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行動世界的魯蛇 推動智慧科技產業 四方向思考 大陸是全球最大電商市場 台灣拚AI 善用兩優勢 日本AI..人機戰輸中國棋手
2017/06/23 11:06:10瀏覽333|回應0|推薦0

 

 

我見我思:楊方儒》行動世界的魯蛇

2017/6/29 下午 08:25:36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629006054-262104

風光上線的「pay.taipei」智慧支付APP,3天內因資安問題立刻下架,真是不給柯文哲市長面子。畢竟柯P才大嘴說出,「不要被中央拖垮!」實際上卻被整個產業環境拖垮。

為台北市政府「代工」這款APP的藍新科技,不僅是老牌的金流服務軟體公司,旗下也有「ezPay」第三方支付平台。照理說,北市府與金管會雙重認證,怎麼還會爆出資安烏龍?

「全球早已進入行動世界!」日前訪台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公開說,台灣完全沒有跟上,整整錯過一輪科技變動。

的確,「pay.taipei」只是最新的挫折而已,錯也不完全在北市府或藍新的工程師身上。因為台灣整體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從人才到資金,從程式技術到使用者體驗,全都是「落鏈」的。你我手機當中,又有多少「MIT」的APP呢?

最近大陸的「獵豹全球智庫」發表一篇文章〈台灣真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廢柴嗎?〉廢柴兩個字台灣人可能聽不懂,但如果用魯蛇來形容,可能就親切了。

小米歷年在台營收,已累積突破100億台幣,創辦人雷軍當年曾經多次來台尋求供應鏈合作,但他可能沒想到的是,小米有一天在台灣能夠創造這麼大的營業額,因為台灣市場雖小,但人均購買力可不弱。

獵豹與小米,確實都是大陸領先的移動互聯網企業,他們「以高打低」,在台灣推出的軟硬體產品確實都很受歡迎。

在手機硬體上,台灣早就沒有優勢,華碩與HTC在主場的手機銷售額,甚至落後同樣來自大陸的OPPO,這樣的警訊早已不是新聞。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曾對我說,台灣投入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已經太遲,但我認為如果再不急起直追,恐怕台灣人在手機上的廢柴窘境,將會越來越嚴重。這也是我連續兩年發起主辦「WHATs NEXT!移動到未來」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的初衷,希望串連產官學研,接軌國際,創造更大規模的改變。

台灣誕生了17直播,Dcard也崛起了,揪科、Good Night、玩美相機、拼貼趣、鄉民晚報、VoiceTube、食我、XONE等本土APP,也都能夠擁有一定規模的下載量,只是因為強權壓境,加上商業模式仍待摸索,以及新創團隊難以被大企業併購出場,都使得整體產業苦哈哈。

至於手機遊戲等高產值與高獲利APP,現在都已經陷入被「收稅」的惡性循環,台灣越做不出好遊戲,被賺到海外的錢就越多,數字可能以10億計。

蔡英文總統在上任前,曾經說年輕人可以向她拍桌子!如今在數位行動產業上,我們連桌子都找不著了。

(作者為KNOWING新聞創辦人暨總編輯)

 

 

經濟/推動智慧科技產業 四方向思考

2017-06-25 02:2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4472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為力推人工智慧(AI)技術、帶動產業典範移轉,促進創新創業的機會,預計在7月中旬召開「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會議」,探討智慧科技在資通安全、綠能、商務、無人載具、智慧城鄉及防疫等方面的應用,規劃未來智慧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同時也將盤點相關智慧系統與晶片技術,以帶動新形態產業發展。

值此AI熱潮方殷,各國政府都全力推動之際,政府邀集產學研共同思考台灣智慧科技產業的方向與未來應用,值得肯定。尤其AI應用多元,如何形成共識聚焦發展,更是關鍵。

以目前各國政府的推動方向來看,美國提出《國家人工智慧研發策略計畫》,重點在投入AI的基礎技術研發;日本在研發法人下成立AI研究中心,除了基礎研究外,並和業界共同提出技術路線圖;韓國則提出《人工智慧國家策略計畫》,開發產業共同需求的AI技術及研發下世代技術;法國提出AI研究的五年計畫,建立研發基礎資源,串聯研究與應用。

在人才方面,各國幾乎都聚焦於培育AI研究及應用開發人員、以產學合作培育人才,提供企業AI培訓課程,尤其是AI軟體人才。甚至建立小學到高中的相關課程,強化全民電腦科學及資料科學教育等。

法規面也是重點,以無人機為例,例如美國以兼顧大眾安全及產業創新為原則,制定小型商用無人機法規;日本則運用國家戰略特區制度進行小型無人機技術驗證,以探討法規改革;而韓國法規與大部分國家約略相同,但制定較早、提供業界先行發展空間;法國法規訂定較早且相對多數國家寬鬆,以鼓勵產業發展。

回到台灣,大家都認知AI對各產業發展的重要,但也面臨了不少瓶頸有待突破,例如內需規模有限,在消費活力降低與投資表現低迷態勢下,市場更加弱化;欠缺新的投資機會,無法吸引外資投資;加上AI相關人才不足,找不到國際級技術研發及外籍白領人才的隱憂,以及法規的保守,更限制了智慧科技產業未來的發展。

務實面對產業的弱點找出解方,並有效發揮產業既有優勢,才有機會掌握智慧科技產業這波浪潮。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應思考從應用需求出發,找到使用情境。不管是資通安全、綠能、商務、無人載具,都是現階段需要突破的領域,如何擇定優先順序,蒐集該領域資料予以盤點與開放,建構開放資料平台,並透過法規調適、設置場域進行各項創新試煉,同時了解國際標準規範,拓展國際市場,都需有全盤的規劃。

其次,在選擇應用與場域試煉過程中,除了考量自行建立開放資料平台、運算資源及演算法及模型平台之外,更應關注國際大廠人工智慧平台的建置情況,包括運算資源、演算法、開發架構及資料等發展,積極槓桿國際平台資源,以利各種創新應用的開發。

再者,法規制度的與時俱進也是重點。以無人載具的發展與應用為例,無人載具於研發階段之測試,將從封閉場域、半開放場域、至全開放環境分階段進行,作為配套的場域試驗規範,應隨之分階段同步建立;也應思考建立公司報告制度,促成新形態的強制保險;而行為人使用自動駕駛系統的最終責任歸屬,以及產品及技術瑕疵的歸責性也應有配套。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則是AI人才的延攬與培育。創新應用開發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除了產學研的緊密合作之外,應更積極檢討相關法令規範,提供更開放、更彈性的攬才、留才環境,長期而言,應從育才的面向完善人才布局,才能有效建構我國的智慧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促成新型態產業的發展。

 

 

 

麥肯錫:大陸是全球最大電商市場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2541037?from=udn_ch2cate6640sub7333_pulldownmenu

2017-06-23 04:36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麥肯錫年度研究報告指出,大陸是全球網絡零售最大的市場。 新華社資料照片分享

全球著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22日在上海發佈的2017中國數字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網絡零售最大的市場,其規模約為緊隨其後的六大電商市場(美國、英國、日本、德國、韓國、法國)的總和。

中新社報導,自2015年起,麥肯錫每年推出該年度研究報告。在今年,除對超過5900名中國消費者進行採訪和分析,麥肯錫也在該研究中整合前瞻性的消費者體驗設計,總結了即將到來的新零售時代中的新機會,以及品牌商和零售商的潛在發力點。

由於純線上零售平台已臨近觸頂,競爭日趨激烈,在持續6年的快速增長後,中國電子商務總交易量增長放緩,從2011年74%的增速下降至2017年的19%(預計值)。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王瑋表示:數字化已經改變了消費者對研究、購買和使用個人及家庭商品的期待。中國電商正穩步邁入新零售時代。為適應消費者對線下和線上購物期待,企業必須跳出純電商渠道思維。

麥肯錫的研究還發現中國消費者行為與喜好變化新趨勢。

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全渠道購物成為主流消費方式。研究數據顯示,以消費電子品類為例,93%的消費者會先在線上研究再到實體店體驗;96%的消費者會在線下渠道體驗或購買,這表明全渠道成為新常態,但線下渠道仍是客戶體驗和銷售轉化的重要節點。

消費者期待隨時隨地隨性進行「場景觸發式購物」。是否能夠方便和自然的把各種生活場景觸發為零售場景,成為新零售時代下的新機會。

嵌入B2C電商、以社交媒體為中心帶動消費者互動。中國消費者一直是社交媒體的愛好者,社交媒體刺激了包括電商在內的許多數字化行為,然而社交電商本身的規模方興未艾。

數據驅動的深度個性化。在零售新時代,品牌商與零售商都應致力于基於大數據積累和分析,增強對消費者的瞭解,提供針對性的推薦和全渠道服務。

 

 

 

經濟/台灣拚AI 善用兩優勢

2017-06-23 02:4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4121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近來有關人工智慧(AI)的討論相當多,許多科技大老都將AI視為下一波大趨勢,並認為衝擊性甚至超過工業革命。國際大廠更紛紛投入鉅資開發自動駕駛與金融科技,這是目前最被看好的兩大應用領域,也由於AI讓科技業再度引領風騷,在全球創造出比2000年網路泡沫時更大的股市榮景。

不過,當大家都憧憬著AI帶來的美好遠景時,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卻澆了台灣一盆冷水。他直言台灣因為法令、創投、產業環境都沒準備好,又不積極推動政策與吸引人才,加上過去從PC、軟體、Internet、社交、大數據到AI,每一波的發展環環相扣,但台灣早在PC後就嚴重落後,因此,「台灣要發展AI,根本沒有機會」!

李開復對全球科技趨勢觀察深入,對台灣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多所針砭,這個說法雖然聽來令人難堪沮喪,卻是很精確的批判。事實上,以具有革命性的自動駕駛為例,所需的軟硬體、法令建構、大數據等,都需要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加上眾多跨領域專才的投入,當然更免不了高資本的投入,而能做這種大規模投資的,至少也都是市值千億美元的企業,也難怪目前在AI最活躍的企業,都是美國、中國的大型公司。

以近來打贏人類圍棋高手的AlphaGo為例,其硬體規格,總計用到1,202個CPU(中央處理器)及176個GPU(圖形處理器),光硬體投資已是天價,更遑論軟體開發要投入更多資金,而圍棋不過是Google投入AI研究中的一項,據了解,Google內部深度學習應用已發展到上萬個,顯示AI行業的競爭障礙不斷在墊高。

因此,台灣企業要發展AI,比財力、比規模,恐怕都還有一大段距離。儘管台灣也有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等大型企業,但能夠做的都偏向硬體與零組件,很難觸及系統與服務平台的核心技術,至於在自動駕駛與金融科技,台灣也無優勢的產業環境與發展基礎。

此外,AI在各種領域的創新應用,必然挑戰到現行政策與法規,若政府沒有前瞻的規畫,社會大眾又缺乏對創新的認知與包容,創新就難以發生。去年新加坡排除萬難,允許無人駕駛試行,就吸引了麻省理工(MIT)團隊在新加坡測試無人駕駛計程車,也讓新加坡成為亞洲自駕車的創新重鎮。台灣擁有比新加坡更好的科技與人才,在台灣可以找到全世界所有重要大廠的供應鏈,但因為沒有好政策,廠商也只能委曲接代工訂單,對產業健全發展相當不利。

不過,即便如此,也不代表台灣在AI的發展上完全沒有機會。事實上,台灣仍然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兩個AI應用,一個是製造,一個是醫療。

在製造業領域,台商目前掌控全球市占最大的半導體晶圓廠(如台積電)、電子產品製造廠(如鴻海、廣達),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電子零組件、光電、面板,在傳統產業中也有製鞋、成衣、石化等產業,大家都已累積許多生產製造的大數據,提供AI發展的重要基礎。從現實角度來看,在比人口規模的B2C產業,台灣確實難擁優勢,但在製造業的B2B領域,顯然是最能發揮的領域。因此,台灣若聚焦過去累積的科技實力,將AI應用至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智慧製造等領域,必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於在醫療部分,台灣健保制度完整,已累積許多醫療大數據,這是發展AI的重要憑據。全球在醫療AI領域,已普遍應用到預防、診斷、藥物管理、生產流程等,對病人症狀的收集與監控,由大數據歸納出的診斷建議,準確率已高於有數十年經驗的醫生,未來可以利用AI,協助醫生進行更精準的判斷。

總之,任何產業發展,一定要根植於本身既有的優勢,從核心競爭力出發,在現有基礎去做延伸與升級,如此才能有所取捨,聚焦最強的部分,提高成功機會。今天台灣面對AI產業的策略思考,乃至於其他各種產業都應從這個角度出發。

 

 

日本AI「深禪」人機戰輸中國棋手 柯潔:人類的希望

https://udn.com/news/story/7086/2541214?from=udn_ch2cate7226sub7086_pulldownmenu

2017-06-23 08:13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
6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本賽32強賽中,中國棋手王昊洋(右)戰勝來自日本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序“深禪”。 新華社分享

日本圍棋人工智慧(AI)「深禪DeepZenGo」,廿一日在第三屆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卅二強賽裡,被中國棋手王昊洋六段擊敗並淘汰;柯潔驚呼「你(王昊洋)是人類的希望!」深禪發明人加藤英樹坦言,程式有漏洞導致判斷錯死活。

北京青年報報導,人類與電腦對決的這盤棋由DeepZenGo執黑,在序盤(最初)階段都很正常,到了黑五七後一路「跳」,從事後看是本局敗因;加藤英樹在局後表示,DeepZenGo以為跳了之後是把白棋吃掉了,直到廿多手後、才判斷出左邊是自己死了。

此後,看錯死活的DeepZenGo又走出一串人類無法理解的棋。下到最後,代替DeepZenGo落子的加藤英樹連連搖頭;至二○七手白棋小勝局面已定,二五二手,加藤英樹向裁判說了聲「pass(認輸)」。數子結果,黑棋一八四子,王昊洋白棋勝四分之一子。

王昊洋指出,因為此前在網上下的是快棋,這個比賽是慢棋,「慢棋總是對人類有點好處」,而自己賽前也沒做什麼準備,「就是打了場羽毛球」;此外,韓國崔哲瀚也跟他建議,別跟它對殺,因為它的力量很大。

在首輪比賽中,DeepZenGo執白完勝韓國新銳申旻埈五段,讓棋聖聶衛平九段斷言DeepZenGo將要奪冠,贊助商Mlily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更宣布,若真的DeepZenGo奪冠,比賽將設兩個冠軍,一個是總冠軍,一個是人類冠軍。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506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