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07 12:02:34瀏覽357|回應0|推薦0 | |
埤塘種電代價知多少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624000553-260109
桃園埤塘吳郭魚染患湖泊病毒疫情還餘波盪漾,鄭文燦市長突然強推「埤塘光電綠能計畫」,希望分階段將2851口埤塘盡量覆蓋上太陽能光電板。市長強推綠能可以理解,但在基礎資料不夠,甚至現場調查進度有限情況下,驟然對台灣之寶桃園埤塘做出變數難測的種電決策,恐怕下場是因小失大。 桃園的埤塘是300年前先人渡海來台,為改善農業灌溉環境,一斧一鑿挖出「千埤萬塘」,讓桃園不但物產豐饒,還因人與土地相處,酵化成極其珍貴的桃園客家文化,其珍稀的程度,從列入「世界遺產潛力點」可見一斑;多位國際遺產專家來到桃園勘查,不僅驚艷,甚至嘆為觀止。 因為石門水庫、灌溉渠圳的日漸興築,以及工業化、都市化的發展,許多埤塘被填土覆平做建地使用,但仍有2851口被保留下來,其中甚至有340口因其生態價值極高,被依《濕地保育法》指定為國家重要濕地。溼地向有「水陸之間、大地之腎」的形容,現在竟然被設定為種電對象,讓人憂心將斷送後代美好環境。 鄭文燦推動埤塘種電動機是配合小英政府發展綠電,但即使依計畫全裝上光電板,賣電收益仍將是戔戔小錢,可預見將付出的環境與文化代價有多大?地方人士一定要深思。 千埤萬塘的桃園,轄區水域占面積比率在全台數一數二,水域蒸散產生地區的微氣候,讓桃園溫濕度相當怡人;當埤塘被填得只剩2851口,對地區微氣候的影響相當顯著。以正在桃園農業博覽會展出的第1座光電埤塘的新屋鄉為例,102年7月1日新屋氣象站啟用,民眾才發現新屋竟是台灣最熱及最冷的地方;再繼續填埤塘,情況會更糟。 再看自然景觀,飛機降落國門前,經過千埤萬塘的桃園台地,夕陽餘暉中,埤塘像穿著綴滿亮片服飾的少女,揮手歡迎返家的遊子、前來探訪的客人,那情景會讓人感動;埤塘種電後,大面積、硬梆梆、死氣沉沉的光電板覆蓋,將不再有波光粼粼。 水質、生態被破壞幾乎是必然。光電業者說明光電板材料是HDPE(高密度聚乙烯)上覆集電板,聲稱「法國技術、日本兵庫縣也在用…」,其實HDPE並不稀奇,就是韌度較高的塑膠布,早年挖垃圾掩埋場需在底部鋪一層HDPE,避免垃圾含毒廢汙水流入土壤,功能是「隔絕」。 桃園埤塘種電覆蓋面積目標是50%,可以想見種電之後埤塘一半面積將「暗無天日」。國中課堂即教過,水深超過100公尺的水域生物很難存活,因為沒有光,成長機制被截斷;光電板覆蓋的水域微生物、藻類、單細胞生物將很難生存,以這些生物為食源的小魚小蝦也難存活,進而影響食物鏈下游。 埤塘的人文、閭鄰更有無形且極大意義。去年8月桃園區「夜鷺生態埤塘」整建完成,埤塘之前違建、垃圾充斥,附近區里都不願靠近,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移除垃圾,還埤塘原貌,之後閭里有了驚人變化:住戶來此散步、運動、聊天,行人變熟人、朋友,原來殊少聯繫的住戶變成有生命力的「社區」,凝聚力油然而生,讓民眾理解埤塘作為人際觸媒的重大作用。 發展綠電對台灣的能源環境有其必要,但須經過審慎評估,盡可能掌握每一個遭衝擊的因子,不止有形的內部因素,還得評估無形的外部因子,不可以貿然決策,以免釀成大禍後無法回復。 (中國時報)
南韓脫核 電費上漲恐難解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621000531-260119 南韓總統文在寅19日表示,擬全面取消正在準備中的新核電站建設計畫,不再延長核電站的設計壽命,進而矢言廢除以核電站為主的發電政策,走向「脫核電」時代。但南韓輿論認為,文在寅的宣示缺乏有力的電力供應藍圖支撐,若想實現脫核電,首先就要解決電費上漲問題。 南韓《中央日報》20日指出,即便脫核電是文在寅的競選承諾,對於事關國家百年大計的能源供需問題,也不能在未舉行公聽會並徵集專家們意見的情況下草率推進。 該報報導說,已開發國家雖普遍掀起了脫核電運動,但它們都展開過公共討論,即便如此,這些國家也未能免除脫核電的負面影響。號稱「核電站大國」的法國雖大大提高新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電費卻暴漲了40%;日本曾在311福島核災後宣布「核電站停轉」,但由於核電停轉後5年電費暴漲了20%-30%,目前正在推動重啟核電站。 以去年年末為準,南韓國內電力供應的39.3%來自煤炭火力發電站,30.7%來自核電站,液化天然氣(LNG)發電和新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僅占整體電力供應量的18.8%和4.7%。文在寅計劃在2030年前大幅縮小前兩者的發電比例,將後兩者的發電比例分別提高到37%和20%。 南韓核電站生產每千瓦電力的單價為68韓元(約台幣1.82元)、煤炭火力發電站為73.8韓元(約台幣1.98元),而液化天然氣(LNG)發電(101.2韓元,約台幣2.71元)和新再生能源發電(156.5韓元,約台幣4.20元)的發電成本非常高昂。目前南韓的電費只有已開發國家的一半,一旦脫核電,必將導致電費上漲。 (中國時報)
最老機組除役 南韓走向脫核電
南韓總統文在寅19日出席釜山古里核電站1號機組永久停運儀式並發表致辭,矢言重新研討核能政策,走向「脫核電」時代。 (法新社)
南韓總統文在寅19日出席釜山古里核電站1號機組永久停運儀式。文在寅在致辭中表示,擬全面取消正在準備中的新核電站建設計畫,不再延長核電站的設計壽命。他矢言重新研討核能政策,廢除以核電站為主的發電政策,走向「脫核電」時代。 文在寅:關注國民生命 古里核電站1號機組為南韓首座核電機組,在運轉40年後退出歷史舞臺。文在寅說,這是走向脫核電國家的起點,走向「安全大韓民國」的大轉折。他強調,重視核電是南韓處於開發中國家時期選擇的政策,但更關注國民生命而調整政策的時代已經來臨。 他指出,南韓為核電站最密集的國家,卻已不再是地震安全地帶,而地震對核電站的安全是致命威脅。他提及2011年日本311福島核災說,該核災中洩漏的放射性物質造成的死亡及癌症患者人數「尚無法確切掌握」,「這表明核電站並不安全也不廉價。」 新機組建設可能中斷 文在寅說,新政府將確保核電站安全視為重大安保問題,為此,核能安全委員會將升格為總統府直屬機構。政府不會再延長已到期的古里5號和6號機組的運轉。對於目前延長運轉壽命的月城1號機組,在考量供電情況後盡快關閉。而正在建設中的新古里5號、6號機組,綜合考量安全性、項目進展、投入和補償成本、系統備用容量等,盡快形成社會共識。這暗示有可能中斷新機組的建設工作。 積極扶持綠電產業 文在寅另表示,將積極扶持新再生能源、LNG發電、太陽能、海洋風力發電等清潔安全能源產業,同時減少火力發電,提高天然氣發電設備運轉率。將能源產業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掛鉤,發展成為南韓的新增長動力。重整環保能源稅制,改變能源高消費產業結構,整改工業用電費系統,防止工業部門過度消耗電力。 古里核電站1號機組從19日0時起停止運轉,而要完全拆除機組尚需15年的時間。拆除工作預計在2032年12月全部結束,費用估計為6437億韓元(約台幣174億元),拆除工作由南韓國內企業進行。包括古里1號機組在內南韓共有25座核電機組,占發電總量的30%。文在寅在大選中曾表示,到2030年將把核電占比降到18%。 (中國時報)
我仰賴卡達天然氣 幸好專船直送 https://udn.com/news/story/11192/250854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6-07 02:56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等八國與卡達斷交造成區域政經局勢動盪,台灣與卡達沒有邦交,但是卡達卻是我最大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國,占比約三成。 中油昨天表示,目前卡達油氣出口仍維持正常,不會影響我國氣源;只要卡達油氣出口維持正常,對於國際油價影響不大,大幅上揚的空間也有限。 卡達「被斷交」消息傳出後,國際油價先漲後跌。 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指出,台塑化沒有跟卡達購買原油,所以影響不大;況且卡達原油生產量非常小,日生產量才六十萬桶,跟全球日生產量九千多萬桶比起來,可說是「微不足道」。 他也幽默形容,「這時候想要炒油價的人都是『禿鷹』」。 中油表示,跟卡達購買的天然氣,都是專船直接運送到台灣,路線不會受到斷交影響。油品方面,過去油船會在不同國家不同港口停靠來裝油,斷交風波後,從卡達出發的油船將無法停靠到其他國家港口,將影響路線安排。不過,中油跟卡達購買的油品並不多,所以影響也有限。
聯合/兩增一缺──政府必須面對的能源轉型風險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0855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6-07 02:1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連日降雨告終,高溫攀升逾卅度,代表夏季氣候即將到來,國內供電行將進入今年最嚴峻的時刻。蔡政府推動的能源轉型,各界質疑聲不斷,除了缺電陰霾揮之不去,政府還必須警惕電力成本上揚與碳排放增加等能源轉型風險。 事實上,經濟部長李世光最近鬆口,核一一號機和核二二號機重啟是今夏供電選項之一,又坦言非核家園後電價漲一成,正反映了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時無法逃避的考驗。 近期國內供電情勢不若去年緊張,這是因為今年五月氣溫較低,以台北為例,今年五月月均溫廿五點六度,明顯低於去年同期的廿七點一度,是近三年來的同月最低,一定程度抑制了用電量。然而,供電看天吃飯的「好運」無法持續太久,隨著梅雨進入尾聲,氣溫一步步攀高,蔡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考驗,亦將如熱浪般的一波波襲來。 受到核電廠歲修、停機等因素影響,今年更加仰賴火力發電。從二○一○年起,我國進口天然氣用於發電的使用量連續六年成長,今年第一季更大增了百分之廿點三六,首季火力發電消耗的燃煤與天然氣,則分別較去年增加一成與兩成。反映在台電財報上,今年前四月燃料成本較去年同期增加一五八億,台電因此虧損五十四億,相較於去年同期獲利一七八億元,蔡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發電結構「火增核降」,已成為電價走揚的主要壓力。李世光也估計,按二○二五年天然氣五成、燃煤三成與再生能源二成的發電配比,電價要漲百分之十。雖有電價平穩基金作為緩衝,但成本終究是由全民埋單。 蔡政府能源轉型另一個重大隱憂,是碳排放增加。雖然政府強調綠能建置逐步到位後,可降低對火力發電的依賴,但審計部的報告顯示,事實不如蔡政府盤算的那麼樂觀。審計部指出,我國能源配比不利達成減碳目標,二○二五年碳排放三點零五億公噸,二○三○年達三點一一億公噸,超出我國對國際承諾的減碳總量多達九千七百萬公噸。 為達到蔡政府能源轉型的目標,台灣已付出供電成本與碳排放雙增的代價,但卻未對供電穩定帶來相應的保證。因政治因素無法運轉的核一一號機與核二二號機,仍不排除重啟的可能,可見供電緊俏下的如履薄冰。再從政府緊急在大潭電廠設立兩部單循環天然氣發電機組一事,更可看出供電的情勢嚴峻;這項緊急採購案,在環評時風波不斷,最終雖驚險過關,但不少環團批評是在「不能缺電」的政治氛圍下低空飛過。 尤其,為讓大潭兩部機組趕在七月用電高峰前上線發電,台電耗鉅資採空運方式將機組運抵台灣,而非過去的海運運送,顯見供電已到極端吃緊的地步。台電採取非常手段建置發電機組,一來加重財務負擔,二來匆促建置更令外界擔心施工品質與上線發電的穩定度。 面對能源轉型帶來的「兩增一缺」風險,政府必須拿出短、中、長期應對措施。短期內首要避免出現缺電危機,尤其今年國內經濟緩步復甦,若出現缺電或限電,對產業將是一大重擊。在供電上,台電必須抓緊夏季用電高峰來臨前的有限時間,確保各電廠設備的穩定度,並趕在颱風季來臨前,檢視位於高風險地區電塔的地質狀況,避免重演日前核一廠電塔倒塌造成機組停機的情況。在用電上,政府必須加大宣傳民眾節電、擴大實施需量競價,以度過夏季用電尖峰。 中、長期來看,發電配比目標必須採滾動式檢討,不能鐵板一塊。蔡政府設定的二○二五發電配比目標,難度甚高,除了綠能發展能否在八年後達標,高達八成的火力發電能否讓我國達成減碳目標,亦是困難重重。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必須持續檢視上述「兩增一缺」情況是否改善;否則,我國將陷入電價漲、碳排放增與供電吃緊的三輸局面。
如果今夏不缺電,怎麼辦到? 2017-06-07 03:06聯合報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0853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調度,今年的供電或許能夠勉強過關,但是它所採用的手段卻是讓人不敢恭維。台灣三座核能電廠,六個發電機組停掉了四個,卻又能夠不缺電、限電,是怎麼辦到的?很簡單,就是「提早發、延後退、破例蓋、環評讓」! 所謂提早發,就是讓還沒拿到電業執照的新建發電廠提早商轉,例如林口新一號、二號機;大林新一號、新二號機;通霄新一號機。這種作法等於是縮短試運轉及驗收的時間,不只涉嫌圖利承包商,也增加公共安全的疑慮。 延後退,就是讓該除役的老舊機組繼續運轉,例如已運轉四十多年的協和電廠第一號機(燃油);大林第三、四號機(燃油);大林第五號機(天然氣);已運轉卅四年的通霄第一、二、三號機(天然氣)。上述機組都因為老舊排定在去年除役,但因為核能電廠役齡未到卻被迫提早停機,只好讓它們老驥伏櫪,繼續發電又排汙。 老舊機組不僅無法保證供電安全,而且排放汙染物的情形嚴重。例如協和電廠就曾在今年三月十六日跳機,讓基隆下起了「黑雪」,搞得當地居民灰頭土臉。 破例蓋,指的是經濟部以缺電為由,破例在未編列預算、未經過國會監督、未經過效益及環境影響評估,就花費九十多億向外國採購兩組緊急發電機,事後環保署破例放低標準、加快審查速度,十四天內就翻案「通過」。 明明就有花了三千億蓋好的核四,也有尚未除役的核電廠,經濟部有什麼理由說缺電?環保署的破例審查通過,是否破壞了政府的公信力?不符環保標準的機組不會傷害電廠附近居民的健康嗎?如果只是買來使「備轉容量」的數字能夠好看一點,這些錢花得值嗎? 由於執政黨急著廢核,所以就讓核電廠發電從每年四百億度、三百五十億度,降到今年可能只剩不到二百億度。這麼大的供電缺口,除了「提早發、延後退、破例蓋」之外,還必須地方政府、環保署及環保團體配合降低環保要求,以免雲林麥寮的發電廠因未能取得燃煤許可證而停擺,使得政府不得不重啟核電,壞了蔡政府的廢核大計。 去年光電、風電的發電實績是:十一點三億度、十四點五億度。能源局計畫在二○二○年達到一一○億度、四十八億度;在二○二五年達到二五○億度、一四○億度。這樣的大躍進計畫,無法讓人相信。 看到政府為供電而左支右絀,國內外企業因害怕缺電不敢投資台灣進而影響經濟發展,政府應勇敢面對真相,重新審查經濟部所提的「能(電)源發展計畫」,以免廢核列車失速,綠能計畫又不如預期,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台灣就壞了了了。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曾把核電廠比喻成台灣電力供應的「葉克膜」,讓人不禁要問,沒有核能電廠的台灣平安嗎?
蔡政府與環團劃清界線?詹順貴與環團爆激烈口角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50704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6-06 12:51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即時報導 環保署今日上午召開應實施環評的認定標準第一場公聽會,會場擠爆了環團人士,副署長、主席詹順貴致詞時澄清環保署沒有圖利財團,當場一位環保人士打斷他說話,批評詹順貴太情緒化,詹順貴也反擊「你有尊重別人的說話的權利?」 詹順貴憤而宣告「今天會不不開了,解散」,他就離席;留下一群一臉錯愕的環保人士。 長年來民進黨政府與環保團體結盟,包括環團在內的公民團體,去年一舉將民進黨推上執政黨,而詹順貴亦出身環保律師,與環團關係友好;執政英全政府計畫檢討環評制度,排除投資障礙,詹順貴便是核心主導者。他今日上午不惜與環團翻臉,是否有後續政治效益,令外界好奇。 環保署原訂今日及本周五要召開應實施環評的認定標準的公聽會,今早第一場即爆發口角,環保署表示,將再覓更大型的場地後再召開公聽會。 蔡政府上台後大幅翻修環評制度,近日陸續公告「開發行為環評作業準則修正草案」、「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認定標準修正草案」,兩者係為環評法之子法,主要修改方向是簡化一階,強化二階,但引發環團抗爭,認為環保署翻修環評制度是環保的大倒退。 環保署今日上午「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認定標準修正草案」第一場公聽會,詹順貴在會上一開始時致詞,順便澄清環保署修法並沒有圖利財團,詹順貴以人格保證,「如果我要圖利財團,留在律師圈就可以…」 詹的話沒說完,台灣水資源保育環聯盟主任粘麗玉打斷說,「主席你怎麼這樣說話,我們又沒有說你圖利財團…」詹拉高語調說;「現在是我在說話,你不能等我說完再說?」另有環保人士在一旁鼓噪喊,「場地大小了,為什麼不讓我們全部都進來?」 眼見場面失控,詹順貴不甘示弱回擊,「現在是主席致詞,你有尊重別人說話權利?」「什麼都要這樣吵,那什麼都不要改好了」,他隨即宣布會議解散,他並說,本來還要到中南部開公聽會,如果想一次解決、找更大場地再開。詹順貴起身離場。 現場留下環團人士一臉錯愕,轉而開始痛批詹順貴,「不要這樣情緒化」、「官署壓力大怎麼能怪我們…」 謝英士、高思齊》詹順貴 失格了2017/6/6 下午 08:34:00
謝英士、高思齊
詹順貴事後返回會議現場,說明當時心中想法。(楊騰凱攝)
詹順貴(中,身著藍色格紋衣)宣布散會後便離場,留下錯愕的與會人員。(楊騰凱攝)
粘麗玉(前)不理解詹順貴為何發火。(楊騰凱攝)
環保署於6日上午舉辦環評子法修正第一次公聽會,開議不到10分鐘,會議主持人副署長詹順貴就因為參加者的發言暴怒,烙下一句「解散啦!」氣沖沖走出會場,「帥過頭」的演出讓現場所有人面面相覷。 詹順貴的做法非常不尊重特地撥空或來自外縣市的與會者,「完美」展示一個不願意傾聽、溝通的環保署形象。台灣每年舉辦多如牛毛的公聽會早已流於形式,實際上「既不公也不聽」:一方面受限於場地,不是所有團體都能受邀;另一方面受限於時間因素,現場的意見也未必獲得充分討論;最後這些意見是否被接納,原因又是什麼,都沒說明。 在網路時代,台灣根本不需要這種作秀的公聽會、假民意。詹順貴脫序的表現讓人咋舌,對與會代表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反映主管機關沒有面對面聽取各方意見的雅量與能力,根本不適任環評制度的改革推手。 關心環評制度的人都知道本次環保署提出的修正案大有問題,例如:環保署以都市土地已經「過度開發」,沒有需要保護的生態為由,直接免除都市內社區、高樓建築、大型購物中心、工商綜合區、旅館、社福護理機構、地下街等開發行為的環評程序。這樣的認知嚴重背離《環境基本法》的明文規定,也有侵犯地方權限之虞。 環境不是只有狹義的生態,更不是只有都市以外才有環境問題。根據統計,目前台灣有1800萬人居住在都市,許多集水區、溼地、林地也都涵蓋在都市土地中,因此《環境影響評估法》第5條才會強調都市建築需要進行環評,環保署提出的子法修正內容已經違反環評母法。 這些「讓環評法步上正軌」的改革必須從《環評法》母法本身著手。目前環保署提出的「子法」修正,大幅放寬「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可免實施環評的範圍,但是後續監督者的角色卻不見了,這是我們反對子法倉促修正的原因所在。 詹副署長在如此重要的改革議題上,已經摻雜了過多個人主觀情感,失去民眾信任。我們呼籲李應元署長盡快更換環評修法主責人選,並優先提出《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草案,作為環評改革的第一步。 (作者謝英士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高思齊為研究員)
首場公聽會…官民爆口角 https://udn.com/news/story/11140/2508531?from=udn_ch2cate6638sub11140_pulldownmenu 2017-06-07 01:54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環保署昨(6)日召開應實施環評的認定標準第一場公聽會,會場擠爆了環團人士,副署長、主席詹順貴致詞時特別澄清,環保署沒有圖利財團,但當場被一位環保人士打斷,批評詹順貴太情緒化,詹順貴也反擊「你有尊重別人說話權利?」 詹順貴憤而宣告「會不開了,解散」,拂袖而去;留下一群一臉錯愕的環保人士,台灣水資源保育環聯盟主任粘麗玉說,「官署壓力大怎麼能怪我們…」。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