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官籲瞿海源離場 葉毓蘭講了這個笑話 若由阿扁任命法官 林義雄點金成石 民進黨喜不喜歡警察?
2017/04/27 10:12:54瀏覽190|回應0|推薦0

 

中時社論》放下野心私心 凝聚司改共識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509005797-262101

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各類政府人員民眾肯定排行榜,第1名是警察,法官敬陪末座!如果我們不懷疑這項調查結果,就必須為我國法治環境良窳與社會穩定與否而憂心。法官是法治的最後防線,作為一個法治國家,社會對法官的信心水準卻如此低下,社會秩序如何維持?推動司法改革,顯然不能再等。

事實上,司法改革箭已上弦,小英總統召集的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已經進行了近2個月。參加會議的成員們,非法律人與法律人各約半數,分為5組針對不同議題各自討論。按照會議的時程,如果沒有延誤,應該要在6月的全體會議中形成司法改革的共識。

依目前的進展看來,會議涵蓋的題目相當廣泛,還不時出現一些令人意外的討論,甚至出現了一些紛紛擾擾,已不只1位委員出席參與討論後,卻覺得不知為何而參加,因而宣布退出。雖然還只是在分組討論階段,會議進行並不平靜。

造成紛擾主要原因在部分成員好高騖遠、委員間共識不足,但改革必須凝聚共識,如果因為陳義過高、歧見過大,甚至私心過重,竟弄得一事無成,那就違反社會的期待了。

從已有的進展來說,司法院倡議金字塔形訴訟體系,以增進司法審判的效率與效能,認為應先降低法院過多上訴案件的負擔,才能提高裁判品質,這應該是此次司改會議一項政策主軸。事實上,1999年司改會議原已就此形成共識,最後卻未能貫徹,殊為可惜,希望這次會議能再次形成共識,加以完成。

可是,司改分組會議在討論金字塔形訴訟時,決卻議大幅縮編終審法院法官人數,從現有數十人簡縮為14人或7人,這非常突兀,也令人意外,終審法官人數比大法官還少,會不會過於樂觀而不切實際?現任法官們去處會是什麼,司法體系內外都會十分關切。大幅度的改變一定要有細膩的配套措施,才容易得到支持,否則會不會重蹈前次司改覆轍,不免成為合理的擔心。

更出乎意料的是,司法院還提議終審法官改由總統任命,既無合理性也無必要性,還引發了總統有意擴權的聯想,讓總統府承受了極強烈的輿論壓力,被迫做出「毫不知情」的澄清,以至還考慮要進行復議,顯見司改會議失於操切、思慮不周。

另一個引起議論的是檢察系統,在這次司改會議過程中採取不合作、甚至當家鬧事的態度。司改會議中曾為該不該討論檢察官定位問題爭論不休,正反僵持不下,氣氛詭異。

檢察官定位問題是個老問題,已爭論數十年,也到應該決斷的時候了。總統既已召開司法國是會議,就該認真面對檢討。如果在位者領導檢察官抵制,片面決定什麼議題可以談、什麼不能談,難道是要拆國是會議的台不成?

檢察官定位問題,司改會議至少應該處理三點,

一是制度上如何做到法官與檢察官的明確分野,讓審判的權力歸審判,檢察的權力歸檢察;

二是如何在檢察一體中維持檢察官應有的專業自主性;

三是確保檢察官現有的法定待遇不受影響。其重點是,檢察與審判功能應該明確區分,是司法改革的當為之事,不能過於躁進,但也不能過度遷就,繳出白卷。

另一個重大的司改議題是如何推動人民參與審判,提高司法的民主性。首先,司法院費時數年籌畫試行觀審制,政黨輪替後卻無疾而終,人亡政息不是理由,司法院有責任面向社會說明政策轉彎的正當理由。

現在擺上檯面的是參審與陪審的選擇,司法院好像傾向於採取參審制,而民間鼓吹陪審的聲音也時有所聞。但是,不論採取參審或是陪審,都是極為重大的改變,具體的提案內容是什麼,例如在什麼樣的案件中實施參審?法官與參審員的比例如何?刑事案件採取參審是否採取所謂的起訴狀一本?司法院方面似連較為具體的輪廓也沒有講出來,司改會議如果只是選個方向,未免也太空中樓閣。

如果要採取陪審,當然是理想甚高,但變動更為鉅大。實施陪審的案件範圍為何?多大的陪審團?訴訟制度修法的幅度會有多大?實施之前要花多長時間準備?怎樣才能讓法官、檢察官、律師、案件當事人,還有社會各界都能熟悉且樂於接受陪審?莫不是應該深思熟慮、審慎研究再仔細提出答案的問題。坦率言之,目前的司改會議,還沒有看到眉目。

應該再說一次,司法改革要有共識,就不能好高騖遠,野心過大,更不能私心過重,不顧大局。什麼才是當為之事,什麼是不當為之事,什麼是不急之務,輕重緩急,都要分清楚。呷緊弄破碗,是會付出嚴重政治代價的。

 

 

法官籲瞿海源離場 葉毓蘭講了這個笑話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37296?from=udn_ch2cate6638sub6656_pulldownmenu

2017-05-02 06:36聯合報 記者楊德宜╱即時報導

高等法院法官何君豪昨投書《聯合報》,呼籲司改籌委會副召集人瞿海源離去司改國是會議,「協助總統完成司改大業,讓全國司法官有機會經由此次司改重拾尊嚴」。

瞿海源。 聯合報資料照分享

對此,葉毓蘭講了一個逆向行駛的笑話,她表示,法官們呼籲瞿海源一人離場,眾人歸隊;在她看來,台灣現今如蹈車陣,動彈不得,是否也是逆向行駛上路?

葉毓蘭說,多年前她開始講一個逆向行駛的笑話,很多人覺得她說得活龍活現,很好笑:

一個阿伯買了部新車,很興奮,到處開著去獻寶。

家人都很緊張,因為這是阿伯第一次買車、開車。

「安啦,我可是擁有駕照長達50年的資深駕駛,」沒錯,阿伯騎了五十年的機車。

一周後,阿伯決定開上高速公路去外地訪友。上路沒有多久,阿伯接到家人電話:

「阿公,阿公,你要小心點,電視新聞快報說,高速公路上有一部汽車逆向行駛。

「什麼一部車逆向行駛,每一部都嘛逆向!」

 

 

 

聯合/若由阿扁任命法官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5767?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4-26 03:03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司改分組會議24日決議,未來最高法院法官員額將大幅縮減、並由總統政治任命。 記者黃義書/攝影分享

司改會議決議大幅精簡最高法院法官,改由總統任命。此舉,簡直是假司改之名行「政治干涉」之實,開門讓政治黑手伸進司法。可以預言,法官「政治任命」的結果,將來人民只能「政治認命」。

司法體制的缺失當然有必要改革。但蔡政府推動司改,原說要追求司法的更大獨立,避免外力干預;而如今的發展卻變成要司法讓位給政治,讓總統有更大的決定權。如此,豈符合改革的初衷?

司法走向「訴訟金字塔」制度,本是法界共識,基本上需要的是技術性調整。不料,司改會議卻用共識的外衣來包裹政治目的,明走「共識」便道,暗渡為總統「擴權」之實。

面對質疑,司法院舉德、法等國為例,聲稱只要經由多元專業委員遴選,再由總統任命,即可增加民主正當性。但司改委員難道不知道橘逾淮為枳,同一體制在台灣實施的結果,在政治正確下就會變成「老大決定」。今天你或許覺得蔡英文沒問題,但若由陳水扁任命法官,結局將如何?

果然,法界的反對意見排山倒海而來。最高院法官憂心這將影響審判獨立,一二審法官則認為這必定造成黑箱作業,懂得迎合的人才能升官。

而且,終審法官由同一任總統任命即可做到退休,勢必使司法變成一言堂。

這次會議最終以十六比一的懸殊比數通過,僅委員王文玲一人反對。

司法史一定會記下一筆:究竟是哪十六名委員讓「法院是X黨開的」從嘲諷變成事實!

 

 

總統任命終審法官…法院成當權者開的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28155?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4-27 00:24聯合報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澎縣馬公)

我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幾乎就是製造笑話的機器。最近的笑話是,司改委員決議,終審法院的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的法官,將來改由總統任命。這個決議,等於是正式宣告,我們的法院是當權者開的。

用郭瑤琪的案例來講,可能比較清楚總統任命終審法院法官是怎麼回事。郭瑤琪在交通部長任內,被控收受賄賂,一、二審法院判刑八年,最終由最高法院駁回上訴確定,入獄服刑。

民進黨或綠營支持者有個特性,就是綠營的大人物都不可能犯罪,都是清官。如果檢調約談他們的人調查,或者法院依事證判他們有罪,都是政治迫害、政治追殺。這種實例,俯拾皆是,上網查有好幾頁,首頁還是阿扁總統。

郭瑤琪最值得為例證。綠營大小人物幫郭瑤琪喊冤並不稀奇,總統蔡英文寫一封信給郭瑤琪,對郭「遭遇不公的司法審判…,尤感不捨」,最經典。

如果終審法官改由總統任命,蔡英文完全沒有機會感到不捨。因為蔡英文任命的最高法院法官,不可能讓郭瑤琪的貪汙案有罪定讞。蔡總統任命的最高法院法官,只可能讓郭瑤琪無罪確定。

當然,這麼舉例,綠營的支持者肯定批為胡扯,汙衊了蔡英文總統,打擊正在舉行的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不過,綠營支持者只要把蔡英文,想成是馬英九總統,就會覺得這說得有理。綠營的朋友們,尤其是那個陳師孟,不是常常罵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法官都是藍色的?

而無論法院是那個黨,或者是誰開的,不讓政治影響法院,不讓審判獨立的舉世價值遭到政治收買,應該就是今天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的最原始動機。但是我們沒想到,民進黨政府主導的司改,卻變成是赤裸裸決定,讓總統的手,插進了法院,讓政治公開介入司法。

有個參與司改國是會議的委員這麼說:「政治任命不一定就代表政治干涉司法,像是美國的終審法官就是由總統任命,只是背後需注意制衡政治力。」這個說法並非事實。每個美國總統提名大法官時,都提名理念、思維相同的法官。透過思路相同的選擇,總統實質就插手了最高法院的終審判決。況且美國的大法官,只有保守與傳統的拉据,和對美國幾項社會爭議有立場相異的問題。

台灣今天的司法,是藍綠都不相信司法獨立於政治干預之外。若是讓總統提名終審法官,等於在最高法院門口,公開掛上綠記或藍記經營的招牌,讓法院實質淪為政治服務。

 

 

聯合筆記/名嘴式司改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2338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4-25 00:12聯合報 蕭白雪

司改國是會議陸續召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司改分組會議作出禁止媒體拍攝、播出犯罪嫌疑人、犯罪現場畫面決議不到一周,立法院外因抗議年金改革的群眾與官員、立委爆發衝突,警方公布廿八名涉嫌滋事分子照片。

更諷刺的是,就在司改會議決議對國內媒體報導犯罪新聞作出諸多新限制之際,美國有男子在網路直播殺人事件。

以保障人權為名的司改委員們提出戒嚴時期限制對偵、審中案件評論等侵犯言論自由的提案不說,更忽略現代科技讓人人隨時都可能傳播犯罪嫌疑人資訊的情況。

有些提案內容,簡直像是拿明朝的劍砍清朝的官,用石器時代的工具面對AI時代的需求。

司改會議對媒體報導犯罪事件作出諸多限制,警方卻在高層嚴懲暴力指令下,大動作公布查緝專刊,已夠令人錯亂;另一方面,不管採陪審制或參審制,人民參與審判是既定的改革之路,司改會議決議打官司應強制律師代理,這是指人民有能力審判別人的案件、沒能力自己打官司?

訴訟金字塔化、終審法院採嚴格法律審,都是十八年前司改會議就已高度共識並作成結論,因無法執行而舊案重提;如今,大法官更新增裁判憲法審查權,可就具體個案作出判決,不但更像第四審,每位大法官還將配置多位具有法官身分的助理,難怪法官人力永遠不足。

持平而論,此次的司改國是會議委員,不論背後是否有特定團體把持,多有對司改的熱情,對司改各有不同的想像、期待及企圖達成的目標。

不過,有些委員的提案與發言或與現實狀況不符、或停留在卅年前印象,如果說名嘴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是破壞司法形象原因之一,部分司改委員名嘴式的發言、提案,只怕更加速司法的崩解。

司改第一分組召集人羅秉成律師形容,這次司改國是會議是在不問口袋有多少錢情況下開菜單。委員們菜單不但越開越多,在日、韓都被列為司改核心之一的法學教育改革,結論卻是事涉複雜,建議政府再召開全國性會議討論,「以會養會」結論令人無言。

議程進行近半的司改國是分組會議,作出越來越多「放天燈」式的奇幻決議,還因議案太多要延長到八月,如果司改是場創意大賽,結果是消滅恐龍還是製造更多恐龍?

 

 

聯合/且待蔡英文林義雄攤牌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1852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22 04:39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將從自下周三(26日)開始,在民進黨中央前發動一場為期16天的接力禁食行動,要求立法院應在5月20日前通過公投法補正案。(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林義雄下周將發起「民主補正公投法」的禁食運動,要求立法院在五二○前通過公投法修正案,並揚言否則後續會有更激烈的舉動。

數十年來,公投爭議一直是台灣政治中的不散陰魂,現在應當是綠營內部對公投法制作一攤牌的時刻了。

民進黨對公投法制一向是色厲內荏。雷聲大,雨點小。二○○三年公投法立法時,扁政府的姿態很高,最後卻壓下了「蔡同榮版公投法」;去年底,蔡政府又啟動公投法修正案,雖民進黨在立院已占多數,但在「領土變更案複決公投」等法制上,又出現猶豫,不敢輕率跨越紅線。

補正公投法,是太陽花運動退場時,林義雄與太陽花人物的共同主張。而包括蔡英文在內的民進黨高層,過去一向痛批「鳥籠公投」,但如今重返執政卻又踟躕不前,難怪林義雄看不下去,要民進黨實踐承諾。

「領土變更案複決公投」就是台獨公投。過去,因民進黨裝腔作勢,國民黨奮力圍堵,才會有「鳥籠公投」的立法。但情勢發展到今日,民進黨在立院占絕對多數,且蔡政府又將自己的政治法統建立在「天然獨」與「轉型正義」之上;林義雄既要民進黨兌現承諾,蔡政府即應在綠營內部對「領土變更案複決公投」等進行攤牌,作一了斷。

別再糾纏,連郝柏村也贊成台獨公投。所以蔡政府若真能完成「領土變更案複決公投」立法,一翻兩瞪眼,或許即可終止台灣的政治凌遲。

 

 

聯合/林義雄點金成石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2819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27 03:23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林義雄再次發動禁食,要求民進黨補正公投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絕食達人林義雄又來了!這次的目標,是公投法補正。林義雄這回出手,雖只採取「禁食」,而且是「接力」方式,手段相對溫和,民進黨卻仍感到皮皮剉。其中原因,值得細細推敲。

民進黨長期指責《公投法》是「鳥籠公投」,認為門檻太高、需經審議委員會通過、領土變更不能公投等規定皆必須降低或刪除。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原本可依自己的意志大修特修,不料它卻態度丕變,瞬間轉為保守。這證明,以前的叫囂都是唬人。

去年底在立院通過的初審版本,民進黨並未納入「領土變更」公投,僅降低公投門檻並廢除公投審議委員會;其後,更一直以「立法時程來不及」為由一拖再拖。這兩點,都讓林義雄不滿。林義雄再度禁食點出一個事實:民進黨過去用盡手段反對公投法,都只是為了騙取選票。如今當大權在握,要它降低門檻「放權於民」,民進黨哪裡捨得?

為了化解林義雄禁食的殺傷力,民進黨已經全力「疏通」。甚至有人拋出道德譴責,指責林義雄此舉是在幫時代力量造勢。但不論林義雄這次會不會輕易退場,都暴露民進黨作繭自縛,困在自己挖掘的坑洞裡。

現在,就看林義雄和民進黨誰更能拗。林義雄過去兩次「絕食」,都在國民黨支持下成功達陣,一次造成國會席次減半,一次導致停建核四。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林義雄的主張是否反而可能被擋下,全民都在等著看。

 

 

促修公投法禁食…民進黨:與林義雄理念一致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28134?from=udn_ch2cate6638sub6656_pulldownmenu

2017-04-27 02:07聯合報 記者丘采薇/台北報導

推動公投法修正,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昨天起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前展開十六

天的禁食活動,總統府資政吳澧培(右二)也短暫參與靜坐。 記者邱德祥/攝影分享

為促修公投法,人民作主基金會昨天起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展開接力禁食行動,現場約八十人響應。此活動為期十六天,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將於五月十一日壓軸登場,呼籲蔡英文政府在五二○前通過修法;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指出,林義雄是民進黨尊敬的前輩,立場和民進黨很接近,這段期間,黨籍立委都有和林義雄溝通,大家理念一致,差距不大。

昨天早上由基金會董事長陳麗貴宣讀行動聲明後,參與者繞行黨部三圈就開始禁食。聲明指出,二○○三年,立法院通過現行公民投票法,對人民行使直接民權設下重重障礙,成為一部反民主的「鳥籠公投法」。十四年來,在這部鳥籠公投法的規範下,沒有一項公投案得以通過,台灣民主距離真正落實,還差最後一哩路。

禁食活動昨天持續平靜進行到下午,不過約三點半發生插曲,總統府資政吳澧培突然現身禁食區,表達來向林義雄致意,還特別詢問「林義雄在哪?」但被告知林義雄沒來現場後即離去。

根據公投法修正草案於去年十二月在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的版本,修改條文包括公投年齡從廿歲降至十八歲,並刪除公投審議委員會;公投通過門檻只要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並達總選舉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即為通過。人民作主基金會表示,沒有異議,請立法院盡速完成修法,勿再推託敷衍。

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表示,公投是人民的權利,且公投法修法也是本會期優先法案,目前法案在國會審議,尊重國會安排。

 

聯合筆記/民進黨喜不喜歡警察?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2808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4-27 00:24聯合報 林修全

為了因應年金改革退休公教人員圍城,立法院四周警力戒備森嚴,立委進出大批警力貼身保護,以防意外。如此舉措,不知民進黨如何看待人民保母?本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民進黨到底喜不喜歡警察?答案沒人知曉,不過,從行為表現來觀察,至少,他們不太愛這群人民保母。

這從最近的一起事件,不難看出端倪。立法院上周審查年改法案,抗議團體發起包圍行動,部分立委和縣市首長出入國會,遭到圍剿、追打。許多民進黨人士憤憤不平,高度質疑「警察是刻意開路」,甚至是和「暴民」站在同一戰線,才衍生這些推擠、拉扯情況。

諸如此類的指控,格外沉重,卻也凸顯民進黨看待警察的思維;相較於三月初,幾位民進黨立委舉行記者會,指責警察處理陳抗事件未處理好,要警政署長「累了就該休息一下」,焦點鎖定警方執法的問題,不像這次直指警方執法的心態,層次上有極大差異。

關於警力部署、維安方式,有無事先規畫一條安全進出立法院的通道,以及人力、拒馬、蛇籠配置是否妥當,或者警方執法的強硬、軟弱,都允許有檢討改進的地方;但公然挑戰警方態度可議,將缺乏理性討論空間。

因為這種論調背後,透露出強烈訊息,是完全不信任警察,即使警方努力提出解釋,找出各種精進作為,仍無濟於事,無法改變民進黨根深蒂固的想法。

面對警察,民進黨五味雜陳,在地方上,要做好選民服務,部分業務要靠警察幫忙,雙方關係並不惡劣;一些民代遭到恐嚇,或縣市百里侯、中央部會首長的人身安全,更依賴警方維護。這時候,他們選擇信賴警察。

可是,遭遇到陳抗活動,民進黨卻對警察百般挑剔與刁難。太陽花事件時,群眾高喊「警察退後」,民進黨和學生站在一起;去年執政後,抗爭事件不斷,民進黨一再批評警方規畫部署失當,這次包圍立法院的行動,還將警方視為群眾運動同路人。這時候,他們選擇懷疑警察。

威權時代,民進黨人士曾受到包括警察在內的情治系統,長期監控、搜查、盯哨、恐嚇、打壓,自然敵對相向,如今情況大不同,若持續受到這般仇恨情緒的禁錮,恐怕是不切實際的幻覺,才會出現時而信任、時而懷疑警察的分裂傾向。

民進黨別忘了自己是執政黨,警察各種勤務更是施政的一環,連自己都不相信這幾萬名警察,那百姓能找誰當人民保母?難不成是政客嗎?

 

罵「警察像流氓」 周玉蔻挨告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2428132?from=udn_ch2cate6639sub7315_pulldownmenu

2017-04-27 02:54聯合報 記者張宏業賴佩璇/台北報導

雲林縣退休警察協會執行長賴坤柚,不滿名嘴周玉蔻在電視節目當眾罵他是「流氓」,昨天率百餘名退休警、消人員,向台北地方法院提起自訴妨害名譽;現職警員陳志傑也到台北地檢署告發周涉妨害名譽,現場眾人並高喊「警察要尊嚴、警察要榮譽」、「要告死周玉蔻」。

包括警政署督察室前主任耿繼文、台北市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理事長陳合良等數十名退休官警,都在北檢門口聲援。耿繼文氣憤說,「我們不容許她踐踏我們」。賴坤柚表示,他為爭取退休警員權益,上節目表達理念與訴求,竟多次被同台的周辱罵「我現在覺得你像流氓」、「警察像流氓就是這種嘴臉」、「你就是流氓,退休警察的形象都被你搞壞了」,節目透過全國性播出,對他名譽造成大損害,呼籲全國警察在各地方法院「遍地開花」提告。

此外,周玉蔻前年稱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坐擁十億元資產、是前總統馬英九金庫,基金會認為指控不實,提告求償一元,並要她在平面媒體刊登澄清啟事。台灣高等法院認定周未盡查證義務,判決她要在當初登載不實訊息的兩家報紙刊登道歉啟事,可上訴。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151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