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換座椅、蓋廁所…這樣的前瞻 港都有未來?蔡英文射出之箭,為何總落回自己身上 嚴審前瞻預算 立院別淪..
2017/07/11 16:49:25瀏覽147|回應0|推薦0

 

換座椅、蓋廁所…這樣的前瞻 港都有未來?

2017-07-23 02:08聯合報 蔡昌男/台鐵運務人員(高雄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99199?from=udn-relatednews_ch2

前瞻基礎建設紛擾不休,媒體報導前瞻受惠最大的高雄,人口數很快會被台中超越。身為軌道從業人員,看到前瞻這麼支持軌道建設,理應高興才對,但卻憂心忡忡。

軌道建設「易生不易養」,具有資本密集特性,有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森林鐵路,由於龐大養護成本,再加上易受天災侵襲,歷經多次經營權轉手,現雖由林務局委託台鐵經營,但每年仍有三億元的虧損。

軌道建設也是勞力密集行業,今年春節期間台鐵運務人員因不滿長期過勞,依法休假,抗議班表;軌道建設要建很容易,但如果沒有永續維運計畫,一窩蜂興建,事後需投入的人力物力,遠比想像要多。

前瞻建設舉債支應,照理每分錢都要用在刀口上,但檢視其內容,發現其實有很多計畫都有檢討必要,以「高鐵左營轉乘台鐵至屏東地區服務優化」為例,這計畫最主要目的,是要提升轉乘運量,提供更便捷運輸,但內容卻是「座椅更新、新增友善廁所、照明燈改為投射燈…」,要提升運量,不是應該增加班次嗎?改善車廂服務設施當然重要,但跟提升運量有何關聯?更看不出有任何前瞻之處!

當外國元首參訪南台灣,看見高雄港壯麗時,他卻看不到港區競爭力日益衰退事實;當他驚嘆高雄亞洲新灣區的建設時,也見證了高雄因不景氣的飯店倒閉潮;當討論高雄捷運使用率、環狀輕軌有多先進時,我卻看到高雄日益嚴重的負債;當我看到其他五都蛻變及成長,高雄仍喊著「重北輕南」,看不到港都的未來要往哪走,昔日能與台北抗衡的城市,如今竟快被台中超越!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藉著基礎建設振興國內經濟,弭平城鄉差距,當然沒錯;但計畫中的每一項真是現階段人民最需要的嗎?

前瞻計畫一點也不前瞻,人民看不到它的未來,政府應有其更上位的施政思維及高度,且能接納諫諍,反思為何反對聲音會這麼多,並適時修正,我想這才是人民最需要的「前瞻」吧!

 

 

 

聯合/蔡英文射出之箭,為何總落回自己身上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77913?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7-12 01:2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拍板司法改革四大重點,包括打造中立的司法體系、建立法官淘汰機制、裁判書親民化、人民參審制等,並要求相關部會提出具體改革時程。這些,表面看似洋洋灑灑;但對照貪腐的陳水扁正在外面趴趴走,而民進黨內要求「赦扁」的聲音響遍四野,蔡英文此時提出司改主張,只怕未戰正當性已先蕩然。

看得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見自己的問題,這是蔡總統執政一年多來的最大罩門。也因此,蔡英文大張旗鼓發射的改革之箭,最後往往繞回來落在自己身上,其實毫不令人意外。

以陳水扁為例,這位保外就醫的貪腐者天天挑戰公權力,踐踏司法尊嚴;而整個蔡政府卻裝作若無其事,任由醫療團隊在那裡編造藉口,任由挺扁人士在那裡指手畫腳。面對政治對司法的嚴重干擾,蔡英文視而不見,卻誓言要從周邊建設鞏固司法威信,這已不是「見秋毫而不見輿薪」,而根本是「裝瞎」。執政黨一邊公然破壞司法制度,一邊放言進行司改,人民會相信嗎?

這類的例子,不勝枚舉。以華航空服員罷工為例,蔡英文乘著新上任的風光向他們示好,讓華航對工會的要求照單全收,展示主政者的無盡體貼。結果,卻換來華航的嚴重虧損,並傳出正評估是否停止台北-紐約航線。為了總統施其個人小惠,卻把公營事業的經營理性拋在腦後;試問,逞了一時之快,而今滋味如何?

異曲同工卻為害更烈的,是勞基法「一例一休」的修法。蔡政府罔顧產業的不同特性和規模,用傳統製造業的思維來框限勞動時間,表面上美其名「照顧勞工」,實質上卻讓勞資雙方同受其害。

更惡劣的是,在新法對經濟的衝擊一一浮現後,民間業者深受其苦,哀鳴連連,蔡政府竟採取「鴕鳥戰術」,一方面不願修法改正其錯誤,另一方面更要求地方政府暫勿執行勞動檢查,以免傷害太大。如此首鼠兩端地蹉跎觀望,完全自失法治國家的立場,也暴露了蔡政府投機而怯於負責的本質。

蔡政府射出的改革之箭,為何總像回力棒一般飛回來擊中自己,原因有幾:

一是美好的口號太多,而細膩的思維太少;

二是追求近利的躁動太多,長遠發展的見識不足;三是自我膨脹的欲望太大,但自我實現的本事太少。

三者概括而論,其實就是「權力」與「能力」太不相稱:權力很大、欲望很多,卻沒有足夠的能力權衡整體的輕重緩急及複雜的利弊得失。

不僅如此,這又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要解決的問題沒解決,會影響民意支持;執政者再進行下一場改革,民眾信任度又更打折;接下來,又是更多的不信任。

以「前瞻基礎建設」為例,這是蔡政府唯一一個以「發展經濟」為著眼的計畫,而不是以「分配」為目的的改革;理論上,這應該受到外界的熱烈歡迎,但為何卻有過半的民意反對?理由無他,就算一般市井小民,也看得出這個大頭大腦的計畫其實是胡亂拼湊而成,看不出任何「前瞻」的策略性眼光

更令人不安的是,林全內閣的效能經過一年多的檢驗,已證明其規畫和執行能力均不合格;而如今驟然提出長達八年、花費八千八百億的建設計畫,怎麼可能落實推動?今天林全在那裡擺姿勢拍胸脯作出保證,但是民調已崩頹至此,明年他和其他幾位前瞻操刀手還會在那裡嗎?如果不會,人們為何要把這麼大的經費和責任交到他們手上?

看得到別人的問題,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這是蔡總統的一大缺陷,因此造成決策路線的一錯再錯。明明看到問題已經擺在眼前,卻不願誠懇面對及解決,則是整個執政黨共同的心理障礙,不斷在自我蒙蔽中流失民心。蔡英文射出的箭,最後總會落到自己身上,不正是大話說到難以自圓其偽?

 

 

子孫計畫、舊案一堆 如何前瞻?

2017-07-11 02:55聯合報 張溫波/前台灣大學教授(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75802?from=udn-hotnews_ch2

行政院強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既非前瞻又乏周全規畫、明確目標及顧景,引發輿論強烈質疑,並指責「債留子孫」。主政者應先深研「經國經濟學」,領略「前瞻」真諦,再學會何者為國家級優先重要基礎建設。

經國經濟學是國計民生的經驗法則,不是奧妙難懂的邏輯。經國先生於民國五十八年就任行政院副院長,並兼經合會主委,一方面造訪基層,傾聽民意;另方面領導經合會高級幹部,用心思考未來十至十五年國家發展可能出現瓶頸及因應對策。

經國先生綜合研判的結論,認為應加強基礎建設,乃於六十一年上任行政院長後,正式宣布推動劃時代規模宏偉的「十項建設」。經國先生不掛名「十大」、「前瞻」、「方案」或「計畫」等口號,亦沒有各縣市「錢沾」分配,完全由中央主導。

所謂「十項建設」包括交通七項及基本工業三項,建設名稱明確,沒有拖泥帶水,附隨許多子、孫建設案。其中最令人稱道的,就是高速公路及桃園國際機場。

經國先生深知地方財力捉襟見肘,中央財力、物力拮据。但國家級重大基礎建設,中央責無旁貸,經國先生乃毅然決定中央全責建設,地方、全民及子孫共享建設「紅利」。

十項建設是自償型基礎建設(使用者付費),絕無債留子孫。堅強的基礎建設,大幅提升整體經濟競爭力,維持高度經濟繁榮,國外媒體譽為「台灣奇蹟」,就是「經國先生經驗」。

經國先生經驗足堪後人恩師,但行政院卻棄如敝屣,背道而馳,竟發函地方政府提報建設案,包括延宕多年尚未破土的舊案及延續性工程,由中央篩選及彙整,重新包裝,附隨繁多子、孫計畫,既非「前瞻」,又無明確目標及願景,可行性令人質疑。

實際上,這麼龐雜的子、孫建設案,原為地方及中央機關年度預算支應的例行投資計畫,改為中央買單,發行巨額特別公債,補助地方及中央,亦即特別預算替代地方及中央原應支出的預算。

結果,綜合各級政府基礎建設投資總額增加有限,預期效益必然大打折扣,其中軌道運輸旅客人次幾已達飽和,何來「前瞻」效益!只是中央債務淨增,加重財政拖累。

因此,行政決策不當,造成財政資源虛耗,就是「債留子孫」的嚴重錢坑。假如再發生往常官商勾結貪汙不法行為,興建不少「豆渣」工程,等同財政資源流失,同樣是債留子孫的惡果。

增進基礎設施,為民富國強的必要條件。惟基礎建設投資金額龐大,應師法經國先生經驗,確保行政決策正確,施工順利與工程品質符合標準,防範貪贓枉法,才能發揮預期效益,保障世代共享福祉,避免「債留子孫」。

 

 

聯合/林全內閣不可對國會虛應故事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7581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7-11 02:48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條例》,遭批預算減半為假,國民黨監督無方。但撇開政黨謀算不論,立法院這部「年限減半」的條例其實已狠狠打臉林全內閣,對政院版條例充滿了不信任。林全若以為「頭過身就過」,接下來的實質預算審查仍可以霸王硬上弓,恐將錯估形勢。

《前瞻條例》只是一個法律框架,立法院將它縮減為四年四二○○億,就是不同意提供全套授權。何況,民間對於蔡政府蠻幹的作法反對聲浪越來越大,在後續的實質預算審查,朝野皆不可能任行政院予取予求。國民黨稍早被批「放水」,接下來的審查,勢必會強勢把關。

另一關鍵是,四年後要重起新階段的特別預算,將取決新的國會生態。以台灣政治生態變化之快,民進黨能否維持現有優勢,誰也不敢斷言。何況,以台灣三度政黨輪替的經驗,閣揆更迭如走馬燈,任期最長的閣揆也僅三年;四年後林全是否仍是閣揆,第一個四年計畫執行得如何,都在未定之天。林全連「下任院長」會不會區段徵收都不敢掛保證了,又如何為四年後的前瞻預算背書?

再說,林內閣原先的前瞻建設僅包括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和城鄉建設等五大項,迫於輿論壓力,又臨時增加了少子化、食品安全與人才培育等三項。當計畫從五大項變成八大項,整個預算架構已經大為改觀,八千八百億的分配大餅豈可不變?加上多項新計畫,難道原來備受爭議的項目可以不刪除?

然而,行政院的因應態度卻是極為顢頇,完全不顧外界的反對,也不顧立法院的預算授權期程已經修改,仍抱著原來的計畫一味硬闖。僅短短兩天,國發會就編好第一期的預算,政院原來想要的項目一項也不少,內容也不改。其中,軌道預算仍然居高不下,卅七項計畫中有廿六項要進行綜合規畫和可行評估,竟毫無調整之意。至於臨時新增的三大計畫,「少子化」是將原本城鄉建設項下的「校園社區化」換個名稱,草草編了十一億;「食安」則只是將衛福部的食安檢驗大樓納入,以區區兩千多萬來應付輿論;「人才培育」是把教育部優化技職教育實作環境放入充數。即使林全昨天略作小加碼,仍是換湯不換藥的作法,根本是在敷衍立法院,也敷衍民意。

林內閣這種既不在乎國會、也不傾聽民意的蠻橫態度,如何讓人對其施政品質有信心?立法院之所以在前瞻條例裡加了多項「但書」,例如,要求政院研擬可行性計畫時務必依國土計畫法規定辦理,未完成可行性評估者不能動支工程預算,對預算執行不力的主管機關首長要究責,要逐年向國會報告等,都是對內閣執行力充滿不信任,因而要設法監督約束,以免建設不成反而釀災。但以行政院這種草率而蠻幹的態度,又怎能怪在野黨杯葛而民眾憤慨呢?

民進黨雖完全執政,並不表示綠營立院黨團要扮演行政院的橡皮圖章;否則,以林全內閣能力和聲望之挫跌,民進黨的形象勢必與之俱沉。再說,以我國民主憲政之設計,立法院是代表各種民意行使制衡權力;蔡總統口口聲聲強調民主價值,怎能不傾聽國會的聲音?前瞻計畫一推出即受到各界的強烈質疑,包括國家預算的揮霍、計畫編訂的草率、經費分配的偏私,在在需要調整改進;如果林全對這些全都無動於衷,人民怎麼可能相信其內閣能妥善執行這四千多億元的計畫?

林全要想清楚:不論他還能在位多久,一旦開啟了前瞻的「撒錢閘門」,國庫的錢就會如土石流般傾洩而出;而如果兩三年後無法看到具體成果,今天撒錢的暢快就會變成滔天民怨的反撲。行政院若不把納稅人及後代子孫的血汗錢當回事,仍不肯認真檢視計畫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只想「一心拚錢沾」,小心民怨怒火燒身!

 

 

經濟/嚴審前瞻預算 立院別淪橡皮圖章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75790?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7-11 02:47經濟日報 社論

前瞻建設特別條例自始就受到藍綠各界的強烈質疑,在立法院審議時,還被抓包抄襲馬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官員的辯解也漏洞百出,惡化財政卻無償債計畫,客觀的民調都顯示過半民眾不知道前瞻建設為何物,認為前瞻條例應該暫緩或是撤回重擬,讓蔡政府陷入四面楚歌,被迫做出期程和經費減半的讓步,換得藍軍妥協而三讀過關。

從蔡政府事後喜不自勝來看,民眾才發現執政黨其實是退一進二,逆轉獲勝,因為並未訂落日條款,四年期滿後,如果立法院同意,只要「不超過前期預算規模及期程」,還可再提第二個四年4,200億的特別預算,八年總共仍是8,400億,表面有刪,實則沒減。而且空白支票可以不斷複製,特別條例永不落日,成為史上最特別的特別條例。

但是民眾對前瞻建設的質疑並不會因此而消失,更增加對蔡政府的反感。首先,抄襲的計畫當然是急就章,也說不清前瞻建設有何具體經濟效益,如何能夠改善投資環境?怎麼解決企業缺工、地、水、電、人才和擺脫年輕人低薪的困境等問題?即使後來增加育兒空間、食品安全、人才培育等項目,也沒有給個答案。

更何況,全台累積了上兆元的蚊子館,包括浪費了3,000億的核四,如何活化或攤提,八字都沒一撇,交通部長還說「將協助地方評估『軌道養不養得起』,接下來兩年將就捷運可行性與環評進行評估,若不行則整個案子只能往後延…」可見得原編列4,200億的軌道建設,根本就是先搶到錢再說。林全院長說「要一個政治人物去保證一個制度可以長期運行是不合理的」,顯示他對前瞻建設也沒信心;又說「沒有一定要把8,900億花掉」,等於承認數字灌水,早就有被刪的準備。

同時,地方政府還必須自籌3,900億元經費來配合,讓財政困窘的地方政府極可能被拖垮。立委也質疑國債增加1.4兆多元,八年稅收只增加約960億作為唯一償債來源,顯示前瞻注定是讓各級政府財政惡化,債留子孫。而雖然訂有究責條款,卻是以工程進度未達預定進度80%為指標,而非效益不彰,等於鼓勵沒有效益的建設,執行率愈高愈浪費也無所謂。

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評估報告指出,近年政府投入大量經費興建軌道,國內軌道產業發展卻極為有限,國產占比僅約四成,核心技術仍多仰賴外商,交通部軌道技術研究驗證中心的自償率和財務淨值都是嚴重的負數。加上運量未達預期,多數軌道營運欠佳,營運模式與財務負擔都有待檢討,面對人口即將進入負成長階段,軌道建設欠缺前瞻性,實在令人憂心。

事實上,前瞻條例出現這麼多的紕漏,就是限時三天通過所造成。蔡政府上台伊始,許多急就章的政策都是如此模式強迫民眾囫圇吞棗,例如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問題,趕著三天舉辦六場公聽會,卻不知早有核災區食品流入;一例一休強行通過,留下一堆問題;年金改革急其所緩,對愈晚破產的砍得最兇,衝擊經濟和公教士氣。

由此可知,蔡政府對愈有爭議的法案愈急著想要通過;愈急著通過,就愈讓民眾懷疑;民眾愈懷疑,蔡政府就更想仗著完全執政的優勢,急著通過,不惜橫柴入灶,日積月累的結果就是難以宣洩的民怨以及對政府信任度的流失。

果然,前瞻條例才通過,國發會即火速通過千億元的預算,最有爭議的軌道預算仍然是一毛不刪,不免引起民眾的懷疑和戒心。蔡總統說錢要花在刀口上,林院長也說「計畫都要經過討論與評估,也要通過嚴格預算審議」,希望立法院不要甘為行政院的圖章,應當嚴格、審慎、仔細、慢慢地審議前瞻預算,若還要倉促通過,一定會呷緊弄破碗,付出政治代價!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625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