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輓聯只送台灣導遊 火燒車案情大進展 駕駛艙有2瓶汽油 從火燒車警惕反台對反中的升溫 如何面對陸客減少的新常態
2016/07/25 09:55:50瀏覽223|回應0|推薦0

 

輓聯只送台灣導遊 環時批蔡英文冷血秀政治下限

 

2016-07-28 10:47 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即時報導

大陸環球時報批評蔡英文總統「區別對待大陸遇難者很冷血」,展示了台灣首席政客的「政治下限」。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大陸環球時報今天發表一則社評,批評蔡英文總統「區別對待大陸遇難者很冷血」,展示了台灣首席政客的「政治下限」。

社評中稱,遼寧觀光團旅遊大巴19日起火事件中台灣導遊鄭焜文死亡,他的公祭於27日舉行,蔡英文送來輓聯,上寫「典範長昭」四個字。但同一事故中,24名遼寧遊客遇難,他們的頭七法會暨聯合公祭在25日舉行,蔡英文卻沒有任何表示,人未出席,也沒送輓聯。她如此公開地區別對待台灣及大陸兩地遇難者,「令人震驚」。

文章說,這起事故發生在台灣島內,蔡英文作為島內最高領導人,如果參加大陸遇難者的公祭,從人道主義角度看是妥當的,在兩岸關係方面也有積極意義。她如果出於自己的政治考慮不出席公祭,送輓聯也是一種替代性選擇。

然而,文章指出,蔡英文給台灣遇難導遊送輓聯,說明這是島內祭奠公共事故遇難者的正常之舉。如果她不送輓聯,就應兩邊都不送,只要島內認為這是常態。現在的問題是,她給台灣籍1名遇難者送輓聯,卻不給大陸24名遇難者送輓聯。這顯然不是她疏忽了,她是故意這麼做的。

社評說,蔡英文是在強調,她對台灣籍1名導遊遇難的重視,要高於對大陸24名遊客罹難的重視。她想通過這種重視程度的區別來博得綠營選民的好感,同時她對大陸方面怎麼看她的這種區別對待「並不在乎」。

社評指出,無論從政治上如何評價蔡的做法,她的這種區分「都是冷血的」。蔡英文可以不視大陸人為同胞,但逝去的都是鮮活的人命,他們同台灣籍導遊無論生前死後都有受到同等尊重的權利。蔡出於政治原因,在祭奠台灣1名遇難者的同時對24名大陸遇難者不送一言,這從人性上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文章說,事故原因至今沒有調查清楚,蔡卻急匆匆地讚揚有可能對火災負有責任的台灣導遊「典範長昭」,她能向大陸公眾解釋該導遊是什麼「典範」嗎?

社評批判,蔡英文作為台灣地區女領導人,如果真的為自己這樣做而驕傲,那就太令人毛骨悚然了。如果她作為總統只有這樣做才符合台灣的「政治正確性」,那麼台灣政治就已經走火入魔,「無情可怖」。

它說,人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世界任何地方,當地領導人會只祭奠1名當地籍死者,而對外來24名遇難遊客的祭奠活動不予理睬嗎?

社評指出,蔡英文的表現不值得有良知的人們對她給予尊敬,她展示了當下台灣「首席政客」令人難以置信的「政治下限」。

最後社評指出,蔡英文的行為無疑會進一步打擊大陸人赴台灣旅遊的興趣,那裡不僅不安全,而且如今成了對大陸人來說一塊「冷冰冰的土地」。

它說,蔡看來已經決心冷卻同大陸的關係,把台灣的未來繫在美日的支持上。歷史將證明她做出的是極不負責任的選擇,她在把一種極端且危險的東西假扮成理性塞給台灣。

 

 

 

找到汽油罐-怎沒第一時間公布

 http://udn.com/news/story/10066/1850354

2016-07-25 02:42 聯合報 記者邱榆蕙/桃園報導

家屬得知出事的遊覽車上有汽油,不約而同問:「司機為什麼要帶汽油?」

家屬楊飛說,遊覽車用的是柴油,車上怎麼會出現汽油,「就算要加油也輪不上汽油的份兒啊?」汽油反應的部分幾乎都在駕駛座旁,懷疑是不是遊覽車司機將汽油帶上車,因為觀光客不可能隨身攜帶汽油瓶。

家屬厲彥如則質疑,第一時間就進入車內的消防員為什麼沒發現?消防員經常出入火場,對於柴油及汽油的殘留物及氣味,應該能敏感嗅出才對。

「為什麼檢方不第一時間公布,是何居心?」家屬肖坤宏表示,既然行李區有三瓶汽油沒燒到,就代表一開始找到了汽油罐,那為什麼不讓大眾知道這件事?

家屬厲建良表示,假如真是司機帶汽油上車,代表訴訟方向可能從民事轉到刑事責任,堅持會找律師打官司打到底。

 

火燒車瞬間大火 不排除 人為釀禍

瞬間大火 不排除 人為釀禍
火燒車意外發生後,檢警消組成鑑委會進行調查。(本報資料照片)
瞬間大火 不排除 人為釀禍
案發隔天在駕駛艙發現破損的寶特瓶,化驗後確認裡頭是汽油,不排除人為因素釀禍。(本報資料照片)
瞬間大火 不排除 人為釀禍
5瓶容器位置圖

柴油遊覽車驚見5罐汽油!火燒遊覽車釀26死,桃檢有重大突破,查出司機座位後方和下層行李廂各有2罐和3罐寶特瓶汽油,其中駕駛座旁寶特瓶傾倒,且前門地毯驗出汽油反應,連日調閱司機和導遊通聯,並赴中殯採集2人衣物和皮膚檢體,不排除人為因素釀禍!

罕見!複驗司機導遊遺體

玫瑰石通運負責人林靖樺昨接聽記者查詢電話相當驚訝,表示從未聽檢方提過類似說法:「太敏感了,不予置評。」

桃園地檢署2度勘驗遊覽車並採集證物,部分鑑定結果出爐,在駕駛艙赫見2個破損寶特瓶和下層行李廂3個完整寶特瓶,送驗後都符合汽油的15項成分反應,檢方也勘驗燃燒的殘餘物,發現汽油不但散溢在駕駛艙,甚至蔓延到前門樓梯走道。

桃檢強調,5罐汽油的用途或有無其他原因,將約談遊覽車業者和其他司機釐清,不排除是釀成遊覽車瞬間大火的主因。

桃檢也不尋常地在開立死亡證明、遺體發還家屬後,一連2天直奔中壢殯儀館,複驗司機蘇明成及導遊鄭焜文的遺體,甚至罕見地採集皮膚檢體,連同衣物一併送驗,確認有無汽油反應。檢方並調閱2人通聯紀錄及8天7夜旅程行經的監視錄影畫面,查明案發前2人行蹤狀況,釐清有無自焚、吵架可能。

追查!地毯疑遭汽油潑濺

辦案人員說,下層行李廂3瓶600毫升液體,從綠色和化驗結果研判是92無鉛汽油,並透露案發隔天在司機座位後方,發現直立式底座完整、上瓶身燒熔的寶特瓶,裡頭殘留些許液體,複勘時再度從餘燼中尋獲壓扁、焦黑傾倒的寶特瓶,加上地上也驗出汽油成分,疑似遭潑濺,「案情急轉直下,不排除是人為原因釀禍!」

但檢警也不排除是撞擊傾倒、或救援滅火時遭水柱撞倒,因3瓶完整汽油還有用塑膠袋包覆,一度希望從中採集指紋釐清汽油所有人,可惜油煙和灰燼增添辨識難度。

爆料?被炒司機坦言報復

調查人員強調,司機座位旁放置助燃品並不尋常,且遊覽車是柴油車,但至今尚未尋獲菸蒂或打火機等火源,而駕駛座後方的保險絲總成,有部分疑因超載而燒熔,目前仍無法證明是電線超載短路起火,抑或是其他火源引祝融造成電器異常,車頭起火原因為何,仍待消防火調報告確認。

針對網路瘋傳電話錄音點名「矮仔陳」亂改裝釀災,桃檢漏夜查出音檔中的「班長」57歲謝男和「職員」39歲陳男都是前司機,只會開車根本不懂維修。謝男坦言被解雇心生不滿,稱內容全都是「喇豬屎」(台語),陳男則在謝不知情下把錄音放上有百名司機的群組「報復」,玫瑰石通運將「告到底」。

(中國時報)

 

火燒車案情大進展 駕駛艙有2瓶汽油

http://udn.com/news/story/10066/1850333

2016-07-25 02:42 聯合報 記者呂開瑞/桃園報導

陸團遊覽車火燒車案,檢警查出車上至少有五瓶瓶裝汽油,以致整車一分鐘內就陷入火海無人逃生。 圖/擷自爆料公社

分享

國道火燒車案情有重大發展,桃園地檢署昨天證實遊覽車駕駛艙有二瓶汽油、下層行李箱有三瓶汽油,幾乎可以確認是汽油助燃,「有如在車內投汽油彈」,一分鐘內讓全車陷火海;至於引發汽油的火種,初判是電線走火,但仍要等鑑定報告確認。

對於誰帶汽油上車?檢警研判,以蘇姓司機機率較高,因為起火點就在駕駛座旁,且乘客幾乎用不到汽油。

至於為何帶汽油上車,有人猜測可能是司機圖個人方便,擔心跑完行程太晚,開自己的車回家無處加油,放些汽油在遊覽車上備用;有人懷疑「蘇是不是有自殺念頭?」檢方表示,這些疑點都還要查。

桃園地檢署指出,陸客團火燒車慘案,經採集檢體送驗,發現駕駛座二個破損塑膠容器(應為裝牛奶的空瓶)內的殘留物、駕駛艙和前側門的燃燒殘餘物,都有汽油反應,車內地毯上也有汽油反應;下層行李箱還有三個容器裝汽油,都沒被燒過,確認當天瞬間大火,是駕駛座旁的汽油被引燃。

檢方也確認起火點在駕駛座附近的車體前段,與汽油擺放位置接近,應該是機械電線走火,然後引燃汽油。

檢方日前解剖蘇姓司機遺體,因嚴重碳化、陳屍駕駛座附近,檢警在確認有汽油助燃後,研判司機在事故發生瞬間大火上身,立即失去意識或來不及應變,遊覽車在「無人操控」狀態下,行駛一千多公尺撞上護欄。

警消指出,事發當天,現場就聞到濃濃的汽油味,但遊覽車是用柴油,且底盤未起火、油箱口完好,為何會有汽油味,當時也納悶。

檢方指出,在確認駕駛艙有存放汽油後,將等火災調查報告出爐確定起火點、起火原因,才能釐清全貌。

桃園市消防局指出,汽油有瞬間助燃、擴大燃燒的效果,在密閉空間甚至會引發爆炸。遊覽車因空間狹小,一分鐘內就會濃煙滿布,嗆昏乘客,二分鐘內火勢擴大或會出現閃燃,逃生難度隨之提高。

 

 

簽證快到期 僅8家屬同意火化

2016-07-25 02:42 聯合報 記者邱榆蕙、鄭國樑/桃園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0066/1850357

今天是遼寧陸客團罹難者頭七,交通部次長范植谷昨表示已有八名家屬同意火化,但簽名家屬表示,入台簽證廿七日將到期,飯店住宿也要自理,「這些不利條件迫使我們不得不同意啊」。

罹難者王玉成的父親王長軍說,來台之後每晚都睡不著,前晚也是整夜坐在飯店中庭的椅子上,等待著天亮,「我的兒子和那未過門的媳婦,打算來台旅遊後回去就結婚的,現在這樣我要怎麼辦?」

他說,原本不同意兒子火化,「希望知道為什麼會發生火燒車?」讓事情有個結果,讓兒子死得暝目;但是入台簽證只有七天,廿七日就要到期了,之後住飯店也得自費,「不同意火化,我能怎麼辦?」

罹難者林彩珠的弟弟林鈞民拒絕火化,「我們一來就給安排今天、明天、後天做什麼,什麼結果都沒有,稀哩胡塗的就讓大家回去,我們怎麼和家裡的長輩交代?」他激動說,離開大連前就已告訴太太,如果弄不清楚姊姊的死因「就不回去」,即使在台灣等上一個月甚至半年,也要等到結果。

林鈞民的弟弟林鈞強,太太、孩子全遭火噬,他也堅持要等事故原因出來,不同意火化,「老婆、小孩沒了,回家一個人還有什麼意思?」

據了解,原本百分之九十的家屬都堅決不簽火化同意書,但他們面臨四個問題,志工廿六日後退出、飯店廿七日後自費、殯儀館冷藏遺體十五天後自費,最後最重要的是入台簽證七天就到期,因此有八名家屬簽下火化同意書。

有家屬說,他們經濟狀況不理想,台灣沒人肯幫他們解決簽證及住宿問題,想為亡者討公道也沒辦法,只能被迫接受和解;其中一家五口罹難的家庭,三具簽同意書與兩具不簽同意書的家屬還因此吵架。

家屬間除為了火化與否意見不同,今天的公祭與頭七法會要不要參加也有爭執。有人認為若參加公祭,就等於接受和解;但有家屬認為參加公祭是一回事,為罹難者爭取事故真相是一回事,不須混為一談。

 

 

陸團火燒車他竟喊爽 涂醒哲:態度絕不應該

2016-07-20 13:52 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1840964

Jerry Su(中)曾於前年底涂醒哲(左)競選嘉義市長,到競選總部協助。記者林伯驊/翻攝

分享

遼寧陸客團昨天下午在國道二號發生火燒車,車上乘客包含導遊、司機不幸燒死,臉書網友「Jerry Su」竟留言「看到死這麼多支那豬我就爽」,令網友痛批沒人性。更有人肉搜出,Jerry Su竟是嘉市長涂醒哲的助選員,質疑是政治洗腦的後果。

涂醒哲今天透過臉書回應「這位年輕人是我選舉時的短期志工,在我選上市長之前就已經離開團隊,沒有留下他的聯絡方式。對於昨日發生的火燒車事故,已經讓人相當悲痛和遺憾,絕不應該用這樣的態度來評論」。

據了解,Jerry Su為一名蘇姓男子,對政治熱衷,前年底涂醒哲競選嘉義市長,當時剛高中畢業上台北念書,周末偶爾會到競選總部幫忙,未領薪水。Jerry Su發表不當言論後,遭到網友大量分享撻伐,目前本人臉書關閉,無法取得其回應。

網友Jerry Su對於昨天陸客團火燒車不幸事件,留言遭撻伐。記者林伯驊/翻攝

 

 

拆國旗扔新店溪 4人判刑

2016-07-23 03:47 聯合報 記者王聖藜/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847265

主張台獨的青年陳儀庭、陳妙婷、廖奕傑、許彤安被控拆下台北市光復橋上的十五面國旗橋案,台北地方法院判決指他們拆旗傷害國家認同,昨天依除去國旗罪判處他們有期徒刑二到四月,得易科罰金。可上訴。

判決書指出,國旗為國家的正式標識,代表著國家並象徵一國的主權及尊嚴,同時也是國民愛國情操之所寄,「世界各國皆然」,公然除去國旗的行為,足以斲傷國民對國家的情感及國家認同。

法官指出,陳儀庭等人認為中華民國竊佔台灣土地,是殖民政權,稱「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是暴力殖民的代表物,證明他們拆卸國旗,會導致中華民國尊嚴受損。

陳儀庭等人去年十月廿八日凌晨在光復橋上持剪刀剪斷欄杆上的國旗束帶,將十五面國旗丟入新店溪;落水的國旗後來被警方尋獲,員警在陳妙婷的臉書上發現拆旗的影片,四人被送辦。

法院審理時,陳儀庭要求調查臉書的畫面來源;陳妙婷則聲請調查國旗或旗杆上有沒有她的指紋或皮屑;許彤安不承認撿到的國旗是證物,「我要自己丈量後才能確認」,還要求查證辦案的警察有沒有通過國家考試,查檢察官楊展庚的辦案動機,聲請全遭駁回。

 

 

故宮噴漆情侶檔 陳妙婷為男友怒燒國旗

2016-06-07 09:34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5/1746447

主張台獨的男子陳儀庭去年公開燒國旗遭北院判20 天拘役,被逮捕入獄服刑,女友陳妙婷(左一)與獨派團體前往北院聲援,並再次焚燒國旗訴求「轉型正義 燒旗有理」。 記者鄭超文/攝影

分享

主張台獨的青年陳儀庭昨天因去年公開燒毀國旗一案遭警方逮捕入獄,而主張獨立的台灣國組織則到場聲援,並與警方發生衝突。

因國旗案遭北院判20天拘役的陳儀庭昨被捕入獄服刑,主張台灣獨立的台灣國成員紛聚在台北地檢署前抗議,曾與男友陳儀庭一同犯下破壞「故宮南院噴漆案」的陳妙婷,在現場也企圖燒毀國旗聲援將入獄的男友。

記者鄭超文/攝影

分享

去年十月,主張台獨的陳儀庭在228公園舉辦「10月淪陷 反殖焚旗」的活動,當眾燒毀2面中華民國國旗,經台北地檢署調查後,遭依侮辱國旗罪起訴。

台灣國創辦人王獻極等人聚在北檢門口,痛批現在的國旗不是台灣國旗,而是「擦屎布」、「國民黨的神主牌」,並企圖用金爐焚燒國旗。

而兩位企圖焚燒國旗的陳妙婷與青年台灣國成員Namoh,則與警方發生拉扯推擠,隨後被以現行犯逮捕。

 

 

故宮南院獸首潑漆情侶檔 遭求償280萬

2016-03-30 09:16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21/1596839

 

 

聯合/從火燒車警惕反台對反中的升溫

2016-07-21 06: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842645

最近兩岸關係,在「民間」層次出現了一波惡化現象。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發生了不幸的火燒車事件,廿四名遼寧旅客全數喪生在即將離台的路上,令人震驚與哀慟。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兩岸關係轉冷,原只是雙方官方關係的齟齬與變調,竟逐漸往民間延燒。僅以最近的事例而言,日前發生戴立忍被指為台獨而遭導演換角事件,他發出澄清,更進而引發兩岸民眾你來我往的熱議和互批,情緒高漲。

其後,台灣出現一系列民間自製的短片,誇稱「沒有陸客的台灣」反而多了寧靜;小英基金會旗下的「想想論壇」,則發表文章讚揚這些短片。由於其間赤裸裸的歧視情緒,刺痛大陸民眾的民族自尊,對岸網友一片討伐。

不唯如此,觀光業最近傳出陸方有「七二○全面封殺陸客赴台」的禁令,後雖證實為謠傳;但在大陸旅遊平台今夏出境旅遊「十大熱門景點」,向來熱門的台灣竟跌出榜外。

可見,大陸民眾抵制台灣的情緒已在發酵;在遼寧陸客團發生措不及防的火燒車慘案後,對岸網友甚至有「預謀殺人」之說。由此看來,蔡政府若再不正視此事,並呼籲民眾節制,兩岸關係可能惡化至難以收拾的境地。

從這些發展,可以看出兩項質變:

其一,兩岸官方的冷漠,已擴大為兩岸民間的互斥與敵視。若任由情勢延燒,台灣長期以來靠著民主、自由、文化而贏得大陸民眾好感的優勢,恐將一夕喪失。

其二,綠營一味鼓吹的「反中」,如今已經召喚出對岸民眾的「反台」情緒;這點,勢將隨著民進黨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日益惡化。

兩岸關係的惡化從「官方」燒向「民間」,此岸的「反中」情緒點燃對岸的「反台」情緒,是兩岸政府必須共同警惕的現象。因為,一旦民族情緒越過了臨界點,傷害即難再彌補。過去,「反中」作為民進黨的在野戰略,看似無往不利;但觀察其作用點,其實只是有效牽制了國民黨,甚至羈絆了台灣的發展,而不是對中共發揮了打擊效果。

這是綠營反中的盲點:對台灣而言,本來「反共」和「反中」之間應有所區別,但「反中」策略遭到濫用之後,原應「爭取大陸民間支持」的目標即被模糊,這一點都不明智。

「反中」勢必招致反作用力,這是可以預期的結果;也因此大陸民間的「反台」情緒隨之而來,自是毫不足奇。以戴立忍事件為例,從台灣的立場,我們固然可以譴責中共政權的不寬容是幕後始作俑者;但反求諸己,台灣在民進黨杯葛下,多年來一直以低於國際學生的標準對待陸生,這又體現了什麼自由平等?

更何況,來台陸生其實是中國大陸對台灣最有好感的一群,我們卻始終漠視他們的權利和感受。有陸生稱,戴立忍在大陸的遭遇,其實正是陸生在台灣的遭遇的反射,此言不虛。當我們指控共產黨霸道,民進黨自詡的「普世價值」又在哪裡?

廿二年前的「千島湖事件」,有廿四名進香團台灣旅客遭到劫殺,嚴重衝擊人心,更造成台灣對中國認同的大倒退。這個死亡數字,和遼寧陸客團的火燒車死亡人數完全一樣,此一巧合,是否隱喻著兩岸關係一次反向的大倒退,切勿掉以輕心。

就此,我們要提醒蔡政府三點:

第一,要維持兩岸「鬥而不破」的局面,必須爭取大陸民心,因此不可放任島內反中、仇中言論肆無忌憚地發酵,蔡英文尤不可讓「想想論壇」一再成為縱火現場。

第二,在修補兩岸關係上,蔡總統縱然拒提九二共識,仍可設法在其他議題上釋放善意,諸如呼籲國內網友節制仇恨言論,乃至放寬陸生待遇等。

第三,火燒車慘案暴露我交通及觀光管理的不善,已成國際事件,因此務必當成重要問題妥為善後,以示台灣對生命尊重的一視同仁。如果處理得當,或許多少能挽回台灣失去的形象。

 

 

經濟/如何面對陸客減少的新常態

 

2016-07-22 03: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845120

市場傳言多時的大陸將全面封殺陸客來台旅遊,加上遼寧旅行團火燒車意外,使得兩岸已經薄弱的互信,再蒙陰影。雖然台旅會表示這是個謠言,但大陸方面的旅遊相關網站在「2016暑期出境遊TOP 10熱門地」中,去年名列前茅的台灣已經不見蹤跡。在對岸今年暑期出境旅遊人數是去年3.2倍的情況下,台灣旅遊業面對如此冷熱消長的局面,應該是滿腹辛酸。

無獨有偶,日前還有台灣網友以「沒有中國客的台灣」為題,製作一組旅遊文宣,暗指沒有陸客下的台灣更清幽、更美,引來大陸網友群情激憤,嗆聲不再到台灣旅遊,逼得觀光局出面闢謠,看來陸客來台困境只會雪上加霜了。

雖然有些人還在期待蔡總統調整說法,以換取旅遊業的生機,但相關各方仍須有心理準備,要面對一個沒有「九二共識」下,陸客迅速消失後的兩岸「新常態」。如何因應與扭轉如此不利的旅遊大環境,將是新政府和相關業者的重大課題。

新政府面對此一困境的新政策,是要拓展東南亞和印度的旅客來源,包括先提供泰國及汶萊旅客入境免簽,其他東協國家旅客有條件免簽,即過去十年內曾獲得美、日等六個先進國或歐盟申根簽證或居留權者,即可在上線登記獲得免簽待遇。

這個政策看來不錯,因東協國民要獲得這些國家的簽證並不容易,因此可以在不產生太大負面效果的情況下,顯著提升這些國家旅客的到訪人數。

然而,若想從東協旅客的增加,來填補420萬(或總境外旅客四成)的陸客總額,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去年全東南亞到台旅遊的總人數不過是140萬人,即使在新方案加持下成長20%,也只能增加約30萬人;就算再加倍,60萬人也難以填補數百萬人的龐大數字。

因此,如何讓一般境外旅客人數大幅成長、讓國人在境內旅遊的人次提高、讓入境旅客的停留天數和花費增加,都成了業者和政府必須努力的方向;否則,這幾年大量投資在旅遊業的企業,即將成為海峽兩岸政策動盪下的犧牲者。

其實,台灣的觀光表現並不差。以亞太區熱門旅遊目標而言,台灣在2014年名列第十,僅次於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澳門、韓國、日本和印尼。若不計前六個大量旅客可經由陸地往訪的經濟體,則台灣僅次於韓國、日本和印尼。而如果考量這三國的地理和人口規模,台灣的表現其實是超越它們的。

但這種表現,是靠大量陸客協助才有的績效,沒有了陸客之後,要名列前茅就變得非常困難。

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完全沒有機會,端賴於我們如何去做。旅遊業是投資效益比較高的投資,因為它通常是汙染較少、資源可和國人共享,投資效益更為永續的,因此值得朝野共同努力,透過深入的研究來創造更高的吸引力,讓國際旅客和國人難以抗拒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造訪,提升旅遊者的生活品質和受訪地人民的收入。

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旅遊評估,是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旅遊競爭力報告」(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這項評比詳細評估了141個經濟體14個面向、90個個別指標的競爭力、台灣在去年的總排名為32名,和韓國、墨西哥和希臘類似,算是不錯的。

但是,還是有部分指標排名落後,值得研究改善。排名在百名外的包括:僱用外國人員容易度(128名)、國家品牌策略(125名)、大型租車公司的能見度(120名)、旅遊預算占政府總預算(118名)、每百萬都會人口之機場密度(113名)、受威脅物種(112名)。

針對這些項目,政府和業者都還有很多功課要做,但無論如何改善,都別忘了陸客除了可以在經濟上貢獻台灣外,其訪台後對台灣的正面評價,還構成了台灣最好的國家安全瓣,絕非其他境外旅客可以提供的。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756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