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03 10:21:33瀏覽274|回應0|推薦1 | |
社論-當兩岸開放三十周年遇上中共十九大2017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03000016-260202 時序剛進入下半年,展望未來這半年,可見到其中有著深刻影響兩岸的兩大動態,一是兩岸開放屆滿30周年,二是中共十九大登場;而且,這兩件事的時間點,有可能靠得很近,實對兩岸關係意義重大。我們希望兩岸雙方珍惜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難得成果,也盼中共十九大能訂定包容性的對台政策新方針,使今年下半年成為兩岸關係否極泰來的轉機期。 兩岸開放屆滿30周年,是回溯1987年11月2日,時任總統蔣經國開放台灣居民赴大陸探親,為兩岸交流互動揭開序幕,也為台商大陸投資及兩岸貿易打開了大門;此事至今年11月2日將屆滿30周年,屆時兩岸雙方都會隆重紀念,及作回顧與展望,而深刻影響兩岸關係未來走向。 巧合的是,中共預定今年下半年舉行十九大(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除選出黨的新一屆領導層外,亦將訂定未來5年政策方針,其中對台部分,政策究竟是趨於和緩、寬鬆,或趨於強硬、緊縮,目前已引起海內外熱烈預測。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十九大登場的時間,有可能和兩岸開放屆滿30周年之日靠得很近。中共迄今只表明,十九大將在今年下半年舉行,至於確切的舉行時間點,稍後才會正式公布。 而千禧年後陸續登場的近3次中共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時間都是在秋天。即十六大舉行日期是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十七大是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十八大是2012年11月8日至14日。綜合來看,這3次大會舉行的時間點,都落在10月中至11月中的範圍內,也都很靠近兩岸開放周年之日。 今年下半年中共十九大登場時間,依例訂在上述範圍內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比照上一次(十八大)的時間點,而於今年11月8日至14日舉行,那就和兩岸開放屆滿30周年之日(11月2日)非常靠近。另外,也不排除十九大開幕日往前挪到11月1日或2日,而和兩岸開放屆滿周年之日重疊。 無論十九大舉行時間如何訂定,我們都非常期盼,中共領導層能夠珍惜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難得成果,而在十九大的政策宣示文件上,儘量對台作包容性的表述,多多鼓勵兩岸雙方作經濟、社會的交流與融合,而相對減少批判性的說法,以帶來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氛圍,開創兩岸緊密互補互利的新局面。 嚴格說來,近30年來兩岸交流合作的成果,確實得來不易。儘管雙方政治互動形勢變幻無常,其中甚至曾出現海峽上硝煙瀰漫的戰事一觸即發狀況,所幸,有賴雙方民間基於同文同種情懷,一直頂住政治因素干擾,不斷推進兩岸經貿(及社會)交流合作向前行。 譬如,兩岸經貿方面,從早期零星接觸、偷偷摸摸往來,發展到今天,台商在大陸投資已近10萬家,實際投資金額超過3千億美元;而2009年才開放的陸資入台,則是方興未艾,前景寬廣。至於每年兩岸貿易金額,亦已上看2千億美元,是全球很顯眼的貿易夥伴。要言之,蓬勃發展的兩岸經貿,目前已讓雙方民間密不可分。 因為有這個基礎,所以中共十九大政策文件的對台部分,可以順理成章地促進兩岸經貿(及社會)交流深化發展。雖然,中共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策文件,慣例都會強烈批判台獨、促進統一,十九大文件也不會例外;但願後者能以更多積極性的表述,來促使兩岸深度交流合作,及追求兩岸共同利益最大化,讓兩岸走上融合的康莊大道。 台灣的蔡政府,當然應同樣珍惜兩岸開放30年來的成果。自去年520後,由於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惡化;多虧了兩岸企業既有合作關係「老本」在支撐,蔡政府才有底氣去開拓新南向市場。 面對下半年要舉行的中共十九大,蔡政府應誠心地將其視為改善兩岸關係契機。即便不願承認九二共識,至少應參考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法,認同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 此外,當前蔡政府需妥善處理陸美台3方關係,千萬要避免讓台灣成為美國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美國國會推動美國軍艦停泊台灣港口、美國政府批准新一批對台軍售,這些新動態,蔡政府皆宜低調以對。 話說回來,和大陸交流合作的好處,很可能比一味親美的利益更多。蔡政府需有這種認知,並藉中共十九大契機,積極改善兩岸關係。 (工商時報)
聯合筆記╱柯文哲吃定民進黨 2017-07-06 03:00聯合報 林修全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6511?from=udn-relatednews_ch2
台北市長柯文哲翅膀硬了,吃定民進黨和深綠團體。 柯文哲的政治盤算,其實很簡單,就是挖東牆、補西牆,這是數學問題,也是政治上的選擇題。 上次選舉,柯文哲以白色力量為號召,在民進黨禮讓助攻下,成為無黨籍的首都市長。如今,柯文哲的民調支持度下滑,民進黨的執政聲勢下挫,基本盤早已不如兩年半以前,柯文哲想方設法要補救,才有可能繼續連任。 因此,柯文哲將自身投向非綠陣營的懷抱,希望拓展更多選票。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之行,柯文哲登陸後,與上海市長應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均提到「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說法,是此一戰略下的戰術運用。 柯文哲在大陸的舉手投足、言論說詞,激怒獨派人士,甚至質疑他親中賣台;不過,罵歸罵,柯文哲已充分證明,他是民進黨政府主政下兩岸僵局的一步活棋,完全不同於傳統綠營人士,甚至比台南市長賴清德更有機會,成為海峽互通的橋梁。 一旦柯文哲塑造了與中國大陸友好的個人形象,他的盤算是就有可能爭取到中間選民,或是泛藍支持者的選票,補強原本已潰散的基本盤。 同樣道理,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人事案,柯文哲不想全部都安插民進黨人馬,導致北市府和農委會一直喬不攏,柯文哲無非是想藉由一些職務,拉攏非民進黨人士,打破原本「白綠合」的既定框架,擴大勢力範圍。 只是柯文哲難道不怕開罪民進黨或獨派人士,造成票源流失?這個算盤不難打,一來是台北市的基本盤,本來就藍大於綠,二來是綠營執政成績不佳,支持者轉為隱性。柯文哲與其花時間跟泛綠這群人搏感情,倒不如直接轉向藍營選民下功夫。 何況,燙手山芋在民進黨手上,畢竟,柯文哲不可能不爭取連任,民進黨若要硬提自家人參選,不願意和柯文哲攜手合作,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最後結果,將是票源分散,輕易讓國民黨登上市長寶座。 首都萬一變藍天,恐怕不是民進黨所能承擔,獨派人士也不樂見,因為將會衝擊到二○二○年的總統大選。台北市長的賭注,籌碼在柯文哲手上,民進黨只能被動跟進,吃了虧,打落牙齒和血吞,不敢吭聲。
「柯張會」意外將成為此次滬台雙城論壇最後高潮,讓兩地城市的交流活動,升格為兩岸關係大事。事實上,大陸方面為促成此次「柯張會」費盡心思,因為北京也希望,藉此為當前兩岸關係尋找出新的突破口。 柯文哲藉由雙城論壇拉高政治高度,也給了蔡英文政府相當壓力,卻可能拉遠柯與民進黨的距離;明年縣市長選舉將屆,後座力將愈來愈顯著。 去年五二○後,因蔡政府不願正面回應「九二共識」,不僅導致大陸方面中斷雙方正式溝通協商管道,陸客因此大量流失等來自經濟層面的衝擊,已經讓包括綠營在內不少地方首長明顯感受到明顯壓力。因此,在台南市長賴清德突然喊出「親中愛台」後,其他綠營縣市首長也開始邯鄲學步,紛紛拋出「友中」、「和中」、「知中」等說法。乍看之下,似乎當前綠營瀰漫一片期盼兩岸關係改善的呼聲。但這種不願正視「九二共識」內涵包裹「台獨」思維的迴避語言,大陸看來不過是在吃大陸豆腐。 柯文哲昨天在雙城論壇不僅再提兩岸一家親,更加碼「兩岸命運共同體」,讓中國大陸對柯文哲較前年多了幾分信任和親近,也為「柯張會」醞釀會面氣氛。曾自稱是「墨綠」的柯文哲,能說出這些兩岸關係論述,又未引起本土人士太大的反彈,而得以持續推進與上海之間的城市交流與合作,某種程度表示在兩岸交往中,並非毫無空間,而看在北京眼中,是可以成為其他綠營縣市首長的參考示範。 這次「柯張會」最重要意義就在於,「柯P模式」獲北京認可。繼柯文哲之後,若再有其他綠營縣市首長也成功「轉身」,透過「地方包圍中央」,蔡政府當前的兩岸政策,恐難不做調整。
歷史新課綱 莫忘「來台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8775?from=udn-relatednews_ch2國教院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中高中歷史的中國史,擺脫傳統朝代史鋪陳方式,改以東亞脈絡敘述,在學界引發激烈討論。圖為2013年高中歷史課本。 本報資料照分享 小時候,廳堂的祖先牌位有句對聯「晨昏須荐祖宗香」,我永銘在心。牌位上註明:「來台祖第○世」,每一世的祖先名號都能朗朗上口;重要的是早晚要點香膜拜,初一、十五要更換水酒,用誠敬的心來感謝祖宗的庇佑,激發思古之幽情。 後來嫁入客家家庭時,公公要我重新謄寫祖先牌位時,一樣出現「來台祖第○世」字樣,所不同的是客家祖先從廣東過來,而我祖先是從福建渡海來台;不管是廣東、福建或其他省分,都是中國大陸版圖,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每年掃墓時,在墓碑上也出現「來台祖」字樣,別家墓園也如此,可見我們的血緣與大陸息息相關。前副總統呂秀蓮曾返故鄉漳州南靖縣書洋鄉田中村祭祖;陳水扁從二○○○年當選總統後,友人曾為他跑到大陸代為尋根,查到他的開台祖是陳烏,祖籍地位於福建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星斗樓;只有總統蔡英文刻意用屏東枋山作為祖籍,可知她是個「非常人」。 在規劃歷史新課綱時,把中國大陸歸類為東亞史,切割意味相當明顯,雖然狡辯「以台灣為中心」來編,但是也不必然要把大陸歸類為外國史,硬生生切斷我們後代與祖先的關係,若沒有「來台祖」,難道我們都是石頭迸出來的嗎?沒有一脈相傳的中華民國,難道這個國家也是無中生有嗎? 蔡英文追殺式的軍公教年金改革,我默默承擔,畢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掙扎沒用;但祖先仙逝,只能用慎終追遠來憑弔;連這都不放過。
聯合/嘴砲課綱要把「天然獨」推向戰場? 2017-07-07 02:4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876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美國一位資深官員日前會見前外長錢復率領的訪問團時,直言「台灣的安全要靠自己」,還說台灣的募兵制政策是錯誤的,應慎重考慮恢復「徵兵制」。此話的弦外之音就是:台灣必須用自己的充員兵去嚇阻中共進犯,萬一台海陷入戰爭,仗得自己打,美國並不想用美國大兵代勞。 美方很清楚地看到,台灣雖繼續向美購買武器,卻欠缺自我防衛的強烈意志。而且,募兵制不僅無法提升軍隊的素質,反而造成國民對於安全防衛意識的普遍低落。 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台灣的「政治主張」與「兵役設計」,即一再出現兩相背離的現象:一方面,藉由政治民主進程催化台獨聲勢;另一方面,卻在軍事上裁兵減員,淡化憂患意識,並將徵兵制改為募兵。演變至今,台獨口號高唱入雲,但台獨聖戰卻沒人想打。 李登輝權力漸固的九○年代初期,「募兵制」即蠢蠢欲動。當時國會的所謂「主流派」立委紛紛為募兵制陳詞,軍人出身的郝柏村雖稱「陸軍是我們最後一張王牌」絕不能裁,卻孤掌難鳴,李登輝執政後期即以「精實」為名進行裁軍。其後,提出「一邊一國」的陳水扁,並不思壯大兵員,反而開始籌劃全募兵的期程,募兵制自此走上不歸路。到了馬英九,也只能「扁規馬隨」。 募兵制優劣,有其專業上的衡量標準;但是,當年主政者不曾想到的負面影響卻是,曾讓台灣走過冷戰威脅的精神武裝,隨著募兵進程飄散在風中。時至今日,台獨主張如同政治的「新潮流」,太陽花世代更被蔡英文封為「天然獨」。但弔詭的是,問誰願意為台獨奔赴戰場,卻看不出與台獨意識足堪比擬的戰鬥意志。去年底美國杜克大學的民調,顯示願為台獨奔赴戰場的比率竟然不到一成五,想要逃跑、或出國避難的比率顯然更高。 這種口頭與行動的矛盾,讓大陸民運人士王丹也不得不直言:台灣若不願意流血,就不要再去講獨立了,因為「那就是嘴砲」。有人以王丹鼓吹流血而譴責他,獨派則嘲諷:在海外推動中國民主,不亦是另一種嘴砲?但無論如何,「嘴砲」二字卻像一根針,戳破台獨氣球的虛假謊言。 華府官員與王丹的警語,並不純粹是巧合;台灣此刻呈現出來對於台獨盲目的樂觀,是他們出言示警的主要背景。眼前又有一例:蔡英文竟任令其教育部推出將中國史邊緣化的歷史課綱,中國被矮化為與泰國、緬甸、韓國等東亞國家無異的遙遠「他者」,這課綱一旦推出,將完全刨除新世代的歷史記憶。 歸根究柢,這樣的課綱不亦就是一種「嘴砲」?「嘴砲課綱」的作用,是讓新世代否棄自己的中國文化淵源,彷彿台灣人是像孫悟空般從石頭裡迸出來的民族;然而,台獨的咒語雖然層見迭出,卻未能催生出真正願意為此一戰的「勇敢的台灣人」。那麼,高唱入雲的台獨口號,要教誰去實現?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共解放軍正蛻變為更強盛的現代化部隊,相對地,川普政府卻領導美國走向更孤立、更荒誕的境地,美軍僅偶爾派軍艦到南海刷一下存在感。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主政者卻以為美國還是永遠的靠山,故意要繃緊兩岸關係,如此,是把台灣安全當一回事的負責作法嗎? 華府官員那句「台灣的安全要靠自己」的忠告,當然不只有軍事的含義;它更深的警示是:台灣必須自己負責,在政治上和北京謀求一個共同可行的框架,以化解北京動武的衝動。然而,蔡英文卻不作此想,反而加速「嘴砲課綱」的編製,催化兩岸仇恨意識,她想把年輕世代的命運帶向何方? 嘴砲課綱,其實就是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一個人阿Q也就罷了,但要讓台灣的未來世代都變成阿Q,這將是多可怕的悲劇!
聯合/蔡政府將端出媚俗去中的歷史課綱 2017-07-05 00:55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438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告,歷史科重點放在台灣最近五百年脈絡,中國史大減內容並移至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世界史則著重台灣與世界互動。這份期望以台灣為主體建構下一代史觀的新課綱,引發「文化台獨」的質疑,也對台灣社會和兩岸關係投下更多陰影。 扁政府時代的歷史課綱,已將「台灣史」與「中國史」並立;蔡政府更採取去中國化的剪裁方式,不再清楚劃分台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而改為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的分域架構。究其實,旨在凸出台灣的主體建構,而模糊中國的歷史脈絡,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連結,而強化台灣與世界的互動。 弔詭的是,在台灣史分域,「現代國家的形塑」是重要主題,討論「台澎金馬如何成為一體」;但第二分域裡的中國史,國家不是重點,中國史只是東亞史的一部分,中國的歷史無須詳研,重點擺在「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從而,第三分域的「台灣與世界」,看起來更像是「從台灣看天下」的世界史。 新課綱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凸顯以人民為主體的歷史,要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話說得好聽,但如果為媚俗、乃至媚獨而扭曲歷史,或為意識形態而剪裁歷史,只會讓歷史變成政治的工具,誤導下一代的學習。拆解中國歷史脈絡,名為學生主體,實為框限學生思考。難道能為了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而拼拗出「沒有中國」的台灣史,和「不能沒有台灣」的世界史?難道能為了模糊台灣與中國的連結,而裁剪出「沒有台灣」只塞在東亞史一角的中國史? 新課綱要以人民為主體,翻轉看待歷史的角度。例如,課綱說明提到的「黃巾之徒」,歷史課綱主持人金仕起曾說要從人民的角度去思考東漢的農民運動黃巾之亂,而不能從皇帝的角度看待。史觀翻轉當然是必要的多元歷史思考,但這不是蔡政府的創舉,毛澤東早就用過。毛澤東說「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其背後,卻是全套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歷史是人民的歷史,不是帝王將相的歷史;因此,黃巾之亂成為中共頌揚的農民起義,以呼應毛澤東的農民革命。現在蔡政府端出一部「去中國化」的歷史課綱,卻不惜抄襲中共的史觀翻轉,豈不矛盾?或者,這只是跟隨全球民粹風潮媚俗上演「人民的名義」? 通過教育形塑的歷史意識,是凝聚國家認同的重要工具,也是建構國家主體性的基礎。蔡英文洋洋得意的「天然獨」,其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同樣的,各方對「文化台獨」的質疑,恐怕也不是無的放矢。蔡政府上台之初,許多人即認為教育部長和文化部長的任命,可能隱藏著「文化台獨」的意圖;從教長一上任就廢掉馬政府的課綱微調,到如今修出這樣的歷史課綱,正證實了外界的疑慮。 國教院辯稱,目前只是草案,尚須公告、公聽等程序;教育部也說還在討論,還沒定案。這種說法,只是以程序技術性迴避實質問題,就和前瞻建設審查一樣,玩的都是「頭過身就過」的政治遊戲,等到木已成舟,人們如何再「狗吠火車」? 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全面崩落,內外交迫的蔡政府,或許想用「去中國化」的課綱向獨派邀功。問題是,一部「去中國化」的課綱,或許可以溫水煮青蛙打造更多「天然獨」,卻絕不可能為台灣打造和平與繁榮。對中華民國的柔性背叛,對中國歷史的蠻橫切割,對中華文化的棄捨決絕,都只會撕裂社會,把兩岸關係推向墜崖的絕境。 歷史的詮釋,作為教師的學術自由,應受尊重;但歷史作為學生的學習內容,不能恣意裁切與扭曲,課綱作為國家的教育綱領,更不容揮斬歷史紐帶,背離憲法精神。教育部須懸崖勒馬!
評/請在教科書教給下一代:我們有國家可安身立命 2017-07-05 02:46聯合報 林滿紅/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4347?from=udn-relatednews_ch2 剛出爐的一○七歷史課綱草案,如與一○一課綱、一○三課綱比對,會發現三者都包括「台灣國際地位」,但後兩者在這幾個字之後的「確立的過程」,在一○七課綱草案不見了。 歷史新課綱出爐 台灣國際地位「確立過程」不見了撰擬一○七歷史課綱草案的委員們也許會說:此一主題,將由教科書作者自行撰寫。但所謂「台灣的國際地位」是指台灣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法律有其拘束性,這不是大家愛怎麼說,就怎麼說的課題。 也許一○七歷史課綱草案的委員們準備回到九五暫綱模式,雖然在課綱討論過程中,很有意義地拋出台灣國際地位議題,在課綱中也沒有提出定還是未定,但之後下令往未定的方向寫。國高中歷史教科書是為國家的下一代寫的,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會跟他們的青年們說:我們是不是擁有這個國家並不確定? 一○一課綱在擬定與審定過程都很周詳地提出台灣法律地位已定的論據,才有寫出「台灣國際地位確立的過程」的共識。即使在蔡政府的教育部本土教育委員會,也留下多次會議紀錄,建請課綱要寫下此一原則,何以課綱草案形塑過程,不予採納? 一○一課綱的論據,是依憲法六十三條制定、頒布的法律。這條法律—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簡稱中日和約或台北和約,訂於一九五二年,之後國家並沒有廢除此一法律。 台灣的國際地位需要經過一九五二年這道法律程序,是因台灣於一八九五年由清朝的中國割讓給日本,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時,雖依照盟軍統帥命令,就台灣向蔣委員長投降,但還得完成法律的過戶程序,並向法權機關登記。登記的法權機關是聯合國。登記的文號是一九五二年聯合國條約系列的一八五八號。目前在聯合國網站上都可以看得到。 圖/季青分享 質疑中日和約當前效力的人會說:一九七一年聯合國的二七五八號已否定了這項條約。二七五八號是討論哪個國家可以在聯合國代表中國大陸的議案,無關台灣主權的移轉。在中日和約的基礎上,只有再跑一趟行政院、立法院與總統公告的法律程序,才可以將台灣主權移轉給其他國家。 質疑中日和約效力的人也會說:一九七二年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中日和約失效。同樣在聯合國條約系列網站上可以查:維也納條約公約第六十三條:斷交不能改變原已建立的法律關係。因而一九七二年的斷交沒有使台灣人喪失其依中日和約所確立的中華民國國民身分。 質疑中日和約效力的人也會說:日本在約中放棄台澎及南沙、西沙,沒有放棄對象。這點由台灣總督府建築轉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就可了解:日本的放棄對象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上網可以查:日本中央大學論集第卅四號,其中有日方對中日和約談判過程的紀錄。該紀錄指出:日方原極堅持放棄沒有對象。但因中華民國極誠懇接受現在或將來有效統治範圍的條約實施範圍限制,當時日本的吉田茂首相給在台北的日本談判代表團電報,命其接受中華民國的主權聲索。 每當想到我們將一個不在聯合國又接近零邦交的國家交給下一代,就非常難過。請在教科書中明確地教給下一代:雖然如此,我們仍有著一個國家可以做為安身立命之所。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