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揮揮手跟台灣說掰掰 外國廠牌撤出潮 達美航空正式退出台灣市場 台塑集團..?貿易壁壘似回復 郭董3招決勝
2017/05/24 10:24:55瀏覽229|回應0|推薦0

 

 

只有前瞻 沒有效率 恐淪空談

2017-06-02 03:25聯合報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9843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陳博志教授受訪談政府前瞻建設時,認為應優先改善投資環境,提升產業的生產力與競爭力,軌道建設或可先緩一下。筆者以為,不論政府的施政計畫再好,如果沒有執行力,沒有行政效率;最後可能都是空談。

舉四十年前依獎勵投資條例開發的五大工業區為例,這三年來廠商最困擾的,是「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及「防洪滯洪池」等,由於回饋金與滯洪池均按廠商的全部工廠面積去核定的。

如廠商有三千坪的工業用地,早期用一千多坪興建廠房,近年因業務需要,需增建一座兩百坪的倉庫或生產線,從申請建照開始,就被要求繳交—筆約為三千餘萬元的回饋金(每坪萬餘元,採廠房總面積計),在請領建照時,另外被要求增設防洪滯洪池,大面積工廠被要求做二到三個以上,而百坪小工廠也要設置。

光台中工業區就要設置千口以上滯洪池,廠商係依政府獎勵投資的規定進入工業區設廠,如今卻被要求繳交回饋金,廠商會服氣嗎?

再說,不曾有過水患地區也做滯洪池,廠商的感受自然是莫名其妙,果然實施後,兩年來外商撤資,而在地廠商也不再投資,這難道不是投資障礙和擾民行為嗎?

這兩項源於一○三年馬政府時代的規定,當時即引起工業區廠商反彈,固然這兩項規定,有其時空背景,唯是否應一體適用,有商榷空間。

蔡英文總統就職後,工業區廠商本來期望新政府儘速修正,唯經過一年,開過無次數會議,依然沒有答案,業界轉為失望,加上「一例一休」對產業的衝擊,這樣產業的競爭力怎麼提升呢?

 

 

 

聯合/揮揮手跟台灣說掰掰 外國廠牌撤出潮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9848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6-02 02:51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近日傳出,高人氣的午茶名店Afternoon Tea,在台展店達十五家,卻即將撤出台灣,粉絲哀號「心碎」。景氣有進有退,市場推陳出新,本來並非驚人消息。但若對照一個多星期前,達美航空飛台的最後航班,出發前機長和機組人員揮手道別,那種說掰掰所散發出離散氣息,還真讓人悵然。

景氣不佳,政府總辯說是全球性問題,但台灣之「斯人獨憔悴」亦有目共睹。僅最近數月,跟台灣說掰掰的外國廠牌幾可稱「絡繹不絕」,包括了餐飲業的日本居酒屋集團、曾掀起排隊潮的大阪起司塔、法國馬卡龍名店、米其林星級的美國牛排等;金融業外商如巴克萊證券和蘇黎世產險撤台,另有外商銀共裁撤分行近二十家;消費商品如知名的曼谷包、德國瓷器及日系生活雜貨等,也從台灣市場抽身。

網友票選全台好吃蛋炒飯,圖為第6名的艋舺阿龍炒飯。蕃薯藤提供分享

與此同時,本土的老字號品牌,也有好些突如其來地與顧客說掰掰。如果因跟不上潮流而遭市場淘汰,倒也無話可說。但例如曾獲全台炒飯第六名美譽的艋舺阿龍炒飯,公告直言「餐飲小店敵不過政府的政策」,指向一例一休讓老店撐不下去,人去樓空的情景,死忠顧客懊惱不可置信,政府焉能無感?

台灣曾有「走向全世界」的雄心,商機大好之時,有外籍航空公司提供從桃園直飛美國矽谷聖荷西的航班,可見需求之盛,但終於無以為繼。如今眼見台灣競爭力排名繼續受拖累於「政府效能」項目,決策者對「說掰掰」之蔚然成風,能不給個交代?

 

機長揮手道別! 達美航空正式退出台灣市場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481772

2017-05-24 11:32聯合報系攝影中心 記者陳嘉寧╱即時報導

第1家飛進台灣市場的美籍航空-達美航空,24日上午9時30分從桃園機場飛出最後1個航班,退出台灣市場。末班飛機起飛前,達美航空的長期旅客擁抱地勤人員道別,離情依依。

1位帶著家人登機的國籍旅客表示,達美航空在美洲的航網綿密,對於旅客後續轉機非常方便,退出台灣市場是旅客的損失。

達美航空地勤人員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在空橋門口致贈紀念品給每1位搭機的旅客,祝福旅客旅途順利。旅客登機完畢,代理業務的華航及桃勤人員分別聚集在候機室櫃台及停機坪留影。

達美航空的前身西北航空,桃園機場還沒有啟用前就飛航台灣,是最早開航台灣的美籍航空公司,曾率先使用波音747型巨無霸客機飛航,創下紀錄。2008年西北航空與達美航空合併,2009年改用達美航空的班號飛航桃園機場,持續到24日吹熄燈號。

達美航空的末班機後推前,機長與副機長特別打開駕駛艙的窗戶揮手,象徵正式退出台灣市場。達美航空24日上午飛出從台灣出發的最後1個航班,揮別台灣市場。末班機起飛前,代理業務的華航地勤人員聚集在候機室櫃台留影。記者陳嘉寧/攝影分享

達美航空24日上午飛出從台灣出發的最後1個航班,揮別台灣市場。末班機起飛前,長期搭乘的旅客擁抱地勤人員道別,離情依依。記者陳嘉寧/攝影分享

達美航空24日上午飛出從台灣出發的最後1個航班,揮別台灣市場。末班機起飛前,長期搭乘的旅客擁抱地勤人員道別,離情依依。記者陳嘉寧/攝影

分享

達美航空24日上午飛出從台灣出發的最後1個航班,揮別台灣市場。末班機起飛前,長期搭乘的旅客擁抱地勤人員道別,離情依依。記者陳嘉寧/攝影分享

達美航空24日上午飛出從台灣出發的最後1個航班,揮別台灣市場。記者陳嘉寧/攝影分享

達美航空24日上午飛出從台灣出發的最後1個航班,揮別台灣市場。末班機起飛前,地勤人員在停機坪留影。記者陳嘉寧/攝影分享

達美航空24日上午飛出從台灣出發的最後1個航班,揮別台灣市場。末班機後推前,機長及副機長特別打開駕駛艙的窗戶揮手道別。記者陳嘉寧/攝影分享

達美航空班機24日上午最後1次從桃園機場跑道起飛,揮別台灣市場。記者陳嘉寧/攝影

 

 

達美航空不飛台灣 業者點出這兩個原因...

https://udn.com/news/story/6/2227452?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1-13 09:50經濟日報 記者陳景淵╱即時報導

全球前三大航空達美航空預計取消在台灣唯一航線,也就是每天飛航一班的台北—東京航線,將於今年5月24日起停飛,同時達美航空在台辦公室也會一併撤離,外界解讀達美航空將退出台灣市場。

對此,航空業者點出是這兩個原因,一是達美航空將於6月3日與大韓航空擴大共用班號,屆時可從首爾直飛亞特蘭大,串聯亞洲飛往北美的旅客,其中包含台北─首爾往返航班,因此在台灣要搭達美航空往美國則不再需要先飛往東京,而是改飛首爾再轉到美國。

另一原因是日本東京成田、羽田機場正進行航空公司飛航調整,造成達美航空原本在東京成田機場的航班必須縮減,因此達美航空決定停航台北—東京成田航線。

不過旅遊業者表示,達美航空沒有退出台灣市場那麼誇張,除了台灣旅客仍可透過先飛首爾在轉達美航空飛往北美外,達美航空在台灣設立的據點為「Delta Air Lines Travel Agency」,亦即業務仍以在台代理商為主,原本就不是深耕台灣市場的定位,此時配合全球運輸及機場調整,而進行航班規劃並取消在台代理,在全球航空運作來講是家常便飯。

達美航空發布聲明如下:

「達美航空近期因東京羽田機場部分開放以及成田機場交通量減少,重新布局以東京成田為樞紐的航線網絡,達美航空決定於2017年5月起,取消往返台北與東京成田的每日班機。最後一班自成田機場起飛的班機日期為2017年5月23日,最後一班由台灣起飛的班機日期為2017年5月24日。旅客將可透過天合聯盟航空夥伴,包含中華航空與大韓航空,繼續使用航班服務。」

 

 

 

葉銀華/台塑集團以後會變怎樣?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48126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5-24 05:16聯合報 葉銀華

日前台塑集團王家宣布將逐步落實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原則,這是什麼意思?在公司治理的意涵為何?基於股東權益,有那些應注意之處?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是指王家原先握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權(所有權),也參與重大決策與管理(經營權),日後則是將集團經營權由旗下公司經營團隊負責,王家成員則逐漸回到扮演股東的角色,監督集團旗下公司的經營團隊。

台塑集團旗下主要的公司有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而其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強調集團總管理處的功能,而創辦人晚年在集團設立集體領導的行政中心(七人小組),結合王家第二代主要成員與旗下主要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形成第二代的接班制度。

而日前宣布王家第二代將退出行政中心,進入新設的管理中心。未來台塑集團的行政中心是集團決策的「執行」功能,由集團主要上市公司董事長組成;而管理中心是集團的「治理」功能,由第二代主要成員組成,負責集團旗下公司董總決定、績效考核、新事業發展、集團外部關係,並培育王家第三代。而在此一新制度的過渡階段,王文淵仍然兼行政中心的總裁。

由台塑集團的股權結構可知,王家仍然牢牢掌握集團的所有權!王家透過許多海內外帳戶,持有集團旗下台塑、南亞、台化之二成至四成的股權,這對大規模上市公司而言,算是高的;而此三家上市公司又控有台塑石化超過七成的持股。而這四家上市公司之間又存在交叉持股的現象。

在此股權結構之下,集團主要上市公司的董事會,除了要設審計委員會之三席獨立董事(占董事會席次廿%)外,其餘董事為王家成員、集團或公司內部主管組成。基本上,台塑集團在股權結構集中的環境下,旗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傾向內部化。

未來台塑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會由專業經理人出任,如此之布局,與國際大集團的發展與我的研究發現是一致性的!當公司或集團經營範疇變廣、公司風險變大或產業競爭變強,公司創辦人或創辦家族會傾向由專業經理人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創業家族成員則在董事會擔任核准決策與監督的角色。

在長期研究公司治理下,我提出集團治理的觀念,強調集團營運與策略的綜效,但也必須保障集團旗下公司之外部股東的權益。台塑集團強調集團總管理處的功能,也架設集團管理中心、行政中心,但是要特別強調的是,集團的總管理處、行政中心、管理中心並非法律要求設立的單位,相關法規的遵循還是回到公司層級。

王家對集團旗下公司有著高的持股,但是每家公司有著不同的外部股東,因此集團在決策時,務必思考對旗下公司外部股東之權益保障。並且,降低旗下主要公司董事會的內部化,增加引進專業的外部董事,以外部股東立場,強化對管理團隊的監督功能。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社論-聯準會縮表真有那麼可怕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24000058-260202

在美國聯準會於2015年12月至今的三度升息後,終於習慣所謂緩升息環境的金融市場,如今則是要面對聯準會取消到期資產本金重新再投入政策的挑戰,也就是執行資產負債表縮表作業的時候到了。

若依聯準會3月的主要交易商調查(Primary Dealer Surveys),市場預期當聯邦資金利率升至1.63%時,聯準會將啟動縮表作業。以目前聯邦資金利率0.9%推算,再升息3次(共升0.75%)即達此門檻,加以距離年底還有3次循例召開記者會的會期下,只要美國經濟狀況始終保持平穩,聯準會的確有可能在年底就進行縮表,也難怪當前金融市場開始瀰漫著各種猜疑、不安。

然而,就理論來說,聯準會進行縮表作業,等同於對美國經濟復甦投下高度信任票,理應有助於金融市場。為何大多數投資人仍將縮表當作今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程度甚至超過英國脫歐及德法大選等政治風險,眾人到底在擔憂什麼?

原因無它,就是當前金融資產價格昂貴的程度,已超過基本面所能支撐的水準。美國銀行最新發佈的大型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受訪者多認為全球股市評價偏高,創下網路泡沫以來新紀錄。若利率隨著聯準會升息與縮表而快速上升,將會對長達8年之久的多頭市場帶來致命一擊。同時,只要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到3.5%~4%區間,公債殖利率上升產生的投資拉力,及美股評價下跌所致的投資推力,將造成股票拋售潮,讓股市進入空頭市場。所幸,考慮到目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2.2%上下,且聯準會已承諾這波升息將相當緩慢,均代表單靠升息,尚不足以將利率拉升到扭轉市場趨勢的程度。因此,真正的關鍵並非具有「可預測性」的升息,而是聯準會將要終結龐大的資產負債表。

此一憂心其來有自,畢竟縮表形同反向執行量化寬鬆政策(QE),也就是將翻轉先前三輪QEs的效果。若根據2015年聯準會副主席費雪(S. Fischer)等人的學術研究,聯準會在過去QEs時期,透過膨脹的資產負債表扭曲期限溢酬程度,約介於1.12%~2.37%。一旦聯準會執行縮表,被扭曲的溢酬回復正常,將推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逼近或超過3.5%~4%區間。屆時,美國多頭市場派對必將驟然告終。

不過,當前金融市場對縮表的恐懼,有可能只是虛驚一場。誠然,若聯準會縮表作業採取一次到位,也就是把三輪QEs注入市場的流動性一夕收回,將使膨脹至4.5兆美金的資產負債表,一口氣減掉3.6兆美金的規模。如此劇烈的縮表作業,自然會對市場產生嚴重的衝擊。但聯準會為啟動升息循環,都得幾經美國經濟復甦腳步的起伏,相應調整腳步,遑論縮表。這也是今年3月起,聯準會便明確表示,將採取「漸進的」、「可被預期的」被動縮表方式,先終止到期資產本金再投入,藉此削減資產持有量,使被扭曲的債券期限溢酬,得以相當緩慢的程度反映在金融市場上。

最新研究指出,用時間來化解縮表衝擊,的確可以減輕市場的壓力。依據聯準會估算,縮減資產6,750億美元相當於升息1碼(0.25%)的效果。因此,若聯準會第1年到期的2,200億美元資產,不再投入市場,則將使利率1年增加約8個基點。再就未來2~5年到期資產每年平均為2,900億美元,未來6~10年每年平均是955億美元來看,被動式縮表執行10年後,也只不過讓聯準會資產負債表,減少約1.8兆美元的資產。換算下來,對利率的影響僅有0.67個百分點左右的升息效果,平均一年約增加7個基點,對市場衝擊將十分有限。這也是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副主席、紐約分行總裁杜德利(W. Dudley)強調,縮表並不會成為市場的主旋律,僅能算是背景(background)的緣由。

只不過,想讓金融市場明白聯準會將如升息之初,謹慎小心及緩慢地處理縮表議題並不算難,但要就此無懼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市場所有參與者不可能全然了解貨幣政策運作的原理,另一方面是聯準會主席葉倫(J. Yellen)的任期將在2018年2月到期,其間又有理事任期屆滿而出缺的人事案,等待川普總統任命,難免令人憂心聯準會委員變動,恐帶來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並增添聯準會與市場溝通的困擾,進而引發市場不安與波動。

由此不難想見,在聯準會進行縮表作業初期,其作法與市場認知間的誤解、誤判,在所難免。但當各界了解縮表的運作原理,以及經由客觀分析,接受尾隨縮表而來的若干影響後,便可得出聯準會令資產自然到期般被動且緩慢的縮表方式,不會對貨幣條件產生重大衝擊的結論。長遠來說,聯準會縮表「若能竟功」,更代表美國與全球終於戒掉了凡事仰賴央行非傳統貨幣政策相救的藥癮,經濟與金融市場已重歸正軌,歡呼慶賀都還來不及,何來恐慌呢?

(工商時報)

 

 

今年鴻海的一大挑戰...郭台銘:全球重演貿易壁壘

郭台銘 圖/本報資料照片
郭台銘2017年致股東營業報告書重點摘要

去年鴻海出現有史以來首度的營收衰退,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旺年會上連連向員工、股東鞠躬道歉,展望今年,郭董依然樂觀不起來。鴻海最新發布致股東營業報告書中,郭台銘直指,全球化腳步趨緩,貿易壁壘似有回復傾向,是今年的一大挑戰。不過,鴻海強化集團全球布局的方向不會改變。

 

去年全球政經情勢丕變,從英國脫歐到強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震撼彈一波又一波,展望今年全球政經情勢,郭台銘依然認為,今年全球政經情勢仍是持續多變,儘管各國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成長的手段,但並無顯著成效,且短期內似乎也未見其他更有效的政策。

在全球幾大經濟體中,郭台銘認為,以美總體經濟體質較為健全,且已於去年恢復升息;另中國在歷經前幾年高速成長,也逐漸轉向穩健成長的政策;歐元區及日本則稍顯遜色,其中歐元區銀行體系仍顯脆弱,且去年更增添英國脫歐的不確定因素;至於日本的量化寬鬆政策並未產生預期中擺脫通貨緊縮效果,且傳統大型企業紛紛面臨營運瓶頸。

綜觀全球未來走勢,郭台銘跟進提出內心的憂慮指出,在位居領導地位的經濟體,暫時都只能專注追求自身的發展、或無餘裕顧及其他區域的狀況下,全球化的腳步趨緩,甚至似有回復貿易壁壘的傾向。

雖然大環境依然不理想,但深信「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的郭台銘強調,這樣的大環境之中,鴻海必須更加強化集團的全球布局,在未來的科技產業,惟有更加貼近客戶,幫助客戶迅速抵達終端市場,才能與客戶共創雙贏的局面。郭台銘強調,過去鴻海集團未曾停下國際化的腳步,未來也會藉由跨國策略投資,逐步打造一個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

談到鴻海未來產品發展,郭台銘指出,鴻海將持續以「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戰略方向,結合策略夥伴打造8K影像產業供應鏈,未來將以海量影像大數據為根基,加速人工智慧、智能學習的發展,同時秉持「高、廣、深、速」原則,培養集團員工有足夠的高度、廣度、深度,最終達到決勝的速度。

(工商時報)

 

貿易壁壘似回復 郭董3招決勝

去年鴻海出現有史以來首度的營收衰退,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旺年會上連連向員工、股東鞠躬道歉,展望今年,郭董依然樂觀不起來。鴻海最新發布致股東營業報告書中,郭台銘直指,全球化腳步趨緩,貿易壁壘似有回復傾向,是今年的一大挑戰。不過,鴻海強化集團全球布局的方向不會改變。

在全球幾大經濟體中,郭台銘認為,以美國總體經濟體質較為健全,且已於去年恢復升息;另中國在歷經前幾年的高速成長,也逐漸轉向穩健成長的政策;歐元區及日本則稍顯遜色,其中歐元區銀行體系仍顯脆弱,且去年更增添英國脫歐的不確定因素;至於日本量化寬鬆政策並未產生預期中擺脫通貨緊縮效果,且傳統大型企業紛紛面臨營運瓶頸。

雖然大環境依然不理想,但深信「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的郭台銘強調,這樣的大環境之中,鴻海必須更強化集團的全球布局,在未來的科技產業,惟有更加貼近客戶,幫助客戶迅速抵達終端市場,才能與客戶共創雙贏。郭台銘強調,過去鴻海集團未曾停下國際化的腳步,未來也會藉由跨國策略投資,逐步打造一個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

談到鴻海未來產品的發展,郭台銘指出,鴻海將持續以「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戰略方向,結合策略夥伴打造8K影像產業供應鏈,未來將以海量影像大數據為根基,加速人工智慧、智能學習的發展,最終達到決勝的速度。

(中國時報)

 

Micro LED 鴻海家族新寵

平面顯示器次世代技術的「Micro LED」才剛冒出頭來,就成為鴻家軍的新歡。為了布建此技術,從夏普、群創、榮創到旗下創投CyberNet Venture Capital Corp.,全都參與了美國新創公司eLux投資,看中eLux正在開發的新一代Micro LED螢幕的組裝技術,且外傳內部鎖定在2018年,就會推出商業化產品。

蘋果新機尚未登場,但有關新機的謠言就滿天飛,外傳蘋果iPhone 8很有可能會採用AMOLED面板,但AMOLED面板手機還來不及上市,就傳出鴻海已著手布局次世代的Micro LED技術,而且這次動作之大,令人側目。

據夏普新聞稿指出,鴻海集團將展開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 LED的商業化布局,並決定注資一家名為eLux的美國新創公司,相中的就是eLux現正在開發的新一代Micro LED螢幕的組裝技術。

投資者除了夏普外,還包括鴻海集團旗下創投CyberNet VentureCapital Corp.、群創以及榮創全都參與投資,持股比例依序為夏普31.82%、CyberNet VentureCapital Corp.45.45%,群創13.64%,榮創能源9.09%。相關交易預定在今年10月完成。

夏普強調,集團長期布局新一代Micro LED顯示技術,產品化的時程已經到來。透過此次現金投資入股美國公司eLux,可加速研究開發技術人員在Micro LED顯示器製造的效率。

事實上,夏普除了布局Micro LED外,其早先投入的OLED試產線,也預訂在2018上半年投產,之所以雙線並行,市場預料應是在為2020年後的iPhone面板布局。

根據LEDinside指出,繼傳統LCD、OLED後,新一代顯示技術Micro LED已吸引蘋果、索尼與全球顯示器供應鏈關注與投入,未來潛在市場規模上看300億到400億美元。

(工商時報)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319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