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11 17:51:30瀏覽433|回應0|推薦0 | |
喊拆關公像 印尼總統府:不容破壞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2637027?from=udn-relatednews_ch2
印尼東爪哇一座關公像遭穆斯林團體蓋白布抗議並要求拆除。印尼總統府幕僚長德登表示,灌輸包容價值觀是國家及民眾的責任,政府不會向破壞包容精神的壓力屈服。圖擷自美國之音(0808)分享 印尼東爪哇一座關公像遭穆斯林團體蓋白布抗議並要求拆除。印尼總統府幕僚長德登表示,灌輸包容價值觀是國家及民眾的責任,政府不會向破壞包容精神的壓力屈服。 位於東爪哇土班縣(Tuban)的關聖廟日前落成一座高達30.4公尺的關公像,斥資25億印尼盾(約合新台幣567萬元)。建造關公像的經費來自民眾對關聖廟的捐獻。 不過,這座關公像很快在印尼社群媒體中引發爭議。當地的穆斯林團體對它提出許多負面評論,包括有民眾懷疑這座關公像是華人掌控印尼政府的象徵。 穆斯林團體上週末還強行用白布遮住這座關公像。數十名穆斯林團體成員前往東爪哇省議會前抗議,要求拆掉這座關公像。 喊拆關公像風波越演越烈,印尼總統府幕僚長德登(Teten Masduki)昨天公開表示,印尼社會已出現價值觀改變,譬如在包容和尊重差異方面。 他說,以前有很多事情都不成問題,大家好好相處,雖然彼此有差異,但日常生活中不同觀念的人都能夠和諧相處。 德登表示,面對此事,國家不可保持沉默,若有人破壞關公雕像必須繩之以法,政府不會向壓力屈服。 他指出,印尼全體國民一律平等,若出現問題由法律裁決,不可由民眾自行解決,「若有發生不包容或迫害行動,像是破壞雕像、文物之類,必須繩之以法」。 德登呼籲,灌輸包容的價值觀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民眾也應該參與其中,必須從各個階層做起,由家庭、校園、社團、政黨至國家機構。
印尼建國72周年 有台灣老兵英雄身影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2636854?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2_pulldownmenu 印尼即將迎接獨立建國72週年,台灣老兵李柏青(左)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轉戰印尼,二戰結束後選擇留在印尼,協助印尼獨立建國。 中央社分享 印尼17日即將迎接建國72週年。在印尼建國史上,台灣老兵是被尊崇的英雄,他們在70多年前因戰爭遠赴4000公里外的異鄉,戰後選擇留下,幫助印尼獨立建國。 從歷經荷蘭殖民統治數百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占領,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今年將迎接獨立72週年。 被許多人遺忘的是,在印尼獨立建國史上,有著台灣人的名字和犧牲奉獻。 1922出生於台灣台南的李柏青(日文名為宮原永治)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以志願兵身分加入日本陸軍,轉戰菲律賓、緬甸以及印尼等地。 二戰結束後,李柏青和其他900多名日軍同袍加入印尼游擊隊,向荷蘭殖民政府宣戰。戰爭的慘烈,讓他的900多名同袍中有半數為印尼的獨立戰爭犧牲。 李柏青和同袍加入印尼游擊隊,對抗荷蘭軍隊,並提供游擊隊作戰所需的武器、物資,協助訓練人員,最後幫助印尼人民打敗荷蘭人,完成印尼獨立建國大業。 印尼建國後,倖存的日籍游擊隊員,包括李柏青在內,有300多人選擇留在印尼當地,謝絕返回日本。 2005年,印尼名為Umar Hartono的李柏青出席印尼建國60周年慶典,獲得當時印尼總統尤多約諾頒贈印尼建國英雄勳章。他也是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外國人。 李柏青於2013年10月病逝於雅加達的醫院,他身後被安葬在印尼國軍英雄公墓,這是印尼政府對他的最高敬意。 記者曾走訪他生前創立的「公民友誼基金會」(Yayasan Warga Persahabatan),基金會職員波比(Poppy)表示,李柏青為人友善、沉默寡言,而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本。 波比說,雖然李柏青自己平常都以印尼話和大家溝通,不過他的女兒在他的教育下,精通中文;多年前有來自台灣的旅客到印尼時專程到基金會拜訪他,且他和台灣之間也有小規模的生意往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次造訪印尼,必定會專程安排時間前往「公民友誼基金會」拜會李柏青,向他表達敬意。基金會裡掛的數張安倍晉三訪問印尼時與他的合照就是最好的見證。 李柏青生前受訪時曾透露,他曾在1974年回台灣,感覺台灣仍處在白色恐怖氛圍,加上他曾在緬甸與國民政府軍隊交手,擔心會遭到清算,因此他在台灣與父母匆匆見面後,隨即離境。 參與印尼獨立戰爭的經驗成為李柏青一生中引以為傲的一段經歷。他的孫子傑文(Jevan Purnawan)表示,祖父生前經常向他講述參加戰爭的故事,祖父也以參加印尼獨立戰爭為榮。 從台南到印尼,從印尼到東京,戰後李柏青流轉在不同國家的出入境關卡間,他沒有選擇做個日本人,1974年後也未再回到台灣,而是留在印尼,貢獻印尼社會。 此外,曾被印尼國父蘇卡諾奉為國賓的台灣人陳智雄,二戰期間被日本外務省派至印尼工作,在戰爭結束後,他選擇留在印尼經商,並暗中把日軍遺留下來的大批武器提供給印尼獨立革命軍,也因此被荷蘭軍政府逮捕並囚禁達一年之久。 印尼獨立後,首任總統蘇卡諾有感於陳智雄冒死義援,待他如國賓,並授以榮譽國民。 陳智雄後來獻身台灣獨立運動,他於1962年在台灣被逮捕,移送到警備總部,遭軍法官判死刑,1963年被送上刑場槍決。 他的女兒陳雅芳直到2013年3月來台參加他的追思會,才收到遲了50年的父親遺書。 陳雅芳從小在印尼長大,來台取得陳智雄當年撰寫的遺書與相關文件後,才了解父親的事跡與勇氣,不僅化解幼年時對父親不顧家庭的誤解,也以父親一生為民主自由犧牲的情操為榮。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