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05 19:16:21瀏覽203|回應0|推薦0 | |
香港與東協自貿協議談判 接近完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2617067?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8-01 19:09中央社 香港1日電 香港的外交界消息人士今天表示,香港和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已接近完成,有可能在年底以後簽定。 香港的外交界消息人士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說,香港和東協的自貿協議談判已進行多年,過往是兩地輪流舉行,但近期香港方面的談判已經結束。 換言之,雙方的談判只剩下東協部分,預料雙方今後還會在東協舉行一至兩次會議,然後就有機會簽定協議。 被問到具體的簽定協議時間,消息人士說,這要看在東協舉行的會議情況,但看來會議已接近尾聲,相信年底以後簽定是有可能的。 消息人士說,香港與東協簽定自貿協議對香港較有利,因為香港本身是自由港,關稅及貿易障礙較少,而香港的服務貿易將會較為得益。 消息人士又說,北京當局正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並期待香港可以扮演某種角色;香港與東協簽自貿協議,應有利於鞏固香港在這方面的角色。 另外,消息人士說,中國大陸和東協早已簽定自貿協議,如果香港也接著簽定,將有利於香港加入由東協提倡、北京支持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翻查香港當局的資料,香港與東協的自貿協議首輪談判於2014年中在港舉行。 當時的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曾說,香港與東協締結自貿協議,可促進雙方經濟發展,以及加強香港的區域貿易樞紐地位。 他並說,這是香港參與區域經濟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自貿協議談判的主要範疇包括撤銷或降低關稅;產地來源規則;開放服務貿易;開放、促進和保護投資,以及智慧財產權合作。 東協成員國有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
豐田結盟馬自達 將赴美設廠 2017-08-05 03:40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624442?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1_pulldownmenu 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與馬自達4日宣布,雙方已同意進行新的合資計畫,包括在美國興建造價16億美元的組裝廠,並合力開發電動車技術,反映汽車業者藉彼此結盟分攤成本和共同投資新科技的趨勢。 路透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與馬自達4日宣布,雙方已同意進行新的合資計畫,包括在美國興建造價16億美元的組裝廠,並合力開發電動車技術,反映汽車業者藉彼此結盟分攤成本和共同投資新科技的趨勢。 豐田與馬自達向日本當局申報的文件顯示,這座地點未定的美國組裝廠預定2021年啟用,屆時年產能可達30萬輛,其中半數生產豐田Corolla,其餘生產馬自達新款跨界休旅車,預計開始投產時將僱用大約4,000人。 豐田也將收購5%的馬自達股權,馬自達則將持有0.25%的豐田股權,建立資本結盟的合作關係。兩家日本車商也同意合資研發電動車、安全功能以及車聯網技術。 全球碳排規定趨嚴,促使更多汽車製造商研發以電池為動力的車輛,但投資開發低排碳車和自駕車的成本高昂,以致汽車業者結盟成為一股方興未艾的趨勢。 馬自達研發預算有限,今年僅約1,400億日圓,遠低於豐田的1兆日圓,與豐田攜手既可加速電動車的開發時程,在原有的墨西哥廠和中國廠之外另設重大生產基地,且能借助於豐田的全球生產與銷售網絡。 豐田則可吸收馬自達在設計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延續近幾年來透過與小型車廠合作截長補短的做法,以維持技術領先。 豐田2月宣布與鈴木汽車結盟,另外也和速霸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豐田汽車四日公布上季財報,淨利和營業利益均優於預期,並上調本會計年度財測,主因日圓走軟、RAV4休旅車需求成長以及新款Camry帶動美國市場銷售額。 歐新社
豐田、馬自達攜手 投資488億在美設廠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2623182?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創造4000個工作機會《華爾街日報》報導,豐田汽車和對手馬自達可望今(4)日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在美國興建16億美元(約台幣488億元)的組裝廠,預計能創造4000個工作機會,於2021年前開始運轉。 這個新的組裝廠尚未確定選址何處。但一旦落成啟用,每年可生產30萬輛汽車,半數會是豐田的Corolla車款,剩下的是馬自達的未指明車款。知情人士說,兩家日本汽車製造商也將聯合開發電動車、安全性能以及聯網汽車的相關科技。 馬自達先前在美國曾與福特汽車組合資企業,豐田則與速霸陸和其他車廠合作。 川普年初才批豐田在墨設廠 這則新聞若經宣布,將是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大勝利,他今年初抨擊豐田斥資10億美元在墨西哥而非美國設廠。 豐田發表聲明說,該公司董事會正考慮合資企業的提案,並指豐田和馬自達2015年5月間有協議要「採索各個領域的合作機會」。 馬自達董事會4日(周五)在日本開會審查此案。目前不提供進一步評論。 兩家公司企畫新組裝廠的時機,正值美國汽車銷售遇上高原期,低油價使市場對Corolla等轎車的需求下滑。各車廠想方設法要透過放緩生產和提高誘因等舉措來平衡產能。 豐田是全球最大車廠,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都有大型生產基地,如印地安納、肯塔基、密西西比和德州等。但對馬自達來說,這個組裝廠開幕,將是該公司自2012年結束與福特在密西根州的汽車製造業務以來,首次在美國進行組裝。 過去遇暢銷車款供應吃緊時,豐田經常由其他國家的組裝廠調度,包括日本和土耳其,以供貨給美國車商。近幾年,日本車廠已將更多的生產作業轉移至北美,以便更貼近美國市場,減少匯率波動的曝險。 經濟/美國來硬的 恐引爆全球貿易戰 2017-08-03 03:1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620271?from=udn-relatednews_ch2 美國川普總統上任後,軟硬兼施要求各國增加對美國投資,以彌補過去美國製造業流失的缺口,最近鴻海決定投資美國即引起很大的關注。川普也鼓吹公平貿易,主張利用雙邊的手段,要求貿易對手國消除不公平貿易措施;更不可以扭曲匯率,以改善貿易失衡的情形。 但我們也不能忽略美國正擴大使用本身貿易措施,抑制外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因為川普上任以來,諸多法案在國會卡關推動不順;原本寄予厚望的邊境調整稅(border adjustment tax)也在爭議太大下先行擱置。至於要求外國自發性改善雖有些成效,但美國難以掌控且曠日廢時。所以不如利用現有的工具,其中以反傾銷措施及232條款的運用,未來對台灣影響較大。 在反傾銷措施方面,美國商務部最近認定台灣的鋼筋產品對美傾銷,必須課徵32.1%的反傾銷稅。事實上鋼鐵類產品被課反傾銷稅,已經有很長的歷史,目前台灣有多項鋼鐵產品仍被課徵反傾銷稅;美國是台灣鋼鐵產品第二大海外市場,衝擊非常顯著。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在涉及傾銷的國家中,台灣共計有23個案例,高居第四位,僅次於中國大陸、印度及韓國。而且即使最後調查結果有利台灣,但是冗長的調查過程,也會影響企業營運。 反傾銷制度是目前世界應用最頻繁的進口救濟措施,雖然美其名是為了維持公平貿易;但反傾銷制度本身就帶有濃厚的保護色彩。WTO雖有反傾銷協定,但是各國不按規範援引傾銷調查仍時有所聞,引發了很多貿易糾紛。以WTO爭端解決機制為例,由1995年成立到今年上半年,反傾銷的案例就有116件,占525件全部爭端解決案例的22%,反傾銷制度可說是目前最具爭議性的WTO協定。特別是在2010年以後反傾銷的爭端解決案件數目高達37件,約占所有116件案例的三分之一,反映出各國引用反傾銷之頻繁以及此制度之高度爭議性。 未來預估美國會擴大使用反傾銷制度的力道,各國也會群起效尤,加強反傾銷措施以保護本國產業。全球貿易戰雖然尚未開打,但利用反傾銷稅來抑制進口的趨勢會益加明顯。 台灣一直深受反傾銷措施之苦,目前是全球被課徵反傾銷稅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大陸。特別是反傾銷調查可以針對任何產品,好比是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被調查之後,立即會影響到產品出口。而且課徵時期通常長達五年,稅率動輒是兩位數甚至是三位數,等於迫使產業放棄耕耘已久的市場。 除了傳統的反傾銷等進口救濟措施外;川普也啟用被冰封已久的232條款。此條款源自1962年美國貿易擴張法,主要是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對進口產品進行調查。一旦認定外國進口產品有損及美國國家安全,總統有權對外國產品實施緊急貿易制裁,可以逕行提高關稅或限制進口。目前主要調查產品是鋼鐵與鋁材製品,主要目標指向中國大陸,也可能會波及到台灣。雖然目前結果尚未公布,但已經引發預期性的市場震盪。而且美國以國家安全的理由,準備對進口品開鍘,已經引起許多國家的不滿;但在上月的G20峰會並未有完善的解決,未來是否成為引發全球貿易戰的導火線,也值得關注。 在因應措施方面,首先針對目前正在受到美國反傾銷調查的產品,政府應協助企業完成後續的冗長調查程序。對於已經被課徵反傾銷稅的產業,也應檢視是否有不合WTO規範之處,必要時不惜在WTO爭端解決討回公道;特別是針對一些受到反傾銷稅影響的中小企業,政府更應協助他們,以免影響到我國出口成長的動能。 長期而言,政府則應輔導受反傾銷影響產業分散市場,更重要的是應輔導企業由以價格搶占市場,轉型成以品質擴大市場的營運策略。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