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台山菩薩頂 如拉薩的布達拉宮 師父麥擱念 小沙彌瞌睡萌樣網路熱傳 流行力/Queen與Prince 別只譯皇后、王子
2014/06/27 14:51:49瀏覽924|回應0|推薦0

 

 

 

五台山菩薩頂 如拉薩的布達拉宮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8968164.shtml

山西五台山,居中國大陸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之首,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更是大陸唯一一個青廟(佛教寺廟)、黃廟(喇嘛廟)共存,漢藏並行的佛教道場。而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菩薩頂」,因外傳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可望回五台山朝聖,更引起朝聖者的關注。

康熙、乾隆 屢居住菩薩頂

藏傳佛教早在元代正式傳入五台山,明清時期進一步興盛,成為漢滿蒙藏等民族文化的交匯地方。相傳六世達賴喇嘛、十三世達賴喇嘛先後到五台山講經說法,傳道布施,因而促進五台山藏傳佛教的發展。菩薩頂是五台山十座黃廟中的首廟,位於五台山台懷鎮中心的靈鷲峰上,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傳說文殊在此顯容,故稱真容院。唐時重修,明永樂年間改建,稱大文殊寺;明朝後至今,一直沿稱大文殊寺,又稱菩薩頂。

清朝的康熙、乾隆帝多次居此,因此菩薩頂的樓閣殿堂形制、手法和雕刻藝術,與五台山其他寺院不大相同,多參照皇宮建築營造,均用黃色琉璃瓦覆頂,遠遠望去,有若拉薩的布達拉宮,金碧輝煌。

滴水殿滴水 十大奇景之一

大文殊殿號稱滴水殿,滴水現象是五台山十大奇景之一。
特派記者王玉燕/攝影

歷史上,菩薩頂是清朝皇室的廟宇,康熙帝先後到這朝拜了五次,乾隆帝朝拜了六次。菩薩頂山門外水牌樓上的「靈峰勝境」,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聖境」,是康熙帝親筆題寫。東禪院內兩座高三公尺、寬一公尺的四楞碑上,用漢、滿、蒙、藏四種文字刻寫的碑文,則是乾隆帝的御筆。

菩薩頂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濃烈的喇嘛教色彩。面闊七間的大雄寶殿內,後部供著毘盧佛、阿彌陀怫和藥師佛,前面則供著喇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像。

寺內最可稱奇的是三門見方的大文殊殿,號稱「滴水殿」,其滴水現象是五台山「十大奇景」之一。每逢春夏秋三季,房檐上都會向地面滴水,檐下堅硬的石地板被滴水砸出許多蜂窩狀的深淺痕跡。

菩薩頂 層層石階猶如天梯

五台山的寺廟因處大山之中,非平地動工,故大多建一百零八級石階;在眾多石階中,以菩薩頂的石階最壯觀、著名。置身階下正面的大照壁前,昂首仰望,層層石階猶如無盡天梯,直入雲端。

沿著台階一步一級向上攀登,到了頂端,遠眺群山蒼茫,千峰環列;近處黃瓦紅牆,殿堂重疊。達賴若回五台山,一定會來到菩薩頂禮佛。

觀音洞,則是達賴第二個會去的地方。

觀音洞也是黃廟,洞在海拔一千七百公尺的懸崖上,洞口不大,只能容身一人。相傳,這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地方,故名觀音洞。而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清康熙年間來此,在洞內靜坐修行六年。

達賴離開西藏已逾半世紀,隨著年事漸高,他多次公開表示,希望有生之年能到五台山朝聖。不過,達賴這個心願不是單純的宗教行旅,而是具高度意涵的政治事件;達賴若不能在「西藏是中國一部分」上有所表態,他的五台山朝聖之路,恐怕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2014/09/30 聯合報

 

 

少林寺武僧 輕功水上漂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9025142.shtml

 


新華社
福建泉州少林寺武僧釋理亮昨天在泉州市區草邦水庫表演「水上漂」功夫。經過兩次預熱,他借助三合板用腳尖飛快地在水上成功「漂」出一百一十八公尺遠,刷新了他自己一百公尺的紀錄。

【2014/10/27 聯合報

 

 

 

 

師父麥擱念 小沙彌瞌睡萌樣網路熱傳

http://udn.com/NEWS/WORLD/WOR7/8766745.s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Mfpevt1RA&feature=player_embedded

 

 

 

 

 

實在是太煎熬了!師父你就別再唸了,讓我睡吧。近日網路上流傳一段影片,泰國一名和尚對著信眾講道時,坐在前方的小沙彌閉著眼睛,到處「神遊」,時而前傾,時而後仰,甚至太過認真「打坐冥想」,一個重心不穩,差點讓自己的小腦袋瓜受到地板攻擊,影片上傳,吸引50萬網友爭睹萌樣。

 閉上眼睛、兩腿盤坐,雙手放在腿上,一個標準的打坐姿勢,搭上規律地搖頭晃腦,遠看可愛的小沙彌,非常投入悟道,鏡頭拉近一點,發現他其實是在睡大頭覺,師父還是繼續講道,說時遲那時快,小沙彌神遊太過忘我,一個不小心,整個人往後倒,四腳朝天,逗得台下信眾笑得合不攏嘴。

既然都往後倒了,小沙彌乾脆不忍了,閉著眼睛,坐著東比西指,像是在抗議師父講太久,師父見狀,馬上動手幫小沙彌調整姿勢,可小沙彌似乎鬧脾氣,不願配合,師父不斷向他示意,一問一答中,他才抓了抓頭繼續打坐,可愛又無辜的模樣,萌翻所有人。

【2014/06/26 聯合新聞網】

 

 

 

流行力/Queen與Prince 別只譯皇后、王子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0786

【聯合報╱文/朱錦華】

Amazing Grace優雅代名詞 葛麗絲王妃

《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電影海報。 圖/翻攝自開眼電影網

廿世紀後半葉,王妃的代名詞叫「黛安娜」(Diana)。之後,中文世界的人聽到別人說「王妃」時,可能會以為是指歌手王菲。連劉德華也不例外。

1997年黛安娜車禍猝逝那天,據港媒報導,劉德華聽到後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那竇唯(王菲當時的丈夫)怎麼辦?但是在她們之前,最正港的王妃,叫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有關她生平的一部傳記電影:《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Grace of Monaco),最近在台上映。

皇宮拍寫真 一代巨星成王妃

葛麗絲凱莉曾是好萊塢著名女星,1954年以《鄉下姑娘》(The Country Girl)獲奧斯卡影后(有趣的是,這名「鄉下姑娘」後來更飛上枝頭變成王妃)。葛麗絲著名的影片,都是希區考克導演的,分別是《後窗》(Rear Window,1954) 、《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rder,1954)以及《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1955),後者尤其重要。偏愛「金髮冰山美人」的希區考克,為葛麗絲打造出絕美的冷艷女賊形象,成為她電影史上最讓人難忘的角色。

1955年4月,葛麗絲偕美國代表團參加城影展。期間,她受邀到法國境內的摩納哥公國(principality)皇宮裡拍攝寫真,在這裡,她遇到了未來的夫婿:摩納哥親王雷尼爾三世(Prince Rainier III)。後來,雷尼爾飛到美國求婚成功,葛麗絲成了王妃。

Grace是人名 也是優雅與恩典

《為愛璀璨》這部電影的英文原片名Grace of Monaco是滿用心的。Grace固然是葛麗絲的名字,但它也有優雅、(上帝的)恩典的意思。例如在歐美許多悼念場合中傳唱的名曲《奇異恩典》,英文原名就是Amazing Grace。所以,Grace of Monaco也可以暗喻「摩納哥的優雅」。

中文世界學英語的人或是譯者,受限於中文世界的思考模式和太過倚賴英漢字典(而非英英字典)的習慣,往往出現不少盲點,例如對王室的人員的稱謂很容易搞混。《為愛璀璨》的上映,正好為大家上了一課。

Queen與Prince 別只譯皇后、王子

Queen這個字,使用中文的人及譯者,普遍會條件反射、先入為主的以為是指「皇后」。這是東方人潛意識裡的男性沙文主義思維作祟,因為東方世界鮮少「女王」。殊不知在西方世界,女王比比皆是,中文譯者誤踩地雷的很多。例如著名的「皇后合唱團」(Queen),事實上應該是「女王合唱團」。Princess多數人首先會想到「公主」,但它同樣可以指「王妃」。Prince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王子」,但事實上除了國王的兒子叫Prince之外,國王的兄弟叔伯也是叫Prince。在這些情況下,他們都應該譯成「親王」。

摩納哥、摩洛哥 一在法國一在北非

歐洲有許多小國,是當初封建制度時由某一國國王賜封的領地演變而來的, 這些小國普遍譯成「公國」(principality,或譯「親王國」)。這些國家的君主不能稱為King,只能稱為Prince(親王),葛麗絲的夫婿雷尼爾即是如此。歐洲政治思想家馬基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為義大利小國君主所寫的「教壞囝仔」權謀經典《君王論》,英文書名就是The Prince。

順帶一提,由於摩納哥(Monaco)是小國,很多台灣人常常把它跟北非國家摩洛哥(Morocco)搞混,而且,連媒體都不例外。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457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