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林洋港的表面張力與李登輝的氾濫成災 林洋港建翡翠水庫 不怕被罵「共匪同路人」林洋港「木牛動了」就升官
2013/04/14 09:34:38瀏覽1706|回應0|推薦0

林洋港的表面張力與李登輝的氾濫成災

蔣經國當年為何挑選了李登輝擔任副總統,而不是林洋港?這個謎,如今恐怕已難全盤解開。無論如何,林洋港與李登輝留下的政治身影,經過廿多年時光的積澱與映照,對台灣民眾反思民主起伏與權力嬗遞的詭譎,倒提供了一個殊堪咀嚼的題材。

遠離政治多年的林洋港病逝台中,讓他當年的許多事蹟從歷史塵埃中被重新喚醒,包括他的親和力、他的興革、他的豪飲海量、乃至他的一口台灣國語,彷彿依然形象鮮活。林洋港從政生涯中最驚險的時刻,是他與李登輝之間長達十多年的權力競逐,不僅引爆了主流、非主流之爭,也導致林洋港的不敵敗退;而贏家李登輝後來的變幻莫測,則埋下國民黨失去政權的種子。這頁歷史的嘲諷,至今五味雜陳。

林洋港的魅力,在於他的親和自然。他的從政施為,不論在地方或在中央,頗能體察民意,務實興革,而受到民眾的歡迎;他為人處世「滿而不溢」的風格,和他飲酒時的「表面張力」相互輝映;居高而知行止,隨和不忘堅持,詼諧不失端莊,同流而不合汙。這和當副總統時椅子「只坐三分之一」,掌權後卻興風作浪的李登輝,是截然不同的典型。

翡翠水庫、建國高架橋和信義計畫區的興建和規劃,皆始自林洋港擔任台北市長任內,為首都發展繪出了新藍圖。其中,尤以翡翠水庫的興建,當時不少黨政大老及「黨外人士」咸表反對,認為萬一共軍轟炸水庫,整個台北盆地將被淹沒。當時林洋港背著「共匪同路人」的罵名,堅持為大台北地區數百萬人的用水預為籌謀,並著手維護上游水源區之環境保育。今天,台灣許多地區乾旱缺水時,唯獨大台北能高枕無憂,不能不歸功於他的遠見和堅持。

論年紀,李登輝長四歲;但論政治資歷,林洋港從台北市長到省主席,均早李登輝一步。論本土氣味的魅力,林洋港的詼諧談吐和練達人情,當年無疑也在李登輝之上。但成也魅力、敗也魅力,林洋港的高人氣或許不知不覺埋下「功高震主」的疑忌,使蔣經國選擇了李登輝;至李登輝接任總統,林又捲入國民黨「二月政爭」,其形象大受損傷,最後只能悄然引退,從此不再過問政事。

如果說這是民主洪流的無情沖刷,林洋港似乎也安然接受了退隱的命運。至少,人們不曾再看到他過問政治,或發表什麼分外的發言。相形之下,李登輝經過十二年權力高峰的呼風喚雨,至卸任十多年後,還不時對政治指指點點。兩相對照,林洋港是裸退,李登輝則退得拖泥帶水,顯示其沒有安全感。

有些人認為,林洋港在當年的政爭中敗下陣來,是輸在不夠狡詐、不夠陰狠,才會被「台奸」的攻訐及李登輝所欺。這種說法,或許道出了局部因素,卻忽略了當時台灣社會急於求變又恐懼動亂的大勢。事實上,在當時氣氛下,李登輝身披蔣經國欽點的光環,恐怕已不是任何人所能動搖;而誰又能料到,這位欽點的「正統」卻最後弄到國家撕裂、認同錯亂,以致貽禍至今。

蔣經國當年擇李捨林,主要或許是覺得,林洋港的「表面張力」顯得有些張揚,於是挑了「椅子只坐三分之一」的李登輝;但蔣經國絕對不會想到,後來的李登輝卻因沒有「表面張力」的智慧,竟然鬧到「氾濫成災」。

或許有人說,當年如果換成林洋港接班,他可能受到國民黨傳統勢力的包圍,自限於「滿而不溢」的「表面張力」,也許就不會像李登輝那樣大刀闊斧。這是個假問題,無人知道真答案。但是,仍可想像,當林洋港用小杯斟酒時,有小杯的「表面張力」;若讓他換成大杯斟酒,主政治國,他應當也會將大杯的「表面張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吧。

林洋港的時代已經遠去。在缺乏典範、只剩權力崇拜的今天,林洋港因當年輸給李登輝,反而留下了「如果是阿港伯,台灣會怎樣」的想像。畢竟,這條崎嶇民主路留下的,不僅是他們兩人交錯的身影,還有台灣無法回頭又無力推進的政治困境。

【2013/04/15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林洋港的表面張力與李登輝的氾濫成災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830909.shtml#ixzz2QUOSmSqO
Power By udn.com

 

社論-走過政爭 阿港伯等待歷史的答案

 民國六十七年,林洋港風光出任台灣省政府主席,「阿港伯魅力」橫掃全台,他親切隨和,所到之處舉杯敬酒一律以表面張力表示誠意,這個風格到晚年不改,只有遇晚輩才以年齡為界,低一輩者多一杯;他的談吐幽默風趣,連政壇對手聞之都不能不啞然失笑,出任內政部長時說「要讓鐵窗業蕭條(防盜賊)」,司法院長任內說「司法是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儘管皇后的貞操始終受到懷疑,但這句話已成經典,殆無疑義。

 阿港伯民間聲望被政壇視為「功高震主」的原因,特別是他在訪日期間,日方予以國家領導人等級的高規格接待,一直被認為是他稍後未能在蔣經國晚年出任其副手的主因。

 所謂「大位不以智取」,唯是否必然「有德者居之」?以歷史的脈絡檢驗,顯然也未必,然而,時代的趨勢非當局者所能分辨,後人再遺憾也只能承受。根據民進黨前立委、前屏東縣長邱連輝回憶,蔣經國在向二中全會提交副總統人選前,曾經找他聊政事,邱婉轉點評李登輝留日、留美的背景適合台灣之需要,邱紀錄這次談話並寫下自己的判斷,印證後續發展果如其料。

 在尚未解嚴的威權時代,權力的來源繫乎強人一念之間,這個道理只要有點政治頭腦的人不會不明白,李登輝在登大位之前一路戒慎恐懼,「配合上面的人講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政壇冒出頭最早的林洋港不會不懂唯慎唯微的道理,就訪日一節,所有禮遇規格、接待內容,其實早經台、日雙方推敲默許,不是大問題,真正的癥結還在魄力與討好民意之間如何平衡。

 林洋港確乎是個有施政魄力的人,否則不會毅然在反對者的強烈批評聲中推動翡翠水庫建設工程,當時甚至有反對者以「共匪同路人」痛罵林洋港,以水淹台北市的荒謬情節反對此一重大政策,如果不是林洋港的肩膀,大台北迄今大概連飲用水都成問題。

 然而,執政者的魄力碰上無助的底層住民又另當別論,二重流洪道拆遷案就是導火線,要知道當年既無「按市價徵收」,更少人討論拆後這群弱勢住民如何遷居,如果有能力,沒有人會長期寄居於疏洪道區域的違建裡,林洋港的猶疑被行政院長孫運璿視為「抗命」,而接任之李登輝果決執行中央命令,則立刻讓自己躍入權力者眼內,進入值得栽培的「接班梯隊」。

 在歷史的長河裡,個人的起伏得失又能說些什麼?時至今日,很少人會因為自己喝的一口水,記得要向林洋港說聲「謝謝」,至於被李登輝一聲令下拆遷的二重疏洪道居民們,大概也忘了咒罵李登輝,甚至在後續時日裡還熱情的投給這位首任民選總統一票。

 許多事在發生的當下,少有人真能睿智的看清楚是非,就像流派政爭的時候,多數人看到的是國民黨內後蔣時代的權力之爭,而看不到台灣其實已經站在時代逆變的轉折點上;少數因為李登輝迥然有異於國民黨意識型態和政治理念的黨內大老,遂因此站在了「民意」的對立面,包括林洋港在內的所謂「非主流大老」,從民國七十九年黨內二月政爭的「林蔣配」,到民國八十五年總統民選的「林郝配」,他們以畢生從政的所有積累與李一爭、再爭,終至淒愴落敗,從此不再過問世事,避談政治,留下一身風骨供人回味。

 遺憾的是,從此後十多年以降,台灣歷史方向丕變,統獨之風逆轉,甚至成為控制台灣政治軸線的主要爭議,統獨成為挑起族群情緒或迎合民粹激情的工具,迄今未歇;由此而言,回顧李登輝與林洋港之間的此漲彼消,就不只是他們個人恩怨勝負的問題而已了。

 林洋港辭世,為自己一生努力、為他曾經走過的時代畫下了句點,但是,他所追尋的歷史答案還在發展之中;在現實權力的爭鬥中,林洋港確實敗下陣來,他可以含笑承認「天命不在我」,當然,他也可以含笑等待著或許有一天,時代的發展可以印證他的確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

 

 

拿得起放得下的阿港伯

「阿港伯」林洋港今天凌晨過世了。86歲辭世的他,曾顯赫一時,被視為蔣經國刻意拔擢的台籍菁英,前途大好。但淡出政壇近二十年,年輕一代恐怕連林洋港這名字都有點陌生,遑論對他政績的記憶了。一代新人換舊人,阿港伯晚年或許沒落、孤獨,不過,以他曾走過的政治路,終究會在台灣歷史占有自己的一頁,這點不容青史成灰。

提到林洋港,不能不提蔣經國與李登輝這兩位台灣轉型期前後任總統,而且這三人恰恰形成一段歷史的糾結。蔣經國銳意革新,提拔台籍菁英入閣,林洋港、李登輝都屬「蔣經國學校」同學,接班歷程相近,都擔任過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只是李登輝拿到副總統備位元首位子,林洋港只到行政院副院長、司法院長,等蔣經國猝逝,李登輝順理成章備位成功,大勢遂底定。

「林李情結」表面看是1996年總統大選,林洋港、郝柏村搭檔參選與李登輝公開決裂,實際上,當李登輝逐步穩固權位後,林洋港便已陷入「瑜亮情結」困境,換言之,就算他接受「李登輝時代」來臨的事實,從權力邏輯的角度看,李登輝亦難避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警惕。林洋港必須淡出,已成注定。1996年總統大選,林洋港不過是演出一場他的政壇告別秀罷了。只不過,明知選不贏,還要跳下去,究竟是形勢使然?還是心底那股倔強水牛脾氣氣不過?如今看來,一切皆成雲煙了,徒留後世的傳記文學作家去爬梳、去臧否了。

林洋港與李登輝都是威權時代受強人拔擢的菁英,也是台灣邁向民主化過程中,具備現代性知識的台籍領袖,他們誰上誰下,有歷史的機緣,也有個人主客觀條件的際遇。關鍵事實造就現實大勢,現實便成歷史,林李情結亦當如此理解吧。倒是林洋港也算知命,大選失利後,他淡出政壇,回歸故里,含飴弄孫,蒔花拈草,讀書泡茶,日子平淡,遠離政治是非。偶爾重量級人士的拜訪,才又讓人想起昔日酒量好、愛勸酒、一口親切台灣國語的「阿港伯」。拿得起放得下,樹立典範,當是林洋港晚年的評價!

【2013/04/14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拿得起放得下的阿港伯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829731.shtml#ixzz2QUP2EYVD
Power By udn.com

 

「阿港伯」林洋港病逝 享壽86歲

1980年/省主席
再見了,永遠的阿港伯
林洋港昨天病逝,圖為一九八○年他擔任台灣省主席時出國訪問,在機場留下的歷史畫面。

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府前資政林洋港因腸阻塞,三周前住進國軍台中總醫院加護病房治療,延至昨晚病危,家屬放棄侵入性治療,深夜接回家中過世,享壽八十六歲。

林洋港歷任南投縣長、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內政部長、司法院長等要職;一九九六年首屆總統民選,他與郝柏村搭檔參選正副總統,但「林郝配」以第三高票落選,敗給李登輝與連戰的組合。人稱「阿港伯」的林洋港,也就此淡出政壇。

林洋港與李登輝同為國民黨刻意栽培的「台青」,兩人在政壇發展也互有高下。但一九九○年的「二月政爭」,是林洋港的重大轉捩點。在國民黨「八大老」勸退下,林洋港退選總統,「二月政爭」落幕,但也斷送他的總統夢,自此一路輸給李登輝。但他為人親切、風趣,著名的勸酒「表面張力」及特殊語調,都讓人津津樂道。

1990年/林退選
一九九○年國民黨陷入「二月政爭」,三月九日,總統李登輝親自到司法院,感謝院長林洋港打消競選總統的念頭,兩人只晤談五分鐘,林洋港的總統夢碎。李登輝告辭後,林洋港說了一句台灣諺語「粗糠壓沒米糠油!」表示他已無話可說。

本報資料照片

林洋港十餘年來,都住在台中市大坑山區女婿陳開南興建的別墅,由女兒照顧起居。這幾年身體狀況轉弱,年前馬英九總統曾親往探視,據陪同者指出,當時剛出院的林洋港已虛弱得認不出來訪者是馬總統。

接近林家的人指出,林洋港近年必須洗腎,進出國軍台中總醫院多次,食物都由家人打成粥狀才能進食,這次因腸阻塞狀況嚴重住進加護病房,延至昨晚十時五十分,因狀況已不樂觀,家屬拒絕侵入性治療,決定接回家。

晚間十一時,救護車載林洋港回大坑家,隨後慈濟人員抵達替林洋港助念,送他最後一程。救護車凌晨由社區準備離去時,隨行的護士證實,林洋港已拔管,結束了他的一生,家人都陪伴身邊。

林洋港淡出政壇後,在大坑深居簡出,別墅社區廣告及路碑上的「原村」都是他所題。平日除了一些以前省府時代的老朋友之外,少有訪客。昨晚大批記者都被擋在社區大門外,並謝絕進入。

2010年/馬探視
二○一○年二月,馬英九總統探視林洋港,馬總統親切地拉著林洋港的手,晚年很少露面的林洋港,心情甚好,笑容滿面。

本報資料照片

【2013/04/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阿港伯」林洋港病逝 享壽86歲 | 林洋港86歲病逝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829431.shtml#ixzz2QOe6cSUL
Power By udn.com

 

冷官熱做真性情 永遠的「阿港伯」

一九八一年,林洋港(左)擔任省主席,請工人吸菸並親自點火,展現親切一面。
圖/本報資料照片

「阿港伯」林洋港,從基層開啟政治生命,歷經南投縣長、省建設廳長、台北市長、省主席、內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司法院長,從地方稅吏到中央要員,阿港伯總是可以「冷官熱做」。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林洋港(左後)擔任台北市長,陪同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左前)至大直北安路力行幼稚園,投票選舉台北市議員。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一九七六年內閣改組,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著手推動「催台青」,才四十九歲的林洋港被重用,擔任台北市長,仕途青雲直上。

林洋港擔任省主席,更如魚得水,在嚴肅刻板的政治年代,「阿港伯」的幽默讓人印象深刻。有一回,省議員黃玉嬌拿「武士刀」在議會質詢,要求林洋港收刀「殺」老虎(權貴高官)。只見林洋港說,有些老虎很乖,不但不應該殺,還應該餵牠牛肉,而且「妳手上那把刀可能是玩具武士刀」,語畢,全場爆笑。

一九八一年調任內政部長,「阿港伯」最膾炙人口的政治「名言」是「要在三個月內使鐵窗業蕭條。」林洋港任司法院長時,是民調最受肯定的政治人物。

圖/聯合報提供

一九九○年的「二月政爭」,對國民黨及阿港伯都是轉捩點。許多當事人已不在世,「二月政爭」的真相一直未明,直到林洋港在回憶錄「誠信」書中,「二月政爭」才有比較清晰的輪廓。

林洋港說,一九九○年國民黨舉行臨中全會,當時駐巴拉圭大使王昇返國去看他,談到黨政大老對於國家走向與政情發展的憂慮,表示有意在臨中全會,推動改以票選方式,決定黨提名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林洋港回憶說,「我並沒有與之抗衡(指李登輝)的意念」。只能說,他無法拒絕大老們的信賴,同意支持票選。

臨中全會後,黨內裂痕公開化。部分國大代表醞釀推薦連署蔣緯國出任總統,蔣希望林洋港搭配作副總統。「蔣林配」後來演變成「林蔣配」,林洋港表示,他對事件發展十分意外,「這實在不是我的意思,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

國民黨「八大老」紛紛勸退他,台灣省議會議長蔡鴻文三度造訪林洋港,說:「有人說你是台奸,不愛台灣。」蔡鴻文還轉告林洋港,李登輝總統已經開口,說只準備當這一任,下一任李將不再參選,屆時李會來幫林洋港的忙。林洋港在見完「八大老」後發表退選,紛擾月餘的「二月政爭」落幕。

林洋港在回憶錄「誠信」書中指出,一九九六年,他決定參選總統的動機是對李登輝有失誠信的不滿。一九九三年二月,國民黨國大黨團書記長謝隆盛曾傳話給他說,李登輝指示「未來會幫林洋港部署」,但事後證明,李總統不夠誠信。

淡出政壇的阿港伯與夫人陳合定居台中,生活悠然自得,每逢選舉,藍綠各路人馬絡繹於途,都想沾沾「阿港伯」的魅力。

馬英九總統每逢過年時,總不忘向林洋港拜年,透露也是阿港伯「粉絲」,馬經常私下模仿「阿港伯」的腔調。林洋港的「台灣國語」及獨創的「表面張力」品酒功力,從總統到市井小民,「阿港伯」形象深植人心。

【2013/04/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冷官熱做真性情 永遠的「阿港伯」 | 林洋港86歲病逝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829439.shtml#ixzz2QOef1wv1
Power By udn.com

 

政爭失利 林洋港黯然隱山林

 

林洋港建翡翠水庫 不怕被罵「共匪同路人」

圖/聯合報提供

林洋港擔任台北市長時,不顧有人罵他是「共匪同路人」,決心興建翡翠水庫,從此台北市不知缺水之苦;他不怕得罪利益團體,指示市府美化北市沿河景觀,現在市民享有與先進國家同級的親水河濱公園。飲水思源,台北人不能忘了「阿港伯」。

馬英九總統每次探視林洋港,一定會提到「阿港伯」興建翡翠水庫的政績,但翡翠水庫的壩址距北市僅卅公里,當時遭逢極大的反對聲浪,甚至指林洋港是「共匪同路人」,要「陰謀水洗台北」。

自許最重要的人生原則是希望自己一輩子都能光明正大,不虛偽狡詐、不玩弄權謀、不謀權也不老油條,雖不能做到十分,但至少要全力以赴。林洋港正是用「全力以赴」的力量建水庫。

林洋港到省府服務,中興新村將「打八圈」形容是「衛生麻將」,他駁斥衛生麻將一點也「不衛生」,會打八圈,就會打十圈、廿圈,甚至通宵達旦,而且會越打越大,負債之後,就會想盡辦法弄錢。

林洋港不喜歡用「愛民」與「老百姓」的字眼,認為這樣會顯示公務員在民眾之上。

幾年前,馬英九去台中看他,馬還來了一段「模仿秀」,模仿「阿港伯」當年很會訓練晚輩酒量,對於沒有盡力喝酒的晚輩就會說,「你這個年輕人很陰險哦」,林洋港笑得開懷。

一生力行曾國藩「耐苦、耐冷、耐閒、耐煩」的四耐名言,從基層到權力之巔,「阿港伯」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恰如晚霞般的漂亮。

【2013/04/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林洋港建翡翠水庫 不怕被罵「共匪同路人」 | 林洋港86歲病逝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829438.shtml#ixzz2QOfFA3iv
Power By udn.com

 

 

 吹台青情結 林李權鬥16年

林洋港和李登輝瑜亮情結 總統大選對決

一九九六年首屆總統民選,四位總統候選人李登輝、林洋港、陳履安和彭明敏(由左至右)參加電視政見發表會,出現第一次同台的畫面。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脫離國民黨的林洋港挑戰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這場「李林對決」,李登輝曾經比喻這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指林)的決戰」。

林洋港與李登輝都是台大畢業,精通日語,又同屬第一代本土政治菁英,兩人種下「瑜亮情結」。林洋港在回憶錄「誠信」書中指出,他參選總統的動機是對李先生有失誠信的不滿。

李林決裂之前,兩人關係和諧,一九八八年,林洋港從台北市長調升台灣省主席,在市長交接典禮上,林洋港還稱讚新任的市長李登輝,有高尚人格,廉潔忠勤,學問廣博而精深,理解力特強,果決而有正確判斷力,胸懷坦蕩,氣度恢弘,是一位理想的市長。

一九九○年「二月政爭」,部分外省籍大老推舉林洋港競選總統,林洋港還跟勸進的大老說,李登輝只做兩年,應該再給他時間做。後來台灣省議會議長蔡鴻文勸退林,提出「下一次(指一九九六年)換李先生幫你」的承諾,埋下兩人撕破臉的導火線。

林洋港卸任司法院長,李登輝頒一等卿雲勳章,盛讚林洋港「器識宏達,篤實踐履,崇法重紀,致力司法制度之革新,有守有為,勳猷並懋」。李登輝並為林洋港先佩綬帶、繼掛正章,並握手致賀。只不過,在授勳過程,李登輝和林洋港神色嚴肅,兩人關係接近冰點。

一九九六年總統選舉,李登輝壓倒性勝利擊敗林洋港,但是在南投縣,「李連配」只拿到八萬多票,輸給「林郝配」的十二萬多票。選後,李登輝告訴黨務主管,有關南投縣,他是保存實力,沒有全力發揮,不要對敵人趕盡殺絕。

李登輝並舉日本歷史說,有名的戰將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決戰,武田部署軍隊在山上,上杉的人馬靠水邊部署;上杉人馬缺鹽,軍隊無以為繼,決戰前武田先送鹽給對方,以示寬容。

林洋港聽到後說,「李總統的說法不很實在」,但他不想和李一般見識。

【2013/04/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林洋港和李登輝瑜亮情結 總統大選對決 | 林洋港86歲病逝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829437.shtml#ixzz2QOfe5RXP
Power By udn.com

 

酒名遠播 洋港杯征戰南北無往不利

 談到林洋港,就不能不談到酒。在兩蔣拔擢的老一輩政治人物中,林洋港是極少數以酒量、好飲聞名的本省籍政治領袖。

 擔任省主席時,林洋港經常在中興新村設宴招待來賓,並發明了「表面張力」的斟酒方式,酒名更是遠播,就連當時的總統蔣經國也有耳聞。

 蔣經國曾當面囑咐林洋港,「省主席職務繁重忙碌,以後不要再喝酒了」。令人意外的是,林洋港居然回說,「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會喝酒,現在開始不喝,大家一定會批評我,為了做官裝模作樣豈不顯得虛偽?」蔣經國只好說,「好吧,那就儘量少喝一點」。

 林洋港在台北市長任內,確定了建國高架的興建案、翡翠水庫的工程、著手信義計畫區開發、木柵動物園遷建木柵、改建市立醫院。正如同他流傳於世的名言:表面張力。林洋港在每個位置上,都努力讓自己把事情做到最滿、最好,卻絕對不溢出。也正因為這樣,才能颳起一陣「阿港伯旋風」,使得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愛戴的南投縣長、台灣省主席。

 林洋港好飲,但不拚酒,應酬皆限以小酒杯對飲,後來還特製厚底的小酒杯,外觀看似與一般高梁杯無異,但實際的容量只有正常杯子的一半。這種特殊的酒杯,還因為林洋港而得名,在他擔任省主席時被稱為「主席杯」,後來則被稱之「洋港杯」。

 林洋港好酒,但對於酒的種類並無特別偏好,年輕時喝米酒、清酒、紅露,後來改喝紹興,後來又聽說國產酒多以米釀造,喝下去等於吃很多米飯,容易發胖或血糖過高,又改喝蒸餾酒。但他覺得陳高太烈,加了開水、冰塊味道又不對,所以多半都喝威士忌。

 即便上了年紀注意養生,但林洋港對威士忌並不挑,在台灣經濟富裕的九○年代,一般人喝威士忌必定是皇家禮炮或藍牌約翰走路,但林洋港平時自己喝的酒櫃裡,擺的不過是最便宜的「黑牌」。

 隨著年紀增長,林洋港喝酒更有節制,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時,與採訪記者對飲,又多了「每差十歲加一杯」的規矩,當時已近七十的林洋港,面對二、三十歲的記者,都要一比五或一比六才肯乾杯。到了晚年,林洋港因身體狀況不佳,幾乎已經滴酒不沾了。

 

林洋港「木牛動了」就升官 勸酒「表面張力」
林洋港勸酒功力一流,圖為二○○六年,他在八十大壽宴席上向來賓敬酒。
圖/本報資料照片

前司法院長林洋港一生風趣,其中又以「木牛動了」及「表面張力」,最為人津津樂道。

林洋港家中擺設一尊木雕水牛,每次職務「調升」之前,家中的木牛就會「動」,成為當年政壇最有趣的軼事。但是針對「木牛動了」,林洋港在一次的電視專訪時,自己主動「還原」木牛動了的真相。

林洋港說,木牛會動的故事是他應付記者時,當做輕鬆話題「編造」出來的。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他擔任台北市長,當時省府主席出缺,那幾天跑台北市政府的記者天天到他辦公室,並且都說他會「高升」到省府,他被問到有點煩,於是隨口就說:「看我家的木牛動了沒有再說。」

林洋港表示,後來他真的被調去接任省主席,隔天記者就報導「我家的木牛動了」;巧合的是,後來接連幾次的職務調動,家中的木牛也都有動,才會有「木牛動了」的說法。

林洋港說,其實他家裡的木雕水牛會動,一次是省議員朋友開玩笑說「這條老牛拖車拖這麼久了,讓牠動一下吧」,於是用手搬動了一下木牛;另一次是女兒回娘家,外孫哭鬧,就把木牛拿給外孫玩,碰巧兩次與調職時間巧合。可是林洋港補充解釋,後來調內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木牛都沒有動。

另一個與「木牛」齊名的「表面張力」,林洋港說,在台北市長任內招待美國外賓,客人自斟自酌,要敬酒時發現酒剩得不多,為了使大家杯裡的酒標準一樣,才會把酒倒滿整個杯子,來個「表面張力」。而「表面張力」的說法由美國朋友帶回美國,再傳回台北。林洋港說,從此有「表面張力」的喝酒趣事。

※ 提醒您: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2013/04/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林洋港「木牛動了」就升官 勸酒「表面張力」 | 林洋港86歲病逝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829435.shtml#ixzz2QOgAB1ll
Power By udn.com

 

親友不捨林洋港 「有他在,笑聲不斷」

總統府前資政林洋港,昨天不治,噩耗傳回他出生地的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村中父老回憶「洋港仙」生前事蹟,「哲人長者就這麼走了,真讓人不捨呀。」

林洋港的胞弟、南投縣前縣長林源朗昨晚表示,哥哥退出政壇後,隱居台中市北屯,「哥哥一生從不害人,絕不做虧心事,忠厚傳家,講話幽默,有哥哥在的場合,永遠都是笑聲不斷,氣氛輕鬆。」

林洋港從政後,說話擅長引經據典,辯才無礙,為人親切沒有架子,政壇與媒體都稱之「阿港伯」,早年因愛養牛又有人稱他「水牛伯」,他都不以為意,一口特殊台灣國語,台味十足,至今魚池鄉頭社村民,偶爾還會學他的口音說話,拉近彼此距離。

林洋港鄰居、頭社村長蕭豐潾說,洋港叔即使當上國民黨縣黨部主委,回到家還是穿著汗衫,頭戴斗笠,腳穿夾腳鞋上山下田,擔任南投縣長、省建設廳長至省主席,只要假日回老家探視長輩,看見阿伯或晚輩,都會問好。

【2013/04/14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親友不捨林洋港 「有他在,笑聲不斷」 | 林洋港86歲病逝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829436.shtml#ixzz2QOgiCp6v
Power By udn.com

 

林洋港長居大坑山區 少問政事

前總統府資政林洋港13日深夜病逝家中。林洋港在民國85年總統大選敗選後長住台中市,深居淺出,行事低調,但藍營政治人物仍不時登門請益。

林洋港於民國85年與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搭檔參選總統選舉失利後,即長年定居台中市大坑山區的別墅,88年九二一地震住家受損整修,林洋港曾暫時搬離大坑山區,在市區女兒家中暫住。

退出政壇後,林洋港行事低調,很少出席活動,但藍營政治人物還是會登門請益。總統馬英九從參選總統開始,每年固定會前往台中林洋港家中拜年請益;每次看到馬總統,林洋港總是親自迎接,直到近年身體狀況不佳,馬總統拜訪行程才不公開。

林洋港13日晚間10時40分離開國軍台中總醫院,由救護車於11時20分送抵大坑住家。救護車隨車護士表示,林洋港是因腸阻塞問題於3月底住院,最後併發器官多重衰竭,而於晚上發出病危通知,家屬決定送回家中拔管,而於11時31分安詳過世,林洋港的夫人、兒子、女兒和孫子等家人都陪伴在側。

【2013/04/14 中央社



全文網址: 林洋港長居大坑山區 少問政事 | 林洋港86歲病逝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829429.shtml#ixzz2QOh2ynx6
Power By udn.com

 

 

誠信阿港伯 從政風範受人敬重

 前總統府資政林洋港病逝,享壽87歲。有阿港伯之稱的林洋港從政45年,從最基層的地方稅務員做起,歷任黨政要職,雖然在民國85年參選總統失利,但他一生清廉、誠信,受人敬重。

 林洋港民國16年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日月潭畔的頭社(今屬南投縣魚池鄉),40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考進公職,擔任台南市稅捐處稽查員,

 從政生涯45年的林洋港,從最基層的地方稅務員做起,後回鄉任南投縣政府民政局科員、民政局長,先後經歷中國國民黨雲林縣黨部主委、南投縣長、台北市長、內政部長、台灣省主席、司法院長、總統府資政等15個黨政要職。

 林洋港與前總統李登輝、前總統府資政邱創煥等人,都是在蔣經國時代拔擢的台籍菁英,點名歷練要職,活躍政壇;其中林洋港清廉樸實、誠信踏實的從政風格,在社會和基層博得好評,曾被臆測為前總統蔣經國的接班人。

 阿港伯任內政部長時,為整頓治安,曾發出「三個月內要讓鐵窗業者蕭條」的豪語,施以鐵腕,減少竊盜案件。76年林洋港接任司法院長,面對民眾普遍對司法的不信任時,曾勉勵法務人員「司法像皇后的貞操,不容懷疑」,要讓台灣司法形象公正廉明。

 為競逐首屆民選總統大位,林洋港在83年辭去司法院長一職,在85年與副總統候選人郝柏村以公民連署方式取得參選資格,但在主、客觀條件不利的情況下,得票160多萬票,以第3高票落選,並因此次參選總統,在84年底遭國民黨以違反黨紀參選為由開除黨籍,後來在94年恢復黨籍。

 李登輝在85年就任第9任總統後,林洋港卸下總統府資政職務,也在公職生涯畫下休止符。林洋港遷居台中,以明德安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和中華臺海兩岸和平發展策進會會長身分,在民間推動社會公益事業,也從此淡出政壇,不過問政壇事。

 林洋港在台中深居簡出,行事低調,但政治人物仍不時登門請益,因為林洋港清廉樸實、誠信踏實的從政風範受人推崇、景仰。1020414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750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