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驅趕老僑 危害更甚斷交 外交戰火重啟? 免簽待遇不是永久的 嚴震生/七七抗戰80周年,再思當年國際關係
2017/07/07 17:27:19瀏覽227|回應0|推薦0

 

劉志攻》驅趕老僑 危害更甚斷交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705005508-262105

僑委會日前宣布,對於5月底訪問大陸的11位僑務榮譽職人員,以「接受中國國僑辦邀請及接待,透過媒體被中國政府運用,作為對台、對僑統戰的工具」為由,決定解除榮譽職銜。此項決定造成美國地區僑社不滿,至今已有芝加哥和舊金山等地僑務榮譽職人員多人請辭,全美其他各地僑社跟進響應者似有星火燎原之勢。

身為一位曾在美、加、歐等國服務過的外交人員,對於數十年來由無數外交、僑務前輩苦心經營的僑社,現正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機,自感有責任提醒蔡總統嚴肅看待此事,並要求僑委會立即改弦更張,否則政府將面臨喪失海外僑心的更大危機。

在民主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有多重代表的身分,此次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參訪兩岸的成員,乃以全美各分會之代表而非僑務榮譽職之身分參加,僑委會豈能輕率以有失「角色分際」和「言行規範」,而予「適當的處置」?如果以此標準苛責僑務榮譽職人員之言行,面對全世界絕大多數理念不同的僑務榮譽職人員,僑委會此項惡例一開,未來勢將面臨必須以相同標準予以撤職的更大挑戰。

美國地區僑務榮譽職人員的組成,除來自台灣的新移民外,還包括世居海外的老華僑,以及來自其他各地如越、緬、寮等地的華人。僑務榮譽職人員的設置,寓意在爭取海外華人對於中華民國的認同與支持。對於老華僑及來自其他各地的華人而言,他們雖然認同中華民國所代表的自由民主理念,但在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下,也支持兩岸統一、反對台獨。對於台灣新移民而言,海外僑社乃台灣社會之縮影,藍綠之爭、統獨分歧,美國各地均難倖免,但過去多年來,外交及僑務人員在力守行政中立,不介入藍綠之爭下,雖然歷經多次政黨輪替,但僑社仍能維持基本的和諧和穩定,以及對台灣的熱愛和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支持。

自從兩岸關係改善以來,不僅兩岸之間人民交流密切,海外僑胞因經商、探親等目的,往返大陸及在海外與大陸互動者日益增多,其中自不乏僑務榮譽職人員,但駐外人員多能以友善之態度、委婉的方式,並善盡溝通之能事,以致全美各地僑社至今多能維持支持中華民國的立場。僑務工作成功的關鍵不是出自法律規範和責任,而是來自於情義結合下的心理認同。

僑委會撤除11位僑務榮譽職人員,雖然意在殺雞儆猴、製造寒蟬效應,但卻因此粗暴之舉而分化及製造了僑社的分裂。僑委會嚴懲意識型態相左的僑務榮譽職人員,無異將所有不同理念的榮譽職人員,包括來自傳統僑社支持統一、反對台獨的老華僑在內,驅趕至政府的對立面,這是僑務政策有史以來的最大錯誤,也是僑務工作的最大危機。海外僑心的喪失,其危害之大,影響之深,實遠甚於邦交國的流失。失道寡助,為政者豈能不慎!

(作者為前駐英國、加拿大代表)

 

 

外交戰火重啟? 免簽待遇不是永久的

2017-07-05 02:46聯合報 徐勉生/退休大使(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431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最近兩岸關係不佳,對外交工作造成衝擊,讓我想起一件幾年前的舊事。

二○○三年,我奉派到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工作。那時的代表就是李大維先生。我到任後,李代表說:眼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爭取歐洲申根國家的免簽證待遇。

我們與歐盟執委會官員交涉,他們說原則上不反對,但需要全體會員國的共識,建議去爭取會員國支持。於是我們分別去跟比利時及盧森堡外交部官員交涉,他們都說原則上不反對,建議我們去向大國遊說。報回國內後,外交部指示我們在大國的代表處積極進洽駐在國。詳情如何,我不知道。但是事情並沒有具體進展。

二○○八年初,我被調離布魯塞爾。行前我向歐盟、比利時及盧森堡的友人辭行。談話中,我還是請他們協助推動免簽證案。其中一位跟我非常友好的官員說:「你要離開了,我告訴你真實情況吧。申根會員國給予其他國家國民免簽證待遇,有四項重要的衡量指標。

第一、該國護照的可信度。是不是晶片護照或機器可辨識護照,偽、變造的護照多不多?

第二、持該國護照非法入境或非法居留的情形。

第三、持該國護照國民的購買力如何?

第四、有沒有政治顧慮。你們符合前三項指標。」

我非常感謝他坦誠相告。其實我們也猜到了。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都說不反對,卻沒具體進展的原因。因為他們顧忌中國大陸的反應。

二○○八年四月,我離開了布魯塞爾。當年五月廿日,馬總統就任。然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上。事情有了神速的進展,駐歐同仁居然促使申根國家,把一個對他們而言沒有急迫性的案件,在很短的時間裡,完成非常複雜的行政程序,終於在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正式實施。

這就是兩岸關係改善以及「外交休兵」帶來的紅利。但免簽證待遇不是永久的。

巴拿馬總統公開宣稱,因為兩岸外交休兵結束,才轉向中國大陸。外交休兵結束是否意味兩岸將重啟外交戰局?這把戰火會不會燒到一般民眾?近來持我國護照在境外從事詐騙犯罪的情形屢見不鮮。我很怕中共用此事當藉口向申根國家施壓,取消我們國民的免簽證待遇。我非常不希望外交人員努力得來的成果,就這樣隨流水而去。希望政府採取必要預防措施,避免悲劇發生。

 

嚴震生/七七抗戰80周年,再思當年國際關係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56876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7-07 03:01聯合報 嚴震生

今年是七七抗戰八十周年,儘管現政府不太可能重視這歷史事件,但台灣卻必須由當年國際關係,記取教訓。

中日戰爭並非始於盧溝橋事變,嚴格說來,衝突始於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不僅占東北、建滿洲國,還進軍熱河,甚至上海也發生淞滬戰爭。國際聯盟派李頓調查團查訪,指關東軍行動並非自衛,但日本卻選擇退出國際聯盟。

當時美國國內充斥孤立主義,因此對日本侵略行為,僅能由國務卿提出不承認主義,一九三○年代美國通過四次中立法(Neutrality Act),就是不想捲入東亞衝突。儘管羅斯福總統或許同情中國,但七七事變後,也僅能發表「隔離演說」,對日本進行「道德禁運」。美國對日本採取較嚴格的軍事制裁,是在歐戰後,而介入東亞戰局,與中國進行軍事合作、共同抗日,則在日偷襲珍珠港後。

美國對日本採取較容忍態度,當然和國際現實脫不了關係。一次大戰後的日本,早躍升世界級強權。國際聯盟成立後,它和英國、法國及義大利是理事會四常任理事國。在華盛頓會議限制軍備部分,日本海軍船艦噸數,雖然低於傳統海權大國美英,卻高過法國及義大利,世界排名第三。

美國前駐北京公使馬克謨在一九三五年未公開的國務院談話,大致反映職業外交官對東亞情勢的見解。他認為日本在東北的行動事實上是遵守《華盛頓公約》,反倒是中國所採是不妥協態度,片面廢止先前與日本簽的條約,迫使日本採取行動保護其利益。馬克謨的觀察是美國政策如「不承認主義」,事實上是間接鼓勵中國採取頑強抵抗態度,讓中國人存心鄙視其法律義務、採取挑釁方式、並使用暴力。他認為如果對日本採取合作政策,或許能夠避免日本軍事作為。這個對侵略者姑息立場,充分顯示強權間的互動,完全是國家利益現實考量,和道德無關。

如檢視抗日戰爭中的美日關係,就必須正視日本此時絕對是大國。任何美日間互動,都是大國關係。在國際關係基本上是強權政治展現的認知下,日本和另一個非強權衝突,只要不直接影響其利益,是不會引起強權正視。日本有能力操控大國關係,中國則僅能訴諸國際道德,這也是為何在太平洋戰爭前,中國存在著相當大的孤立感及挫折感。

台灣目前面對的國際現實,和當年類似。中國雖未獲得國際社會介入協助,但因為有廣大腹地及願意拚鬥決心,還能撐到太平洋戰爭,以至最終有勝利機會。

蔡英文政府若因美國船艦未來可能停靠台灣、或是對美進行軍購不會中斷,而天真以為台海衝突發生時,只要不是台灣挑釁或片面改變現狀,就能獲得美國軍事協防,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今天中國綜合國力,早超越當年的日本,只要北京不攻擊美國領土,華府大概能做的就是「不承認主義」或「隔離演說」等消極作為,台灣能否對抗來自對岸的軍事壓力,才是真正關鍵。

(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597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