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柯P忘了「比例」問題 辦好世大運 柯文哲與全民的承擔 侯友宜找出證據回批柯文哲 蔡英文挺高捷: 菊姐,妳該..
2017/04/22 15:11:05瀏覽173|回應0|推薦0

 

中時快評》柯P忘了「比例」問題

中時快評
巴拿馬斷交後,網路出現許多無知、無理言論,政府甚至隱然有要「對大陸報復」之姿。不過,在此之前,請多想想真正的台灣利益在哪裡,更別忘了兩岸「比例」的問題。(本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對大陸打封鎖戰、消耗戰,尤其經濟封鎖,是「斃敵一千,自損八百」。撇開柯文哲是否高估台灣對大陸的傷害程度,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忘了比例問題。

國際間因為外交、地緣政治等因素,時常有所謂「經濟制裁」的手段,這種方式其實對兩國都會有負面影響,因為兩國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的經貿往來,一定是「合則兩利」,若有政治干擾,則雙方受害。

但經濟封鎖、制裁這種手法仍時常可看到,特別是美國最喜歡用經濟制裁手段,懲罰他心中的「流氓國家」,而且最後結果多是被制裁國經濟大受衝擊,美國則不受影響。

為什麼?除了美國是先進經濟體,倚賴其他國家低,傷敵一千,自傷可能只有數百,而且把傷害放進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比重小到可忽略。

兩岸的情況雷同,即使真如柯P所說的,台灣「斃敵一千,自損八百」,台灣自傷的「八百」,放在5000億餘美元的GDP中,可能高達5%,那是會「痛」的數字。但大陸受損的「一千」,放在其11兆美元GDP中,大概比重不到0.2%,是接近無感的數字。其實,這也是看不到小國對大國封鎖、制裁的原因,只有大國有此能力,關鍵就在「比例」。

與巴拿馬斷交後,網路出現許多無知、無理言論,政府甚至隱然有要「對大陸報復」之姿。不過,在此之前,請多想想真正的台灣利益在哪裡,更別忘了兩岸「比例」的問題。

 

 

中時社論》辦好世大運 柯文哲與全民的承擔

世大運學生加油團國際教育融入課程開幕
台北市長柯文哲15日在台北市府前廣場出席「2017世大運學生加油團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嘉年華」,為開幕致詞。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06年4月15日

距8月19日台北世大運開幕只剩下不到4個月時間,我們準備好了嗎?世大運有「小奧運」之稱,規模僅次於奧運會,屆時百餘國、全球媒體、超過萬名運動員來到台灣,一起見證台灣的軟實力,是台灣難得登上世界舞台的機會,務必成功。

台灣有絕對的誠意當個好主人,迎接來自全球的選手與媒體記者。台灣一直希望有機會在國際舞台露臉,歷經4次申辦、16年等待,終於在2011年第29屆世大運主辦國角逐中勝出。贏得世大運主辦權的意義,更勝過在世界博覽會設立場館。我們當主人,就要全方位展現台灣的好。

檢視世大運籌備,卻難掩憂心。關鍵不只在籌備進度,更在柯文哲市長低估了全球可能的意外事件風險、台灣特殊國際處境下的困難與兩岸關係的風險。

須知台北世大運辦得成功與否,不在巍峨、嶄新的現代化競賽場館,也不是周到的接待、美食款客,而是確保沒有突發狀況;尤其8月颱風季、全球疫情、恐攻、冰凍的兩岸關係與民間情緒對峙等可能的風險,是否做好充分的沙盤推演與備案演練呢?

台北市主辦世大運一波多折,前年柯市長赴南韓光州接旗,曾發下豪語:「台北一定會辦得比光州好」;但之後的1年,預定的世大運主場館大巨蛋風暴惡化,柯市長不只1次講出對辦世大運洩氣的話,後來了解成功舉辦世大運的重要,才急起直追。起步雖晚,卻卯足了勁全力衝刺。

成功舉辦世大運變數很多。1959義大利都靈舉辦第1屆世大運,僅45國、不到1000位運動員參加;2015光州世大運宣稱170國、12000位運動員;距台北世大運開幕僅剩3個多月的此刻,遞交《參賽意向書》不及100國。大陸是世界體育大國,是否參賽非常重要。

柯文哲已請鄧副市長轉致簽名函親邀,但大陸至今未回應。李明哲事件發生後,柯文哲心直口快「若中國對此事不注意,派這麼龐大的世大運代表團到台灣來是容易出事…」的談話更增加大陸派團的不確定性。

國人相當關切籌備進度,之前確實不理想。現在新建網球、籃球2場館已沒有問題,但50餘座整建場館進度卻落後;選手村很不理想、餐廳還不知會是何模樣,更遑論菜色與服務。「參賽代表團團長會議」近日即將召開,確認大會籌辦進度的此刻,台北市有點尷尬。

以柯文哲的智商、執委會的拚搏,競賽或練習場館的進度暫時不計設計與使用水準的檢視,跨過堪用門檻不會是大問題;該擔心的是對許多「不確定性」的掌握嫌低了。在既定流程上看到競賽期間注意到颱風、淹水等變數,也安排了防汛演練,但是變數就僅颱風一項嗎?

光州世大運不幸碰上「中東呼吸綜合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侵襲,有選手意外死亡;開幕式入場又因多國語言、翻譯人才不足造成混亂,都影響賽事。巴西奧運開幕式當晚2名運動員遭槍擊,引爆治安疑慮;跳水池水質汙染造成池水藍綠涇渭分明,都讓賽事蒙上不安氣氛。

台北世大運變數絕不只颱風侵襲一項。停電、斷電怎麼辦?才4月中旬,備轉容量不達6%的「供電警戒」已逾15天,8月下旬世大運時氣溫更高,選手、觀眾、採訪媒體絕對是額外的耗電量體,怎麼避免斷電?萬一斷電,怎麼保證不上演「紐約大停電」場景?

遇上恐攻怎麼辦?之前不只1位立委提醒,世大運桃園、新竹的選手村及場館,交通動線一定行經五楊高架,或搭乘路軌42米高的機捷,萬一恐攻,怎麼應對?恐攻當然不是針對台灣,但來自各國的選手不就是紛亂世局的縮影?

民間熱情不到位更讓籌辦單位擔心。台北世大運標榜自給自足,志工參與還算踴躍,企業贊助明顯冷清。錢其實不是問題,光州世大運原本概算的經費比台北世大運少很多,之後還宣稱減列3成,一樣成功舉辦完成;台北世大運該擔心的是觀眾在哪裡?尤其桃園、新竹競賽有觀眾嗎?

柯市長必須小心,不能讓大陸代表團棄賽情況發生,這絕不是只顧慮大陸代表團800人的規模,更因如此重要的賽事影響的不僅及於競賽面,甚至對文化展現、城市再造、國家人力素質的提升都很重要,但這也還不是全部;對台灣而言,若能對目前兩岸冰封狀態起融冰作用,才是主辦世大運更關鍵的意義。大陸代表團如果來到台灣,如何避免賽事現場因兩岸敏感的政治定位爭議而引發意外,亦須事前做好規畫,並與大陸充分溝通。

重複柯文哲2年前赴光州接世大運主辦旗當時的話,「台北一定會辦得比光州好」,距離開幕只剩4個月,全民一起當世大運的好主人,立下世大運及台灣軟實力的典範。

 

大巨蛋鏽蝕100萬處需除鏽 市府要買回得花400億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2414422

2017-04-20 11:39聯合報 記者楊正海╱即時報導

北市府勒令大巨蛋停工近1年11個月,台北市議員厲耿桂芳偕同議員鍾小平、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台北市三大建築公會及遠雄企業代表,上午10點進行聯合會勘,遠雄表示大巨蛋面積3.2萬平方公尺,平均一平方公尺30處鏽蝕,共200萬構件有一半鏽蝕需除鏽。

台北市議員厲耿桂芳、鍾小平質疑,大巨蛋從104年5月20日停工至今,長時間停工已造成嚴重後遺症,因風吹日曬、長期曝露,使大巨蛋內部支撐之鋼材產生鏽蝕狀況。

遠雄指出,據估計目前搭配屋頂及帷幕包覆工程進行中之除鏽工程,時間約需8個月,約新台幣4億元始能完成。而受市府勒令停工影響,原本去年市府估算鑑價買回大巨蛋的金額為370億元,如今遠雄估計大巨蛋建造總經費,含包商損失將高達400億元以上,總造價金額暴漲達30億元。

厲耿桂芳認為大巨蛋屬BOT案,雖然政府完全零出資,但遠雄最終會將其遭受損失轉嫁給全體市民,實非市民之福,奉勸市長放棄選舉操作回歸專業,勿要放任市府相關部門節外生枝再度拖延都審、環評審查時程,以爭取大巨蛋早日完工。

為讓市民了解大巨蛋除鏽工程及部分復工最新進度,厲耿桂芳偕同鍾小平市議員、台北市政府工務部門、台北市三大建築公會及遠雄企業代表,上午10點進行聯合會勘。

北市都發局副局長張剛維表示,遠雄因未按圖施工,遭市府勒令停工,造成大巨蛋除鏽的損失,應由遠雄負責。大巨蛋現況。記者楊正海/攝影分享

大巨蛋現況。記者楊正海/攝影分享

大巨蛋現況。記者楊正海/攝影

 

 

 

神探再起!侯友宜找出證據回批柯文哲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2418105

2017-04-21 20:14聯合報 記者陳珮琦╱即時報導

「柯市長,你又忘了自己說過的話」,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印象中沒有去講什麼三環三線」的說法,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發揮神探辦案,找出原始影音檔,晚間Po在臉書上打臉柯P。

這段影片的拍攝日期是在2014年6月柯文哲在競選台北市長時所提出的政見,侯友宜指出,如果柯市長對三環三線的立場,跟選前一致,顯然也應該為所有的雙北市民,向中央爭取捷運建設,但是到目前為止,「感覺不到柯市長的積極度。」

侯友宜也強調,捷運是一個非常長期的政策,我們爭取的捷運項目,從來與選舉無關,而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與未來。

 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晚間在臉書Po文,找出柯文哲在競選台北市長時提出三環三線的重要性,打臉柯P。圖/記者陳珮琦翻攝自侯友宜臉書

中時快評》柯P為何說鬼話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411005620-262103

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可真紅,不但因語出驚人,頻繁攻占媒體焦點,而且在民調中又成為連任的熱門人物。可預見的是,一直到明年底,柯P不知道還會爆出多少令人拍案驚奇、甚至傻眼咋舌的言行。

柯P的魅力與爭議一向相伴而生,他在首都選戰所刮起的白色力量旋風,曾經席捲全台,但曾幾何時,他的民調在去年7月就已呈現死亡交叉;眼看大家都認為柯P已在連任之路出局了,不料今年開始,他竟然又神奇地在民調中敗部復活、逆勢上揚,成為台灣政壇的奇葩異數。

不過,柯P最近為了行銷台北,連番出言貶低香港、新加坡的爭議說法,的確引發極大的批判,也讓人不解在爭議引爆後,他為何仍堅稱這是「實話實說」。

首先,他批香港是「無聊的小島」、「沒有自由的靈魂」,後批新加坡是「鳥籠裡的金絲雀」,這種偏狹、片斷且落伍的認知,對港、星這兩個世界公認的進步大城市,能算是公平的「實話」嗎?其次,就算柯P真的自我感覺良好到如此昏昧的地步,以他的身分、角色,這種在私下說說可以的話,適合拿到檯面上公開放言無忌嗎?難怪連民進黨有識之士也不以為然!

以柯P的智商,理當不會犯下這種常人都懂的錯誤,但是他卻無懼自己會被譏為「井底之蛙」,照舊說他自以為是、其實卻凸顯其傲慢、粗俗的「實話」。如果說他有其策略考量,只求吸引媒體注意與民粹狂熱,認為這有助他的行情,那才真叫人感嘆,這真是我們沾沾自喜的「台式民主」嗎?

 

蔡英文挺高捷: 菊姐,妳該有的都會有!

https://udn.com/news/story/10942/2418508?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42_pulldownmenu

2017-04-22 00:39聯合報 記者楊濡嘉劉星君/高雄報導
蔡英文總統(左)昨天到高雄搭輕軌視察,當面向高雄市長陳菊(右)允諾將會全力支持高雄建設。 記者劉學聖/攝影分享

總統蔡英文昨到高雄體驗輕軌,表示支持高雄興建黃線捷運,肯定高雄力求「轉骨大漢(台語變大人)」,未來將是全國第一個同時有空港海港高鐵捷運輕軌的城市;她還對市長陳菊說:「菊姐,妳應該有的都會有哦!

蔡總統表示,高雄過去是一個重工業城市,因高雄的承擔,台灣才有今天的發展,現在是高雄正是「轉骨大漢」的關鍵時刻,中央一定會支持高雄轉型,讓高雄更宜居、繁榮並成為最有光榮感的南方首都。

蔡總統昨天由政務委員張景森、交通部長賀陳旦、經濟部次長沈榮津、陳菊等陪同,從輕軌前鎮之星站搭到旅運中心站,觀看沿線的亞洲新灣區建設。陳菊向蔡總統報告輕軌及高雄黃線捷運規畫,感謝蔡總統、行政院長林全等人對高雄的支持

蔡總統表示,上月在高雄成立南部辦公室,有個指標性的意義,即宣示對南北平衡的堅持和建設南部最堅定的意志;昨天是她第一次體驗高雄輕軌;她認為高雄的建設一向最前瞻、最富有開創精神,輕軌就是最好例子。

蔡總統表示,黃線捷運將在前瞻基礎建設支持下興建,加上原來的紅、橘線,高雄將是全國第一個同時有空港、海港、高鐵、捷運、輕軌的城市。說到此,蔡總統對坐在台下的陳菊說:「菊姐,妳應該有的都會有哦!」陳菊馬上欠身致謝。

圖為蔡總統到高雄搭輕軌視察,向高雄市長陳菊允諾會全力支持高雄建設。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輕軌退燒 卻要全台瘋?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18462?from=udn-hotnews_ch2

2017-04-22 04:01聯合報 何茹/家管(高雄市)

圖為高雄輕軌列車。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劉學聖/攝影

久居高雄卅年,高雄交通不便眾人皆知,所以當初輕軌建設讓我如大旱之望雲霓。

幾次搭輕軌的經驗都舒適愉快—車廂明亮寬敞,不論時段乘客稀疏,吹著冷氣瀏覽沿途城市景致,猶如包下整個車廂出遊的昔日皇室。俄羅斯歐洪島環繞貝加爾湖的環湖列車差可比擬,但它的高價可不是每個人都享受得起。

搭過幾次後,我的憂慮油然而生,若無持續的高載客率或源源不絕的資金挹注,能持續營運多久?它的命運會不會像恆春機場,起降過幾個班次的飛機後,就此走入歷史?

交通設施的目的,是運輸及促進觀光,若以這兩項目來衡量高雄輕軌,不得不讓人憂慮其前景。

輕軌與某些公車路線重疊,這些路線離峰時段載客率並不高,輕軌只能在上下班時段分擔部分載客。當初建設輕軌應是看重觀光價值,頂著台灣第一條輕軌的光環,試營運的確吸引不少遠近遊客嘗鮮,但興頭過了,輕軌的客源從何處來?本地客嘗過幾次後,非沿線居民有興致轉搭公車捷運來享受輕軌的城市景觀嗎?

如要吸引外縣市的旅客,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都到此一遊,等熱潮過了,到時高價興建的輕軌是要打腫臉充胖子還是學習恆春機場大門深鎖?也別奢望外國旅客青睞,陸客不來,遊覽車都在車庫納涼,寄望各縣市輕軌來救全台灣的觀光業,不是痴人說夢是什麼?

最近政府提出前瞻計畫,其中有六縣市要興建輕軌,每個縣市首長都極力爭取。我更為高雄輕軌憂慮,「物以稀為貴」,要是每個縣市都有輕軌,還有吸引力嗎?

 

一窩蜂是台灣民眾的通病,許多產業潮起潮落,卻留不住一點痕跡,現在政府也來趕時髦,前些年的「一鄉鎮一停車場」,現在的「空中步道」,即將上場的「市市有輕軌」,難道除了抄襲外,台灣人已沒有創新能力了嗎?

珍貴的民脂民膏應有效利用,台積電、台塑、鴻海這些產業都「高喊出走」,他們希望政府保證充足穩定的水電、人才,八千八百億的預算何不重點集中在解決這些問題上?配合民進黨的環保訴求,綠能、地熱在在都是發展方向,傾全國財力替台灣經濟找出路,挽留這些一時之選的產業,也止住優秀年輕人的外流。

如果經濟擺脫衰退,國民所得逐步提升,行有餘力再來建設輕軌,豈不是大家歡喜?

「成功不必在我」,治國不必急於一時,政黨輪替已是常態,民眾不會要求短短數年就能

讓積弊多年的國政一飛衝天,蔡政府應利用人民交託的神聖使命,籌謀讓國家走出低薪泥淖。

如果一時想不出可長可久的經濟計畫,儘可保留經費,等待計畫成熟時一舉出台灣於泥淖。只要打破黨派門戶之見,全力為國,我相信這種努力民眾絕對看得見。請不要被少數人綁架,揮霍人民血汗錢。

 

 高雄輕軌/城市新思考 瞄準400萬觀光旅次

https://udn.com/news/story/10942/2420013?from=udn_ch2cate6638sub10942_pulldownmenu

2017-04-23 00:55聯合報 本報記者蔡孟妤

高雄輕軌是全台首條輕軌,這條高雄「移動地標」完工後將串聯捷運、台鐵、高鐵形成軌道路網,高雄市府預估屆時將引動大爆發的「綠色通勤族」,不僅改變高雄人用汽機車的代步習慣,還能增加至少四百萬觀光旅次、一一三億元產值。

高雄環狀輕軌是高雄第三條捷運系統,除扮演串連軌道運輸路網系統的重要角色,高雄「亞洲新灣區」內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高雄展覽館、市立圖書館總館等重大建設相繼建設、啟用,捷運局預計灣區建設完成後,每年產生約四百萬旅次,環狀輕軌可紓解龐大人潮。

高雄市捷運局表示,輕軌分二階段施工,第一階段已近完工、通車八站,第二階段也已動工。輕軌貫穿市區,除繞行亞洲新灣區,也行經多功能經貿園區、駁二藝術特區、美術館園區等,是一條通勤兼具觀光路線。

捷運局預估,輕軌三年後可望全線營運,預估軌道路網形成後,高雄捷運運量將比現在增百分之五十三,是高捷營運的大補丸。

高捷營運九年,好不容易才在去年轉虧為盈,如何讓輕軌成為賺錢的運輸工具,成了市府新的課題。捷運局看好前景,試算財務後認為,暫不考量回收建設成本,輕軌全線營運後,即可靠票箱收入自足。

輕軌也改變了城市風貌。捷運局說,長久以來,汽機車對都市帶來空汙、交通壅塞等問題,使城市須重新思考發展軌道運輸;輕軌是舒適、無汙、低耗能、相對(捷運)低成本的綠色運具,將成運輸新主流。

 不過,輕軌無柵欄隔離,行經路口時經常遭人車碰撞,行駛一年多發生至少四起車禍,都是因為人車未禮讓輕軌先行。這項新運具正在挑戰高雄人的用路習慣,市府盼市民多禮讓輕軌。高雄市府也建議正在規劃輕軌的縣市,要善用輕軌結合城市特色,創造屬於城市的移動地標,以及共用路口輕軌優先策略,審慎規劃,以免民眾不適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118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