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陸客團縮減 政府放火,叫民間救 人才斷層…產業大挑戰 飯店住房率66% 海嘯來低點 語言卡關…南向攬客難
2016/08/07 12:37:44瀏覽210|回應0|推薦0

 

 

 

陸客團縮減 比配額少一半

2016-08-08 03:13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陸客來台情況在火燒遊覽車後事件後進一步縮減,觀光局官員透露,8月底團客將從每日5,000人的配額少三分之一擴增至每日少一半,而且連穩定的自由行陸客,申請數也從7月底開始日減1,000人,預估到8月底來台人數就會首度出現縮減。

因陸客團持續縮減,8月初有四家專做陸客團的旅行社,向觀光局申請停止接待陸團營業項目,取回防止陸團旅客脫團不歸繳交的100萬元保證金,觀光局官員證實此消息,並坦言這是開放陸客團來台八年以來,首度出現有旅行社退出接待陸團市場的情況。

據交通部調查統計,去年每位陸客平均每日消費122.2美元,團客平均停留時間為七天,若一個月縮減7.5萬人,就會減少20.4億元的觀光商機。

自由行陸客一天少1,000人,平均停留五天計算,一個月就會少5.8億餘元的商機,對國內的航空、飯店、餐飲、遊覽車、各式賣店、交通運輸業,甚至連夜市攤販生計都受衝擊。

觀光局官員證實,之前擔心陸客團來台人數在火燒遊覽車後,縮減幅度會擴大,從旅遊業和申請來台旅遊證件統計資料來看,8月底開始縮減幅度恐會擴增到配額的一半,而且一向穩定的自由行陸客,從7月底開始申請量也出現減少狀況,預估8月底來台人數就會日減大約1,000人。

官員說,今年5月開始,陸客團如傳言每日縮減三分之一,約少了1,500~1,650人左右,但自由行旅客因為從去年11月底開始每日配額增加1,000人,今年來台的自由行旅客量平均有4,000餘人,重大節日還超過5,000人,稍微彌補縮減的陸客團人數,使得上半年整個陸客來台人數,還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3%,若8月底開始自由行陸客也縮減,全年陸客來台人數勢必會較去年衰退。

對於陸客團、自由行陸客將於8月底出現「雙雙衰退」的情況,相關官員低調表示,會繼續與陸方溝通,也會著手研擬各項因應方案,並希望國內旅遊業者可以加快轉型,並拓展其他市場的旅客,以降低本身的衝擊。

 

聯合/政府放火,叫民間救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880016

2016-08-08 02: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陸客團緊縮,遊覽車首當其衝,兩三千部車突然接不到生意,業者眼看著就要還不出貸款。所幸金管會和銀行公會跳出來幫忙,允諾還款期限展延一年。

看起來像是很有人情味的新聞,仔細一讀,卻是別有滋味。金管會和銀行公會出面,並非出於見義勇為,而是受「立法院長辦公室」之邀前來,只能爽快或不甘不願地應允。問題是,協調借貸關係,何時變成了立法院長的權責?

「立法院長辦公室」出面,是否代表蘇嘉全授意主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邀請金管會和銀行業者前往協商,同時要求他們展延還款期限,這恐怕就大大撈過界了。以前,行政部門這麼做,都會被指為「行政指導」、「干預市場機制」;現在,竟然是立法院長把手伸那麼長,這究竟是覺得行政部門力有未逮,主動幫他們分憂解勞,或者根本忘了五權分立這回事?

全民皆知,陸客不來,遊覽車攬客量不足,完全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縮緊所引起。政府不從源頭尋求解決之道,卻硬要遊覽車業者挨餓受凍,又叫下游銀行去幫忙強撐。這種作法,和自己放火、卻叫別人去救,有什麼兩樣?再說,暫時展延還款只能苟活一年,如果政府政策不變,情況無法改善,又能靠展延撐多久?

遊覽車業者提早過寒冬,立法院權力溢出界限,說明政府政策方向和權力行使的偏差。而這只是開始,接下來,當衝擊擴至旅館和餐飲業,又要如何?

 

 

人才斷層…產業大挑戰

2016-08-07 05:26 經濟日報 記者黃冠穎/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878199

國內旅館成長速度驚人,導致產業陷入長期缺人的窘境,加上跨國、跨產業搶人競爭激烈,及少子化問題,產業形成嚴重的人才斷層。

晶華麗晶集團人資副總劉富美表示,新鮮人向來喜愛櫃台工作,這部分較不缺,但餐飲市場在過去幾年加速發展,餐廳數量激增,許多人在速成的環境中被培養出來,導致出現中階主管人才斷層。

劉富美指出,晶華今年赴瑞士招募時,發現現在跟飯店產業競爭人才的不只是觀光相關的航空業、旅行社或郵輪,連蘋果、Google等IT產業也看上旅館背景的學生。

IT產業過去重視技術,如今重視面對面的團隊支援,旅館背景的學生對顧客應對得體,自然相當熱門。

劉富美說,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加上服務業對人才需求的同質性愈來愈高,觀光相關科系畢業生的選擇變多,畢業後從事飯店業的比率變低,飯店業只能強化自身的獨特性與差異化,吸引人才投入。

台北W飯店人力資源總監張淑娟表示,星級飯店遇到最大的挑戰是找不到適合的人才,加上餐飲市場蓬勃發展,許多飯店從業人員都被吸走,下半年餐廳的流動率恐將攀高。

張淑娟說,台灣人才的素質好,飯店業不只是與國內業者競爭,海外業者也向台灣人才招手,形成不小的壓力。

 

 

 

飯店住房率66% 海嘯來低點

2016-08-07 05:26 經濟日報 記者黃冠穎/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878198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八年前,陸客開放的利多揭開台灣旅館業的「大擴張時代」。近三年國內旅館數擴張速度愈來愈快,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底激增205家,換算下來,今年上半年平均不到一天,就誕生一家新旅館,近期受陸客減少來台等因素影響下,台灣旅館業正進入「大競爭時代」。

依交通部觀光局資料,2008年台灣有87家觀光旅館、3,258家一般旅館,總房間數14萬間,接下來受到金融風暴衝擊,連續兩年旅館家數呈現負成長。2011年之後,陸客開放自由行,加上日韓、東南亞等國觀光客快速增加,台灣觀光客幾乎年年呈現一個「百萬位數」的成長,激勵各行各業的相繼投入旅館業。

2012年是台灣飯店急速擴張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台灣旅館總房間數每年維持2%左右的成長,但從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別年增4.5%、5.7%、6.5%,今年光上半年的數據就已較去年12月底成長3.7%,總房間數激增到18.5萬間,旅館家數飆上3,754家。

投身飯店超過20年的中實控股、成旅觀光董事長黃炳彰表示,現在幾乎所有的中大型企業都有一脈分支在做觀光,尤其是房地產,而現在的旅館興建方式也出現改變,從以往的從頭蓋飯店,到現在流行的辦公室改建小旅館的風潮。

晶華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分析,許多旅館都在兩、三年前才大量投入,造成不少新旅館都在這段時間密集開出,從前是求過於供,未來幾年是供過於求。

雲朗集團總經理、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早在半年前就預言,台灣觀光人數成長已經進入高原期,未來需求不如過去,觀光局統計數字還不包含未被列管非法業者,實際狀況更嚴峻,「今年會是台灣飯店產業的一個關卡」。

今年開始,旅館供過於求的問題浮上檯面,觀光飯店上半年平均住房率僅66%,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低點,雖然平均房價穩定推升,但代表旅館營運效率的「平均客房收益」掉回2,573元,回到三年前的水準。

更嚴重的是,旅館業蓬勃發展的背後,存在發展失衡問題,從觀光局數據分析,過去八年新增的旅館,有48%的新增旅館房間數量集中在北部地區。

面對市場激戰,城市商務型飯店也開始爭取休閒客源,包括台北晶華、君品、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六福萬怡等指標飯店在暑假前夕相繼推出親子方案,希望填補商務淡季的業績。

老爺集團執行長沈方正說,今年受到陸客、商務客減少影響,城市型飯店開始開發休閒客群,侵蝕度假飯店生意,加上廉價航空成熟,部分國人選擇出國旅遊,形成國旅市場大家搶的狀況,到今年第4季變化會更明顯,「有許多供給量在明年才會出來,明年底才是谷底」。

台北市旅館公會理事長邱樂芬建議政府,未來一、兩年,旅館產業勢必面臨供給量過剩的問題,政府應即時介入輔導,緩解新業者投入的速度。

 

-語言卡關…南向攬客難

http://udn.com/news/story/7241/1878200

2016-08-07 05:26 經濟日報 記者黃冠穎/台北報導

由於陸客縮減效應,新南向政策被觀光產業視為下一波成長動能,不過東南亞語系人才不足的問題,仍亟需解決。

台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柯牧洲建議,台灣東南亞語導遊不足百人,完全不敷使用,政府應善用新住民,提高接待能量。要發展新市場就要有新的思考方向,可參考日本隨車人員制度,讓新住民投入接待東南亞觀光客。

旅館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徐銀樹表示,台灣要發展觀光島,語言一定要國際化,東南亞客源需一點時間磨合。

熟悉東南亞市場的台北君悅總經理柯善沐表示,東南亞旅遊潛力不輸給中國大陸,只要逐步開放免簽,自然能吸引遊客前來,尤其東南亞的中產階級成長快速,這群人不介意搭經濟艙,卻願意花錢住更好的飯店。

除了東南亞之外,中東、印度也是台灣旅館可以開發的客源。

柯善沐說,中東客在醫療、購物的潛力很高,但必須照顧到他們的傳統習慣,例如祈禱室等,也需要懂得阿拉伯語的導遊,「台灣很乾淨、友善,已經有基本盤了,接下來只需要多加宣傳,用穆斯林的角度去思考」。

印度則是台灣長期低估的市場。柯善沐說,印度料理在台灣盛行,印度人卻對台灣不熟悉,印度最大的商機是在婚禮市場,會邀請三、五百人慶祝三到四天,相較在印度本地動輒邀請3,000人起跳,海外婚禮顯得體面又省錢。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939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