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合夜市 陸客暴減,該問為何自由行未暴增 政院開錯藥單 拒絕摸頭!台鐵產業工會 9月15日、16日北車靜坐
2016/09/12 10:24:23瀏覽200|回應0|推薦0

 

 

 

2016-09-23 04:52 聯合報 記者徐子晴/台北報導

今年暑假過後,陸客團大減,高雄市六合夜市顯得冷清。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楊濡嘉/...

今年暑假過後,陸客團大減,高雄市六合夜市顯得冷清。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楊濡嘉/攝影

分享

陸客來台人數急凍,日前觀光產業還發起大遊行,訴求「要工作、求生存、能溫飽」。觀光局最新統計,今年八月不僅陸客減幅擴大,比去年同期大減逾三成、團客少破五成,連整體來台觀光客人數也下降,是近十三年來的八月首見負成長。

陸客來台緊縮,日前上自行政院、下至交通部觀光局都稱陸客雖變少,但其他地區旅客增加,整體來台觀光客人數仍上升。但八月全降,凸顯陸客減幅擴大的衝擊加劇。

為彌補陸客、整體旅遊市場空缺,行政院宣示將推動擴大國旅方案。觀光局昨邀集各部會和七個「受災慘重」縣市研議擴大國旅方案,預計九月底推出資源整合平台,補助業者餐食、交通費及僱用華語導遊費用,最快十月公告。

根據觀光局規畫,將輔導新北市、桃園市、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花蓮縣、台東縣等地旅行社轉型,鼓勵業者結合住宿、購物行程來包裝國旅產品,觀光局也將統一推廣行銷,補助對象則行程至少要兩天一夜起跳,且國旅過夜天數越長,補助越多。

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說,觀光局將統整各單位資源,九月底成立跨中央、地方政府及業者的資源整合平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客委會、原民會則已分別針對客庄觀光、部落旅遊有專案補助,其餘部會則將鼓勵所屬機關行號員工旅遊,如經濟部鼓勵國營事業、企業旅遊,教育部鼓勵學校戶外教學旅遊、畢業旅行等。

觀光局昨公布,八月來台陸客人次為廿四點九萬,和去年同期少了十一點九萬人次,減幅百分之卅二點四一;其中團客更剩七點三萬人,大減百分之五十四點九六。

儘管日韓觀光客大幅成長三至四成,但八月整體觀光客人數只有八十六點三萬人次,和去年八十九點四萬人次相比,減少百分之三點四四,是自從二○○四年來的首度八月負成長。

 

我見我思:陳敏郎》六合夜市 陸客補刀

2016/9/22 下午 09:03:54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22006686-262104

                            

藍綠有差?阿里山、日月潭兩樣情
昔日六合夜市每晚6點到10點擠得滿滿都是人,其中8成是陸客。(本報資料照片)

陸客大減問題,520後持續考驗蔡英文政府的兩岸關係政策,觀光業者走上街頭,大聲吶喊「要客源、不要貸款」。陸客不來,除了新政府對九二共識這道必考題拖延不繳卷外,過去幾年,部分不肖業者將「阿陸仔」當肥羊宰,殺雞取卵的結果,退潮的速度比其他地方快得多,其中又以高雄六合夜市最具代表性。

過去六合夜市不僅是陸客到高雄必遊景點,也是國人到墾丁、恆春首選的停留中繼站。六合夜市有知名的廣東粥、東山鴨頭、客家湯圓,計程車招呼站旁邊的飛鏢射氣球,有吃又有玩,大人小孩不用花大把鈔票,就能吃得飽、玩得盡興。

看準六合夜市的多樣性與在地性,旅行社導遊帶著陸客逛夜市。隨著陸客愈來愈多,攤商開始將陸客當肥羊宰,價格愈來愈貴,尤其水果簡直貴到下不了手,幾乎是台北士林夜市的翻版,加上服務態度不友善,疾言厲色地斥責動手「摸」水果的客人,本地人開始不去六合夜市,六合夜市成為陸客「專屬」的夜市。

有網友日前在批踢踢貼出當晚逛六合夜市的照片,寫著:「好久沒逛六合,明明天氣好,結果遊客少到誇張,到底跑去哪了?老闆很閒地發呆。」答案很簡單,也很清楚,部分攤商看不起陸客,來一個坑一個,客群已逐年減少了,再加上新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結凍,陸客大減,六合夜市二度受傷,潮起潮落的速度比其他觀光景點更快、更嚴重。

六合夜市的衰退,有二大省思。第一、坑殺陸客,最後砍到自己。陸客有錢,但有錢不會永遠呆呆被坑,長久以來,部分國人看不起陸客,陸客來台觀光和商家起衝突的事件時有所聞,當衝突愈來愈多時,陸客拒買抵制,最後受害的反倒是商家自己。只有減少兩岸觀光交流的衝突,對陸客多一分尊重、少一分歧視,才能利人又利己。

第二、政府如再漠視、甚至逃避陸客問題,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恐怕不樂觀。從今年到明年,台灣的經濟表現依舊是「外溫內冷」,出口最壞的狀況雖然已經過去,但只是走出隧道盡頭,並未看到春燕飛來;內需在缺少陸客支撐下,談谷底翻身更是奢望,尤其陸客團牽動多個產業的上中下游,在加乘效應下,影響層面比日、韓、歐、美旅客更大、更深遠,因此即使官方不斷釋放來台旅客「不減反增」訊息,但反映在業者的實際業績上就是衰退,官民感受天差地遠。

六合夜市從萬頭鑽頭到小貓兩三隻,無疑是開放陸客來台的縮影,部分攤商短視近利搞爛自己招牌,新政府上台兩岸關係生變,陸客來台人數大減再捅一刀。六合夜市等嘸人,絕對不是單一個案,一葉知秋,恐是台灣經濟這個籃子,失去最大顆雞蛋的一大警報。

 

 

中時快評》笨蛋,問題在客源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12005496-262103

民進黨在野時,最愛「虧」前總統馬英九是「數字總統」,批評國民黨執政缺乏溫度,無法體會庶民的困苦;912上萬名觀光業從業人員走上街頭,換了位置的民進黨也換了腦袋,不斷地以今年來台觀光客人數不減反增,陸客團雖然減少,但自由行人數增加等種種「美化數字」回應,根本文不對題。

陸客團對台灣觀光業的重要性,從成團、交通、住宿、餐飲再到購物,相關業者雨露均霑,中南部業者的受益更大。但自由行散客,來台天數短,且大多集中在北部,逛夜市、餐飲、購物的金額也不大,政府一再以人數成長掩蓋產值急速衰退的事實,無法真實面對問題,問題就永遠不會解決。

至於行政院提出的300億低利貸款,更有如得了癌症卻開給感冒藥的蒙古大夫。觀光業目前的最大困境是沒有客源,只要兩岸關係平穩發展,陸客團恢復520之前的榮景,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陸客團不來,再多的低利貸款也撐不了多久,「笨蛋,問題在客源,不在貸款。」

觀光業第一次走上街頭,直接撞擊蔡英文總統不承認九二共識下的兩岸困境。事實上,早在蔡英文當選後,包括陸委會前主委夏立言等人即不斷提醒民進黨政府,堅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將會以挖邦交國、縮減陸客來台等手段制裁,民進黨偏不信邪,如今不僅導致執政民調低落,人民更是直接受害,連吃飯都有問題。

解決台灣的困境,說難不難,存乎蔡英文一心而已。

 

 

 

范疇》陸客暴減,該問為何自由行未暴增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12006185-262104

基本上,「陸客團」現象就是一條龍的「坑蒙拐騙」大集結,從低團費、低品質、洗荷包、壟斷餐飲住宿一直到低安全交通,參與業者腦中的意念無異於「豬仔買賣」。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業態,不僅存在於台灣,也同樣存在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歐、美、日。

在歐洲碰到過陸客團,義大利停留2天,48小時內遊遍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米蘭,每個景點下車拍照15分鐘。

那也是低價團,但低價歸低價,歐洲的配合業者並未淪落到賺「血汗錢」的地步。為何?因為人家法治嚴明,包含了勞動法令、安全法令、稅務控管、導遊職業訓練等。

但在「大中華」圈,香港、台灣一方面斥責陸客團素質低,一方面睜著眼容許「自己人」用低廉血汗代價參與坑蒙拐騙一條龍,這究竟是愚蠢,還是文化八字的暗合所致?

在這件事上,香港社會又比台灣社會高尚一些,並沒有在北京控制團客數量、生意劇降之後,上街遊行要政府負責生計。

香港人的商業邏輯究竟是清楚的,懂得政治歸政治、商業歸商業。政治不滿可以對政府抗爭,但是商業決策是當時自己做的,願賭服輸。

台灣呢?有商業利益的時候,「民主」就是「人民自己做主」,商業決策失敗的時候,「民主」瞬間變成了要政府「為人民做主」。商業上願賭不服輸,這算什麼好漢?如果各行各業都如此,台灣經濟還想在世界上混嗎?

台灣一些人認為「商人」壞了台灣社會,其實,搞壞台灣社會的卻正是「商人不商」:在一個商業邏輯不清的社會下,人們很難當一個服從商業邏輯的純正商人,而必須用政治邏輯和政客勾搭,用情緒原則和市場打交道。

「無商不奸」現象是社會縱容出來的,只適用於某些特定社會,否則世界上不會出現商學院和MBA。

台灣政府及社會,若無能用商業邏輯來對待「陸客來台」旅遊經濟,那就等於是自招政治虎頭蜂。陸客團代表的是對岸的政治力,而自由行代表的是台灣的文化力;前者的成敗靠得是政治邏輯,而後者的成敗靠得是商業邏輯。

請問,在兩岸經濟交道上,台灣希望是政治力掛帥,還是商業力掛帥?選擇前者的,恐怕不是政客,就是靠政商關係吃飯的政商吧。

當年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不是陸客團喊出來的,而是發自自由行人士內心的。說個真實小故事。我帶著來自北京的一位80後遊淡水,路過垃圾車,旁邊一位陌生媽媽的小孩對媽媽說:媽媽,垃圾工人好辛苦啊。

媽媽回答:「對啊,所以你以後不要亂丟垃圾」。這位北京80後側聽到後激動不已說:要是在北京,媽媽的回答一定是「是啊,所以你要好好讀書,否則將來和他們一樣。」

台灣雖然距離「公民社會」還很遠,但卻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平民社會」,不管內部鬥爭亂象如何,對台灣的日常平民精神是該有信心的。陸客自由行,才是台灣在兩岸旅遊經濟這領域該著力的方向。新政府,應該片面地直接宣布,將每日5000的自由行名額開放到1萬人,甚至5萬人。

倘若一定要談政治,那就喊出「讓1億中國年輕人看到台灣之美」的目標。看北京如何接招?擋下團客可以有100個藉口,但是大幅擋下自由行客,只會在人民心中創造一個感覺:為什麼害怕我到台灣看一看?

極度恐中者可能不會同意大幅度開放陸客自由行。但是,極度恐中其實是一種對台灣社會沒有信心的表現,甚至是一種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的表現。

如果未來10年間有1億陸團客來到台灣,那肯定對台灣是個問題,因為在一條龍坑蒙拐騙的流程下,他們的大多數看不到台灣的平民精神,甚至看不到台灣島上最美的山水。但是,如果來的1億人是自由行客,即使其中一半是共產黨員,基本上台灣就OK了。同樣的,對於陸生名額的態度,也應當如此。

用清楚純正的商業邏輯來推銷台灣日常生活中的平民精神,才是台灣吸引陸客之道。推動、懷念一條龍的人,醒醒吧,願賭服輸,有點出息好不好?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新聞眼/展現魄力 先醫好蔡政府隱疾

2016-09-12 02:22 聯合報 本報記者丘采薇

http://udn.com/news/story/9586/1955326

蔡英文總統有意親自召開「整合會報」,目前初步規畫兩周一次,且將邀請立法院正、副院長與會。就邀請成員來看,其實形式類似馬政府的「五人小組」會議,然而蔡政府上路已近四個月,縱使再增一個最高層的溝通平台,豈真就能弭平紛爭,盡現執政魄力?

蔡政府自詡「最會溝通的政府」,但大小議題臨頭,卻總是把握不了瞬間即逝的決策時機,導致社會對立加深。以「一例一休」勞工休假的攻防看,分明已與勞、資雙方溝通到一定程度,臨時會風風火火地登場,卻莫名地被府院高層的指示而「收手」,導致審查法案破局。

日前退休軍公教團體不滿被當成社會公敵而受辱、遭抹黑,號召十五萬人走上街頭,但這股怒火不是主政者將其視為「既得利益者」所導致嗎?作為一個「政府」,軍公教理當是「自己人」,何以當一個「雇主」,卻不請「員工」體諒,反而放任社會汙衊他們為反改革者?

顯然,一個高高在上,由總統親力親為的黨政平台,未必能解決如今蔡政府實已病得不輕的隱疾,這個毛病並不出在團隊的整合能力,決策的猶豫踟躕、遇事瞻望,以及陷入過度主觀的形勢判斷,才是最重要的病灶。

已然在野的國民黨,固然見獵心喜,看到蔡政府腹背受敵,竟然高喊倒閣,林全內閣或許不甚討好,但國民黨太早發動這種一次梭哈的政治訴求,恐怕並不能喚回民心,國民黨最好步步為營,不必急躁,蔡政府雖無多少蜜月期,但似乎也還不到對它發動一次斯巴達的逆襲。

然而,新會期開議在即,執政黨至上會期只留下「不當黨產條例」這種政治性法案的成績單,三個多月來投下的經濟處方,無法立竿見影,「整合會報」意在整合黨政之間仍然步履困頓的缺陷,但蔡英文應更專注於真正的經濟現實,戮力推動有效的民生及經濟政策。

蔡英文十分推崇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曾因堅持不對經濟政策轉彎毀譽參半,但她的名言「你要轉彎請便,女士我不轉彎」,卻流傳至今;蔡英文必須擺脫文青的虛無,學學她所仰慕的政治家,以千鈞魄力,讓它成真。

 

 

辜寬敏:蔡總統不換林全 以後問題更嚴重

2016-09-12 09:48 中央社 台北12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1/1955446

日對新政府有諸多建言。 聯合報系資料照分享

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今天表示,行政院長林全不是領導人,是幕僚,如果繼續用林全,總統蔡英文的支持度一定越來越低;換林全對蔡總統權威傷害很大,但不換,以後問題更嚴重。

辜寬敏在上午播出的「蔻蔻早餐」廣播節目專訪,談到前總統府資政吳澧培認為「行政院長林全要下台,蔡總統才有明天」時說,他同意吳澧培的說法,不贊成蔡總統請林全任閣揆。

他說,人事發生這麼多問題,執政100天以前有4個月,4個月之前有4年,沒想過人事怎麼安排嗎?不能以100天做藉口。

辜寬敏表示,社會一般想法就是不要讓林全做下去,如果林全實在不適當,不撤換以後事情更大,到時如果要改變,不是來不及,而是傷害更大。

辜寬敏談到2012年蔡總統獲民主進步黨提名後曾與他見面,當時他對蔡總統說,總統椅子不好坐,「妳一生幸福」,何必去做那麼苦的事。

辜寬敏表示,幾年後蔡總統請他吃飯,蔡總統告訴他,「你跟我講的話,就像父親跟我講的話」;他當時不捨蔡總統去當總統,才不贊成,但蔡總統現在已是總統,「繼續努力吧,人民多數投票給你,你要對人民負責任,妳有那能力,盡量去做,我們盡量幫妳忙」。

此外,辜寬敏重申,認為蔡總統應只做4年總統。他說,前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前4年還好,後面4年一蹋糊塗,每天被批評,有何價值呢?

辜寬敏表示,前面4年只想下次選舉,很不應該,最好總統全力以赴做4年,如果做得很成功,4年後不做,人家會非常懷念,也是人生意義。

主持人詢問是否覺得蔡總統討好不同的人?辜寬敏表示,政治家都會想討好社會,尊重大家意見,但作為領導人應堅持的事,要有智慧分辨。

辜寬敏說,政體要存在,一定要有人民支持,內部人團結與支持是第一步要做的事。至於蔡總統尚未公布總統府國策顧問與資政名單,不是蔡總統太忙就是不想要。

 

中時快評》「好感赤字」危機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11002860-262103

遼寧團陸客火燒車案偵結,確認司機酒駕縱火自焚,拉24名陸客陪葬。大陸國台辦很快發表官方聲明,對此喪盡天良、泯滅人性的行為表示強烈憤慨。微博網民激情迅速炸鍋,較官方更為尖銳激烈。情緒化上綱上線,只會撕裂兩岸民間情感,輿論要避免火上澆油。

台灣方面才宣布偵查終結,確認犯案細節,不到半小時,大陸官方的央視、環球網等媒體就紛紛以快訊報導;微博網民痛批台灣,只想把責任往肇事司機身上推,甚至還有大陸網友批,蔡英文總統在事故發生後,只送輓聯給司機,卻不肯送罹難陸客,如今真相確認,該司機竟是殺人凶手,這讓所有陸客家屬情何以堪。

還有大陸網友說得更直接,以後絕不去台灣旅遊,陸客赴台屢屢遭遇事故,「台灣猶如陸客的火葬場」;現在台灣社會對大陸充滿仇恨,「這難道就是大陸多年來惠台政策的結果?」

這些網友連事實都搞錯了,蔡總統並沒有送輓聯給司機,而是送給導遊。盲目錯誤的批評,不但誤導大陸民間的激情,看在台灣民眾眼中,更認定大陸人果然蠻橫不講理,對兩岸人民情感的傷害非同小可,大眾媒體應該自律,切莫以訛傳訛。

馬政府時代,兩岸民間往來熱絡,觀光客絡繹不絕,大陸社會迅速累積對台灣的好感,蔡政府才上任不到4個月,馬時代好不容易存下來的「好感積蓄」,竟然就要花光,甚至出現「好感赤字」危機,蔡政府也該好好檢討。

 

聯合/廿五條命,一聲無奈?

2016-09-12 00: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955216

陸客團火燒車事件偵查終結,認定是司機蘇明成預謀輕生,拉全車旅客陪葬;因其身亡,不予起訴。如此,廿五條人命,只換得一聲無奈的喟嘆,真是難以想像的荒謬。

此案從「車禍意外」變成「預謀殺人」,是比「髮夾彎」還要彎的大逆轉。車上藏油、司機喝酒等關鍵事證,都在陸客全部接受理賠後方才出現,未免來得太遲,也難怪招惹台灣刻意「隱匿事實」的議論。老實說,陸客來台大減,除了與兩岸關係變冷有關,政府在這次事件的冷漠處理,恐怕才是讓陸客心涼的主因。

試想,如果喪生的是台灣人,政府如此草率的處理,民眾能接受嗎?如果不能,為什麼政府要降低標準來對待陸客?再試問,如果台灣旅客在大陸發生類似事故,我們能接受對岸用草率、冷漠的手段打發嗎?如果不能,為什麼我們不用對等、善意的態度來處理這些事件?

桃檢在宣布結案時,發表了一段顯不合適的註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無論生與死。而我們只能憐憫~」我們看不出來,檢察官到底在向誰表示憐憫;是凶手,還是受害者?何況,檢察官的職責在追求真相、訴諸正義,如今卻說出「每個人有路要走」這種不著邊際的話,未免離譜。

蔡總統藉機對罹難陸客家屬致哀,也算是對她先前被批表現冷漠的彌補。然而,遊覽車未裝行車紀錄器、安全門鎖死,及對前科危險司機的管理不足等,都不必改善或追究嗎?

 

聯合/三百億救觀光,政院開錯藥單

2016-09-12 00: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13個觀光相關產業的公會、協會組成「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以「912站出來,觀光...

13個觀光相關產業的公會、協會組成「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以「912站出來,觀光產業危急存亡之秋,政府不該漠視」為題,發動台灣觀光史上最大規模遊行。圖/黃義書

分享

觀光業不滿來台陸客驟減,十三大旅遊業今天將上街抗議。為化解業者憤怒,行政院日前迅速提出四大方案因應,包括提供三百億元的紓困貸款,擴大國內旅遊,及開拓多元市場等。但業者對這些方案並不領情,大呼「我們需要的是客源,不是金錢」,一語道破政府開的藥單根本「不對症」。

陸客不來,主要原因是新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轉冷。此外,綠營人士一再冷言冷語,並在網路上散播「陸客不來,寧靜來了」等惡意文宣,弄到許多原對台灣具有好感的民眾產生「惡台」心理。

如今,觀光業的困境在客源不足,政府應做的是設法讓陸客回流,與開拓內外多元市場並進;但行政院卻推出三百億紓困貸款,根本是一個「頭痛醫腳」方案,如何可能解決業者的困境?

更有甚者,有民進黨官員把責任全推給前朝,指責馬政府未做好風險控管,致使台灣觀光業的命脈被牽繫於陸客。這種說法似是而非,事實上,觀光業「命繫」於陸客,台灣並非特例,看看鄰近國家的情況即可一目了然。

陸客近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觀光客來源,在許多國家的旅遊人數都位居前茅。去年,陸客來台人數有四一八萬人次,佔外來觀光客的四成;而鄰近的韓國與日本,去年陸客總數分別為六一一萬及四九九萬,都超越台灣甚多。

其中,赴韓陸客更佔韓國觀光客總數的四成八,比台灣更高。可見,觀光業「命繫」陸客並非台灣特有現象,而是全球觀光市場的普遍現象。

撇開觀光客的增減不談,陸客在台消費能力高於其他地區旅客,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據觀光局統計,來台陸客人均日消費額為一二三美元,是日本旅客四十美元的三倍之多。

在韓國,去年陸客人均消費超過七萬元台幣,年總計達二二○億美元,佔韓國去年GDP的一.六%。可見,就消費力而言,政府想要招攬新南向客源以填補陸客流失的損失,根本不可能達陣。

再看,中日兩國近幾年因釣魚台主權爭議而關係不睦,但陸客赴日旅遊的熱潮卻絲毫未受到影響。近年在日本的積極招攬下,陸客赴日旅遊人數年年逆勢增長,其做法或可供台灣借鏡。

第一,是日本的政經分離措施:二○一二年安倍政府宣布釣魚台國有化後,中日關係急速惡化,但日本並不因兩國外交失和而抵制陸客,反而大幅放寬陸客赴日的簽證條件。

例如,原本「年收入三十萬元」的簽證門檻,降為「十萬」人民幣;原本十五天的停留天數,也延長為三十天。同時,為了因應陸客增加,日本駐陸使館還破例發放臨時簽證給陸客團,這讓該年陸客人數大增八成。最近,日本政府更考慮全面開放陸客赴日免簽證。

其次,是日本的務實態度。陸客驚人的「爆買」力,讓日本商家趨之若鶩,紛紛在百貨及免稅店設置中文解說員,以鼓勵陸客採購。

位處九州偏遠的佐賀縣為了招攬陸客,甚至從去年十月起,由地方政府出資代為支付陸客超重的行李托運費用。日本不僅從未對陸客的爆買行為發出任何負面評語,還進一步放寬自由行陸客的簽證。事實上,陸客強大的消費力,也成為日本經濟復甦的一大推力。

反觀台灣,除了政府兩岸政策堅不鬆手,民進黨內部還不斷自己打政治口水戰。日前張景森一席「陸客是朋友」之說,立刻遭到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打臉,林全和其他綠營同志次日又再加補幾拳。在關鍵時刻,執政者還充滿義和團式的自大心態,如何產生振興觀光的動力?

今年來台陸客將減少六十五萬人,估計台灣將減少三六○億外匯收入。現在,行政院故意不提客源問題,卻要掏三百億紓困,這抵得過台灣減少的觀光收入嗎?又解救得了業者的燃眉之急嗎?要客源,給紓困,這簡直是請鬼拿藥單。

 

觀光業今上凱道「只想要有飯吃」

2016-09-12 02:21 聯合報 記者徐子晴、林敬殷/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0272/1955226

陸客來台人數「急凍」現象持續,行政院雖緊急提出三百億元觀光升級方案,但觀光產業不領情,由十一個觀光相關公會組成的「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今將動員兩萬多人走上凱道抗議,「只想要有飯吃」。

「基層觀光員工餓肚子,忍無可忍才上街頭!」觀光產業遊行共分五大隊,今下午在華山文創園區集結後,將從忠孝東路、林森南路、仁愛路,一路走到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並上演行動劇,希望「求生存、有工作、能溫飽」,盼政府提出更有效解決方案。

政府在觀光產業上街前夕宣布利多,提供三百億元作為產業升級,要擴大國旅與發展新南向觀光客源。但有業者指出,政府至今未提出具體方案,也未公布三百億元的適用內容;希望政府能夠了解,業者最希望的是有生意可做、要有客源,否則「借錢還是要還錢」,幫助效果不大。

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發言人李奇嶽說,除了購物店,遊覽車司機、導遊、旅館業者,就連洗滌業者、茶葉蛋業者,甚至景點的攤販、夜市手搖飲料店、租賃車的業者都因陸客減少受到波及,影響層面廣泛。

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指出,現在導遊沒工作,司機沒收入,緊接著旅行社、飯店與購物店都要放無薪假或裁員,觀光產業上街的訴求是解決民生問題,希望政府協助業者轉型,他們的目的不是抗爭,「只想要有飯吃」。

而行政院雖已提出四大因應策略,但旅遊業不領情,為此,行政院近日將邀集地方政府及旅遊業者,共商如何整合觀光資源,做為四大策略的配套措施。

行政院日前召開陸客減少之衝擊與因應會議,提出四大因應策略及強化三方面作法,但直到遊行前夕,行政院與旅遊業者仍持續溝通,只是對遊行低調以對。不過,由於受衝擊的不僅是旅遊相關產業,也包括部分縣市,因此,行政院近日將共商如何整合觀光旅遊資源。

 

拒絕摸頭!台鐵產業工會 9月15日、16日北車靜坐

2016-09-11 14:43 聯合晚報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954149

台鐵產業工會和鐵路局協調破裂,產業工會堅持拒絕摸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鐵產業工會和鐵路局協調破裂,產業工會堅持拒絕摸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台鐵產業工會和鐵路局協調破裂,台鐵產業工會理事長王傑表示,產業工會堅持拒絕摸頭,他將帶領約五、六十名幹部,9月15日、16日中秋連假,在台北車站大廳依法休假,靜坐抗議,他也呼籲其他在中秋連假上班的台鐵人員,中秋假期戴口罩值勤,表達無言的抗議。

產業工會說,這次的靜坐抗議,是在不影響中秋節輸運的前提下進行,希望能讓民眾順利返家。

產業工會會持續要求台鐵局達成工會訴求,也希望行政院聽到他們的心聲,能夠有所回應。

王傑表示,台鐵局對產業工會的訴求釋出部分善意,但還有很多沒有承諾跟回應。工時協商小組將展開為期三個月的討論,產業工會會努力爭取更好的輪班模式。

台鐵產業工會表示,這次之所以站出來,是因為實施了近30年的輪班制度確實不合理,作息顛倒,生活混亂,他們要的不過是回到合理的生活,也希望爭取真的符合基層公務員的待遇。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7405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