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突破年 全民先加薪 打破凍薪魔咒 M型社會…買名車像買菜 3分鐘砸800萬買3輛賓士 強烈對比…咬牙苦度年關
2014/01/06 10:19:43瀏覽417|回應0|推薦0

 

社論-經濟突破年 全民先加薪

     台灣實質薪資已倒退回10年前,受薪階級無力消費,造成民間消費成長無力、家戶平均儲蓄金額與儲蓄率雙雙衰退結果,加上政府與企業投資衰退、出口不振,難怪景氣欠佳,看不到未來榮景。反看中國大陸,這幾年薪資迅速上升,很多行業已經追上台灣,金融業經理人與律師、會計師等自由業甚至已經超越台灣,形成經濟欣欣向榮的社會氣氛。台灣應如何突破悶局,讓經濟產生正向循環力量,是台灣政府與民間社會應該卯足全力的方向。

     我們從家庭與企業儲蓄淨額的變動解讀可以發現,2003年家庭儲蓄淨額1.16兆元、企業儲蓄0.84兆元;2012年,家庭儲蓄1.20兆元、企業儲蓄1.04兆元;其中企業儲蓄在金融海嘯期間曾降至0.5兆元。但2010年,企業儲蓄達1.32兆元,還曾超越家庭的1.26兆元,之後,企業儲蓄都維持在1兆元以上,比2003年穩定增加20%。對比家庭儲蓄都達不到2006的高點1.32兆元,消長可見。

     與此相呼應的是1993年家庭儲蓄率由30.7%,如今降至21.2%。而平均每戶家庭儲蓄1993年時是22.4萬元,如今已降至只有19.6萬元,相去日遠。嚴重的是五等分家戶,前20%高所得家庭儲蓄仍高,其餘80%家庭的儲蓄都比1990年代明顯下滑,所得分配最高與最低20%所得組差距倍數,已從5.18倍提高到6.17倍。另外,勞動所得份額自1990年達到最高的51.71%水準後呈現下滑的趨勢,至2011年已縮減至45.72%;資本所得份額20年都維持穩定成長,由1990年的29.62%上升至2011年的33.52%。

     這些數據顯示,台灣已不再是個均富的社會,也不再藏富於民,而藏富於企業。藏富於企業對大股東或老闆有利,但不能雨露均霑,會惡化社會的所得分配。現實的狀況是多數家庭當了房奴,背了房貸、應付了日常開銷,已經沒有能力再儲蓄。年輕人薪水低,又沒有儲蓄,買不起房,覺得人生沒有希望。大企業家、富二代,則現金買豪宅、駕超跑,闊氣逼人。整個國家不但經濟悶,累積的社會怨懟又持續增加,已成為未來社會不定時炸彈。

     為何企業儲蓄會增加?隨著經濟成長,企業的營收當然水漲船高,但成本節約下來或有新的租稅優惠時,企業卻多選擇不幫員工加薪、不大量分紅。以稅賦來講,兩稅合一後,大股東稅負減輕,間接影響企業分紅的誘因。2010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從原來的25%調降至17%,企業稅賦降低後,企業把錢留在企業,因而企業儲蓄大幅增加。甚至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寧願被課10%企業保留盈餘稅,目的就是留下資金,這點可以理解,企業當然要追求擴張的長期策略。但是過多的錢不能活用,員工不能加薪、小股東少了分紅,整體消費就不會增加。沒有庶民的消費,只靠頂級消費,經濟不會活絡,這些都是造成悶經濟的原因。

     如何照顧大量的受薪階級,提升受薪階級的購買力,實為突破悶經濟的重要關鍵。問題是成本節約的思維,企業主往往都只是想著降低人事成本,要去推動企業加薪很難。而且目前人浮於事,企業老闆看到龐大的產業預備軍,更沒有動機為員工加薪。

     讓公務人員加薪,是扭轉受薪階級薪資增長關鍵,藉此才能產生正向循環。根據過去經驗,公務人員一調薪,民間企業員工也會要求公司調薪,帶動全國薪資水準提升。一方面很多大公司及財團法人都以公務人員加薪為調升員工薪水的依據。另方面,市場上的競爭壓力,可以迫使企業主為大部分的員工加薪。最後全民加薪,帶動消費,振興經濟。

     現在國家財政困窘,輿論對於公務員加薪必有所反彈。另方面公務員的考績法又難以修正,公務員鐵飯碗不能破,加薪讓納稅人產生極度反感。因此在公務員加薪同時,必須同步進行公務員晉用、考績改革,檢討薪資結構並精簡不必要人事、提升公務員的效率。只要立法院能同時通過公務員改革與加薪方案,蘿蔔與棒子同時提出,相信國人可以信服。

     台灣面臨許多挑戰,政府要大刀闊斧進行調整和改革,讓社會活力重現。不僅要讓今年成為台灣經濟的突破年,更要讓經濟的果實全民共享。拚經濟,全民加薪應該是今年最優先、最重要的工作!

 

打破凍薪魔咒

 

 

台灣薪資停滯不前,馬政府呼籲大企業帶頭加薪,近日似有發酵跡象,包括統一、國碩、和大、上銀等企業均宣布了三到五趴的加薪計畫。要打破「凍薪魔咒」,需要有更多企業響應。

我國平均薪資停留在十六年前水準,和台灣的「悶經濟」一樣,都是亟待打破的魔咒。尤其,大學畢業生的薪資被定格在廿二K,不僅嚴重打擊年輕就業者,對國家發展也極不利。薪資停滯和經濟的欲振乏力,其實互為因果;若薪資這端的魔咒能夠破除,那端成長遲緩的悶局或許也有緩解的可能。

事實是,有些經營者樂於與員工分享利潤,有些經營者卻只關心自己財富的增減;有些企業家定期調整員工薪水,有些企業家一心想著縮減開支、裁遣人員。這次政府呼籲大企業帶頭加薪,工商界馬上有人回嗆:「先讓企業獲利」;更有人要求政府要對加薪企業提出「補助計畫」。這麼工於計算的經營者,約莫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楊朱信徒;在這種企業工作,對加薪最好死心。

政府管到民間企業薪資,表面看似撈過界;然而,台灣的薪資不進反退其實不乏社會心理因素作祟,政府號召企業界共同面對,更能發揮集體效果,一舉推倒這層心理阻障。最笨的是,政府強令公營事業加薪,既發揮不了擴散作用帶動民間薪資上調,卻反使負擔轉嫁國庫。

政府當然無法要求不賺錢的企業也得加薪,但台灣超額儲蓄率去年創下廿五年來次高,顯示許多企業錢淹腳目,卻不知往何處投資。民間企業家若能拿出一些超額盈餘和員工分享,除有助鼓舞士氣、留住人才,也是善盡社會責任。

再說一次:除了創造就業,提供合理的薪資,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2014/01/0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打破凍薪魔咒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406022.shtml#ixzz2pa3qBibE
Power By udn.com

 

 

M型社會…買名車像買菜 3分鐘砸800萬買3輛賓士

 你買名車 我賣家當台北車展吸引爆滿民眾駐足欣賞,甚至現場訂車(左圖,王遠茂攝),但也有許多人需要現金過年,右圖(趙雙傑攝)為台北龍山寺一帶民眾販賣自己的物品。

 你買名車 我賣家當台北車展吸引爆滿民眾駐足欣賞,甚至現場訂車(左圖,王遠茂攝),但也有許多人需要現金過年,右圖(趙雙傑攝)為台北龍山寺一帶民眾販賣自己的物品。

     台北車展風光落幕,閃靈買家現身展場,有台商「逛車展像逛市場、買賓士像買菜」,一口氣下訂3台賓士;更有南部車主看上千萬元起跳的賓利,特地搭高鐵北上確認車型,打算農曆年前下訂,買車時連眉頭都沒皺。

     據了解,一口氣買了3台賓士的是位台商,原本只打算買1台E系列,但怕太座抗議,最後乾脆買了2台;離開展場前看到A系列,「買台給兒子開開看好了」,於是再追加1台,3台總價約800多萬元,前後不超過3分鐘。

     「買台給兒子開開」

     賓士業代透露,買家原本就是S系列車主,這回是陪朋友來逛車展,看到新車後,覺得應該要買些什麼、不該空手而歸,考量1個人不用開到大車,於是訂了較小台的E系列代步,「這跟上超市買菜,沒啥兩樣!」

     賓士業代表示,這種「買賓士像買菜」的車主,有時看起來一點也不顯眼,但對現場各車款的歷史及性能,比業代還熟,通常是淡淡地說「我要買1台E」,然後問了交車時間之後,帥氣地簽了支票就付錢走人。

     不問價位 交車優先

     同樣的情境,也發生在頂級車龍頭永三代理的賓利、麥拿倫及世爵等展區。有慕名賓利而來的中南部車主,特地搭車北上,就是要來確認「我要買的車,到底長什麼樣子」,確認無誤之後,就直接約現場業代簽約。

     至於首次參展的麥拿倫及世爵,展區除了閃光燈此起彼落,也有許多準車主穿梭其間,他們最關心的不是價位、不是配備,而是要等多久才能交車,甚至情商服務人員發動車輛,「想聽聽發動時的聲線是否飽滿」。

     滿足好奇心 就下訂

     「今年買氣真的很熱」,永三旗下麥拿倫品牌經理林耿弘表示,車展現場不容易談生意,但從看展人潮及業代接觸潛在客戶的經驗,推估後續成交機率大幅提高5到7成,相較於前年「只看不問」,明顯進步許多。

     林耿弘指出,頂級車品牌陸續引進台灣,隨車口數愈來愈多、知名度漸開,就會有更多有錢人想看、想買,據他了解,很多準車主是抱著好奇心來看展,只要不跟想像的差太多,就會下訂。

 

 

強烈對比…咬牙苦度年關 當10支名表換3000萬周轉金

 你買名車 我賣家當台北車展吸引爆滿民眾駐足欣賞,甚至現場訂車(左圖,王遠茂攝),但也有許多人需要現金過年,右圖(趙雙傑攝)為台北龍山寺一帶民眾販賣自己的物品。

 你買名車 我賣家當台北車展吸引爆滿民眾駐足欣賞,甚至現場訂車(左圖,王遠茂攝),但也有許多人需要現金過年,右圖(趙雙傑攝)為台北龍山寺一帶民眾販賣自己的物品。

     年關之際,有台商秒殺千萬名車,也有台商忍痛走進當鋪,典當市值千萬、全球限量5支的梵克雅寶名表。當鋪業者透露,這名台商當初等了一年才買到這只手表,等待期間還得先付3分之1的現金,結果為了周轉500萬元現金,忍痛典當。

     當鋪業者表示,這名台商是出了名的名表收藏家,賺錢都以買表為樂,這次應該是周轉不靈,否則不會拿他認為最珍貴的限量名表出來典當。千萬名表成當品,讓當鋪業者稱奇。

     名表總市價6000萬

     據了解,這名台商除了典當一只梵克雅寶名表外,還同時拿出全球限量10支、25支名表一起典當,總計約10支名表,一次向當鋪周轉了近3000萬元。

     根據目前典當行情,限量名表約可換取市價5成現金,換言之,以該名台商向當鋪周轉近3000萬元現金推估,典當的10支名表,總市價約達6000萬元。

     當鋪業者說,這名愛表如癡的台商在典當時,還套交情強調,只是暫時周轉現金,強調名表會在一定時間內贖回,不會讓這些名表變成流當品。

     珍藏多年 忍痛套現

     當鋪老闆透露,從典當的名表來看,這名台商專蒐集世界限量極品,即使名表已收藏好幾年,但從表況來看,根本都是全新沒戴過的手表,買表不只為保值,還享受珍藏樂趣。

     這名台商為了典當名表,專程從大陸飛回台灣。據當鋪業者的說法,主要是大陸當鋪鑑價能力落後台灣近20年,且大陸人喜歡把房子拿去當鋪辦二胎房貸,大陸典當業者因而鮮少承接名表典當。

     撥款迅速 方便救急

     據了解,國內當鋪典當名表的品牌,以勞力士、伯爵錶、江詩丹頓、卡地亞、百達翡麗等最普遍。若典當品完成質押手續,周轉現金又在50萬元以內,當鋪通常可以在1小時內完成撥款。

     相對的,若金額較高,也能在1天內搞定,是不少中小企業主偏愛到當鋪調度現金的主要原因。而名表一旦變成流當品,也多由台商收購,因為大陸奢侈品比台灣貴15%,台商收購後,多送給大陸生意上往來的朋友或官員。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39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