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事行政總處莫一意孤行 他山之石/馬克宏年金改革不溯既往 避國家撕裂「文字」站在老虎上...文在寅給台灣的啟示
2017/05/11 09:24:43瀏覽289|回應0|推薦0

 

 

周玉山》人事行政總處莫一意孤行

考試院。(圖/google map)

政府擬開放中央三級機關首長可以政治任命一案,立委已提案修改《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並通過初審,行政院因此要求考試院,撤回之前函請會銜的草案,考試院院會8日決議不撤。對於此案的修法,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最近的說明,避談憲法和官制,可謂言偽而辯。修改基準法,能夠不顧憲法和官制嗎?

有記者質疑,片面擴大政治任命就是分贓。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施能傑人事長表示:「分贓這個字眼,在台灣是非常負面的,我會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批人做得好或不好,我覺得都要給任用的人機會,不要先質疑他,你就讓他做做看。」

施人事長不知道,「一朝天子」是世襲的,「一朝臣」則非如此,必須通過考試。以文天祥為例,他不但是政治家,也是文學家,20歲中了進士狀元,方能官至右承相。元兵南下時,他一再奮起抵抗,被執後幽禁3年,不屈就義前,作「正氣歌」以明志,表現了民族氣節和英雄氣概。但文天祥如果未經考試,是沒有資格,也沒有機會成為「一朝臣」的,天子不能任用他。

孫中山先生說得對:「考試權如果屬於行政部門,那權限未免太廣,流弊反多。」權限太廣,就是行政部門一方面有用人之權,一方面又有決定資格之權;流弊反多,就是行政權破壞考試制度,任用私人,助長請託受賄的惡習,所以他主張考試權獨立,彰顯公平,讓寒門子弟也能出頭天。他是革命家,但並非一味反對傳統,而是存優汰劣,以求國家的長治久安。於今觀之,他料事如神。

孫先生在「五權憲法」中指出:「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還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所以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這樣的看法,得到「大英百科全書」的印證:「我們所知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採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數百年來,西方的傳教士、外交官、旅行家、作家和學者,推崇中國的考試制度,可謂史不絕書。可惜的是,有人既不讀中國歷史,也不讀西洋歷史,對於前賢的貢獻,欠缺溫情與敬意,才會開歷史的倒車。

多年來,施人事長鼓吹廢除五權憲法不遺餘力。近年來,他更積極推動「去考試院」,第三級機關首長擴大由政治人物出任,即為顯例。其實,他不必說服考試委員,後者都已宣誓,恪遵國家法令,盡忠職守。請說服全體公務員、國家考試的應考人,以及更多的民眾,也請多聽他們的聲音,而非一意孤行,以免無路時,回頭已太遲。

(作者為考試委員)

 

 

 

資深媒體人:劉屏》法國大選的兩堂課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510006663-262104

法國大選結束,39歲的中間派馬克洪成為法國歷來最年輕的總統。數百年來,只有拿破崙執政時比馬克洪年輕,不過那時正逢亂世,拿破崙藉由政變而掌握絕對權力,再以35歲之齡獲選為法蘭西皇帝。

這次法國大選至少教了我們兩堂課,一是法國媒體冷靜,不隨網路駭客背後的邪惡力量起舞;一是西方政壇極右派的聲勢固然在法國受挫,但得票繼續增加。

先談媒體。大選在7日投票,5日晚上傳來馬克洪的競選網站遭駭客侵襲等事,而且直指俄羅斯是幕後黑手。「駭」客如能出現在新「聞」版面及時段,定能「駭」人聽「聞」,有助於提高點閱率、閱讀率、收視(收聽)率。然而法國媒體竟然對這個消息置之不理,只有社群媒體對之感興趣。

直到8日,法國媒體才陸續報導此事,那時馬克洪已經當選了,駭客一事已經無所謂了。去年美國大選時,傳聞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的競選網站遭駭客入侵,電郵遭竊,而且像這次法國情況一樣,駭客源頭直指俄羅斯。

當時美國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評析;談話節目以之為主題,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各種推測、耳語、影射,幾乎成了疲勞轟炸。

兩大競選陣營都認為這是絕佳的競選素材,民主黨說這是俄羅斯密助共和黨的川普,是美國政治的重大危機;共和黨則說這是民主黨的苦肉計,是故布疑陣以抹黑川普。總之,各方的抨擊、謾罵無所不用其極,然並無助於釐清是非,反而導致選戰失焦。

當時的民調顯示,詢問選民「有關川普,你聽到的有哪些」,答案很多,諸如移民、健保、批評歐巴馬等;而「有關希拉蕊,你聽到的有哪些」,答案幾乎只有「電郵」一項。

這次法國媒體如此冷靜,引起美國媒體重視,也博得美國媒體敬重。論者謂,可能是傳聞被駭的數量大得離譜,令人難以置信;可能是曝光時間距離投票僅30~40小時,太過敏感,令人起疑;可能是法國媒體覺得需要查證,在「正確」與「搶先」之間取了前者。

不管是什麼理由,總之法國媒體有共識,認為駭客一事必有內情,不可輕率信之,以免遭到有心人利用。美媒說得最傳神的是這句:法國媒體簡直是「蔑視駭客背後的惡勢力」。

至於極右派風潮受挫,要從去年6月英國通過脫歐公投說起,接下來川普當選美國總統,這次法國極右派的聲勢也很旺,勒班不但進入第2輪投票,且民調一度高達42%,但終究以33.9%對66.1%敗陣。

法國《解放報》說,這個結果是「向那些有排外思想的人宣告:法國不需要他」。《紐約時報》的漫畫則是法國人高舉「向民粹說不」的大旗。

從美國大選後到法國大選前,極右派已在歐洲2度受挫,1次是奧地利總統大選,1次是荷蘭國會大選。然而在奧地利,極右派候選人霍費爾首輪得票超過35%,名列第2,是極右派在奧國得票率最高的1次,霍費爾也因此進入第2輪,最後以46.2%對53.8%敗北。

而在荷蘭,極右派的自由黨無論得票率及席次都較上屆增加,成為國會第2大黨,雖說敗北,仍不可小看。

勒班亦然,「國民陣線」在歷次選舉中的得票持續增加,這次創下歷來最高紀錄。這個曾經組團(勒班帶隊)赴日參拜靖國神社的政黨,日後會如何發展,對法國、歐洲會有什麼影響,值得關注。

 

中時快評》台大真丟臉

林萬億
林萬億。(中央社)

台灣大學最近事端真不少。

力砍軍公教18趴的原台大社工系教授、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悄悄地辦理了退休,並被台大回聘為名譽教授。林萬億對自己要不要領18趴一事,說法前後不一,讓外界高度質疑「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他,如何能夠秉公處理年金改革事宜?

況且,林萬億在多年前曾身陷與學生發生不倫的桃色風暴,妻子還告上法庭。林萬億在公、私領域都如此引人爭議,竟可在退休後獲聘為「名譽教授」,台大的道德尺度也太寬了吧。

2年前因政論節目被教育部認定「違法兼職」的原新聞研究所教授彭文正,已重返台大,在「生物資源暨農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擔任兼任教授,教「媒體大數據分析」。

目前各大談話性節目中,大學教授擔任來賓者有之,但是一周6天、每天長達2個小時擔任政論節目主持人者則幾乎沒有,彭文正可說是相當罕見的例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台大生傳系的教職人員表上,彭文正登載的學歷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但是在他的著作上所記載的學歷卻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博士」。

到底哪個才是真的?還是彭文正是農經、大傳雙博士,所以可以到農學院教授媒體課程?

根據《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致聘要點》,名譽教授之提名必須在退休後辦理,可見林萬億已辦妥退休,

問題是,按《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規定,教職人員必須是專任身分才可以辦理「退休」,林萬億現正被借調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在台大已屬兼任教授,為什麼還可以辦理退休?顯然台大為林萬億開了方便之門。

狗屁倒灶的丟臉之事這麼多,難怪台大學風日衰;再不好好加油,第一學府的光環遲早會褪色。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原文網址: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9/302063.htm#ixzz4TFEQSJ4p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28日表示,蔣家之後、台灣3任總統都是台大畢業,政府內閣團隊也幾乎都是台大人,但卻把台灣治理成這樣,認為台大「教出了這批禍國殃民的總統、院長及部會首長,台大該不該向國人道歉?

楊志良在《蘋果日報》專欄發表《台大愧對國人》文章指出,在3位台大人總統及眾多院長、部長的「同心協力」之下,台灣從四小龍之首淪為之末,未來恐將落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後頭。

楊志良寫道,這些台大人讓房價高漲、炒房炒股不用繳稅,但薪資卻退回16年前,貶抑勞動價值,一切向財團靠攏,讓年輕世代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沒有前景。

他直言,台大教出這些學生,難道不用道歉嗎?「台大人對台灣的貢獻,與台大畢業人數及國家的投入可成比例?」他說,自己在台大任教多年,「也是罪孽深重,就此深深鞠躬道歉」。

楊志良認為,新任台大校長楊泮池目前從事改革,強調教學、服務和研究並重,這是好的開始,但遠遠不足;大學應追求對台灣社會的貢獻,而非爭取世界排名,若論對國家貢獻,台大恐還不如成大

對此,楊志良接受《中國時報》訪問表示,大多數國人認為台灣現在很糟,不少高官從台大畢業,這篇文章是想提醒台大應對社會有更多貢獻,雖不能期待所有台大生都有這種想法,



原文網址: 教出禍國殃民總統院長 楊志良:台大愧對國人該道歉?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9/302063.htm#ixzz4TFEIRoxt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他山之石/馬克宏年金改革不溯既往 避國家撕裂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5357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5-10 09:36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

國內一年來因為年金改革,造成族群撕裂,軍公教不斷上街頭抗議,其中一大主因是年金改革溯及既往,軍公教認為國家違反誠信原則。當選法國新總統的馬克宏。路透社分享

反觀法國,新當選的總統馬克宏雖然也主張改革退休制度,卻宣示不溯及既往,因為這代表國家的承諾。教育部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洪泰雄說,走中間路線、讀哲學的馬克宏,深知年金改革若太過極端,恐撕裂族群,造成國家動盪,因此勝出。

馬克宏在競選期間公布有關新退休法案的政見,要把法國複雜的退休制度統一化,取消不同產業、公職和私人企業的所有差別。在60歲到67歲之間,每個人有選擇的權利。

不過,才39歲的馬克宏,並不仇視領年金的退休族群,他接受電視專訪時反而強調,「退休法案不追溯既往,因為那代表國家過去的承諾」、「退休制度,是一個需要花時間的深度改革,目前已經退休的人,我不會做任何更動,他們的退休金和消費能力完全不被影響,這點很重要。」

不只不溯及既往,馬克宏說,他也不會去更動5年之內退休的部分,「他們也不會被這個改革影響,我也不像其他候選人,要求他們必須要延長提繳退休金的時間。」

洪泰雄說,馬克宏大學念哲學,處理事情比一般人更重視邏輯思考能力,也更能全面關懷他人與服務社會,因此不走極端,退休制度改革最後選擇中間路線,維持國家承諾,不溯既往,避免社會分裂、階級仇視,改革也相對可行,得到更多人支持,年紀輕輕的他也因此贏得大選,這或可讓台灣深思。

 

「文字」站在老虎上...文在寅給台灣的啟示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5560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5-11 00:05聯合報 黃載皓/韓國外大全球安全合作中心主任(韓國)

台灣和韓國在很多方面相似,從蔡英文總統與朴槿惠前總統同為女性領導人、到最近的反對派政黨重新上台;在安全、經濟領域分別與美中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此外,台灣苦惱於兩岸關係,韓國又從台灣的現實當中尋找對北韓政策的走向。本次韓國總統選舉又能成為台灣的前車之鑑,給台灣相應的教訓。

韓國去年發生「閨蜜干政醜聞」,大大傷害了韓國國民的自尊,希望政權更迭的國民之心以「燭光」形式充滿整個廣場、整個國家。可以這樣分析:文在寅當選總統歸功於朴槿惠。

因彈劾事件,文在寅當選第二天即上任,直接面對各種問題。

新總統要致力於和諧執政,並領導全國團結。文在寅得票率為四十%,雖比第二名多出十五%以上,但也意味有六十%選民反對。在韓國國會三百個席位中,執政黨僅占一百廿個席位,連指定新總理也離不開在野黨合作。

新總統還要為改革、結構調整發揮領導力。國民對他的選舉承諾寄予厚望,在有限稅收、預算中,盡可能解決分配問題並化解不滿;同時,為提高國家競爭力對政府與民間領域大力改革。

最重要的是,要走出諸多對外困境。韓國外交三大夥伴為美國、中國、日本,目前關係都不容樂觀。川普已提出有關薩德部署經費問題,韓美兩國將圍繞著FTA、美軍駐紮費等產生矛盾。與日本重新談判慰安婦問題,必將產生衝突;中韓關係也因薩德部署、經濟報復等問題,處於建交以來最惡劣的情況。北韓不斷發起核武導彈挑釁,兩韓關係的重新調整是最迫切課題之一。

韓半島周邊四大強國的領導人川普、習近平、安倍、普亭等,都是「強人」,北韓的金正恩也是如此。若按字義分析,文在寅意味著「文字」站在「老虎」上,期望他能成為「外柔內剛」的領導人,讓韓國成功克服國內外的嚴峻挑戰。

不管是台灣還是韓國,其政治文化需要更多和諧與溝通。目前蔡英文政府強推的年金改革能提供文在寅在改革藍圖、項目及推進策略上參考。搞好與反對派的關係,使國政恢復穩定,並讓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合作共贏。在對外戰略上,韓國夾在中美之間,應確保政策自主性,一旦做出錯誤選擇,生存就會遭到威脅。

文在寅說,韓國國民懇切的期盼與誠懇的心願,使他贏得勝利。但國民等待是有限的,政府要盡快取得成就,輿論「變心」周期很短。國民正如燭光示威時那樣,會立即站在最前線,試圖「親手」解決。

韓國政治現實對台灣並不陌生,台灣政治現實對韓國也很熟悉。希望台韓在互相學習過程中,都能實現「軟著陸」。

 

 

 

火線話題/這款總統正流行 馬英九、馬克宏、小英攏同型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2455709

2017-05-11 09:00:00 聯合報 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

法國和南韓近日陸續選出新總統,兩位候任總統馬克宏和文在寅,都是在當地國家渴望新政治的氣氛下贏得勝選,然而,馬克宏和文在寅的出身,既非政治世家,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從政的旺盛企圖心,初入政壇是扮演幕僚的角色,最後在人民企求改變的社會風潮下被推上浪頭。

這種「幕僚從政」而且爬上權力的最頂點,其實國民並不陌生。去年剛卸任的前總統馬英九,就是以前總統蔣經國的秘書身分踏入政壇。但更接近「幕僚從政」定義的,則是現任的蔡英文總統。幕僚角色從幕後走到幕前,似乎已經成為某種潮流和趨勢。

文在寅 北韓難民身分 自小充滿反叛精神

文在寅當選南韓總統。 (新華社)

文在寅的父母是北朝鮮人,在韓戰期間逃到南韓,即所謂的「北韓難民」。早年家境清寒的他,曾因太窮沒錢繳交學費,被趕出學校,後來苦學考入慶熙大學法學系。

●在學期間參加抗議活動被捕 遭校方開除

進入大學後,他開始參與社會運動,後來更因參與反對前總統朴正熙的維新憲法抗議活動被捕,處以八個月有期徒刑,緩刑一年,遭校方開除。失學後,文在寅應徵入伍,服役三年後退伍,再度返回學校念書。

兒時的朴槿惠(後中)與父親朴正熙、母親陸英修及兩位弟妹合影。 (美聯社)

●違反戒嚴令再被捕 兩項前科 無緣出任法官

一九七九年,時任總統的朴正熙遇刺身亡,韓國掀起民主化浪潮「漢城之春」,文在寅於浪潮期間,因違反戒嚴令被捕。後來他通過司法考試,卻因兩度被捕的前科無緣出任法官,他轉而考律師,與日後擔任總統的盧武鉉一同開業,替勞工及人權案件辯護,成為一位知名的人權律師。

文在寅(左)曾為南韓故總統盧武鉉(右)的核心幕僚,參選總統被視為有幫盧武鉉討回公道的意味。 (路透)

●以盧武鉉助選員身分起步 奠定參政基礎

文在寅在盧武鉉於十五年前競選南韓總統時,就是盧的助選員,盧勝選總統之後,文在寅成為盧的秘書,後來更升任總統府秘書室長,以一位被信任的友人身份協助盧武鉉處理國政。

不過,盧武鉉在卸任後遭指控涉及貪腐事件,文在寅擔任盧武鉉的法律顧問,在盧武鉉自盡後,全力協助處理後事,讓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後來也成為文在寅參與政治的重要開端。

●曾與朴槿惠難分軒輊 二度參選贏得勝利

文在寅(右)在朴槿惠(左)遭調查提前下台後,再度挑戰總統選舉,並贏得勝選。 (路透)

二○一二年四月的國會選舉,文在寅代表民主統合黨當選議員,六月宣布參選總統,當時他的民調,和後來勝選總統的朴槿惠難分軒輊。落敗後的文在寅,再接再厲,在二○一五年當選共同民主黨黨代表,在朴槿惠遭調查提前下台後,獲得共同民主黨的提名,再度挑戰總統選舉,終於贏得勝選。

馬克宏 優渥家庭出身 民間表現優異

馬克宏當選,成為史上最年輕法國總統。 (路透)

馬克宏和文在寅相比,則是幸運太多。馬克宏的父母親都是大學教授,一九七七年出生的馬克宏,家境相當優渥,求學時代認識比他大廿四歲的女老師,也就是他後來的太太碧姬‧托涅(Brigitte Trogneux)。

甫當選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大他廿四歲的妻子(左)。 (路透)

●大學攻讀哲學 後來接受高階公務員培訓

馬克宏大學是在巴黎第十大學攻讀,念的是哲學,拿得高等深入研究文憑(DEA)學位,後來又在國家行政學院高階公務員培訓畢業後,獲得巴黎政治學院的公共事務學位,之後進入法國經濟財政部擔任財政督察,成為政府部門的一員,期間一度曾在法國經濟學家及戰略分析家雅各·阿塔利領導的提高法國增長委員會中擔任副書記。

●曾任投資銀行家 參與九十億歐元交易

二○○八年離職後,馬克宏回到民間,到羅斯柴爾德銀行任投資銀行家。參與了瑞士食品康采恩雀巢和美國製藥大亨輝瑞之間一項成功的九十億歐元投資交易。

●二○一二踏入政壇 也是幕僚身分

法國前總統歐蘭德(中)日前與馬克宏(左)共同出席活動。 (美聯社)

二○一二年後,成為當時法國執政黨社會黨的內閣成員,自此他正式踏入政壇。

馬克宏先是擔任時任法國總統歐蘭德的副秘書長,一四年後,被任命為經濟、產業更新和資訊科技部長,在經濟部長任內,他代表社會黨政府推行勞工及經濟改革,削減退休金及社會福利,受到不少左派人士的批評。

為了力挺新勞工法,法國政府動用憲法相關規定,在不通過國會投票表決下逕自通過法案,但此時也是馬克宏和內閣漸行漸遠的前奏。

●和內閣漸行漸遠 組新聯盟 打臉歐蘭德政府

由於他和內閣總理之間在理念上的歧異,讓他萌生離去之意,不過在二○一六年八月離開內閣前,在該年四月成立「前進」運動,明確表示要組成一個「跨越左右陣營之分」的政治聯盟,令歐蘭德政府的形象極為難堪。

離開內閣後三個月,二○一六年十一月,他宣布參選今年的法國總統選舉,經過兩輪投票下,以三十九歲的年紀成為新任法國總統。

蔡英文 「沒有政治企圖的幕僚」 成為總統

蔡英文總統從幕後的幕僚角色走到幕前,爬上權力最頂點。 圖/本報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從國外留學返國後,先在大學任教,後來因緣際會加入政府經貿談判的團隊,最後被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延攬加入總統幕僚。在民進黨二千年首度執政後,陸續擔任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等職位。民進黨○八年敗選時,蔡英文本不再過問政治,但在一群年輕幕僚及黨內資深立委的簇擁下,接下當時形象殘破不堪的民進黨主席。

蔡英文被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延攬加入總統幕僚。 圖/本報資料照

四年後,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在高人氣下敗選,她再接再厲,二○一六年捲土重來,終於贏得勝選。蔡英文對政治沒有旺盛的企圖心,她的崛起,是在半推半就接下民進黨主席後開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244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