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舊手機也是寶 港人反魚翅 東京奧運的環保獎牌 世界海洋日省思:人類欠海洋一個公道 說好的..立委促設海洋部
2017/06/07 14:26:44瀏覽269|回應0|推薦0

 

塑膠減量 不能靠一塊錢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6596?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7-06 03:00聯合報 紀律/退休人士(台北市)

資料照片分享

中央地方大力推行塑膠袋減量,賣場與商店不能免費提供塑膠袋,但因為大多數人不在乎一、兩塊錢,所以效果不彰,好像付了一、兩塊錢就環保了。

更奇怪的是,台北市政府自己不以身作則,販賣各種大小塑膠袋以供市民裝一般垃圾,美其名為使用者付費,可是卻忘記這也是塑膠袋,也會汙染環境,為什麼不改成可分解材質的垃圾袋呢?

例如美國郵政局所用的紙質大信封,非常結實且不怕水,即使成本高一些,但是為了環保也值得。況且為了環保花了大筆經費,都是民脂民膏,常常為了一粒芝麻卻顧不到一個燒餅,這就是台北市政府近年來所做的事情,希望當局能夠有勇氣把它改過來。

 

 

 

遏止塑膠瓶 回收重賞 使用課稅

2017-07-01 00:57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56979?from=udn-relatednews_ch2

英國衛報報導,新數據指出,全球塑膠瓶用量大增,平均每分鐘賣出約100萬個塑膠瓶,造成諸多環境問題。 圖/擷自英國「衛報」分享

英國衛報報導,二○一六年全球賣出近五千億個塑膠瓶,這些塑膠瓶,危害能不下氣候變遷,令人心驚!

每個人不妨算一算,一天究竟要丟掉幾個塑膠瓶?自己是否也是環境惡化的幫凶?為何塑膠瓶如此氾濫?除了個人習慣,我看政府要負最大責任。

同樣是汙染,菸稅可以不斷調高,但是塑膠瓶這種世紀之毒,卻不見政府對使用業者調高稅率。另外,很多飲料都可以用紙盒,像果汁、鮮奶、豆漿…,但業者大都使用不環保的塑膠瓶,難道無法調整改進嗎?要解決塑膠瓶問題,就看政府有沒有魄力。

想起兒時有次去兒童樂園,喝完玻璃瓶裝飲料後,可以退二元,於是我開始收集空瓶,那次兒童樂園之行還倒賺幾十元,同學知道後也效法,一下子整座樂園的空瓶都被我們搜刮一空。

現在紙張、寶特瓶、玻璃瓶價錢太低,人們也懶得分類,或許這也是台灣各地爆發垃圾危機的原因之一。

如果政府可以提高塑膠瓶的回收價格,不用太高,只要一個一元,就算消費者亂丟,相信很多資源回收者會搶著要,手搖杯飲料也可以納入。重點是必須對使用塑膠瓶的業者課以環境汙染稅,用這筆稅金去保護環境,是個三全其美的辦法。

 

 

旺報微評》舊手機也是寶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605005283-262103

《人民日報》報導,大陸目前約10億部廢舊手機的存量,回收率卻只有2%左右,令人咋舌。

廢棄手機電池中含有許多不可分解的有害金屬,一旦過長時間不使用,電池裡的化學物質會外洩,即使掩埋焚化,仍然會對環境造成傷害,最終隨著循環危害人體。

其實手機中許多金屬可以回收利用,然而提煉成本較高,目前回收產業尚未形成規模市場,政府可嘗試推出優惠政策,吸引廠商投入手機回收,未雨綢繆,既維護環保,又能創造新的市場利潤。

 

聯合筆記/東京奧運的環保獎牌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0841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6-07 02:32聯合報 鄭朝陽

東京奧運募捐舊手機、筆電、數位相機等電子廢棄物,從中蒐集貴金屬製作獎牌。(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二○二○奧運移師日本東京,東京奧運籌備委員會為這場體育盛會拋出「淘金」計畫,四月起向全國各地募捐舊手機、筆電、數位相機等電子廢棄物,從中蒐集八噸金、銀、銅等貴金屬,製作五千面奧運和帕運獎牌。

奧運獎牌走環保風不是第一次,去年巴西里約奧運銀銅牌裡,就有三成的成分來自回收家電。雖然此舉主要目的是省錢,但是,能把奧運這樣萬眾矚目的大型活動結合資源回收再利用,應該給予高度肯定,讚賞這樣的環保創意。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說得好,「只要想到各位的舊手機會變成奧運獎牌,該有多期待奧運和殘障奧運的到來!」這分參與感讓東京、甚至全日本人對主辦奧運備感榮耀,特別在回收電子廢棄物過程中,因為公眾參與,除促成一場絕佳的環保行銷,或多或少會聽聞溫暖人心的故事;例如有人將亡妻的手機捐出,把對愛妻的思念化為整座城市的榮耀,意義非凡。

日本大約只有兩成的舊手機被回收,大部分都塵封在家裡。台灣的情況也差不多,因為喜新厭舊,很多舊手機功能還在,只因為某種理由退場,丟了覺得可惜,卻絕少再讓舊機重出江湖。

據統計,一支智慧型手機平均使用期只有廿六個月,不少人敵不過廠商加大新機螢幕、提升相機功能等誘惑汰舊換新,但也有不少人是被迫換機。例如手機電池的續航力大減,卻無法抽換電池,以及更換破裂面板價格與新機價格相去不遠時,只好被迫掏錢換機。

這是企業刻意縮短產品壽命、賺取利潤的手法,也是工業革命之後,線性商業模式造就的短命產品設計樣態。這種模式促使企業大量、快速生產商品,迫使人們過度消費,過程中也將金、銀、銅等天然資源,快速地通過工業製程,變成環境無法承受的廢棄物。

目前各品牌手機一致的特點除無法抽換電池,也競相做得輕薄、難拆解,造成末端處理業者收到廢手機時,只能先以機械粉碎,只取市值較高的金、銀、鉑、鈀等四種貴金屬,其他材料都極難回收再用。東京奧運的環保獎牌提醒我們,應轉向追隨「從搖籃到搖籃」、全回收利用的產品設計與循環經濟模式。

現在充斥市場「從搖籃到墳墓」的商品,終結了減少廢棄物、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的機會,提高了環境汙染與碳排風險。但,誰能向這些產品說不呢?

 

廣角鏡/港人反魚翅

2017-06-12 01:27聯合報 歐新社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51834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香港野生支援組織昨天展示反魚翅活動照片,照片中環保行動成員在中餐廳外,高舉反魚翅標語,並著鯊魚裝表達抗議。

歐新社 歐新社

 

 

有毒廢棄物染指海岸 還有多少未爆彈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5857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7-02 03:32聯合報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新竹縣新豐掩埋場附近海岸,發現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太空包,土壤檢測出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台灣早期缺乏環保觀念,對河川、海岸漠不關心。民國九十五年時,第六河川局因辦理防災減災工程,在二仁溪河床下發現大量有害廢棄物,而同屬「風頭水尾」的海岸,原就是垃圾掩埋場、汙水處理廠、焚化廠、火力發電廠等各種「嫌惡設施」設置處,會發現有毒廢棄物,也是「同理可證」。民國一○四年才公布施行的「海岸管理法」,根本沒有想到垃圾處理這回事。

聯合報願景工程「海洋危機」,大篇幅報導我國海岸遭受各種垃圾汙染的慘狀,有毒廢棄物算不算「潛在災害」呢?若屬潛在災害,該屬哪個單位權責?

二仁溪河床汙染案,耗資超過十四億、費時三年,才移除二層行橋下游二公里內河床廢棄物,移除新豐掩埋場附近海岸的有毒廢棄物,要花費多少?

新竹縣府環保局除了應急措施外,應先擬定調查及移除計畫,才能掌握範圍、深度、種類、數量及經費;依據二仁溪案經驗,代價絕不便宜,環保署應協助籌措經費,現在區區八百萬元補助,只是杯水車薪。

除了海岸管理法、海岸管理計畫未來修正時應更明確、完整外,國人也應認知,對垃圾的處理,一時的方便,未來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只是,這種河床下、海岸邊的炸彈,不知還有多少?不知何時還會再引爆?

 

 

願景回響/如果你不想吃塑膠魚…

2017-06-08 02:10聯合報 魏國彥/台灣大學教授、環保署前署長(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1078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六月八日世界海洋日讓我們一起關心海洋垃圾問題。圖為桃園市埔心溪出海口旁,海洋垃圾重災區實況,亟需淨灘。記者曾增勳/攝影

分享

莎士比亞名劇「佩里克利斯」有這麼一幕:

漁夫甲問:「我老是納悶,魚在海中怎麼生活的?」

漁夫乙答:「有啥不明白的!那不就像陸地上的人類一樣,大的吃小的。」

這話沒錯,如俗諺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但是,大魚小蝦不像人聰明,懂得食品安全,它們把混入海洋的垃圾與塑膠粒囫圇下肚。

海洋汙染的源頭不在海洋,常來自千里之外的河川。人們往溝渠與河流傾倒垃圾,汙染物質從自家後院、城市邊緣、工廠管線源源不絕地隨水流入海,萬川奔海,積少成多。

學者研究發現,離岸越遠,塑膠物的比例越高,顯示不但有大量塑膠物質入海,它們雖久經沖刷漂流卻仍為完璧,不壞之身成了碩果僅存,從近岸到遠洋,常伴魚蝦左右,成為海洋生態系中的新常客。大魚小蝦常被尼龍絲網纏繞,它們的胃納肚腹裡也有大大小小不能消化的塑膠殘粒,它們作息捕食的棲地也變成塑膠垃圾場。

肉眼看見的塑膠殘片觸目驚心,看不見的塑膠微粒更可怕。塑膠微粒有的是大塊塑膠經氧化、脆化破碎而成,也有一些是人類刻意的製造添加,例如加在洗面乳中加添了磨去皮膚角質的「微珠」。

塑膠微粒在深邃的海洋中「鋪天蓋地」,從每一個角落混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鏈,從微小的浮游藻類到巨無霸的鯨豚之屬,塑膠微粒不但進入它們的消化管道,甚而隨食物網絡不斷累積,最後也不免回到我們的餐盤之中,吃下塑膠魚與塑化劑。

六月八日世界海洋日,我們應該積極做三件事:

一、加強教育,讓人們體會塑膠廢棄物的可怕與反噬;

二、禁絕微塑膠粒製造與加添,如非使不可,則建立履歷,以利回收;

三、做好塑膠廢棄物回收、分類,循環再利用,萬勿委棄於地,隨流入海。

現在,因為海洋垃圾汙染問題嚴重,魚蝦飽受威脅,政治人物既要作漁民的朋友,也開始替魚蝦請命,關心起海洋環境了。「天下大亂,形勢大好」,我們一起團結努力吧!

 

 

 

聯合/世界海洋日省思:人類欠海洋一個公道

2017-06-08 02:50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1067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海洋危機」專題,引發各界回響。環保署宣布三個月內啟動「海岸環境清潔維護計畫」。圖為馬祖澳口沙灘滿是海漂垃圾,清潔人員定時清掃。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聯合國為今年設定的主題是「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全球在日曆上特別標注這一天獻給海洋,當然不是為了慶祝或歌頌,而是警示:海洋正在死亡。人類若不改變貪婪習性與掠奪行為,很快我們將為海洋、人類及整個地球,唱起哀歌;因為沒有海洋,人類也沒有未來。

海洋有多重要?覆蓋地球三分之二面積的大片湛藍,不僅是由太空回望地球時,入眼行星表層閃爍的顏色,更是萬物和生命的源頭:海洋為人類提供了呼吸的氧氣、調節氣候;海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來源,餵養超過廿六億人口,遠超過牛肉。漁撈及養殖是十分之一人口的主要生計;更不用說,那些古往今來的海上貿易,以及日益昌盛的海洋觀光。

海洋滋養人類,人類卻報之以輕蔑。數十年來,海洋成為全球工業化的廢棄物墳場,加上各式汙染、全球暖化及過度撈捕,在在都使海洋生態急速崩壞。

各樣植基在科學研究上的「海洋預言」中,二○五○年是常被提及的魔咒之年:在二○五○年之前,海中九成珊瑚絕跡,百萬物種隨之滅絕;也是在這年之前,海中塑膠多過魚,垃圾重量將超過所有魚類的重量,塑膠稱霸海洋。前者是全球暖化的惡果,後者則是人類依賴大量塑膠製品的生活模式,加上無節制地非法獵捕、魚群快速消失使然。

先談全球暖化。海洋為地球承受了九成以上來自二氧化碳增加後產生的溫室效應,造成海溫升高。想像整個海洋是一個不斷加溫的湯鍋,加熱中的海洋生物已消逝了多少呢?二氧化碳大量融入海洋後,又造成海洋酸化,破壞了珊瑚等造礁生物的碳酸鈣沉積效應。

在這樣既熱又酸的海洋中,過去卅年間,全球已有一半珊瑚礁消失。近兩年澳洲大堡礁南北都發生超過一千公里規模的礁體死亡,不啻是海洋哀歌的前奏。

二○一五年的巴黎氣候協定,原是國際協力對抗全球暖化的一線指望,如果能有效限制排碳大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海洋或許能因此受益。但就在世界海洋日之前,美國總統川普卻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此舉將使海洋升溫危機更為無解。

海洋之大,無邊無際,海洋不屬於誰,也就沒有國家願意承擔責任。過度漁撈、海洋廢棄物,都是如此現象,更加複雜難解。

台灣四面環海,人民的海洋意識卻低落,已是有愧;對海平線之外的難題,在海洋懷抱中的子民能無所感,掩目不見嗎?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在世界海洋日之前,發表了海洋廢棄物的跨國專題報導,是我們關切海洋危機的第一步。報導中橫霸海灘的垃圾,漂洋過海而來,委實怵目驚心。但對於海廢,政府尚未提出有效對策。較具體的「禁用塑膠微粒」政策,也要到二○一八年才會上路,落後於國際腳步。觀諸過去幾年世界海洋日的淨灘、展演、甚至海廢藝術創作競賽等活動,讓人感嘆,對於海廢議題,政府能著力的,應遠不只於此。

台灣最愧對海洋、且為國際詬病的,是遠洋非法捕撈的惡名。二○一五年歐盟祭出「黃牌」警告,才讓台灣緊急修法,遠洋漁業新法今年一月生效,調高違法捕魚的罰則與刑責。台灣身為遠洋漁捕大國,不應成為漁源枯竭的眾矢之的。曾有國際黑名單上的台灣非法漁船,長年逍遙海外,政府卻未能找到漁船懲處。荒謬關鍵即在漁船資訊管理混亂。漁業署近期成立廿四小時漁船監控中心,若能搭配先進監測設施,同時與各國卸魚港口檢查合作,才能切實監督漁捕,洗刷惡名。

在世界海洋日,細數的盡是海洋的災劫與嗚咽。海洋就在我們周遭,不僅環保應從自我做起,日常的消費選擇與監督政府的職責,也在我們手上。我們的行動將決定海洋生態的永續,這關乎海洋的未來,也關乎你我的未來。

 

說好的海洋法呢?立委促設海洋部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0931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6-07 13:47聯合晚報 記者周佑政/台北報導

明天是「世界海洋日」25周年,民進黨立委賴瑞隆、陳曼麗、Kolas Yotaka及國民黨立委陳學聖今天呼籲,行政院應盡速設「海洋部」,並制定「海洋基本法」,掌理台灣的海洋相關事務。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組編人力處副處長楊秀珍表示,現已彙整各方意見,具體方案最快下會期送進立法院。

賴瑞隆說,各國重視海洋資源,前總統陳水扁2000年提出海洋立國概念,成立多個海洋相關委員會,前總統馬英九也喊出海洋興國,倡議創設海洋部。海洋大國加拿大、挪威都有設置類似海洋部機關,專司海洋事務,加拿大制定海洋法,日本則有海洋基本法。

賴瑞隆指出,海洋部應下轄海洋保育署、海巡署、漁業署及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保育署主責海洋保育,海巡署執行現有取締保護海域工作,漁業署目前下轄農委會,無法完全發揮管理漁業資源功能,國家海洋研究院則可掌理我國周邊海域的資源研發。

前國民黨立委、現海洋大學教授邱文彥長年催生海洋委員會組織四法,包括海洋委員會組織法、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組織法、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組織法、國家海洋研究院組織法,相關修法前年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

陳曼麗去年12月曾質詢林全海洋委員會何時成立;林全回應,海洋委員會定位需重新檢討,成立時程會往後推延。

陳曼麗上午說,能設置海洋部最好,若要設海洋委員會,已於法有據,「但過去一直沒有上路,有行政怠惰疑慮」。

楊秀珍說,為了推動海洋政策,強化海洋保育,行政院早已規畫成立海洋事務專責機關,前年修法通過,但社會期盼機關可以掌理更多海洋事務,因此政院希望多聽意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40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