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遊業912串連北上「別再歧視他們」張景森:陸客是最需交的朋友 田弘茂充任海基會 蔡英文意欲何為?
2016/09/05 11:32:34瀏覽220|回應0|推薦3

 

 

聯合/廿五條命,一聲無奈?

2016-09-12 00: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955216

陸客團火燒車事件偵查終結,認定是司機蘇明成預謀輕生,拉全車旅客陪葬;因其身亡,不予起訴。如此,廿五條人命,只換得一聲無奈的喟嘆,真是難以想像的荒謬。

此案從「車禍意外」變成「預謀殺人」,是比「髮夾彎」還要彎的大逆轉。車上藏油、司機喝酒等關鍵事證,都在陸客全部接受理賠後方才出現,未免來得太遲,也難怪招惹台灣刻意「隱匿事實」的議論。老實說,陸客來台大減,除了與兩岸關係變冷有關,政府在這次事件的冷漠處理,恐怕才是讓陸客心涼的主因。

試想,如果喪生的是台灣人,政府如此草率的處理,民眾能接受嗎?如果不能,為什麼政府要降低標準來對待陸客?再試問,如果台灣旅客在大陸發生類似事故,我們能接受對岸用草率、冷漠的手段打發嗎?如果不能,為什麼我們不用對等、善意的態度來處理這些事件?

桃檢在宣布結案時,發表了一段顯不合適的註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無論生與死。而我們只能憐憫~」我們看不出來,檢察官到底在向誰表示憐憫;是凶手,還是受害者?何況,檢察官的職責在追求真相、訴諸正義,如今卻說出「每個人有路要走」這種不著邊際的話,未免離譜。

蔡總統藉機對罹難陸客家屬致哀,也算是對她先前被批表現冷漠的彌補。然而,遊覽車未裝行車紀錄器、安全門鎖死,及對前科危險司機的管理不足等,都不必改善或追究嗎?

 

觀察站/迷糊了 「到底要不要跟陸客交朋友?」

2016-09-06 03:05 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河名

http://udn.com/news/story/9263/1942521

新政府上台後,兩岸官方交流中斷至今,來台陸客大減。身兼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召集人的政委張景森,臉書一席「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讓外界眼睛一亮。沒想到,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昨天回以「非行政院正式政策的說法」,這巴掌不僅把張景森打得眼冒金星,也把大家打迷糊了。蔡政府,到底要不要跟陸客交朋友?

五二○後一度關閉臉書的張景森,最近又恢復貼文。前天貼出陸客一文,有人懷疑是否「帳號被盜」,也有藍營人士酸他「肉麻當有趣」。倒不是張景森再度「發言不當」,而是文中處處對陸客展現善意,「太不像民進黨」。

張景森更以他向來的直言,呼籲大家別再淨說「沒有陸客的台灣連空氣都變乾淨」之類的「鳥話」,因為歧視陸客,只會激起大陸民眾對台灣的反感。不同於許多綠營人士對陸客的譏諷、訕笑或辱罵,這大概是民進黨政府官員對陸客說出最令人動容的一段話。

事實上,張景森並非獨厚陸客,而是提醒「別再歧視」,且他爭取陸客,也是拉台灣旅遊業一把。但這樣的發言,卻被打臉「非行政院的正式政策立場」。更怪的是,行政院也宣稱歡迎陸客來台旅遊,如果張景森是「個人意見」,政院的立場是什麼?難道是一邊歡迎陸客,一邊心存敵意?

五二○之後,官方交流中斷固然受制於對岸,也有政治現實的無奈,但中共不等於大陸人民,蔡政府既期待大陸進一步朝民主化方向深化改革,為何吝於對陸客釋善意?

蔡總統多次承諾會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性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但光是解決陸客減少問題,行政部門就不同調,既不一致,也不可預測,更別談持續性。面對政府自亂陣腳,台灣人民終歸要問:我們到底要不要跟陸客交朋友?

 

 

 

陸客驟減是誰的錯?業者:小英選前有承諾

2016-09-06 11:17 聯合報 記者邱瓊平╱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1942822

兩岸關係凍結,陸客來台人數驟減,觀光產業受嚴重衝擊,9月12日將走上街頭,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在臉書發文指出,「有陸客是為了九二共識來台觀光的嗎?這才是本質問題」。

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發言人李奇嶽表示,觀光產業不涉及政治與意識型態,只希望政府兌現選前承諾,去年9月10日蔡英文總統競選時舉辦觀光政策發布會,當時已保證當選後陸客不會減少,民進黨歡迎陸客來台。

李奇嶽也重申,台灣歡迎全世界旅客,也歡迎大陸旅客來台灣作客,身為觀光產業,將盡全力接待來自四海的旅客,讓旅客賓至如歸,業者期待新政府各級長官能重視觀光產業現在面臨的困難。

 

 

沒九二共識、沒陸客-旅遊業912串連北上

2016-09-05 02:43 聯合報 記者羅紹平、蔡孟妤、翁禎霞/連線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0277/1940210

陸客銳減,以往假日人潮擁擠的台東綺麗珊瑚大賣場昨格外冷清,偌大賣場空蕩蕩。 記者...

陸客銳減,以往假日人潮擁擠的台東綺麗珊瑚大賣場昨格外冷清,偌大賣場空蕩蕩。 記者羅紹平/攝影

分享

陸客銳減,不僅旅行社倒閉,飯店也出現關門潮,為避免出現骨牌效應,觀光旅遊業十二日將北上陳情,希望蔡政府接受九二共識,讓老百姓有飯吃。

陳姓旅遊業者說,台東很多飯店、餐廳、珠寶店靠陸客撐,近來已有飯店因陸客人數減少關門歇業,憂心再這樣下去,十月以後將出現骨牌效應,將波及餐飲、洗衣店、珠寶、土產行等產業。

中悅飯店吳姓前員工說,總統大選後就接不到陸客,人事成本加租金負擔重,今年六月飯店關門。台東市某酒店六月風光開幕,李姓業者說,試營運期住房率還有六、七成,現只剩一成多,十月以後更可怕,很多飯店一團陸客都沒有,上街是逼不得已。

新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知本高野飯店經理黃慶安說,台灣會講印度、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家語言的人員不足,甚至連來自東南亞國家新移民的第二代,都不懂媽媽的母語,如何推動南向?

張姓飯店業者說,新政府南向政策,等到有成效也是好幾年之後的事,到時可能已有不少同業死翹翹。

 

「別再歧視他們」張景森:陸客是最需交的朋友

2016-09-05 02:43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9263/1940183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圖)除要求交通部等單位提出因應方案,更呼...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圖)除要求交通部等單位提出因應方案,更呼籲網友不要再歧視陸客,「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針對陸客減少,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日前要求交通部等單位盡速提出因應方案。他昨天更在臉書喊話,希望網友分清楚人民與政權的差別,「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請不要再不經意發表歧視陸客的言行了」。他還表示,大陸人民如果普遍對台灣反感,「我看台灣才是真正危險了」。

陸客驟減,觀光業者醞釀近日將動員萬人上街抗議。張景森表示,上周都在忙著處理觀光產業的問題,七、八月以來,陸客急速減少,產業哀鴻遍野,馬政府過去靠政治「施肥」,讓大陸觀光爆量增長,去年達四一八萬人次,產值一、兩千億元,旅行社兩百多家、遊覽車四千多輛、旅館九百多間,靠它養家糊口的人數很多,「如今北京關閉大陸客源,業者奔告無門,只好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協助」。

他認為,雖然這都是可以預期的,業者也該承擔部分的風險,「但是當我看到失業的導遊想要自殘,也聽到遊覽車繳不起貸款,被地下錢莊押走,心中仍然感到十分不忍」。他覺得,這些業者,尤其是他們的員工,只是單純的受害者,他們要上街,也只是讓社會看到他們的困苦而已。

「個人希望社會一起來幫助觀光業順利脫困轉型,而不是再給他們冷嘲熱諷。」張景森表示,國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包括減少出國旅遊,改在國內旅行,「如果你是公務員,請把你的國民旅遊卡用在真正的國民旅遊,或者請你的機關學校一起來辦理團體旅行,不要只是拿去單純購物」;「如果你在私人企業,可以要求你的公司或工會,今明兩年增加辦理一次團體旅遊」。「還有,不管你對北京政府的態度是什麼,希望網友分清楚人民與政權的差別,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畢竟陸客是因為喜歡台灣而來,而大部分人也是帶著美好的回憶回去」。

張景森呼籲:「請不要再不經意發表歧視陸客的言行了!盡說些什麼『沒有陸客的台灣連空氣都變乾淨』,這些鳥話令大陸人民情何以堪?這些只會激起大陸民眾對台灣的反感」。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 本報資料照片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 本報資料照片

 

【即時短評】陸五城不來 南霸天能獲全球城市目光嗎?

2016-09-04 22:45 聯合報 記者林政忠╱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9263/1939939

高雄市主辦的2016全球港灣城市論壇,陳菊動見觀瞻。本報資料照

高雄市主辦的2016全球港灣城市論壇,陳菊動見觀瞻。本報資料照

分享

「這是光明的時代,也是黑暗的時代。」經典名著「雙城記」的開場白,適足以描繪近來北、高兩大城市論壇的不同處境。

民進黨取得執政權柄,高雄市長陳菊的港灣城市論壇卻失去兩岸溝通的平台;台北市長柯文哲雖然民調滑落,台北雙城論壇卻意外讓他成為兩岸城市的新窗口。北高現代版雙城記,凸顯柯、菊兩樣情。

城市規格不等同於國家層級,可以是兩岸關係重構的平台。二○○九年世界運動會曾建立「陳菊模式」,讓她成為第一位登陸訪問的民進黨籍直轄市長,當年行程還被喻為「破冰之旅」,為後續民進黨政治人物登陸另闢蹊徑。

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南霸天已成閣揆熱門人選。對於不再有連任壓力的陳菊而言,港灣城市論壇的成敗關鍵,不只是來了幾座大陸城市,更重要的是國際能見度。大陸城市缺席固然可惜,高雄若能迎來全球城市,或許更符合蔡政府期待。

九二共識是民進黨解不開的政治心結,卻成為柯文哲打通兩岸失聯的政治晶片。柯文哲在此次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建立「柯P模式」,他不僅表示瞭解與尊重九二共識,也肯定「兩岸一家親」,台北和上海簽署三項合作備忘錄,維持未來實質互動的基礎。

柯文哲成功舉辦雙城論壇,卻失去深綠的認同。尤其沙海林具有統戰部長身分,讓柯文哲被獨派質疑「出賣台灣」,柯文哲兩岸論述或許有利於爭取連任台北市長,卻可能與原來盟友分道揚鑣,讓民進黨不再棄守下屆台北市長。

蔡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就像VR(虛擬實境),抽象又難以實現;柯P模式反成民共關係的AR(擴增實境),從虛擬走向現實。五二○後兩岸關係「北緩南凍」,民共顯然仍在詭譎的政治對弈中,找尋平衡的槓桿。

 

社論》放手讓田弘茂創造兩岸奇蹟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06006004-262101

蔡英文總統日前發布人事命令,由前外交部長田弘茂出任懸宕已久的海基會董事長。他曾任陳水扁時代的外交部長,藍營及大陸學者強烈質疑他的台獨背景,他本人則澄清,他是「台灣派」,不是「台獨派」。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對人事案不置可否,但再度重申「九二共識」的重要。

蔡英文政府就任以來,大陸涉台系統由上而下,不分政學界,口徑一致「沒有九二共識,誰來當都一樣」,這也是先前王金平、宋楚瑜不敢輕諾的原因。然而,田弘茂的學術、外交背景,畢竟不同於王、宋,早在1993年他就曾以學者身分與大陸領導人江澤民會談,近年與大陸智庫始終保持交往,對大陸有一定程度的研究與了解,且處事低調謹慎,與國內外產業界也有一定的交往與信任關係。

眾所皆知,520後的兩岸關係卡在「九二共識」上,但大陸並非要「九二共識」這4個字,關鍵在「一中原則」的核心意涵。大陸涉台系統也在期待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是否有替代性的論述提出,但蔡政府團隊竟一籌莫展。明明蔡英文已三番兩次強調新政府將「超越政黨」,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法官釋憲等,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準繩,並且讓兩岸能在過去兩會達成的各項協議「既有基礎」上繼續「維持現狀」,使能建立一致性「不挑釁、沒有意外、溝通」的兩岸關係。另方面蔡英文也不再否定「九二共識」,但她以「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與兩岸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迂迴,卻不願將「九二共識」說出口,加上對新政府文化政策與對美、日關係政策的擔憂,反而加深大陸涉台系統對她的疑慮。

大陸之所以將「九二共識」做為兩岸互信的基礎,除著眼於過去8年的和平發展成果外,也在於民進黨政府在520前後,未與大陸建立互信、能溝通的管道,連檯面上的海基會也只剩下傳真機功能,沒有溝通、對話,只有拐彎抹角的放話,就不可能有起碼的互信。設若蔡英文能在就職前先將自己對「九二共識」的理念、論述,透過管道讓對岸先行理解,相信對岸不致於一刀切斷連繫管道。

因此,田弘茂的角色,不在於當蔡英文唯唯諾諾的「鸚鵡」,而應架構出以《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為內涵的「一中精神」,不必因為「九二共識」名詞是蘇起原創,或是馬英九與習近平會面達成的共識,就因人廢言,將「九二共識」視為國、共兩黨的專利,放棄了《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話語權。田弘茂也當過李登輝執政時期「國統會」委員,對《國統綱領》的內容耳熟能詳,他也應該發揮學者的道德勇氣,以海基會董事長的政治高度向蔡英文建言,參酌《國統綱領》,制定超越黨派的「兩岸和平發展綱領」,作為新政府開展兩岸新局的鑰匙。

進一步言,蔡英文及新政府所宣誓遵循的《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原則」的憲法,《國統綱領》所揭櫫的「一個中國」及所區分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也正是兩岸的政治定位。何況,大陸也並未要求「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換言之,1949年兩岸分裂分治以迄於今的現狀,既是大陸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此一各表「一中」的論述,不就是民進黨執政下的「現狀」與兩岸「既有基礎」?

重建兩岸互信殊屬不易,一方面田弘茂要以務實與現實的態度向大陸伸出善意的手,更關鍵在於蔡總統是否能真正信任、授權田弘茂,與大陸就九二共識的內涵坦誠溝通。同時她應要求立法院早日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要加速兩岸互設辦事處的立法進度以及陸生健保、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縮短的修法,展現改善兩岸關係的泱泱氣度。

就大陸而言,過去習慣於與國民黨接觸互動,養成「國共一體」的趨向,常將國、民兩黨的衝突誤認為民進黨對付的是大陸,這樣的反應其實也和「反國民黨等同反中」的台灣人民相若,都不是正確的思維。大陸涉台系統與蔡英文政府團隊欠缺深入的溝通互動,且蔡英文對「九二共識」似有若無的模糊虛應,就不免疑慮日深,甚至曲解「支持民進黨即支持台獨」,廣義化、簡單化台獨,不免與台灣的現實產生巨大的差距。

我們盼望蔡英文不師心自用,能充分授權,讓田弘茂發揮所長,對打破兩岸冷和僵局,相信必有一番作為。

 

 

田弘茂充任海基會 蔡英文意欲何為?

http://udn.com/news/story/6844/1936219

【文/蔣里】

分享

蔡英文兩岸人事佈局海基會董事長「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戲唱了半天,竟然推出了田弘茂這個角色。細數蔡英文執政百日以來,媒體點名的人選包括許信良、謝長廷、宋楚瑜、王金平等,結果這最後一塊拼圖揭曉,讓專家眼鏡碎了一地。有不少人認為,蔡英文這盤棋局的關鍵落子,恐讓台灣滿盤皆輸。

田弘茂是扁朝人馬,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時的外交部長,親李登輝。此人的上任,旣有蔡英文主政後扁朝人馬回歸的特點,也折射出她和李登輝在兩岸關係上的師門傳承,同時也反映出她在兩岸關係上的任性態度。這樣一個明顯不為大陸認可,同時也大大出乎台灣人意外的任命,將使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大幅飆升。

海基會是目前唯一依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關係條例)第4條「行政院得設立或指定機構處理台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之事務」而成立與運作的機構,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為主管機關,接受政府委託與授權,直接與中國大陸就涉及公權力行使的事宜,進行聯繫與協商,成為台灣政府大陸工作體系中重要的一環。簡單說,海基會實際上的重要作用就是官方的白手套,繞過政治彎道上的危險區,官方不便說的,這個獲得官方授權的白手套就得小心翼翼地去大幹一場,在兩岸官方交流停擺的情況下,更是至關重要。

民進黨執政後,重要的決策核心有一種聲音:「弱化陸委會、海基會,另闢兩岸溝通管道」。關於兩岸事務的人事佈局,蔡英文早早讓最積極的新潮流系、謝系、美麗島系斷了念頭,新潮流系開除親中的洪奇昌,回頭輸誠已晚;謝長廷人馬入閣的入閣、外派的外派,派系力量式微;最後讓頑強的美麗島系許信良點頭,臣服轉往國安體系智庫,另著手「二軌」對話去矣。

在民進黨之外,呼聲最高的就是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兩人共同的優點是政治立場與民進黨對立卻不失與蔡英文交好,政治手腕高明、身段柔軟,是台灣長期政黨鬥爭下的「不死鳥」。

王金平是前國民黨副主席、前立法院長,折衝協調能力自不在話下。宋楚瑜有閣揆幹才卻時不我予,屢屢失之交臂,他是昔日國民黨大內高手,也是調和鼎鼐能臣,自立門戶後浮沉宦海雖不得志,屢敗屢戰,卻從不言退。

兩人若能發揮政治智慧,為兩岸關係奮力一搏,未嘗不是在人生臨去秋波之際再起高潮。可惜的是,蔡英文錯愛田弘茂。看來,在兩岸關係上,至少就目前而言,蔡英文是要繼續硬挺。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7314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