他的恩典回饋給天地,也盼望能夠恢復孔子時代的師生情誼。 倪振金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不求名不求利」;他並堅持不接受家長饋贈「束脩」。 「古風小學堂」招收小四到高一的學子,每週六上午9時30分到11時30分上課;一年為一期,以忠孝節義書劍江山為入學的輩分。每期招收7人,首屆「忠」字輩已經結業。倪振金說,經過1年的薰陶,學生氣質與初上課時明顯不同,讓他倍覺欣慰。第2屆「孝」字輩25日始業,依然遵循古禮拜師上課。
北京唯一繁體字私塾 散播對文字的愛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22272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中國大陸近年吹起「民國風」,學繁體字變得很時髦。北京就有家名叫繁體字的咖啡館,是京城唯一教繁體字的私塾,老闆娘來自台灣,她對文字的愛感染了愈來愈多大陸民眾。 走進離南鑼鼓巷不遠的後鼓樓苑胡同,這家不醒目的咖啡館就隱身在靜謐的巷中。店門上掛著簡約的「繁體字」招牌,與周遭充斥簡體字路牌的環境格格不入,也透露出店內與眾不同的氛圍。 咖啡館內採木質陳設,擺放著大量的繁體書,還有仿小學國語作業簿設計的復古臨摹本,處處都有台灣的味道。 老闆娘李雪莉是中文系出身,到北京生活10幾年,原本從事廣告業的她後來轉行經營這家咖啡館,還在店內「兼差」開了北京唯一教繁體字的私塾。 繁體字近年在大陸愈來愈流行,許多人刻印章選擇用繁體字呈現名字,店家招牌也慢慢可見到繁體字樣。但李雪莉教繁體字卻不是為了趕風潮,而是想讓更多人領略漢字的美。 她說,自己讀簡體字小說很難被感動,想了好多年才發覺,也許是因為簡體字無法呈現出一些文字背後的意思。例如「髮」的筆劃多,有種髮細如絲的感覺;而「髮」的簡體字是「發」,就失去這種味道。 經典的例子是「我的頭髮燒了」。如果用簡體字表達,「髮」變成了「發」,就會讓人無法分辨到底是「我的頭『發燒』了」還是「我的『頭髮』燒了」。 李雪莉幾年前開始在店內教課,不只教客人怎麼寫繁體字,週末還開起私塾,讓學生認識漢字的演變和部首的含意。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李雪莉這麼做是對中國文化負有很強的使命感,但她強調,這只是純粹興趣,基於對文字的喜愛才開課,「其實真的就是想做就做。」 最新一期的繁體字課堂上,5名學生來歷都不同,共通點是對文字都懷抱濃厚興趣。 學中醫的李小姐是因為文獻很多都採用繁體字才報名。學了繁體字之後,她更能掌握文字的邏輯性,但日常寫作卻不會用繁體字,因為「寫了繁體字跟大家交流反而會產生障礙」。 她表示,不覺得繁體字特別代表什麼,也不認為現今大陸用簡體字是「分化」,只能說是歷史發展需要,畢竟從大篆、小篆再到隸書,也都是演進過程。 龐先生也說,中國文化的文字一直在流轉,從最複雜的甲骨到現在的簡體漢字一直在做「減法」,算是一種進步。繁體與簡體字之間只是傳承的關係,沒有孰優孰劣的關係。 就連從小生長在繁體字環境的李雪莉也覺得,應該要跳脫繁體與簡體字孰優孰劣的爭論。 李雪莉開課後,曾有人上門「踢館」主張繁體字應該叫「正體字」。但她說,不太喜歡這樣有褒貶意味的名詞,兩者其實就是筆劃繁與簡的差別,「正相對就歪嗎?這也不對。」 教課到現在,李雪莉覺得自己已超脫繁簡好壞的拉扯,因為繁體字雖然感覺比較對,但很多簡體字其實也是來自古字。「當你去研究這中間演變上的差異時,我覺得那是一個趣味。」 李雪莉對文字的興趣,也一點一滴改變了很多顧客。 她表示,肯在臨摹本上學寫繁體字、明白筆劃順序的顧客結帳可打九折,原本很多人不願意,結果愈來愈多客人推開店門是說「我們又來寫字了」,而不是說要來喝咖啡。 「把你喜歡的事,做成別人喜歡的樣子。」這是李雪莉經營繁體字咖啡館保持的心態,而從顧客和學生的反應看來,她對文字那份純粹的興趣,確實已在京城慢慢散播開來。
林英杰/為不實用的「古典學科」辯護?從美國大學歷史看台灣教育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605965?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留學沒教的事 二代接班為什麼這麼難?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308493?from=udn_ch2cate6644sub7238_pulldownmenu 2017-02-26 11:45中央社 台北26日電 台灣家族企業接班往往成為焦點。商研院分析,由於二代接受西方教育,接班容易「水土不服」;也有會計師分析,民法特留分規定容易造成股權分散,為接班投下不確定因素。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日前指出,台灣經過1980年代製造業的經濟起飛榮景至今,製造業觸頂、服務業長期落後國際,培養企業接班的領導人相當重要。 不過,一般人想起台灣企業,可能發現強人領導、找不到接班人,高齡繼續擔任公司決策者的不在少數;企業創辦人交棒後,宣布倒閉、家族爭產等也略有所聞,企業交棒接班為何這麼困難,一直是個無解的謎團;根據統計,上市企業啟動二代接班時,市值甚至減少4成之多,可見接班對企業的衝擊之大。 許添財分析,企業創辦人往往對事業投入非常多心力,把孩子送到國外求學,卻疏於經營家庭關係;孩子接受西方教育洗禮,回到台灣後預備接班,但企業內的發展跟國外所見所聞截然不同,「水土不服」加上與父母溝通困難等,一一成為接班的難題。 面對接班難題,商研院院長謝龍發坦言,「若要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家族企業在國內外都很多,要能順利接班,從股權布局到接班分析,都是「留學沒教的事」。 他指出也有不少二代接班人太過「天真」,認為家族經營的企業過於傳統,擱置家族辛苦建立起來的企業,想要經營電商、新興產業,卻不明白從跟銀行打交道、建立通路、被客戶拒絕、向股東募款等,都是非常辛苦的過程。 謝龍發提醒二代接班人,「家族企業是最棒的企業」,有些企業找來的CEO及高階主管,只想要短期獲利,但其實家族企業白手起家,只有親戚才願意支持,資金最穩定,也最有企業社會責任,最會照顧員工,接手家族企業並不可恥。 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許志文則分析,家族企業有股權問題才有接班問題。許志文指出,股權問題由於民法有特留分的規定,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一定會面臨股權分散的問題。股權一旦分散,二代接班人都有爭取經營權的問題。 許志文提到,企業二代往往不只一人,由於沒有發言權,加上不確定第一代創辦人的想法,如何確認由誰接班、怎麼接班就非常困難。雖然大家都知道安排接班很重要,但是並沒有約定好該幾歲接班、由誰接班、怎麼接班。 舉例來說,南部投資公司就有二代觀念不合,加上股權分散,其中一方將股權賣給外資,導致經營權旁落;國內傳統食品公司也有因為意見不合,導致拉攏第3方股權支持,形成兩方爭搶經營權的局面。 不過,是不是出身家族企業就非得接班?參加商研院企業二代班的學員就坦言,「壓力不小」,他說,退伍後回到父親創辦的企業,就算從基層做起,準備好數據、分析報告、提出建議,父親和公司高層仍然不買單,也懷疑他能力不足,內部也有很多質疑聲音,他也說,如果真的接班困難,會考慮讓專業經理人接手,不會輕易讓父親創建起來的公司毀於一旦。 身為服務業的二代接班人則說,自己當初回到家族企業,覺得必須背負「企業社會責任」,自己從小到大因為這個企業,衣食無缺,如果能夠繼續陪伴這個企業往前走,所有員工的家庭都能受到照顧,也是很重要的使命。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