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02 13:31:30瀏覽212|回應0|推薦0 | |
聯合筆記/香港:20年之喜 30年之憂 2017-06-30 00:21聯合報 李春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54838 香港回歸廿年,北方官媒一反過往,在罵足三年之後,挖空心思來說香港好話,包括好多港人都不知的香港好處。想想也簡單,千年一日,中土遺風,今上幸臨,都要灑掃的。 然而在這灑掃中,掃出個中土好多人不解的話題,那就是港人怎會長壽,那麼擠迫的地方,住著是鴿子籠,受著資本家殘酷壓迫,水深土熱之中,還一天到晚示威,怎會長壽? 然而這是真的,而且真的是發生在過去數年間,還可以說是香港回歸以來登上的世界紀錄,那就是港人長壽,冠絕全球。 香港男人本來長壽已超過日本,但不受重視,香港政府統計處二○一四年就說香港平均壽命世界第一長,但沒人認可,直到去年港女也有超過日女的長壽紀錄,才被稱為世界第一。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去年七月的報告,香港男女平均壽命分別長達八十一.二四歲及八十七.三二歲,比日本人更長命,是世界第一長壽地方。 日本厚生省的公布比較權威的,這紀錄不爭議了,但要爭議長壽的原因,比如食物吃盡全球最好之說、醫療保障覆蓋到位之說、環境有山有海怡人說、工作努力到八十歲還要上班說等,直到現在,也沒權威得可以一統之說。但最令人信服的,是香港是個「手停口停」的社會,人人都要自力更生,練出長壽獨門絕招。 然而另有一個相應的世界紀錄,一直擺在那裡但無人留意,那就是香港還是全球國家地區中,出生率排名最低的一群。 據港府人口出生率資料,香港人口出生跌逾卅年,二○一一年香港千人生十三.五人,一三年每千人只有七.九個新生嬰孩,到一六年略有反彈至八.二人。 香港人長壽冠絕全球,這是大喜,香港出生率低,這是大憂。出生率太低;人口壽命越來越長,一方面意味著人口的老化,一方面意味著適齡勞動人口的收縮,而這兩者,都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有負面的影響,也可能導致公共財政收支失衡。 香港社會對人口老化有足夠的關注,但主要是從經濟和社會發展前景去看的,還沒有從政治衝擊層面上去看,因為人口結構失調,除有經濟和社會後果,還一定會有政治後果顯現。所以香港人要憂慮的,不僅有卅年後的「一國一制」,還有卅年後的「一城老人」。
恩威並重 習近平對港開4藥方 https://udn.com/news/story/11252/2558606?from=udn-relatednews_ch2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為香港新一屆政府就職監誓後與新特首林鄭月娥合影。 歐新社分享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為香港新一屆政府就職監誓後發表重要的「七一講話」,全程主談「一國兩制」,亮出他個人政治特色的「底線思維」,他叮囑新一屆香港政府要加強打擊港獨。 習近平在講話中,稱完全相信林鄭月娥會恪盡職守,不負中央和香港市民信任。他又特別對行政、立法及司法機構負責人說,要「一寸丹心唯報國」,要站在國家的高度觀察和思考問題,加強打擊港獨活動。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香港有五大問題,需要從四個方面來解決。 所謂香港的五大問題,他認為是對維護國家安全和制度欠缺完善、對國家歷史和民族感情「有待加強」、社會在重大問題上缺乏共識、經濟發展欠動力同時傳統優勢漸失,房屋問題嚴重。 習近平說,香港要解決這些問題,要有四個藥方:一是要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正確處理特區與中央的關係;二是始終按國家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特別要求加強公務員和香港青年對國家憲法和基本法的了解;三是要聚焦發展,強調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仍有很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四警告香港不能捲入泛政治化漩渦,香港經不起折騰和內耗。 但習近平講話用更多篇幅,去談「一國兩制」。他雖然沒有對「一國兩制」作出新的詮釋,但強調回歸後香港能保留自身優勢,魅力更勝往昔,香港資本主義和生活方式、法律基本不變。「時間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歷史遺留香港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能令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安定,是「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他對「一國兩制」突出強調,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說「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一國兩制」的提出首先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為此要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正確處理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 習近平還引用香港俗語,來告訴香港人「蘇州過後無艇搭」。香港的政治評論員稱之為「恩威並重」,展現了他對香港強硬的一面。 閱讀秘書/蘇州過後無艇搭 「過期不候」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廿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致詞時,講了一句廣東話俚語「蘇州過後無艇搭」;此話出處有「風景」與「地理」兩版本,現都指「過期不候」,即機會過了、就沒有了! 此俚語的「風景版」,源自古時蘇杭一帶經濟發達,前往蘇杭做生意的廣東人很多,對蘇杭美景十分留戀;一日,數名商賈在遊船時談及美景,其中一個心動了、便打算前往,但船卻快到蘇州了,於是便提醒他,「蘇州過後無艇搭呢,想要去的話,得趕緊換船了。」 另一「地理版」是指,古人會向往北的旅行者忠告,形容過蘇州之後,原滿布水道運河的地方會漸漸減少,要改走陸路。此話在沿用多年後,加上廣東人擅長經商做生意,「蘇州過後無艇搭」的意思轉為「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即:機會過了、就沒有了,「過期不候!」
習引經據典 感性談陸港關係 https://udn.com/news/story/11252/255860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7-02 02:09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發表「七一講話」,引經據典,感性陳述香港與中國的關係。 習近平說,「此時此刻,站在經過歲月洗禮、發生滄桑巨變的香江之濱,我們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習近平表示,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近代以後,由於封建統治腐敗、國力衰弱,中華民族陷入深重苦難。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區區一萬多英國遠征軍的入侵,竟然迫使有八十萬軍隊的清朝政府割地賠款、割讓香港島。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更是一次次被領土幅員和人口規模都遠遠不如自己的國家打敗,九龍、新界也在那個時候被迫離開了祖國懷抱。那時的中國歷史,寫滿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他說,廿年前,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洗刷了民族百年恥辱,完成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一步。 廿年後,香港回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香港從此走上同祖國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 斗轉星移,歲月如梭。香港已經回歸廿年。依照中國的傳統,男子廿謂之弱冠。習近平因此稱當天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年禮」。他引用詩經小雅「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以松竹繁茂比喻香港特別行政區「弱冠之年」的繁榮興盛。 在談及要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時,習近平引用「漢書.劉向傳」中的「和氣致祥,乖氣致異」。他指出,香港雖有不錯的家底,但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只有團結起來、和衷共濟,才能把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建設好。
「夫人軟實力」 搶鏡不輸習近平 https://udn.com/news/story/11252/2557717?from=udn-relatednews_ch2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6月30日前往香港東華三院賽馬會松朗安老綜合中心參觀看望。圖為彭麗媛與大家一起製作手工。(新華社)分享 香港回歸20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他說出口的每個字都受到密切關注。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也不遑多讓,以「軟實力」出擊,搶走不少鎂光燈焦點。 中央社報導,彭麗媛此次隨夫訪港,她在會見大眾時因穿著得體和具魅力躍上頭版,習近平則維持較正式行程,包括大型閱兵及會見受訓員警。 習近平伉儷前天抵達香港,彭麗媛塑造出的形象,顯示北京亟欲在國際舞台提升軟實力,內地官媒稱讚彭麗媛的「公共外交」傳遞出「善意」。 據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的妻子在公開場合受到的關注向來就不及其他國家的第一夫人,尤其美國第一夫人。 習近平訪港三天未安排會見一般民眾,將這項任務交給彭麗媛,她這兩天參訪了一間幼兒園和安老院。 彭麗媛在社群媒體上受到讚揚,就連通常持懷疑觀點的論壇也出現讚聲。一名網友說:「雖然我不是習近平的粉絲,但他的妻子絕對是很體面的。」 但部分觀察家批評彭麗媛的參訪,是利用社會較脆弱的一群人來作秀。一名網友說:「從幼兒園就開始洗腦,真恐怖。」
走過20年 我的夢幻香港 不香了 2017-06-25 01:27聯合報 李月治/新住民(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44742?from=udn-relatednews_ch2 看了聯合報「香港回歸廿年」系列報導,讓我憶起兒時的夢幻香港。 家鄉福建泉州是個僑鄉,一九七○、八○年代,不少到南洋、香港一帶打拚的鄉親,被稱為「番客」、「香港客」;衣錦還鄉帶回美金、港幣、黃金、布匹、藥材,在當時不富裕的家鄉總會引來一陣騷動,親戚還會來「脫草鞋」接風洗塵。這是閩南僑鄉的習俗,親戚帶上雞蛋、麵線、花生等農產品看望,換回貴重禮物甚至金錢,其實有以小博大的意味。這些「香港客」在家鄉起厝、建廟、修墳,好不風光,也帶來家鄉經濟的繁榮。 每當香港客對村人說起香港,眼裡總有掩不住的驕傲和優越感。當時只有一年一度的佛誕節,村民才會大魚大肉辦桌請客,有位香港客返鄉剛好遇上佛誕節,村人爭相請吃辦桌,他笑著說:「香港天天都嘛在過佛誕節。」 當時香港在我們眼裡是個遍地黃金,令人神往的夢幻地,只要有親人在香港的同學,他們的穿著、文具總是洋氣十足,高人一等,讓我們羨慕不已!若有香港的年輕人要返鄉娶妻,媒人必定踏破門檻。鄉親若要申請赴港探親,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一道道複雜的手續,一層層嚴格的審查,方可成行,返鄉時必定又是分送村人禮物風光一番。 當時有歌手艾敬唱紅了〈我的一九九七〉:「我的那個他在香港…什麼時候有了香港,香港人又是怎麼樣?他可以來瀋陽,我不能去香港…香港、香港,怎麼那麼香…一九九七快些到吧…」 時代巨輪輾過,香港回歸後,特別是開放自由行後,大陸人去香港如走灶腳,不再稀奇;隨著大陸崛起,我的同學甚至說:「香港不香了,和內地比,差遠了。」隨著香港內地化,東方之珠少了神秘,似乎不再那麼耀眼璀璨,香港走過繁華歸於平淡,我兒時的夢幻香港也消失不見了。
回顧╱習近平之前 江澤民、胡錦濤、張德江訪過香港 https://udn.com/news/story/11252/2553172?from=udn_ch2cate6640sub11252_pulldownmenu江澤民與英國王儲查理斯在中英政權交接前的晚宴上會面。圖/BBC中文網分享 江澤民以大陸領導人身分在中英政權交接儀式上致词。圖/BBC中文網分享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6月29日起,至7月1日訪港,出席香港主權移交20周年活動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統計大陸高層領導人前後共16次訪港。 BBC中文網報導,1997年6月30日,江澤民到香港參加中英政權交接移式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系列慶祝活動,這是大陸領導人首次訪港。 大陸官媒人民日報1997 年7月1日的報導,江澤民率團訪港的重大行動具有重要的歷史及現實意義,體現了大陸對香港回歸的高度重視,顯示了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一基本方針的決心。江澤民題寫的「香港明天更好」大字橫幅首次亮相。 1998年江澤民再度訪港,出席香港特區成立周年慶祝活動,7月2日出席香港新國際機場(也稱「赤鱲角機場」)開幕典禮。 江澤民第三次訪港是2001年5月,出席《財富》雜誌主辦的《財富》全球論壇香港年會。雨會的還有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等多國政要和商界領袖七百多人出席,香港政府實施了空前的嚴密保安。 大約三千名員警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論壇的會場一帶高度戒備。事前已有包括香港法輪功在內的29個團體表示要舉行示威活動。法輪功表示已有超過60名成員被香港事務處拒絕入境。 江澤民歷次訪港都選擇下榻李嘉誠旗下的紅磡海逸酒店,與李氏父子共進早餐。 2002年江澤民第四度訪港,出席香港特區成立五周年紀念,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屆政府就職典禮,董建華續任特首。 2007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曾蔭權就職為香港第三任特首。 這是胡錦濤2002年就任國家領導人後首次訪港。在1999年,胡錦濤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港,主持香港回歸紀念碑落成揭幕儀式及出席回歸兩周年慶祝活動。 2012年香港民眾在胡錦濤訪港期間上街抗議表達訴求。圖/BBC中文網分享 2007年胡錦濤訪港三日內,政治團體舉起「平反六四」、「爭取普選」的標語和橫幅抗議。民主派人士在7月1日發起遊行,爭取香港全體立法會議員和特區行政長官雙普選。 2012年,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第三次訪港,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周年紀念活動。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及候任特首梁振英到機場迎接。 2012年胡錦濤第三次访港,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區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活動及新政府就職儀式。圖/BBC中文網分享 香港社民運副主席吳文遠等人在胡錦濤車隊沿途一處天橋拉開「平反六四」、「還我旺陽」兩張巨型橫幅,但一分鐘後即被10多名員警拉回。雙方發生推撞。 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應香港特梁振英邀請,在2016年5月17日至19日訪港,並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張德江是中共新一屆政治局中首位訪問香港的常委,也是2012年底習近平接任中國領導人後首位訪問香港的政治局常委級別的中共高官。 張德江(右)與香港特首梁振英(左)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圖/BBC中文網分享 近四年來沒有政治局常委級別的中共領導人訪問香港。香港在2014年發生要求普選的「佔領中環」運動,2015年發生銅鑼灣書店老闆李波等五人失蹤事件,2016年春節期間發生旺角騷亂,社會上與北京政府對抗的聲音越來越高漲。 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前夕,時任國家副主席、掌管港澳事務的習近平首次訪港,檢查奧運馬術比賽籌辦工作並考察香港特區。 2008年習近平首次訪港,與香港特首曾蔭權出席協助救災的政府飛行服務隊活動。圖/BBC中文網
習近平訪港 傳送債券通大禮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2546179?from=udn_ch2cate6640sub7333_pulldownmenu分享 大陸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昨(25)公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6月29日至7月1日,赴香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大會、第五屆香港特區政府就職典禮。這是習近平就任大陸國家領導人後的首次訪問香港。 今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0周年,也是第五屆香港特首和香港政府團隊的就職典禮,新華社昨日發表快訊指出,身兼中共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將赴香港視察三日。外界相當關注是否會有「債券通」等相關政策利多公布,但大陸官方目前仍未發布細節。 由於人行已於6月21日公布「債券通」中的「北向通」(香港投資大陸債券)暫行管理辦法,外界認為,「北向通」實施時間,可能會在7月1日當天向外宣布,港股可能上演慶祝行情。 消息指出,習近平訪港的首晚將前往香港禮賓府,也就是過去英國殖民時期的總督府,出席現任香港特首行梁振英所設的晚宴。30日上午則預計往新界的石崗軍營,檢閱大陸解放軍駐港部隊。同日,預料還會在香港會展中心接見香港政商各界團體及人士,及出席香港政府所設的晚宴。 在回歸紀念日當日,習近平將出席升旗儀式及七一酒會。習近平計劃於離港前,視察港珠澳大橋、或參觀西九龍附近的基建設施,未來香港高鐵總站及新落成的西九文化區粵劇中心,均在官方行程考慮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海軍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中共空軍「殲-20」新式隱形戰機將到訪香港。 香港商業電台報導,受到各地恐怖攻擊影響,香港警方極度重視習近平訪港,將出動8,000至9,000名警力維安,除各區調派應變部隊外,香港警方的機動部隊、衝鋒隊、反恐特勤隊、飛虎隊、爆炸品處理課等單位都將參與,並會從輔警會抽調約800人,暫時接手警方日常的巡邏工作,將是香港回歸以來最高等級的維安。
香港回歸20年 習近平7月1日訪港 https://udn.com/news/story/11241/2544587?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6-25 04:10經濟日報 記者李仲維/綜合報導 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兼政府換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屆時將親臨香港出席慶祝活動,並為新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監誓。 習近平將於6月29日至7月1日訪港,香港電台引述消息稱,習近平訪港首日,將接見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與官員,及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新團隊;翌日,習近平將前往駐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視察,晚上出席晚宴,並與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會面。 林鄭月娥22日已公布新一屆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名單。新一屆行政會議由政治委任制度下的16位主要官員及16位非官守議員組成。他們的任期將從7月1日開始。 香港主權回歸20年來,在經濟金融方面,從1997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港幣1.37兆元增長至2.49兆元,年均增長3.2%。20年來,香港股市市值漲了七倍多,上市公司數量增加兩倍多,日均交易額增長四倍多。 20年間,赴香港上市的陸資企業增加九倍。1997年底,只有101家陸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數量的15%;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2家陸企在香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的51%,占港股市值63%。 人民銀行日前提出《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顯示「債券通」即將上路,進一步深化大陸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聯合/香港的特殊性,北京應給予特殊尊重 2017-07-01 01:48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57017?from=udn-hotnews_ch2 今天是香港回歸廿周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程赴港參加慶祝活動,並主持新任特區政府的就職典禮。對香港人而言,這個日子的感覺卻是複雜、甚至有些失落的: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誠然是更緊密了,但香港的特殊性卻在剝落;尤其,歷經雨傘花運動和特首普選訴求的落空,香港人對於未來的想像難免感到悲觀。這樣的情緒,需要北京的理解與寬慰。 最近當人們不斷追問,當年鄧小平「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而今安在時;事實上,許多港人已體認到,「五十年不變」的說法其實已漸失支點。原因是,過去廿年中國大陸變化太快,遠遠超乎人們的想像,其變化已改變了過去香港與內地的偌大反差;而包括上海、深圳、北京的崛起,都分散了香港當年作為中國唯一經濟櫥窗的獨特風光。這點,正是港人感到失落的深層心理因素;對台灣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回顧廿年來香港與大陸「內地」的磨合,一直隨著雙方各方面互動和拉鋸的消長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張弛。在中國的協助與關懷多的時候,(如北京在當年SARS風暴時提出CEPA的安排),港人可以接受雙方關係更向「一國」傾斜,有時甚至懷著感激的心情。然而,在中共對香港的控制和壓力增加時,港人又會轉向對「兩制」的渴望,希望北京給香港更多的空間。也因此,即使像港珠澳大橋這樣明明便利聯通的工程,都不斷遭到抗議,認為旨在便於中央控制。 整體而言,回歸二十年後,香港的經濟、金融、交通建設、人員往來,乃至於行政措施,與大陸逐漸拉近;在中國大陸眼中,可能視之為一大成就。然而,就香港的人心向背而言,卻似乎與大陸漸行漸遠,包括過量的陸客,都加深了「內地化」的恐懼。主要癥結,是香港人擔心不斷「內地化」的結果,自己將失去原有的特殊性,包括失去原本享有的自由和法治。香港人民這樣的憂慮,中共恐怕不能漠然以對。 從中共主政的立場,或許認為把香港納入自己的統治體系,和其他省市特區一元化地平等對待,才是成功的民族大業。然而,從香港人的立場出發,卻未必如此。從香港歷史的獨特性看,它從一個海角漁村成長為一個國際金融重鎮,主要得力於它相對寬鬆的被殖民歷史,以及它在冷戰夾縫中取得的自由發展環境。身處中西交會之地,香港長期來熟悉西方的制度與價值,也積累了廣泛的國際經驗;雖缺乏政治自主,卻享有高度的自由和法治。香港見證過一波波的難民潮和政治動盪,卻從未懷疑過自身的中國人身分,他們以自己的特殊性自豪,也害怕失去這種特殊地位。 面對香港人的敏感心理,北京應該承認香港的獨特,並包容及尊重它的獨特。「一國兩制」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在統一的國家主權之下,讓香港社會的特殊性──包括它的政治、法律、經濟、文教的「香港特色」能繼續發展。近幾年,所謂「港獨」的出現,正是因為年輕世代不滿中共的過度控制,進而影響香港民主進程,因而產生的反彈和抗爭。這種港獨主張,對於其他世代市民未必有傳染力,也因為態度過激,而傷害了香港民主派好不容易建立的溫和民主。而今,中共要遏止香港的「分離意識」,必須先鬆開自己對香港控制的手,實現香港特首普選的承諾,把更多自治權力交還香港,讓香港人在自治中尋求及維持其自豪。 廿年前,香港懷著半是忐忑、半是期待的心情回歸;廿年後,這樣的心情仍無改變,只是多了一份自身特殊性不再的失落。事實上,一個具有特色的香港,是中國大陸的可貴資產。一個民主、平等、繁榮的香港,讓一國兩制取得實質意義,才更符合中國大陸的長遠利益。
林鄭月娥:堅定擔任一國兩制執行者 2017-07-01 11:06udnTV 記者何純輝╱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557414?from=udn-relatednews_ch2 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屆滿20週年之際,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號前往香港,出席第五屆行政特區長官林鄭月娥的就職典禮,林鄭月娥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將依循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方針執政,向中央政府及香港人民負責。林鄭月娥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將依循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方針執政,向中央政府及香港人民負責。美聯社
港青寧可回歸英國?他說真實其實很殘酷 https://udn.com/news/story/11241/2545285 2017-06-25 12:49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香港回歸中國20年,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蘇鑰機受訪談香港人自我認同變化,以下以第一人稱表示: 香港中文大學調查香港人自我身分及國家認同變化多年,發現香港人自認中國人或港人,跟政局很有關係。2006、2007年到2012年這段期間,香港在前任特首曾蔭權時代,經濟發展不錯,跟大陸關係比較好,政局也比較穩定,香港人自認是中國人比例較高;但到最近幾年尤其是2014到現在,港人對中國認同比較低,認為自己是港人比例升高。 香港早期政治陣營可分左、中、右,但這是上個世紀60、70至90年代的事,當時左派是指跟中國接近,右派跟台灣國民黨接近,中間是比較商業的路線。但回歸後,香港跟台灣關係比較淡,比較親台灣的媒體都沒有了,香港時報、工商日報,星島日報也改變了,基本上已無傳統的右派,變成香港本土和中國大陸兩個陣營。 中大去年做民調,首次加入支持港獨選項,在政治陣營選擇上,也加入強調香港主體性的「本土派」選項,是因為2014年雨傘運動後,真的有些年輕人和少部分其他年齡階層的港人,同情或認可這種想法,因此我們也加入這問題。 我們統計後發現,支持港獨的有17.4%,這比例相當明顯,這跟政治情況也很有關,當管制不好,讓市民覺得沒希望,這種獨立的想法就出來。 港獨說法,是過去沒有的事。以前大家覺得回歸後,不要想自決、獨立,因為這根本不可能,港人也沒這意願,因為很多港人都是大陸來的,對大中華有感情,也有很多親戚在大陸。但近年因為政改不順利,普選無望,很多青年在回歸後出生,覺得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才漸漸出現獨立說法。 至於有少數年輕人說寧可回歸英國,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港英政府是怎麼回事,以為香港以前很美好,覺得在英國人統治下也不錯。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年輕人沒太多社會經驗,也不熟悉歷史,這種想法不被多數港人接受。 很多年輕人是在1997年後出生,不知港英政府怎麼回事,以為英國尊重香港人,給予有限度的民主,比較自由。這在某種程度是對的,但很多年輕人根本把港英政府浪漫化;事實則是,當時若不威脅英國法治,是有自由,但基本上沒有民主,要到1980年代談判後,英國才把民主元素引進來。 以前英國政府其實在很多方面不公平,英國人高於香港人,香港人分成不同階層,普羅大眾情況也並不好。直到今年50周年的67暴動後,英國人覺得不能這麼高壓,要改善民生,讓年輕人覺得有機會,才慢慢香港經濟起飛,房子問題也初步解決,但年紀比較大的一代都知道英國政府對香港的不公。港人喜歡英國政府一些東西,但英國真的這麼好?港人是有意見的,這跟年輕人憑空想像很不一樣。 至於港獨狀況,近來又改變了,因為大家發現港獨根本不可行,政府也以強硬手法來控告示威的人,獨立的聲音基本上已不見。不論從一般反映或媒體報導,之前鼓吹港獨的人都不願出來,顯然大家已覺得此議題不重要。我想這是因為經過選舉及政府大力打壓港獨聲音,大家冷靜思考後的結果。
星期透視/香港回歸廿年 台灣逐漸港澳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5858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7-02 03:04聯合報 趙建民/文化大學講座教授兼社科院院長 香港回歸廿年,與大陸的關係日益密切,交流水乳交融,每年到港的陸客逾四千萬,占香港總遊客的七成五;雙方《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簽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形成、大陸主要企業在港上市等,從經濟和社會角度看,香港和大陸已經融合了。 然而,港人對中國的認同卻空前低落,對北京變相指派的特首意興闌珊,因反中而起的社運遍地開花,占中雨傘革命餘波盪漾,陸港關係空前緊張。值此關鍵時刻,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港參加慶典,希望「總結經驗,謀劃一個行穩致遠的一國兩制」。「一國兩制」究竟出現甚麼問題?對台灣有何影響? 面對生活水平、自由、秩序等各方面都高出大陸甚多的香港,如何吸引港人認同,以維繫共同家園的形象,無疑是北京思考香港回歸時的最主要考量,精心之作便是「一國兩制」。換言之,「一國兩制」的精髓,在於提供港人若干自主權,以換取對中國的認同。這個制度的成功,建立在中國的落後,以及社會主義不入港的承諾之上。 然而,回歸慶祝尚未消褪,亞洲金融風暴已幡然降臨,靠著朱鎔基總理「只要特區政府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承諾,香港安度危機。但陸方援救,卻也同時宣告了「一國兩制」的蛻變:中國崛起重振了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當初以自主換取認同的脆弱設計,將難以為繼。 二○○三年七一遊行,港人反對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抗議限縮結社和言論自由,態勢已非常明朗:隨著經濟力提升,北京的權威日重,要想贏回港民認同,已是難上加難。 弔詭的是,當「一國兩制」在香港日薄西山之際,台灣對它卻益發恐懼。日前台南市長賴清德在美國僑界演說時,強調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以及廢除台獨黨綱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最後的「一國兩制」,暴露執政黨對香港化的深沉憂慮。 賴市長並非杞人憂天,和香港相似,台灣人對中國的反感日增,巴拿馬斷交,更凸顯了主權自主的無力,迫使台灣人在對中國的情感和認同上,背道而馳。中國認同弱化是一回事,但台港情況完全不同,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曾經是香港的宗主國,而香港卻從來不具備此屬性。主權有至高無上的不可侵犯性,是國安的政治外交屏障,為何有些人對此保護傘缺乏信心,進而憂慮去主權的港澳化? 擔心台灣步上港澳後塵的,其實是對中華民國主權地位的欠缺信心,其原因大概又和「中國」兩個字有關,這是為何執政黨內不斷出現「去中國化」呼聲。對這些人而言,兩岸的距離越遠,似乎對台灣的安全越有保障。 假如中國來的都可怕,那麼我們可以信任姓李的嗎?在中國七位總理中,有兩位姓李;可以信任姓陳的嗎?毛澤東執政時期,曾有姓陳的任國家領導人;可以信任姓蔡的嗎?中國副國級領導人中,曾有一位姓蔡。若然,我們的恐懼將永無止境。或謂反對中國乃因國際上大家都承認大陸代表中國,姓氏豈可同日而語?但國際上不也都承認百家姓來自中國嗎?領導人不也都代表國家? 面對強大對手,憂患意識有其必要,也是健康的,但是,莫名的恐慌,卻易陷入被迫害的虛幻狂想,若不及時逃脫,一旦噩夢成真,將使原已難解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香港有其特殊的歷史定位,不是其他國家或地區可以比擬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