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遊業接力上街 創世紀旅行社倒閉 觀光相關四產業叫苦 要上街抗爭 在「髮夾彎」裡「鬼打牆」一例一休、週休兩例?
2016/08/22 13:27:37瀏覽275|回應0|推薦0

 

興航停飛爆內線交易 檢深夜傳訊3高層

2016-11-22 06:49聯合報 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0602/2121120

復興航空驚傳今天停飛,為釐清其中有無不法,凌晨檢調緊急開傳票傳喚復航董事長林明昇...
復興航空驚傳今天停飛,為釐清其中有無不法,凌晨檢調緊急開傳票傳喚復航董事長林明昇到案,經過偵訊後在凌晨四時將其請回。記者黃威彬/攝影
分享

復興航空無預警申請停飛一天並且暫停股票交易,但興航昨天爆大量成交一萬零七百多張,外界疑興航內線交易,台灣高檢署昨晚立刻啟動防制禿鷹機制,台北地檢署隨即分案指派檢察官郭芳瑜偵辦,深夜除前往櫃買中心調閱資料外,並由北檢檢察長邢泰釗漏夜召開專案會議,今天凌晨一點以證人身分傳訊復興航空董座林明昇、總經理劉東明和財務長楊炫儀3人,釐清停飛原因、重大訊息發布及財務狀況等,清晨四時許諭令3人請回。

復興航空(興航)停飛消息昨一早傳得沸沸揚揚,造成股價一度跌停,興航卻在昨下午1時24分透過證交所網站否認傳言,但2個半小時後立即被民航局證實,投資人質疑興航「利用重大訊息說謊」。證交所昨以遇重大事項未開記者會說明,重罰興航共計150萬元,對於興航上周五成交398張,昨成交1萬755張,證交所董事長施俊吉指出,有明顯內線交易情形,金管會已會同法務部展開相關調查。

高檢署的反股市禿鷹小組昨接獲通知,原預定今天與檢調單位討論、展開調查,釐清是否有內線交易問題;但北檢疑涉內線交易的消息曝光,擔心影響後續偵辦,連夜展開偵查行動,昨深夜就前往櫃買中心調閱資料、立刻分他字案由檢察官郭瑜芳等人追查有無不法外,並漏夜傳訊與航董座與財務長等3人釐清。

今清晨4時許3人請回,對媒體詢問有無內線交易?3人均不回應,隨即上車離開。

復興航空驚傳今天停飛,為釐清其中有無不法,凌晨檢調緊急開傳票傳喚復航財務長楊炫儀...
復興航空驚傳今天停飛,為釐清其中有無不法,凌晨檢調緊急開傳票傳喚復航財務長楊炫儀到案,經過偵訊後在凌晨四時將其請回。記者黃威彬/攝影
分享

復興航空驚傳今天停飛,為釐清其中有無不法,凌晨檢調緊急開傳票傳喚興航總經理劉東明...
復興航空驚傳今天停飛,為釐清其中有無不法,凌晨檢調緊急開傳票傳喚興航總經理劉東明到案,經過偵訊後在凌晨四時將其請回。記者黃威彬/攝影

 

 

我見我思:趙政岷》旅遊業接力上街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03004750-262104

繼93軍公教走上街頭後,下一場緊接著的是觀光旅遊產業912要遊行。很多人覺得陸客少來有什麼好緊張,以前還不是這樣,不是會有更好的「空氣」嗎?但是它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的影響,比你想像的嚴重。

旅遊產業有幾個特性,一是低毛利率,大約只有5~10%,因此旅客想要團費打9折,是外行的說法,不然就是業者故意的訂價遊戲,因為一般根本賺不到。

第二個特性是高風險。天災、疾病、戰亂、人禍等等都會影響旅遊市場。這幾年人禍嚴重,中東戰爭使得古文明旅遊急凍,埃及發生政變,不去看金字塔了;土耳其老是爆炸,清真寺不敢去了;恐攻影響歐洲旅遊。這種影響往往不是1、2個月,有時錯過旅遊季節將影響好幾年,甚至從此不再回復的所在多有。

第三個特性是變動的不可逆,災難與觀感常是崩壞式一去不回。阿富汗的佛教世界遺產被炸了就沒了,長江三峽大壩蓋了以後,河面變寬湍急不再。26年前的千島湖事件,台灣開放赴陸觀光的第二年,一團台客在遊船上被搶劫放火,全團罹難,從此後千島湖旅遊大家想到就怕。

因為這樣的產業特性,觀光旅遊從業人員養成了認命的本分,習慣接受上天安排,慢慢也就視變動為常態。既然如此,陸客不來不也是市場變動的一種嗎?但這次轉很痛,甚至怕轉不過去。

台灣操作陸客來台的旅行社不到五分之一,陸客來台旅客人數占全年入境旅客也約只一半。但是陸客來台的平均天數是其他入境旅客的2倍以上,消費額更在3倍以上,所以它占入境旅遊市場的影響超過85%。加上產業關聯性大,除了飛機、旅行社、辦件等出入境提供服務的從業人員外,還有遊覽車、飯店、餐廳、景區、購物店等,占台灣觀光產值與觀光就業人口應有7成以上。

這樣的市場大餅是在這8年養出來的,帶動各行各業的成長,如今政策改變,陸客對台觀感也逆轉,政府毫無輔導或救急措施,怪不得業界要上街頭。

陸客經歷第三地來台低團費「起的比雞早、跑的比馬快、吃的比豬差」,到常態1天地接費50、40美元,如今平均1天含吃住行導門票等約15美元,業者發展出一條龍的接待方式,雖是畸形,倒也相安無事。但火燒車事件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波兩岸雙方的政策改變,既急又猛,牽連甚廣。政府若不正視因應,還任由業者喝西北風,年關屆時,真正的旅遊業者大崩壞恐難避免。或許提出短期融資、租稅補貼、國民旅遊券、舉辦國家級節慶主題、推動公教與會展旅遊,是應急的做法。

而長期而言,健全旅遊國際標示、強化國民外語能力、拉拔大型具國際競爭力的旅遊業,以及提升行銷與策略人才,才是台灣觀光旅遊的根本大計,也不辜負台灣的好山好水。

(作者曾任旅行社總經理、中華兩岸旅行協會常務理事)

 

獨家/創世紀旅行社倒閉 導遊爆料香港老闆跑路幕後

016-08-24 18:51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創世紀旅行社昨天無預警在LINE群組宣布公司營運結束,欠款無法支付。圖/讀者爆料

創世紀旅行社昨天無預警在LINE群組宣佈公司營運結束,欠款無法支付。圖/讀者爆料

專營陸客團的「創世紀國際旅行社」今天驚傳倒閉,公司約有220萬元跳票,不僅全公司近50名導遊及行政人員每人遭欠款數十萬元,協力車行、餐廳、旅舍及 藝品店全遭殃,香港老闆邱華僑昨更返回香港避不見面,僅留副總昨天在LINE群組告知公司將倒閉,公司欠款無法支付,需各自尋求解決方式。
創世紀是 新政府上台後第一家倒閉的專營陸客團旅行社,導遊小陳(化名)今天向本報爆料,公司財力不濟、經營不善,最主要原因是老闆從去年底約接了3、4個月「醫美 團」,老闆為招攬從內蒙、新疆、黑龍江來台的旅客,花錢「買團」卻因旅客消費力不如預期,疑似虧了5、600萬,才造成最終跳票倒閉。
小陳 解釋,所謂「醫美團」就是大陸旅客以來台看醫生作為幌子,這樣就不用報觀光局,這些「醫美團」雖會花兩到三小時到醫院健檢、抽血,但通常來台行程跟一般團 客幾乎一樣,團質則較好;而台灣旅行社為吸引內蒙、新疆、黑龍江旅客,會不惜花錢「買團」,多付點錢給大陸地接社以醫美名義來台,再從購物店中賺回來。
小 陳說明,內蒙、新疆、黑龍江旅客雖然不像北京、上海旅客有錢,但很容易可說服購物。他說,業界不愛接上海團,主要是上海旅客很精,他們有錢、消息又靈通, 全世界都跑遍了,懂得「防偷、防搶、防導遊」,資訊充足又懂得買便宜的東西,購物店賺不到錢,反而是內蒙、新疆、黑龍江旅客,出來玩很容易就能說服購物。
小陳說,創世紀經營不善從7月就有風聲傳出來,合作的車行包含台北中華車行、台中金道車行,都被欠款,今年7月傳出經營不穩時,中華車行老闆還曾說「我從2008年就跟創世紀合作至今,到現在都沒事,怎麼可能不再接?」沒想到就出事。
小陳還說,台東知本泓泉飯店、鯉魚潭天水蓮飯店都被倒了好幾百萬,花蓮還有一家在台9線上的東芝鄉民宿,創世紀老闆在倒閉前兩天還拿票向民宿老闆調了100萬,沒想到昨天竟然已經不在台灣了,不知道有沒有再跟其他業者調錢。
他 說,全公司近50位導遊與行政人員遭欠款至少半年,其中一名知名導遊還借老闆近百萬。小陳說,他雖然已在7月離職,但公司都是每半年付款,他從2月到7月 也被欠27萬元,尤其2月過年旺季,當月本來就應有9萬元可領;其餘導遊都被欠約5、60萬。創世紀員工將組自救會,盼觀光局出面解決。
針對「醫美團」,觀光局表示,一般以觀光為目的來台旅客須辦觀光簽證,有多少支出、食宿、交通、購物行程必須報觀光局審核,但若不是觀光團,而是為了醫美、健檢來台,只要跟衛服部申請、審核,就能拿到簽證,但醫美團與專業、商務團來台通常也都會有觀光行程。

 

 

觀光相關四產業叫苦 要上街抗爭

2016-08-25 03:45 經濟日報 記者陳景淵/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0272/1917547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對旅遊業界造成衝擊,圖為導遊手持「寶島台灣」旗幟,帶領陸客參觀...

陸客來台人數銳減,對旅遊業界造成衝擊,圖為導遊手持「寶島台灣」旗幟,帶領陸客參觀台北國父紀念館。 記者侯永全/攝影

分享

觀光旅館公會理事長賴正鎰昨(24)日表示,旅行社倒閉牽涉層面廣,包括觀光相關的旅館、遊覽車、航空與零售等四大產業都將受到衝擊,一旦衝擊範圍擴大,相關從業人員恐有些人會飯碗不保。他呼籲,政府一定要正視此問題,並能「端出牛肉」,盡快緩和兩岸間的緊張態勢,並在全球各地吸引觀光客來台。

陸客減少,飯店也低調求售,從雙北市到宜蘭已出現多筆待售物件在仲介間瘋傳。影響所及還包括遊覽車業、餐飲業等,生意都大受影響,「災區」甚至擴大至酒店旅館下游的洗衣廠,過去洗衣業勞工月薪最高有4萬元,現在幾乎減半,而且再不必加班。

賴正鎰說,若情況再不改善,觀光產業衝擊層面勢必擴大,目前包含旅館公會、旅行社業者、遊覽車業者已經組成觀光產業自救會,將於9月8日上街抗爭,籲請政府協助,不能在出口連17黑的惡劣情況,又產生內需市場過度消耗。

今年陸客來台人數自5月後連續三個月衰退,觀光局估團客影響較劇烈,6月、7月陸客團約縮減三成,且市場預期下半年團客仍不會復甦,來台團量恐怕持續減少。台灣海峽兩岸旅行發展協會理事長姚大光認為,這波觀光產業的劫難,「短則四個月,長則四年」,呼籲業者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陸客減少來台對產業的影響 圖/經濟日報提供

陸客減少來台對產業的影響 圖/經濟日報提供

 

 

 

【即時短評】旅遊業寒冬 新政府要逼誰走上街頭?

2016-08-17 18:40 聯合報 記者邱瓊平╱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9263/1901948

去年底政府大肆慶祝來台旅客破千萬人次,最大的功臣就是418萬人次的陸客。但今年總統大選之前,大陸盛傳陸客人數將限縮,大陸組團社拼命送件就怕配額減少,政黨輪替後,陸方雖然對外宣稱兩岸持續交流,實際上卻以祭出限縮配額手段,就連航空公司也傳出部分兩岸直航停飛或減班,陸客減少效應持續擴大,新政府似乎也消極面對。

過去8年因為各界看好陸客觀光市場,且兩岸觀光小兩會定期開會協商,雙方氣氛融洽,陸客團配額和自由行試點城市與開放人數都逐年增加。因應陸客成長,遊覽車業者貸款買新車、老舊旅館拉皮與整建改做陸客生意,就連台北市知名的老餐廳都轉型作團餐。

新政府上台後不再衝人數,喊出重質不重量,沒有配套下更高喊要推新南向政策。但連最基本的量都沒有了,生存都有問題了,誰還管質會不會提升?

旅行社坦言,陸客市場的寒冬已來臨,有業者放員工無薪假,也有業者已開始精簡人事,甚至還有業者打算退出陸客團操作市場,改做國旅或是接東南亞團。

陸客人數減少後,故宮、野柳、阿里山、日月潭等景點不再擁擠,跟女王頭合照不用大排長龍;餐廳等不到客人、遊覽車沒有生意,旅館更是業績慘澹,就連購物店、免稅店也沒有一輛輛遊覽車停靠接送陸客。

陸客市場和其他市場不同,是否要讓大陸人民來台旅遊,一向是大陸官方說了算。過去因兩岸政治氣氛好,陸客來台意願高,儘管發生多起事故,陸客市場還是年年成長。

但現在兩岸交流沒有過去熱絡,加上大陸網站流傳台灣歧視陸客的廣告、遊覽車火燒車意外,都降低陸客遊台的意願。雖然政府可以爭取其他國家旅客來台,但緩不濟急,且培養一個市場至少數年,無法補足陸客人數。

旅行社業者無奈說,過去陸客辦入台證經常大排長龍,現在只要兩、三天,但陸方延長大通證的申請時間,雖然延遲理由看似合理,實際上就是策略性讓陸客無法成團,現在又傳出陸方要求組團社不能宣傳台灣的旅遊商品,電視購物頻道的旅遊商品也不能上架。

陸客人數減少效應擴大,觀光局就算研擬因應措施,也無法改變現況,因為從政府決定開放陸客來台時,這就是政治問題,而不是市場問題,政府如果無法正視這一個事實,也不願意跟陸方有進一步對話,恐怕旅行社只能串聯遊覽車業、旅館業、購物點與餐廳業者走上街頭,或許才能讓政府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這也是新任觀光局長周永暉上任後第一個功課。

 

聯合筆記/在「髮夾彎」裡「鬼打牆」

2016-08-18 04:53 聯合報 張立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902678

新政府上台快三個月,如同台北市政府之於大巨蛋,持續在「髮夾彎」裡「鬼打牆」,這個政府到底怎麼了?

舉兩例子,都讓人懷疑政府作為到底是為民興利或與民對立?

其一,曾參與太平島護主權船隊的海吉利船主收到公函,要求說明出海期間放繩捕漁的違法行為,最重可能面臨吊照。

第二個例子,台南市虱目魚養殖協會原訂下月組赴大陸爭取契作,同樣收到公函告知「…為涉及政治性內容之合作行為,非經各該主管機關許可,不得為之!」協會決定取消大陸行,轉往農委會抗議。

行政院長林全簽下任內的第二件公文,是對一百廿六名太陽花事件人士撤回刑事告訴;林院長那時候說,「多一點和諧、少一點衝突」;如果這個原則成立,那麼愛國護主權與爭取大陸契作的兩類漁民,又犯了什麼不可原諒的大錯,一定要追殺到底?

一路喊著和諧、謙卑,下手卻是無情、可悲,所以別怪民眾批評總統吃千元法國餐,重點不是價錢,是相對剝奪感!

向大海討生活的漁民面對困境,在陸地靠車維生的何嘗不是如此。投審會原本要將Uber撤資卻臨時踩了煞車,惹怒小黃業者,車隊以無預警方式,「緩步」包圍抗議行政院,一度造成大塞車。面對共享經濟時代,一向在網路操作極為順手的民進黨政府,踢到鐵板,順了姑意卻拂了嫂意,政策還在髮夾彎裡轉啊轉。

生活相對安定的軍公教,心情也不會比農漁民及運將們好。一例一休的事,到現在還沒搞定,九二八教師節時,勞工將依法放假,但尷尬的是,屬於教師自己的節日,教師並不能放假。

少一天假不打緊,在年金改革的議題上,軍公教擺明是被點名的頭號戰犯;不滿遭到汙名化,下月三日將發起「抗議蔡英文,霸凌軍公教」大遊行。如果這只是來去凱道的首部曲,接下來還有二部曲農漁民、三部曲計程車……這是多大的警訊?

民進黨完全執政,國民黨氣若游絲,執政黨卻連一點點主場優勢都要不到,士農工商的怨念已被挑起,接下來顧立雄主導的黨產議題,勢必拉高兩黨對抗強度;這個政府還會在髮夾彎裡鬼打牆,難道都是馬英九的錯?

 

一例一休、週休兩例?一次搞懂!

2016-08-18 10:00

http://udn.com/news/story/6863/1901950

【主講/陳業鑫;整理/楊倩蓉;圖/一百隻熊】

分享

到底什麼是「一例一休」、「週休兩例」?這大概是近期職場上最沸沸揚揚的話題,延燒一個多月來,相信很多人對這兩個《勞基法》修法版本的內容差異,依舊看得霧煞煞。即使立法院還未三讀通過最終版本,日前卻已經傳出有國道客運以及公路客運業者為了因應修法後無論哪個版本都可能面臨的人力調度不足,不僅無法在連續假日交通尖峰加班疏運,甚至打算減班,而首當其衝的,可能便是交通已經不方便的偏鄉地區。到底這項法條修正,未來會對企業與工作者帶來什麼衝擊?

「例」與「休」差別:例假日禁加班,休息日可加班

簡單來講,所謂「例」就是例假日不能加班,即使勞工主動想加班都不准,否則雇主違法;而所謂「休」,則是休息日允許勞工加班。

一般上班族的休假日本來就是跟著政府機關明定的行事曆走,或許對於兩個版本的差別感受不深。不過,很多勞工並不知道,按《勞基法》第36條規定,「勞工每七日中至少應有一日之休息,作為例假」,法律上的明文條款其實只保障勞工週休一日,而非週休二日。只是自今年1月起,《勞基法》將法定正常工時由兩週84小時,修改為一週40小時後,正常情況下,每天上班8小時,一週5天剛好就達到40小時。

分享

另外,很多人可以週休二日的理由,也和國定假日的轉換有關。一年中的國定假日本來有19天,但某些國定假日像教師節或光復節,勞工還是照常上班。這是有原因的。在法定工時尚未修改前,本來依法,勞工是隔週的週六要上半天,一年有52週,等於有26週要上半天,也就是要上13個全天。雇主透過減掉法定休假日7天,來填補應該隔週週六上班的時間,等於多放給勞工的假實際上只有6天,才形成大部份上班族都能享有週休二日的現象。

既然法律只保證一週休1天的例假,另外1天休息日,並沒有明文解釋定義,所以企業為了實際營運需要,會出現很多彈性調度排班的做法。例如雇主可以跟勞工約定一天上班6小時40分,一週上6天,加起來剛好40小時。以服務業而言,它的尖離峰需要人力差異很大,所以雇主可以請勞工從上午11點上班到下午2點,中間回去休息,下午再從5點半上班到晚上9點多,如果超過工時,再給加班費,透過縮短每日工時來增加上班天數,也符合現行勞基法規定。

週休兩例若通過:未來週休二日加班即違法

現行做法碰到修法,問題就來了。如果修法改為週休兩例而不是一例一休,雇主就不能要求勞工在兩例的假日時上班,勞工主動想加班也不行;除非碰到天災或是突發事件,需要救災或善後的特殊狀況例外,一般勞工一律不得出勤。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91期;訂Cheers雜誌電子版

 

 

7休1裁量基準最快9月1日出爐,經過數場座談,勞動部已經研擬出裁量方向,只有符合公眾生活便利、年節需求、境外工作等3類短期任務,將可以連續上班12天,不受7休1規範,預計10月正式實施。

年節運輸 不受7休1規範

 

勞動部定3特例 連上12天班不違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825000391-260102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謝倩蒨指出,

像是第一大類符合公眾生活便利(例如年節的交通運輸)以及特殊原因(例如台電的海底電纜配線、原油業者海上探勘油源,或是深山一些無法每周換班的工作),

第二類的年節需求(例如屠宰業遇到中元節、清明節等重要節日,市場的休息日可能會向後遞延1至2天),

或者是第三類境外短期工作(例如媒體出國採訪、領隊帶海外旅遊團)等等,未來都可能符合裁量標準,不用「7休1」的特例。

勞工同意 但可隨時終止

謝倩蒨強調,就算符合勞動部目前規畫的3種例外情況,公司排班仍必須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也要經過個別勞工同意,同時雇主也必須考量勞工的健康及安全,才能最長連續上班12天,當勞工的身體感到無法負荷時,隨時可以終止休假調整,恢復例假日。

勞動部政務次長郭國文解釋,業者必須要在用盡行政成本都沒有辦法解決人力調度的情況下,才會有這3個相當嚴謹的「非常的例外」;而且目前規畫適用的狀況,只有符合公眾生活便利、重要年節特殊需求、境外工作等短期任務時,例假可以挪移,這與廢除函釋不衝突。

9月預告 10月正式上路

《勞基法》規定,勞工每7天至少有1天休假,但內政部民國75年的爭議函釋放寬雇主可「於周期內酌情更動」,有雇主濫用竟讓勞工連上12天班,勞動部在6月29日公告8月1日起廢止,但受到包括國道客運等資方抗議,行政院7月底在新規定上路前夕緊急宣布勞動部將另訂裁量基準,開放部分行業、某些特殊情況可以不用「7休1」。

郭國文強調,9月1日新裁量標準將進行預告,屆時還是有修正空間,等到真正定案、實施,預估要到10月。

(中國時報)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71486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