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13 14:20:29瀏覽288|回應0|推薦0 | |
天堂不撤守:陳長文》民進黨政府正在復辟刑法一百條2017/7/9 下午 08:46:18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709002714-262104 看到行政院要修法禁止高階將領、政務官在「退休後」15年內,赴大陸參加「政治性活動」,想到一個跟民主有關的故事:美國人跟蘇聯人說,「我們人人都可以在白宮面前罵美國總統」,蘇聯人聽了嗤之以鼻,「那有什麼稀奇,在我們的克林姆林宮面前,也是人人都可以罵美國總統。」 言論自由是民主國家的基石,更不會要求人民有「忠誠」的義務,原因很簡單,被強制強迫而來的忠誠,是假忠誠,在自由中認同國家,才是真愛戴。 今天民進黨政府的修法版本已和「專制國家」所去不遠。退休將領、退休政務官已是一介平民,如果有出賣台灣國家機密的行為,那自然為法律所不容,因為那已經不是「言論自由」層次。 然而,退將、退休政務官到對岸參加「政治性活動」,參加由中國大陸領導人所主持的慶典,這與國家機密無關,完全是中華民國人民言論自由的範疇。民進黨以「妨礙國家尊嚴」為由限制退將,就像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一樣,是妄想以北風的力量來維護自己執政的正當性。 但是,當一個政黨想要效法北風,下場會是什麼?如同電影《蘇乞兒》裡的台詞:「如果皇帝做得好,鬼才當乞丐」,同理,如果政府做得好,誰會對你離心離德呢? 就如秦朝暴政,讓人民「不敢言而敢怒」,今天民進黨限制了退將表面的行為,其結果,一定是讓國軍的內心離政府更遠。 今天的將領就是明天的退將,民進黨視退將如草芥,就會讓國軍視民進黨如寇讎。 更從憲法角度來檢視,行政院版修法草案明顯違憲者不只一處。一則,何謂「政治性活動」?在大法官釋憲書中不只一次提到,「以法律限制人民權利,其構成要件應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使受規範者可能預見其行為之法律效果」。然而行政院版草案都存在極為模糊的解釋空間,違背法律制訂的原則。行文至此,筆者不禁對習法的行政院祕書長、司法部長、發言人感到無比的失望。 而在「比例原則」的檢驗上,因「國家尊嚴」而限制公民的言論自由,是否適當?我們不要忘了,蔡英文總統在鄭南榕的追思紀念日上,不僅再次表彰言論自由的重要,也重提鄭南榕的名言,「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而如今「民進黨的事」,就是以國家尊嚴之名,行箝制言論之實,讓「《刑法》一百條」(民國81年修正民國24年頒布的內亂罪條文,修正為僅限於「以強暴、脅迫方式」進行「叛亂」者才會受到追訴處罰)在退將身上復辟。 退萬步言,真的要將「國家尊嚴」無限上綱,這個「國家」顯然是指「中華民國」,那麼請問,為什麼民進黨對於其他「消滅中華民國」的種種言論與作為視而不見?諸如「台灣地位未定論」、陳水扁前總統說「台灣仍屬於美國軍政府管轄」,包括蔡英文自己說的「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這種種傷害國家尊嚴的言行,為何民進黨諸君卻視若無睹?難道這就是「假國安、真鬥爭」? 我們既然保障了前總統「台灣屬於美國軍政府管轄」的言論自由,自然也要保障所有前將領、前政務官的言論自由。否則的話,民進黨對得起「民主進步」四字嗎? 要強調,既然今天的台灣有「國家認同」的爭議,自然也有「國家尊嚴認同」的歧異。何謂國家尊嚴,政府沒有資格代替公民決定。行筆至此,蔡總統「沒有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認同道歉」的承諾又浮上心頭,實在大為感慨。 今日台灣的民主成果,是許許多多人努力得來的,過去國軍抵抗中共血洗台灣、保衛台灣,更有不可抹滅的功勳。過去國軍保衛的,其實不是一個政權,而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生活方式,如今就要遭到「民主進步黨」傷害了。民進黨背叛的不僅是現在的台灣人民,也包括了建黨的前輩、以生命鮮血捍衛中華民國的所有先烈,也包括了筆者在民國38年隨政府來台後數個月內又奉派返回大陸「剿匪」而陣亡的先父。 身為民主、自由、法治的支持者,我們應該用盡一切力量,阻止這樣的惡法通過。 (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聯合/責難到你為止,苦難到誰為止? 2017-07-04 01:2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202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對蔡政府而言,施政似乎就像發表演說一樣簡單,任何艱難、障礙都可以用華麗的詞藻輕巧跨過。但當人們看多了蠻橫決策,那些浮誇的文字也會失去魔力,露出其空泛本質。就如蔡總統在公教年改修法後發表的演說,感謝公教人員扮演「中流砥柱」,聲稱任何代價她將一肩扛起,「所有責難到我為止」。這些,句句都是空話,看不出負責之意。 只需看民進黨團昨天硬闖前瞻條例的強悍態勢,民眾即不難理解:除了蔡英文的意志和顏面,這個黨對於台灣的長遠規劃沒有太多想法,對國家的財政沒有太多珍惜,對經濟的發展沒有太多關注,對人民的智慧更沒有太多尊重。 他們有的,是自恃國會過半的傲慢,是敵我分明的藍綠之見,是沙場決戰的一勝之快,是「政府要做、不容民間質疑」的蠻橫。在這種情況下,不難想見人們很快就能聽到蔡英文的演說,暢談她「前瞻」及「建設」美好台灣的願景。 當然,如果民眾喜歡溫馨、動聽的演說,總統府可以源源不絕地供應,那裡有全套人馬不分日夜地為總統撰寫講稿,供百姓取暖。但是,如果你對政治人物的語言有點過濾能力,或者知道演說和施政是截然不同的事,那你應該聽出蔡總統的文青腔不僅太過做作,也太過抄襲。包括那句抄自馬英九講詞的「所有責難到我為止」,從蔡英文口中說出時,真的有實質意義嗎? 之所以必須把「年改」和「前瞻」放在一起看,是因為唯有透過更多元的政策對照,才看得出主政者是否一貫而信實。對國家而言,公教年金改革,固可視為一件艱難的工程;但對蔡政府而言,這其實只是一次「無痛分娩」,甚至是一場「快意恩仇」,因為它根本不在乎軍公教人員的感受。 也因此,在最後一刻,還放任民進黨團對公教加碼兩次冷槍。這種心態,也完全不把公教士氣消沉及導致消費緊縮的衝擊列入考量;如此不計後果,卻說「任何代價我一肩扛起」,不嫌輕薄嗎? 公教年改的結果,對退休或在職者而言,未來所能領取的年金皆近乎折半;如此一來,勢必對許多人的生計造成影響。如果國家財政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公教人員當然必須含淚接受;但如果這是因為政黨輪替,新政府揮刀腰斬年金以整肅異己,除了政府背信,這豈非形同強奪民產? 何況,以蔡總統之成長背景,信口說出「沒有人會因改革而無法生活」,只怕失之澆薄。別人生活的辛苦,你能體會嗎,有放在心上嗎? 再說,政府一手以「財務吃緊」為由大砍公教年金,但另一手卻如天女散花般,立刻撒出八千八百億元包山包海的前瞻建設。這種矛盾的作法,不像一個在意財政健全、收支平衡的政府作為。最諷刺的是,蔡總統在演說中感謝公教人員在「國家最困難的時候」共體時艱,扮演「中流砥柱」; 但是,政府卻在那裡隨手花大錢、搞小建設,旨在選舉綁樁。難道說,「時艱」是專供人民「共體」之用,政府只要蹺著二郎腿呼喝即可? 許多民眾對公教年改表示支持,那是因為實際的衝擊尚未顯現;而且,勞工年金改革尚未正式登場。一旦勞工的年改方案端出,當千萬勞工都將比照公教年金「繳多領少」時,屆時大家才能領略蔡政府分而治之的「高明」。 因為,政府利用背信省下巨額支出,又輕鬆博得「改革」令名,政治算計之精明,令人咋舌。除此之外,什麼人、什麼職業將是年改的贏家,我們卻看不出來? 以執政黨強闖前瞻的傲慢,以一例一休政策的固執,以兩岸關係的硬拗和狡辯,外界實看不出蔡總統對於她的決策會有什麼反省或愧疚之心。「責難到我為止」完全是空話一句,請問,民眾為錯誤決策所承受的苦難,卻將到誰為止?
中時社論》以軍公教加薪紓緩年改壓力2017/7/11 下午 07:24:30
主筆室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711005845-262101 近年大學師資人才流失問題嚴重,許多知名教授轉赴香港、新加坡或大陸高校任教。年改通過後,網路更出現大量大學教師薪資減少的討論,不安的氣氛在大學校園流動。行政院長林全指示成立專案小組,研議調整教師薪資待遇,或建立彈性化薪給制度,以免人才過度流失影響國家競爭力。其實不只大學教師薪資需要提高,全體軍公教都應調薪。 蔡政府針對公務員與教育人員推動年金改革,除少數月退俸在「地板金額」以下者外,都要延後退休年齡,所得替代率也要降低。雖說年改是為退休基金財務穩健不得不的選擇,但年改後大學教授必須延至65歲才能支領退休金,且平均每月退休金將減少3到4萬元,不少大專教授投書或抱怨對大學高等教育師資士氣打擊不小。 大專院校教師待遇偏低,造成人才流失的現象,至少己超過10年;林全說國內大專院校教師「薪資水準不如部分先進國家,確有檢討調整空間」,這是太過「含蓄」的「遮羞」說法。國內大學教師薪資豈止不如「部分先進國家」?包括大陸及東南亞等平均所得低於台灣的國家,大學教授薪資早已超越台灣。近年大陸大學來台招募教師,開出的薪資動輒是國內的倍數計,相較之下,國內大學的薪資原本就缺乏競爭力,現在又降低退休年金,大學教師的職業吸引力更加退色。 林全能注意到此問題,要成立專案小組研議教師薪資待遇制度調整,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教師待遇再不作調整,台灣高教人才將加速流失,最後國內高教師資品質必然下滑,這也代表高等教育及整體社會品質的下降。 不過,台灣不只應該調整高教師資薪資,而應該考慮為全體公務員調整薪資,甚至政府對外支付的各種費用都應該調整。一來化解年改後遺症,二來紓緩台灣的低薪困境。 不論推動年改有多大的正當性與必要性,不能否認的是,對「被改革者」而言,要延後退休年齡、減少領取年金,無疑是「令人不愉快」甚至是難以接受的改革。短期而言,對公教人員士氣有影響,長期而言則可能影響政府召募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適當調高公教薪資,雖然未必能全然化解情緒反彈,但至少能減輕後遺症的傷害。此外,在年改後,已領取年金的退休者收入減少,尚在工作者預期退休後所得減少,都會讓當事人勒緊褲帶、減少消費,將造成民間消費減少,經濟動能降低的間接後果,適當調薪亦可減少年改對經濟的影響。 台灣陷低薪困境已17年,雖然勞動市場中軍公教與民間企業的替代性不高,但整體勞動市場仍具有替代效果,軍公教加薪有助於吸引人才,民間企業如果要與政府爭才,必然要提出更高的薪資,如能產生比價效應,低薪困境就可化解。如不能帶動民間企業薪資水準,至少有助於提高民間消費,有利經濟動能的提升。 央行總裁彭淮南曾對解決低薪問題開出三帖藥方,包括: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及提振總需求(或促進投資)。這些方法確是對症下藥,但實務上非短期可作到,提高公教薪資以拉動民間薪資,反而是可能短期見效的途徑。 台灣這些年來經濟成長趨緩,政府稅收及企業獲利增幅趨緩後,社會充斥降低成本思維,低薪、低成本的結果就是整體社會受困,優質、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難以發展,專業與知識越來越不值錢更不受尊重,政府在其中其實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 例如政府有各種外聘學者專家委員會,不論是環保署的環評委員、營建署設置的區委會、都委會、食藥署的健康食品審議會等,受聘為委員的學者專家,數十年如一支領2000、3000元的出席費;政府單位邀請專業者演講授課,費用也是區區3000元。 按理能受邀擔任各種委員者,必然是學有專精、在各專業領域有其分量者,但政府只願支付如此低廉的費用,輕慢專業表露無疑,政府也該考量大幅調高這些外聘委員的費用。 年改後,蔡總統出席各種場合,幾乎都要碰到如影隨形的反年改抗議者,肯定不好受;但年改又是不得不為的改革。如果政府能適當調高公教薪資,應可降低年改在社會與經濟上的後遺症,同時亦有助改善低薪困境。
洩漏總統行程? 別拿警察當箭靶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80178?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7-13 03:23聯合報 吳宗傑/警(新北市) 針對總統行程為民眾事先知悉,政論節目竟直言洩漏管道是地方派出所,甚至轉述國安單位「研判」是地方警政系統洩密。身為因應陳抗活動及特勤勤務執行維安的基層員警,對於洩密說覺得有失公允。 維安勤務時,如果現場民眾過度激情,有不理性的行動,往往會造成人員受傷。因此每位員警無不希望現場狀況平和,勤務過程順遂,最好是沒有抗議民眾來鬧,怎麼會拿石頭砸自己腳,吃飽沒事將情資給陳抗民眾,讓勤務變複雜? 再者,能知道總統行程的,並非僅有警察;總統要參訪的機關或公司行號等場所,均會事先協商,主辦單位都比警察事先知情,並會動員準備或安排接待。且通訊軟體發達,除主辦單位上下知情,連附近攤販、居民等,光看場地陣仗,大概也可得知。 反觀基層員警往往在勤教前,才知道何種勤務、要去哪裡,有時連對象是誰都不清楚。根本不可能是員警對外洩漏,但卻老是由警察背黑鍋,實在有夠窩囊。 希望論述說話負責,如真警察洩密,請提具體事證向司法機關舉發,而不是打擊員警士氣。
聯合筆記/改革不能殘民以逞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8014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7-13 03:22聯合報 林河名 公教年金改革在立法院臨時會完成修法後,蔡英文總統感謝公教人員幫助國家度過難關,但緊跟著她的,卻是「反年改」陳抗如影隨形,逼得總統府提高維安層級。改革尚未成功,政府與許多人民的關係卻已出現重大裂痕。 年金改革是蔡總統施政的重中之重,「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尤其,年改在馬英九執政時曾功虧一簣,對蔡政府而言更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多數人民也支持改革,但政府立場堅定之餘,更應態度謙卑。年金改革原為解決造成對立的制度,最終若讓人民更形對立,改革必難成功。 也因為年改的複雜性,在執政前,蔡英文曾說:「讓我們的年金制度,成為團結社會的制度。」在選舉中,她也說,「我們不是要打敗任何人,而是要打敗這個國家的困境」。可見,改革不是要汙名、鬥臭任何人,而是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年金改革,正是為了財政永續的年金制度。 但不可否認,年改過程中,軍公教就像背負了原罪:國家承諾的保障,讓自己彷彿「既得利益者」;主張信賴保護原則,竟成了「抗拒改革者」。或許如蔡總統所說,「在蔡英文政府的年金改革中,沒有人會因為改革而活不下去」,但改革期間的受辱,確實傷了不少軍公教的心。 「如果有任何代價要付,我一肩扛起」,「所有的責難,也就到我為止」。年改三法通過後,蔡英文說得慷慨。於是,陳抗者都衝著她來。 其實,只要不逾越法律界線,陳抗是表達意見的權利;如影隨形也是時時提醒執政者,施政忽忘人民感受。只是,陳抗過激可能觸法,也容易模糊訴求焦點,反而達不到抗議的效果。這是陳抗的雙面性。 陳抗者固然不該踩紅線,執政者更該容忍,聆聽人民心聲。連日的陳抗,已讓維安人員繃緊神經,巴拉圭總統來訪期間還升高到「準反恐」層級,雖是預防萬一,但把反年改人士比作「恐怖分子」,只是再一次妖魔化。看著蔡英文在總統府前以軍禮歡迎巴拉圭總統,卻加派警力拉出路障阻絕陳抗,退休軍公教能不感嘆「人民不如友邦」? 民無信不立。年改雖有進展,但從如影隨形的陳抗就可看出,已有人民對政府不再信任,應該盡快修補關係,否則,年改後續還有軍人及勞工,影響人數及層面更大。 蔡總統說過:「要完成改革,不能橫柴入灶。」若把殘民以逞當作改革,人民不僅會拍桌、上街,還隨時會把權力收回去。
聯合/「反恐」帽子別亂拋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8027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7-13 03:37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巴拉圭總統來訪,慶祝兩國建交六十周年。蔡政府唯恐慶典遭陳抗干擾,除臨時變更地點,更把維安拉高到「準反恐」層級。以「反恐」規格對付陳抗,是用牛刀殺雞,把人民當恐怖分子,完全不恰當。 不可諱言,蔡英文近期下鄉行程飽受陳抗群眾騷擾,維安部署防不勝防。但這些群眾以退休公教警消為主,人數不多,雖偶爆發衝撞、扔鞋,但多僅止於舉牌叫囂。對如此尋常的公民示威,蔡政府竟視如「恐怖分子」,還提升維安規格;一副如臨大敵狀,不知把民主政府的心胸置於何方?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更肅殺宣稱:國安單位已掌握情資,「有組織的力量正預謀在友邦元首來訪時衝擊維安」,意圖製造衝突與破壞。這口氣,和一黨獨大時代的國民黨有何兩樣?更有傳聞稱,為對付如影隨形的陳抗,蔡總統的維安將出動「火力隨扈車」,配備步槍、衝鋒槍等武器。弄到如此風聲鶴唳,儼然重返戒嚴時代,這是蔡英文執政的目的嗎? 事實上,目前這些小規模的陳抗固然擾人,但比起當年民進黨在街頭施展的暴力示威,則遠遠望塵莫及。十年前陳雲林來台,綠營支持者在台北街頭爆發數波攻擊,甚至以石塊、糞便、汽油彈攻擊維安警力;當時,身為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如何輕鬆卸責,她忘記了嗎? 反恐的帽子別亂拋,否則,當真正的恐怖分子現身時,政府的維安伎倆均遭識破,那才真是危險。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