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除夕器捐 南投39歲蕭男讓6家團圓 尋根探源三代親 家庭和樂四季春 華裔女醫辭高薪 返台偏鄉義診
2013/02/10 10:28:51瀏覽824|回應0|推薦0

 

除夕器捐 南投39歲蕭男讓6家團圓

在不捨與感傷糾結的情緒中,南投縣草屯鎮蕭姓鎮民一家,度過非常不一樣的除夕團圓夜;就在這天,才卅九歲被判定腦死的蕭家男主人,捐出器官大愛造福六個家庭,術後大體回家過年團圓;餐桌上空置的碗筷,似真似幻,再也等不到男主人溫暖一握。

蕭妻及一對童稚兒女曾祈禱奇蹟出現,讓蕭家的支柱挺過劫難,可惜期待的奇蹟並未出現。蕭妻感傷表示,奇蹟沒發生在丈夫身上,但換來好幾個家庭重生,「成為別人的奇蹟」,用另種方式繼續存活。

從事外匯股票的蕭姓男子,妻子在台北工作,他跟父母及八歲女兒、五歲兒子同住,平時不菸不酒、生活作息正常。四日晚間忽然身體不適,孩子喊他吃晚飯時,發現爸爸趴在床上嘔吐,接著不省人事。

蕭被送醫急救,查出腦幹大出血,昏迷指數三,一度無呼吸心跳,隔天轉至台中慈濟醫院,合併中西醫治療,但病情不樂觀,家屬企盼奇蹟出現,妻子在病榻旁以手機播放小孩錄音:「爸爸,加油,你趕快醒來!」 希望親情呼喚,能喚醒「沉睡」的丈夫。

聽到兒女熟悉的聲音,蕭眼角滲出淚水;妻子也在臉書發起「集氣」,近七百人回應,無奈病況始終未好轉。前天醫師判定腦死,知道丈夫再也不會醒來,蕭妻「不想再讓丈夫受苦」忍痛放手,並說服家中長輩,決定器捐遺愛人間。

除夕凌晨十二點,醫護人員摘除蕭的心、肝、腎及眼角膜,並進行移植手術;天亮後慈濟醫護人員及志工助唸,細心陪伴蕭最後一程,縫合後的大體送回老家過年;妻子在遺體耳畔輕語:「你好偉大!」



全文網址: 除夕器捐 南投39歲蕭男讓6家團圓 | 除夕器捐留人間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694961.shtml#ixzz2KSWq4VKa
Power By udn.com

 

器捐「好好先生」 團圓飯剩副碗筷

南投縣草屯鎮蕭先生捐出器官遺愛人間,昨天大體回家圍爐,家人為他擺上碗筷,讓他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
記者黃宏璣/攝影

昨晚六時卅分,蕭家吃年夜飯,蕭妻要女兒到靈堂前邀爸爸一起來用餐,家人幫蕭備了一套碗筷,蕭妻與與蕭媽媽邊吃邊對空置的碗筷說:「這道雞湯很美味,你吃看看」、「那道菜很夠味,你嘗一下」,說著、說著,淚水潸然而下。

蕭的女兒寫了一封信放在冰櫃上給爸爸。
記者黃宏璣/攝影

蕭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給爸爸,似乎對父親的去世似懂非懂,她寫著「爸爸,吃年夜飯我覺得很高興,因為吃飽飯就能拿壓歲錢!」女兒並把信放在冰櫃上,要「睡覺的爸爸」看得見,奶奶看了更是老淚縱橫。

昨晚她又問「爸爸真的走了嗎,希望爸爸快醒過來。」小兒子則感覺爸爸怎麼躺在那邊不動,不了解父親永遠醒不來了,大人只有耐心告訴小孩「爸爸到天上做天使,以另種形式活在另一個世界」。

蕭媽媽吃到一半,聽見孩子的童言童語,不禁擱下筷子,仰望天花板,落淚感傷地說,「兒子呀,你最貼心懂事,就這麼離開,在天上你可要保重,我跟你爸爸會幫忙把孫子帶到大,你就放心走吧」。

蕭先生是親友眼中的「好好先生」,蕭妻說,丈夫離開,最傷心的莫過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婆婆,「雖然這條路遲早要走,但丈夫走得太快,走得讓人措手不及!」她相信丈夫器捐救人,這是丈夫的使命,她只是居間成全,「把丈夫的愛長留人間,了卻一樁心願」。

六十二歲蕭媽媽仍自責未立即發現兒子中風不適,最後一餐還煮羊肉爐要給兒子進補;吃完感傷的年夜飯,蕭家還是得面對親人永隔的現實,決定下周五火化,骨灰安奉雲林一處納骨塔。才卅九歲,蕭年輕的生命雖畫下句點,但愛心讓蕭家永遠感到驕傲。



全文網址: 器捐「好好先生」 團圓飯剩副碗筷 | 除夕器捐留人間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694969.shtml#ixzz2KSXBQSHH
Power By udn.com

 

器捐男不菸不酒 家人:老天爺忙中搞錯

蕭先生夫妻結褵九年不曾吵架,他最疼愛一對寶貝兒女,玩起遊戲像個「大小孩」,他除了血壓偏高,不菸不酒,作息正常,卻在過年前離開家人,家人淚眼感嘆:「也許老天爺太忙了,搞錯了!」

蕭先生夫妻相識的故事,家人和鄰居形容「情節如浪漫電影」。任職台北行銷公司的妻子原在台中服飾店上班,蕭白天上門買西裝,當時妻子建議他常穿的褲子可買兩件,他婉拒,只買一件褲子就離開,沒想到晚上又跑回來補買一件,蕭妻回憶:「這個男人太可愛了!」

兩人有了第一次的好印象,常在蕭先生上門買衣服時聊天,開始喝咖啡約會,交往三年成婚。

蕭妻說,丈夫的友人覺得她是拜金女,告訴丈夫「她一定刷爆你的信用卡」,她的朋友則認為她追求者眾,「幹嘛跟一個如此平凡之人約會?」兩人結婚跌破眾人眼鏡。

蕭妻說,丈夫個性老實、不懂算計,人緣佳,尤其脾氣溫和,通常是自己一直碎碎念,丈夫只點頭應聲不回嘴,結婚至今不曾口角,「想吵都吵不起來!」蕭先生不求孩子成績第一,常教導姊弟唸佛經、陪女兒畫畫、伴兒子拼圖的好爸爸,和小朋友玩遊戲時,「就像個搞笑的大孩子!」

丈夫昏迷期間,她在臉書深情留言給丈夫:「他們要我不要太樂觀,你說,我們要不要再聯手讓他們跌破眼鏡?」無奈奇蹟最後沒有出現。

孩子趕到醫院,見爸爸躺在冰櫃,以為爸爸熟睡,兒子童言童語地說:「我最喜歡跟爸爸睡覺,有香香的味道,沒有爸爸陪,就聞不到了!」



全文網址: 器捐男不菸不酒 家人:老天爺忙中搞錯 | 除夕器捐留人間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695097.shtml#ixzz2KSXYWUpA
Power By udn.com

 

 

社論-尋根探源三代親 家庭和樂四季春

 今天是大年初二,今年年假不算短,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應該滿多的,家人團聚在一起,做什麼活動好呢?為找回家庭的核心價值與家人之間的愛的關係,教育部特別將今年訂定為「家庭教育年」,結合國防部、內政部、法務部與衛生署等單位一同推動家庭教育,並且將「尋找家族家訓、家風和家譜」列為這次中小學生的寒假作業,因此家中長輩不妨為孩子講述家族的歷史傳承,闔家分享家族故事,共度美好的春節假期。

 教育部依四季推出不同的家庭主題,第一季是「珍愛家庭季」,透過認識家庭與家族的發展過程,讓家庭成員更懂得珍惜、愛護家庭價值;第二季是「慈孝家庭季」,幫助長輩與晚輩之間有良好的雙向互動;第三季是「代間傳承季」,倡導世代傳承、持續推動祖父母節;第四季是「幸福婚姻季」,以加強婚姻教育作為推動家庭教育的基礎,鞏固家庭結構。這四季的活動目的,是在全家人互動、親子互動、祖孫互動和夫妻互動中,增進家人間的情感,讓和樂的家庭成為社會安定的基礎與力量。

 教育部將尋找家風、家訓、家譜納為寒假作業的主題,可以幫助新世代的孩子們在尋根的過程中,對家族的傳承演變、長輩的奮鬥歷程,有更多了解;現代社會以核心家庭為主,很多年輕一代因沒有與祖父母、甚至更上一代生活的經驗,對家族史的了解不多,在製作家譜的過程中,至少上及三代,可記錄許多故事,包括父母的成長、相識過程,這些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從一個從立體的視角、更長的時間軸線來認識自己的來源;如果這過程是由親子一起合作,相信也能讓親子之間有更多相互了解的機會。

 此外,台灣的新移民家庭愈來愈多,爸爸或媽媽的家人不一定跟著飄洋過海來台灣,孩子自然也比較沒有機會和他們相處,對其家庭、家族的了解可能更少,透過製作家譜、追蹤家族史,就可以讓孩子對來自台灣之外的那一邊的家族、異國歷史文化有更多的認識,產生更深的認同與連結。

 現代社會人人忙碌,加上各式各樣的資訊商品占據了許多人的時間和注意力,因而影響了親子關係。很多時候,一個家庭的成員之間彼此缺乏溝通,常常就是因為相處的時間太少,彼此間不夠了解。因此,教育部在今年的家庭年相關活動中,特別推動「家庭每天關機半小時」,希望家人,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子女,每天能至少找出半個小時,關掉電視機、手機和電腦,把時間留給親子之間的互動,如親子共讀、聊天、一同學習等,增加家人之間的相處時間。如果平日大人忙工作、小孩忙課業,很難找出時間好好相處,最起碼春節放了好幾天年假,一家人相處時間自然增加,這是改善家人互動模式、建立高品質親子時間的好機會。

 近年來,台灣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仔細評析,家庭功能不彰、殘缺往往是很重要的因素。雖然現今社會強調個人主義,但不可否認的是,家庭畢竟家庭是人際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連結點,如果家庭能扮演好應有的角色,讓家庭成員間能相互扶持、彼此幫助,付出愛與關懷,就能讓人心能有所依恃;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有清楚的定位、了解自己的責任感,知道自己有家人的關愛,也得到家人的重視,將有助於減少人際疏離感與孤立感,也可阻止許多負面的思維和行為。

 今年寒假,在孩子們製作家譜、家訓的過程中,一定會需要訪問家中長輩,而家中長輩也一定要準備好精采的家族故事,傳承給下一代,這將是一個很美的畫面,就讓這樣的尋根活動成為台灣重建家庭價值、重建家人親密關係的開始。

 

華裔女醫辭高薪 返台偏鄉義診

「矽谷(美國)不缺醫師,但很多偏遠地方急需醫療服務。」28歲的華裔眼科醫師高家儷,辭掉美國高薪,組國際醫療志工團,回到家鄉嘉義在偏鄉義診,實現母親遺願大愛。

回台以前,高家儷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分校教書,同時也是矽谷私人診所眼科醫生,另外也在google總部做視覺研究,年薪超過新台幣千萬元。

心愛的母親因病過世後,高家儷毅然辭去美國高薪的工作,決定做自己喜愛的事,特別成立「看見主」(See the Lord)國際醫療志工團,於去年12月下旬回到父親的故鄉台灣義診。她說,偏鄉地區欠缺的就是醫療服務。

在加拿大出生的高家儷,母親是大陸廣東海南人,後來舉家移民越南,母親後來到台灣的國立政治大學完成大學教育,大學畢業後移民美國,因緣際會認識從台灣前往美國念書的父親,兩人在美國結婚生子定居;母親因身體關係,原不適合懷孕,後來信仰天主教,向天主祈求保佑生下唯一的女兒高家儷。

高家儷從小與母親感情深厚,兩人無話不談,母親3年前病逝,她曾萌生不想從事眼科醫療的念頭。就在此時,高家儷夢見母親鼓勵她「做妳喜歡的事」,回想過往,自己喜愛的事,不外乎是教書、傳教及醫療服務,於是毅然決定返回家鄉台灣。

她回憶,小時家境不算寬裕,但母親很喜歡幫助他人,連在重病時都表示,一生最大遺憾是只有小愛,沒有做到大愛的精神,讓更多人受益,這番話讓高家儷點滴在心。

高家儷說,在美國矽谷的眼科診所,來看病都是有錢人,但她不想躋身上流社會,「我從小到大那麼努力讀書,當醫生、當老師,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一到假日,就報名參加醫療志工,到處義診。

高家儷說,其實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就曾陪母親回過台灣,當時育幼院修女知道她學習的是眼科,就希望她能回台灣服務。高家儷說,8年後再度回到台灣,就是履行當初承諾,以及母親未能完成的大愛精神遺願。

信仰天主的高家儷,透過天主教敏道基金會介紹,第一站到番路鄉莫拉克永久屋日安社區義診。雖然她中文流利,但鄉下阿伯大都說台語,她聽不懂,但透過比手畫腳,村民眼晴的問題,她全了解,當地的神父稱讚「謝謝妳帶領這麼多人走出來」,讓她備感窩心。

義診期間每天都從上午忙到晚上,但還是有村民沒看到診,讓高家儷覺得很抱歉,承諾今年3月還會再上山一趟。

高家儷組「看見主」國際醫療志工團,從台灣偏鄉醫療服務只是一個起點,未來計畫前往不同國家義診,將大愛精神擴及大陸、菲律賓、韓國及泰北等地區。

她說,到偏鄉義診比以前的工作更忙碌,但心靈的收穫更豐富,「雖然很辛苦,但每天都很快樂」。辭掉美國高薪工作時,心中沒有任何不安,反而還想「為什麼沒有更早辭職,投入醫療志工」。



全文網址: 華裔女醫辭高薪 返台偏鄉義診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97129.shtml#ixzz2KxKdirO2
Power By udn.com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72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