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02 09:56:10瀏覽589|回應0|推薦0 | |
聯合/一帖膏藥治不了農地工廠的百病 2017-06-18 00:55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3112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宜蘭縣政府日前大批人馬開進員山鄉,一令聲下,怪手剷掉一幢豪華三合院農舍,屋主痛斥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是暴君。約莫同時,農委會宣布祭出兩招,要解決全台農地被七萬家非法工廠占用的問題,但其手段卻被批評形同在發放「贖罪券」要讓業者就地合法。林聰賢帶著地方經驗進入中央,急於拿出政績;但他的政策卻因不符行政比例原則,反成熱議焦點。 農委會基於確保糧食安全,進行全國農地盤點,把矛頭對準存在數十年的農地非法工廠;其積極任事的用心,值得肯定。問題是,企圖有所作為,與是否做對事,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這次清理非法農地的決策,堪稱目標良善;但實質上,卻缺乏對問題細緻的梳理,也未能構思良好的通盤配套,即草草要端菜上桌。也難怪,非法業者只要繳交價差及回饋金即可「就地合法」之議,被學者及環保團體批評是在發「贖罪券」,無助回復農地正義,遑論解決老問題。 根據農委會的擬議,一是要求業者支付地目變更差價並繳費給「農地保護基金」,二是去年五二○後新違章工廠即報即拆;這兩招都是「四兩撥千斤」的作法,充其量只是小菜兩碟。諷刺的是,農政官員把新政的時間點切在去年的五二○,還豪氣地說:「去年上任後的,我們負責。」乍聽之下,非常勇於任事;但沒說出的後半段則意味:「前朝的事,恕不負責」。執政者的責任,有這樣的「斷代法」嗎? 國家的政務有其延續性,不管官員是無心或有意,這種分顏色論責任的思維,無論如何不可能被民眾接受。再說,民進黨並非首次執政,如果要更豪氣地負責,是否也把二○○○到二○○八年的違章工廠也挑出來「負責」一下?否則,如果中央政府是用「斷代法」在決策,台灣將一直陷於藍綠對抗的紛亂,國政還有什麼前瞻可言? 全台建在農地上的非法工廠,每年約以七百五十家的速度增加,這對農地的侵蝕與踐踏是極為嚴重的事。農政官員豪氣攬下去年五二○後新增的非法工廠,其實僅佔總數的一%,只是區區之數。表面上,農委會官員話說得好聽,但其實是避重就輕。 深一層看,二○一○年馬政府時代通過了《工廠管理輔導法》,那是政府劃下的第一道紅線,明訂輔導期到今年六月,如果屆時違法工廠不遷移,可以依法斷水斷電、強制拆除。遺憾的是,由於台灣政治上的民粹作風,這一輔導寬限期後來又被朝野立委延到二○二○年。無論如何,即使展延,它依舊是條紅線。如果政府部門不真正去面對挑戰,卻想用「繳錢解套」的方式大開「就地合法」的善門,工廠非法侵占農地的問題恐怕永遠無解。 農地非法工廠事涉農委會、經濟部、內政部、環保署等單位,但因官僚怠惰,加上政客關說插手,使得問題糾纏難解。數十年來,業者汙染農地,社會付出鉅大成本;但是,也有若干聚落業者寫出「台灣之光」的產業篇章,成為百萬人生計所託。面對這些複雜的情況,絕非農委會開出「遠者縱、近者拆」的簡單處方,即足以解決。真正負責的作法,是要對非法工廠的情況作出分門別類,就其汙染狀況、營業現狀、區域開發情形、及可獲改良的機會等等作出評估,再決定是否繼續輔導,或者限時斷水斷電,乃至協助其合法化。 簡言之,非法工廠占用農地之問題由來已久,其型態、區位、聚落、排放各不相同,問題嚴重之程度也大異其趣;因此,農委會不可能用一張藥布治癒所有的病症。尤其,政府絕不能用「繳錢換自由」的方式,隨便讓業者合法化,那將留下無窮後患。這個問題,當然也不是農委會所能獨力解決,而需要各相關部會共同面對。
茶農:農業缺工 沒逃逸外勞 茶園等著荒廢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488197?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5-27 00:36聯合報 都會社會中心記者/連線報導
採茶、採果要靠密集勞力與技術,但農業缺工嚴重,茶農、果農無奈地說,現在有錢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人,私下找逃逸外勞已是公開的祕密。 六十五歲張姓茶農在梨山種茶廿年,他說茶葉採收期短,每年都要跟各茶區搶人,梨山茶價格不錯,但即使每天採茶工資高達四千元,還是不容易找人。他表示,每甲茶園要廿名工人連採五天,今年採春茶,他二甲半茶園只找到廿六人,還缺一半,且十天才忙完,採收期拉太久也影響茶葉品質。 八十七歲楊姓茶農說,他年近九旬還在茶園忙進忙出,主因是找不到人,採茶工作辛苦,年輕人不願意做,「要不是有逃逸外勞,山區茶園、果園就等著荒廢了」。 南投縣的茶園約二千公頃,是全台最大的茶產區,春茶和冬茶採收這三個月都缺工。因為工時很長,又要在烈日下彎腰工作,年輕人大都不愛,茶農笑稱山上沒有「採茶姑娘」,大多是三人加起來二百歲的採茶阿嬤。 南投的茶園、果園等採收期都缺工,縣議員最近在議會定期會中一再呼籲政府開放農業外勞,但因不是整年缺工,要在哪個季節開放也說不準。 新竹、苗栗是東方美人茶重鎮,正準備進入採摘期,缺工也很嚴重。竹縣府農業處農糧科長黃怡娟說,曾嘗試從失業人口找人力,但農業缺工都有工作期限,很難找到配合度高的人。
葉毓蘭》台灣已成奴工新樂園?
台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辦多名越南籍女子與台灣男子涉偽造子女出生證明申辦護照到台灣案件,查獲阮姓女子及廖姓男子等34名「假父母」及以假證件到台灣的11名兒童及少年。(雲林地檢署提供)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傳真 106年5月26日
移民署台中市專勤隊日前宣布破獲國內最大宗兒童跨國販運集團,成功救出11名8至15歲的越南兒童、青少年。這群孩子是由人蛇集團自2013年起,透過不法仲介以每名3000到7000美元不等,以越籍配偶假藉邀請親戚或鄰居孩子「來台灣遊玩」方式,製作「假父母」與「假子女」護照,將引進的兒童偽裝成新住民夫婦的親生子女,非法讓童工來台「當台灣人」。雖然也有讓他們設籍念書,但會要求他們從事採茶、種田等農務。 這個案件凸顯兩個嚴重的問題:奴工問題在台灣復辟,且兒童成為強迫勞動的被害人;以及台灣的農務勞力短缺,農委會與勞動部不能像鴕鳥一樣,不積極面對了!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全球有2100萬人是強迫勞動的被害人,其中以童工與女性遭受性販賣最為嚴重。奴工與一般勞工最大的差異在於,奴工多半受到債務約束或行動受到限制,自由勞工可以在勞動條件欠佳時選擇離去,但奴工的自由完全被控制。 多年前奧斯卡得獎名片《血鑽石》即是非洲奴工被迫採鑽的血淚故事。肯亞、印度、中國都有利用童工採收可可果、織造毛毯、在磚窯煤礦中長年工作的慘劇。兒童因為身心皆未成長完全,更易成為強迫勞動的家庭奴役、工廠童工、乞丐和農業工人;乞討集團以殘害孩童的方式獲取更多金錢的案件,更是時有所聞。 這次越南童工跨國販運案,讓我們了解農業社會老化與缺工的問題已嚴重到必須飲鴆止渴的地步了。台灣社會走向高齡化,在農村更是嚴重,短期的農業缺工和長期的農業人口老化兩個問題交相作用,主管部門又提不出積極的對策,更助長了人口販子針對農村的人力需求,量身打造出自國外進口童工的下策,而讓台灣背上易子而奴役之,剝削兒童人權的惡名。 台灣的教育改革失敗,技職教育與勞動教育幾乎崩盤,年輕人不耐吃苦,每逢採茶季節,茶區裡到處可見70~80歲的採茶工,媒體稱為「千歲採茶團」;而還有些競爭力的高經濟農業,仰仗的除了一些早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農村老人外,有的就是靠非法外勞,這是台灣引進的社福或產業外勞,棄「合法」投「非法」逃逸的主要原因。目前行蹤不明的逃逸外勞多達5萬餘人,很多人就藏身在台灣的農村中,也是老農們的得力助手。這說明只要有需求,供應就會源源不絕! 只要勞動部與農委會不積極面對農業人口老化與缺工的問題,不但逃逸外勞的老問題無解,進口童工的醜聞也不會只有這一樁,以後恐怕還會不斷發生! (作者為亞洲警察學會祕書長)
跨國兒童販運案 查獲11越籍童工 https://udn.com/news/story/11168/2488191?from=udn_ch2cate6639sub11168_pulldownmenu 2017-05-27 02:47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姜宜菁、鄭媁/連線報導 外交部與移民署合作,查獲國內最大宗兒童販運案,十一名越南籍兒童四年前起,被安排以九到廿一萬元代價,非法入境台灣,在南投、雲林從事採茶、種田等工作,成疑遭剝削的「童工」。 卅四名「假父母」和兒童,依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及護照條例罪嫌,函送雲林地檢署偵辦。雲林地檢署訊後,將十一名兒童責付在台的「假父母」暫時繼續照顧,等待送回越南。 查獲的三男、八女十一名兒童,僅年齡最小的八歲目前就學,最年長的十五歲女童在美容院掃地、擦桌,其餘多數都去山區採茶或種田。 這件販童案偵破,源自外交部中部辦事處去年受理雲林一名八歲女童申請護照,發現她在越南出生時,生母竟在台灣,認為「隔空產子」太離奇,通知移民署,我駐胡志明市辦事處也同步展開查訪。 移民署台中專勤隊與外交部追查發現,有十七名越籍配偶自二○一三年起,涉嫌透過越南仲介偽造出生證明,分別讓親友的一名小孩成為自己親生小孩,再以依親之名來台。 十七名兒童來台代價為三千至七千美金,約台幣九萬至廿一萬;有三人來台後因不適應語言與生活返回越南,另三人經通報後,被外交部註銷護照,拒絕入境。 最大宗兒童販運案資料來源/移民署 製表/林佩均分享 專勤隊表示,採茶兒童每天工資八百至一千元,月薪約二萬,由一起擔任採茶工的假父母代領,再給予數百元零用錢,種田兒童多是跟假父母做事,未領薪水。來台費用也由假父母付給越南T姓女子。 辦案人員表示,假媽媽為幫家鄉親友脫貧,協助販運兒童來台工作,多少補貼家庭收入,假爸爸便默默接受。採茶農忙時每天清晨三點出門,早上七點下山,工作完很少有體力去學校上課,多數蹺課。 越配供稱,無論是親生或親戚的孩子,在越南工作很正常,他們只是接孩子來台過好日子,不知孩子來台灣工作已犯法。 檢察官朱啟仁認為,尚無證據顯示假父母逼迫兒童工作、牟利,加上T女未到案釐清,是否構成販運人口仍待釐清,但已違反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和護照條例。
新聞眼/販賣童工 壞了台灣最美風景 https://udn.com/news/story/11168/2488194?from=udn_ch2cate6639sub11168_pulldownmenu 2017-05-27 02:47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佩均、洪敬浤 移民署宣布偵破我國最大販童案,花九到廿一萬元就能「買」個越南孩子,對照台灣人最自豪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何其諷刺;當台灣出現有組織的兒童販賣案,原來我們自以為文明國度,其實離野蠻不過一線之隔。 被買來的越南孩子,天真以為跟著人頭爸媽,認真工作,就能留在台灣擁有新生活,有溫暖的家、自己的玩具,可以上學讀書,甚至能想像未來。 這些孩子被送去山區茶園,小小的手採摘一心二葉,填補年輕人不願意做、需求孔急的勞動力;有的當美髮店小妹,掃地、擦桌一整天,卻連最低工資都沒有。 更諷刺的是,這個剝削的島嶼卻讓越南兒童不想離開;他們在越南的生活極差,即使離鄉背井被賣來台灣,即使每天得工作,但只要能吃三餐,甚至可去學校,比起老家的日子還是好得多。 只是天真的孩子還沒成年,就背負起為越南家鄉、台灣爸媽賺錢的壓力,小小的身軀被壓得喘不過氣,那個美好的台灣夢終究只是個夢。 民主、自由、人權的台灣,與販賣童工的台灣,是同一個台灣。不論越南與台灣國情有何不同,在台灣非法販賣兒童,不僅是違法,更違反台灣引以自豪的價值。
聯合/跨國兒童販運 映照出台灣農村缺工窘況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98483?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6-02 02:5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近日國內破獲最大宗跨國兒童販運案,十一名涉嫌非法入境的越南籍童工,在南投、雲林從事採茶、種田。人口販運在文明國家是奇恥大辱,但此案背後卻真實映照出台灣農村缺工的窘況。 台灣農業缺工早非新聞,全年性缺工一萬人,季節性缺工更高達九萬人。台灣從農人口平均六十五歲,以茶園為例,早年倚賴的是採茶姑娘,如今變成三人加起來兩百歲的採茶阿嬤。這幾年多虧還有嫁到農村的新住民婦女,但勞務人力依舊不足,雇用逃逸移工早成農村公開的秘密。像雲林一年來查獲九十件逃逸移工案,累積七百多萬罰金,受罰雇主竟多為農民。有人形容,政府若全力查緝逃逸移工,台灣農業恐立即面臨崩盤。 三年前,馬政府即有意開放農業移工,當時輿論多有疑慮,擔心壓縮工作機會、壓抑薪資成長,後來只針對屠宰業開放。但農村愈趨老化,勞動缺口嚴重,只能仰賴地下化勞力,雇用逃逸移工情況變本加厲。龐大的逃逸移工人口黑數,除形成治安隱憂,更屢見遭盜伐集團吸收,甚至從受雇者躍為盜伐「盤商」,成為國土保安新興威脅。 蔡政府上台後,去年十二月農委會取消引進農業移工,推出「二加二」政策,季節性缺工以成立農業專業技術團、農事服務團補足,全年性缺工則引進外役監人犯勞力及假日農夫。農委會當時說,最快半年內盤點各項農務缺工人口;窮盡一切努力仍無法解決後,才考慮開放農業移工。 解決農業缺工,行政院長林全還下令「一年有感」。如今快半年了,外界不知缺工盤點結果,也未聞窮盡多少努力,但稚嫩的越南童工給了答案;農民也普遍對於「二加二」方案並不埋單,因為還是無法解決眼下的困境。 近年政府鼓勵青年回鄉務農,為老邁農村注入新血,但當青農滿腔熱血回到故鄉,卻立刻面臨缺工,最後若不是勞務纏身,就是疲憊退出。其實青農優勢在於具有現代化的知識,有更豐富的創意、更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加上熟稔網路環境,他們比上一代更懂如何包裝、行銷農產品。換言之,青農的腦比手腳更重要。若因缺工,讓青農只成為農村補充勞力,則殊為可惜,也無助於農業競爭力的提升。 農村缺工已是政府無法迴避的重大課題,農委會應趕快拿出缺工的盤點結果,以及「窮盡一切努力」的可行方案。進而言之,須確立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的目標,從改善農業作業環境到提高農業薪資水準,從擴大人力來源到供需媒合調度,都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尤其應積極推動農業自動化、無人化,以科技減少勞力需求,有助於解決缺工問題;新世代農夫以科技收成,更能促進農業升級。至於開放呼聲不斷的農業移工,則是必須經過審慎評估與嚴謹試辦的最後選項。 農業移工只能定位在補充農村勞動力缺口,但仍會壓縮本土農工的工作機會,也會影響季節性農務帶給農家婦女的補貼家用功能,因而更必須「窮盡一切努力」,化解可能的衝擊。例如,管理上要有細緻的精算與配套設計,除基礎的缺工作物個別盤點與人力統計,由於缺工有季節性,移工配額不需下放到每個農戶,而是委託類似農會等中介團體集中調度;並嚴格訂定本土農工及移工雇用比例,確保本土農工權益。最重要的關鍵在,農村缺工,農委會是否窮盡一切努力解決;農業移工,是否窮盡一切努力防弊。 蔡總統競選時高舉強勢農業,但缺工的農業至今依然弱勢。等不到農委會十年增加三萬農民的宏遠目標實現,越籍童工已經掀開農村缺工真實景象的一角。政府不能裝鴕鳥,也不能便宜行事;窮盡了什麼努力,必須接受檢驗,農民心裡有數。唯有積極面對,才能促進農業升級,同時洗刷童工販運之恥,並消弭逃逸移工趴趴走形成的治安與國土保安死角。
農委會要抓菜蟲 婆婆媽媽嗆別唬人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1187/2504501?from=2017-06-05 09:36聯合報 記者黃煌權╱即時報導udn_ch2cate6638sub11187_pulldownmenu
大雨過後高麗菜價格持續上揚,嘉義縣一名餐飲業者說,這個月3日每簍約20公斤重的高麗菜才650元,今天已漲到900元,而對於農委會揚言要抓菜蟲平穩菜價,婆婆媽媽幾乎一面倒說:「抓得到嗎?」、「別唬人了!」 這名餐飲業者說,批購到的高麗菜並不能直接拿到廚房料理,必須先將外皮受損的葉子一一剖掉後才能下鍋,導致重量更輕。 嘉義縣一名菜販也說,客人買的高麗菜,他們要先將受損的外皮剖掉再秤重,原本1顆3台斤重的高麗菜,經剖皮後往往只剩2.5至2.7台斤,這些「折損率」都是菜販要自行吸收,在菜價節節攀升的前提下,他今天只好將昨天每台斤35元的高麗菜漲到40元。 對於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揚言要抓菜蟲,記者今早走訪嘉義某公有市場,受訪的婆婆媽媽幾乎一面倒說:「抓得到嗎?」、「別唬人了!」;甚至還有人批說,政府這個口號已經喊了數十年,「真有抓到嗎?」 「一定有人囤積!」有菜販斬釘截鐵說,高麗菜被囤積一定有,只是數量多寡不清楚,因為依照他們的經驗,高海拔的高麗菜要冷藏2至3個月不成問題。然而,對於囤積的盤商究竟躲在何處?而政府有沒有能力揪出來?很多婆婆媽媽都說:「唉!沒路用啦!」
【即時短評】政府救菜價方法 能發揮功效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480856?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5-23 21:17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 菜價太低、穀賤傷農,菜價太高、穀貴傷民。菜價、肉價高漲,政府到底該不該出手干預成為兩難,一方面民以食為天,高菜價恐引發民怨,另一方面,平抑菜價可能使農民收益受到打壓。農委會以去年為鑑,未來,若3周至1個月菜價仍無法平穩,將透過滾動式倉儲機制,調節蔬菜供應量,平穩物價,只是是否能實質穩定菜價,消費者、農民是否埋單,仍有待考驗。 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近年來每逢7到9月間,菜價波動漲幅大,去年,連續3個颱風侵襲,中南部產地遭到重創,約有一個月時間,幾乎沒有蔬菜供應,菜價高漲達到廿年新高,農委會隨後祭出「抓菜蟲」、進口冷凍蔬菜等措施,但是不但消費者無感,農民也不滿「只查高菜價、不理低菜價」。 消除高菜價民怨,農委會祭出的八大措施中,包括颱風來臨前緊急進口機制、擴大滾動式倉儲數量及設備改進、建立根莖類蔬菜安全庫存等,要讓消費者在缺菜的時間,上市場仍買得到足夠的高麗菜、結球白菜等,還要查價避免哄抬價格。 但是對於農民的憂心卻未說明清楚,農委會雖然表示,會照顧農民、考量農民合理的收益,但是,颱風來臨時,農損傷農,多少才是農民合理的收益?此外,平穩菜價也未有一個具體目標,只能達到「漲幅不過高」的效果,政策推出後,消費大眾是否有感也是一個問題。 菜價不能漲…菜會自己飛台北?
2017-06-07 03:06聯合報 林錦隆/雲林農民團體代表(雲縣西螺)
雲林為台灣的農業大縣,歷經一場大雨,所有農作物都付諸流水。官員只是關心菜價不能漲,卻忘了農民、市場銷售工作者、相關行業工作人員,不斷吹捧著消費者才是王道的不平衡現象,這些辛苦工作的人卻一再打壓成菜蟲!
身為農政單位的首長,說出的話竟是如此不專業,害怕被民意代表抨擊,到底首長不為這些辛苦的農業工作者發聲,我們還要被塑造成什麼妖魔鬼怪的形象? 葉菜類蔬菜在大水過後漲價是勢必的,供需法則是自由貿易市場的機制,農政單位該做的是調解及補救措施,而不是不明就裡的一味打壓菜價。 向農民收購的高麗菜每公斤十二元,一箱卅公斤,難道成本只有三六○元嗎?每一個紙箱大約四十元,一個農務工大約一千五百元,姑且不去計算這些費用,請問林主委,高麗菜難不成會自己飛到台北的市場嗎?運輸業者的車都是加水就能動嗎?搬運工只要吸空氣就會飽了嗎?可不可以回歸人家了!林主委,身為長官不食人間煙火已經很可悲,怎麼還可以說出這麼不專業的話,激怒所有農民、農民團體! 甘藍菜一直是蔬菜價格的指標,台灣蔬菜季節本來就有很多先天的限制,夏天需要靠著進口蔬菜調節,避免價格過高,民眾也有更多選擇性。 去年的「菜蟲」事件,在國際媒體版面鬧了大笑話,根莖類蔬菜一年一收,除了產季其餘時間都是庫存,夏季電費調漲,我們應該跟誰哭訴?何謂不該漲價的蔬菜?需求量大就會漲價,這個道理小學生都明白,難不成這些農民、業者都該賠本嗎?然後養不起員工,惡性循環。究竟誰得了利益? 現在只要下大雨、颱風,所有媒體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不斷恐嚇會漲價,「菜蟲」成了從事農業工作的原罪,還能不能好好的回歸專業了?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政府?韓國,如果量產貨失收,政府立即性的調整進出口關稅,或者以單位數量補助,去穩定國內市場。而我們只有衛福部,無法提高檢疫速度,讓菜也進不來。這是什麼樣的輔導平衡? 菜價低迷了半年,因為沒有做好輔導計畫種植,造成高麗菜價格崩盤,農民很心酸。但教育的部分應該是政府該做的事情,政府要輔導計畫栽種,平衡價格與供需失衡,才能創造三方都獲利。 農業不單單只是種植、販售而已,當中牽扯許多國際貿易、市場行情、供需鍊的結構調整,還有農民與業者之間的合作,政府要做的是輔導不是作秀,要做的是規畫不是拚選票。 農民很辛苦,業者也很為難。政府單位不要只是為了選票,媒體也不該只是表面報導,請問平衡報導去哪了?政府伸出的是援手還是黑手? 每一個產業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請多做功課再來評論事實,不該只是看數字跳動論斷漲價不合理。請回家好好用功,好嗎?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