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權力病毒沒有疫苗 我們的螺絲找不到了!吳釗燮只碰外交 嚴德發只碰國防?陸美建交推手 布里辛斯基逝世
2017/05/28 12:01:11瀏覽643|回應0|推薦0

 

去梯言/權力病毒沒有疫苗

2017-05-31 00:07聯合報 公孫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9382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廿一位民進黨立委連署提案修改「一例一休」,可是不久前林全才說過「一例一休不會再修法」,雙方都是執政黨,如此衝突自非出於政策理念,而是…權力。

不論權力來源是「天賦人權」還是「革命民權」,權力一旦形成,就有了自己的生命,會朝向「最大化」生長,權力甚至有自己的意志—透過控制「權力者」遂行,如同病毒控制宿主細胞複製生產病毒基因一般。

歷史上有太多英明之主「突變」為暴君、昏君的例子,都可以「權力病毒」理論解釋。最明顯的是嬴政,秦王政和秦始皇是同一個人,一統天下之後,雄才大略且宵旰劬勤的同一個嬴政,突然變成了暴君,就是由於「權力」要擴張到全天下,想延續到萬世後代,於是讓他變了一個人,也毀了他建立的帝國。

另一個例子是清朝康熙皇帝,他絕對稱得上「英明」,一生重大決策如除鰲拜、廢三藩等,明快且正確,「安打率」幾乎百分之百。唯獨在建儲一事,表現得拿不起放不下,成為一生敗筆。他的猶疑瞻顧,正顯示「康熙想要帝國永續,可是『權力』教他不要交棒」。

民主政治一個程度抑制了權力病毒不能無限擴張,但民主制度是投藥,不是疫苗,權力病毒始終存在,無法免疫,且隨時趁虛而入。「一例一休」事實上已經怨聲載道,勞工、資方都不滿意,國家整體生產力也大受影響。可是林全絕不鬆口,他堅持不犯馬英九時期的錯誤:政府凡事道歉,最終大家認定「有錯,一定是政府錯」。這不是理念的堅持,而是「權力的死守」。

廿一位立委連署提案修改「一例一休」,這次壓力來自勞方,因為勞工領不到加班費。而勞工不滿意味著選票流失,選票構成連任壓力,所以,這也不是為了政策理念,而是「權力要延續」。

同樣面對壓力的是蔡英文總統,但壓力來自施政荒腔走板的比率卻非最大,最大的來自要求特赦阿扁。

特赦阿扁的呼聲在去年小英當選後一度高昂,之後沉寂了一年,最近卻密集發聲。原因是獨派對小英「走向獨立」的步伐猶豫躑躅感到不耐,而借題發揮。但是蔡英文不會大赦阿扁的,因為一旦阿扁出來,民進黨內目前呈現游離的「反英」勢力,會快速向阿扁集結,形成一個聯盟—不是蔡英文對阿扁有何意見,而是「權力」不讓她這麼做。

為了特赦陳水扁,前立委蔡啟芳(圖)要求立委兒子蔡易餘把赦免法之修正案排入議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們的螺絲找不到了!

2017-05-28 03:40聯合報 白依/社會趨勢觀察者(高雄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48962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三月在東京

幾位常赴日的台灣人,和幾位常來台的日本人,每年總有幾次在東京或台北相聚,暢談東亞局勢及彼此處境。

那天,在東京,話題落在日本知名作家本田善彥評論:「台灣這個國家正在快速解體。」由於本田的聲望,大家不敢忽視他的論點,有台灣人問在座日人,是否認同本田論點,竟然都大致同意。再問為什麼?日人說:「解體就是穩固國家的環節出了問題。」台人問:「是不是螺絲鬆了?」日人說:「更嚴重。」台人問:「螺絲空(掉)了?」日人說:「還要嚴重一點,是螺絲找不到了。」說完如釋重負,台灣人則開始沉思,愈省思,心情愈沉重。

四月在台北

日籍老友的學生被商社派駐台灣,我答應關照。那天他說對前瞻計畫有些不解,與我約了見面時間。一見面,他就拿某周刊專訪林全,回應對前瞻基礎建設有關質疑的報導。報導一開始說,林全指了指眼前幕指眼前幕僚代為準備,厚達數百頁的資料,直說對幕僚不好意思,因為他感冒三天,這麼多資料都沒時間看,更別說完全消化。

這位年輕人說,八千八百億規劃,院長都沒時間把資料消化完,他不敢置評;但幕僚不是應該把計畫弄清楚,並以最有效方法讓長官楚明白,豈可把厚達幾百頁資料要長官自己看?台灣幕僚是這樣工作的嗎?

我說幕僚的確要把計畫研究的鉅細靡遺,並以最有效率的方法讓長官明白。日前民意版有人提到,兩蔣倚重的宋達將軍,確是很好例子。

年輕人告訴我,他老師說人民對部會首長不熟悉不是問題,部會首長對業務不熟悉才是很嚴重問題,部會首長及幕僚都有責任。

聽說宋楚瑜曾面告蔡總統:「不是妳自己日理萬機,而是萬機都要有可靠的螺絲,穩定政府功能。」今天,豈止像宋達的螺絲找不到了,萬機該有的大小螺絲,又有多少找不到了呢?

五月在北京

為迎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北京十一日起就展現讓人震憾、驚艷的景觀照明。我約了幾位讀博士的台生吃飯,問他們有何感受?一人說:「我好像與有榮焉,又好像與我無關。」另一人說:「讓我震撼的不是那大排場,而是十三億人凝聚一體的氣場。我不知台灣的氣場在哪裡?」「我們有希望嗎?」而「我們的國家呢?」讓大家無言。

我問他們是否認同,台灣因為螺絲找不到了,正在快速解體。

大家思索,除了有形的人才螺絲找不到了;無形的價值螺絲,更是嚴重流失:藍綠惡鬥讓「團結」螺絲找不到了,握轉型正義權柄的人讓「正義」的螺絲找不到了;一例一休,讓勞資「同心」的螺絲找不到了;年金改革是對,但做法、說法讓「忠誠」「和諧」的螺絲找不到了,低俗的媒體讓「智慧」「是非」的螺絲找不到了...

大家忽然想到,螺絲找不到了,是因為沒有螺絲了,還是執政者忽視,拋棄螺絲?這些博士生認為,上進的台灣人仍然是台灣的優質螺絲,但領導人不願去找能穩固這個國家的螺絲。

「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蔡英文總統如果不是裝睡,能否醒醒,看清楚正在快速解體的台灣,需要那些螺絲,趕快去找,去裝,去上緊;讓這個國家能發揮最大的「整體」功能,而非「解體」災難。

 

黃光國》只看小英臉色辦事的政府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528002745-262105

衛福部長陳時中帶領「台灣世衛行動團」,前往日內瓦「拚外交」,返國後由蔡英文總統親自接見,她並表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無理打壓,已經對兩岸關係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行動團此行就是不受壓力屈服的最好例子」。

事後陳部長對媒體表示:「總統握手握得很用力」,對「世衛行動團」讚譽有加。陳部長自負地說:「這是一場長期抗戰。大家是比看看誰的氣長,不是比誰的力氣大。」

陳部長顯然很滿意他「拚外交」的成就,並準備在這個議題上跟中共「比氣長」。但對於台灣近日最夯的同婚議題,他不僅隻字未提,且顯然沒放在心上。

同性婚姻跟衛福部主管的業務有沒有關連?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眾所周知,肛交是導致愛滋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社會大眾想知道的是:同婚合法化會不會使得台灣的愛滋病患者增加?目前台灣有多少愛滋病患者?其他各國罹患愛滋病的情況又是如何?健保署對一名愛滋病患者要負擔多少費用?將來如果其他國家的愛滋病患者都以「人權」為名,跑來台灣找尋治療機會,政府機關擋得住嗎?如果擋不住的話,台灣會不會變成「亞洲第一」的「愛滋病大國」?

奇怪的是:對於同婚如此複雜的社會問題,不僅衛福部悶聲不響,其他相關部會也都擺出事不干己的姿態,不置一詞。同婚對於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會不會雪上加霜?內政部難道沒有任何看法嗎?

再說了,衛福部長跑出國去「拚外交」,還揚揚得意,那國內的衛生醫療問題是不是更該優先解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驚傳A型流感群聚事件,陳部長有沒有辦法向國人保證A型流感不會大爆發呢?

現在「英全內閣」的最大問題是:行政院轄下的各部會都只會作「單向度思考」,這個向度不是自己的專業,而是小英總統的臉色。小英關心的事,大家一窩蜂地趨之若鶩;小英不懂的事,大家跟著置之不理。

蔡英文上台後,她最關切的是:如何用她所謂的「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來凸顯中共的「無理打壓」;各部會首長便要跟著她一起「拚外交」,跟大陸「比氣長」。大家對於自己主管的業務沒有任何專業的堅持,蔡政府除了蔡英文欽點的幾個「委員會」之外,行政院轄下的各部會好像都失去了功能。結果所謂的「英全內閣」變得只有「英」、沒有「全」,難怪連日本作家本田善彥都要發出警告:「台灣這個國家正在快速解體!」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我見我思:呂昭隆》嚴德發一職三轉折

國安會秘書長由嚴德發出任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宣布,總統蔡英文18日決定國安會秘書長由國安會首席諮詢委員嚴德發(圖)出任,預定下週到任。(檔案照片)中央社 106年5月18日

新任國安會祕書長嚴德發是近30年來第6位軍人出身的祕書長,也是第1位當過參謀總長的祕書長,嚴德發先以總長之尊屈就國安會諮委,蹲了5個月,再由諮委直升祕書長,也是罕例,更見蔡總統用人哲學。

國安會設立以來的6位具軍人背景的祕書長,分別是蔣緯國、殷宗文、莊銘耀、丁渝洲、高華柱與嚴德發。其中,5人是陸軍上將,只有莊銘耀是海軍。

蔣緯國當祕書長是蔣經國派的,蔣經國對他這個弟弟沒什麼看重,祕書長只是花瓶,蔣緯國風流倜儻,於是各處演講,扮演好不干政的國戚角色。蔣經國過世,李登輝繼任總統,蔣緯國續任祕書長但與李唱反調。

第2位軍人祕書長是殷宗文,殷在情治工作上表現受到肯定,李登輝遂於卸任前將殷由國安局長職位提拔上來,殷也是第一位情治首長當祕書長的。殷宗文於國安會任內著重於情治、外交及兩岸情蒐,李登輝不讓他碰國防軍事領域。

第3位軍人祕書長是莊銘耀,是陳水扁總統任內首位祕書長。由於莊於海軍總司令任內發生尹清楓案,自責甚深,加上任內罹癌,所以很少主動求見總統,兩人互動不多。

第4位軍人祕書長是丁渝洲,也是陳水扁任命。丁亦是循殷宗文模式,由國安局長升任祕書長。丁也著重兩岸,當時的陸委會主委是蔡英文,兩人至今仍維持情誼。丁與殷均因國安密帳遭監察院彈劾,丁隨即請辭祕書長職位。殷、丁之後,就不曾有過情治首長擔任祕書長職位了。

第5位軍人祕書長是高華柱,是馬英九總統唯一用的軍人祕書長。高華柱是第一位既當國防部長,又當祕書長者。高對兩岸與外交事務涉獵不多,祕書長任內最重要任務則是陪馬英九共同參與歷史性的馬習會。

第6位軍人祕書長嚴德發背景與高華柱相似,嚴從軍團指揮官、陸軍司令到參謀總長,一輩子都在軍隊中打滾,非常單純。相較之下,高華柱還當過扁政府時期的退輔會主委,進出過政治圈。

嚴德發不是能言善道的人,也不是邱義仁或金溥聰這種政治權力核心型的祕書長,蔡總統也不會讓嚴與政治人物打交道,其祕書長任務應是偏重國防。

值得一提的是蔡總統用人的方式,撇開蔣緯國不提,過去幾位軍人祕書長,殷宗文與丁渝洲是由國安局長直升,莊銘耀退役後任職駐日代表,高華柱因洪仲丘案請辭國防部長,閒散些時日再接任祕書長,只有嚴德發是先歷練國安會諮委,始接任祕書長。

國安會祕書長係國之重臣,小心用人,可以理解,但人事安排上,大可讓嚴德發自總長退役數月,再接任祕書長,中間這段諮委歷練,無論是要就近觀察,或是配合政治的人事布局,實屬多餘,且讓總長職位變得更小了;話說回來,嚴若不屈就,小英是否還會給他祕書長職,恐怕沒人有答案。

 

 

 

聯合/如此國安 如何心安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8968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5-28 03:10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府接連發布國家安全會議新人事,因淹沒在WHA、同婚釋憲等新聞熱下,並未引起太多注意。但檢視蔡英文總統的國安團隊,既然要聯美日抗中兼拚經濟,卻輕忽外交及經貿專長布局,恐有失衡之虞。

這波國安會人事異動,主因總統府秘書長懸缺「等嘸人」,只好請原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轉任,遺缺由國安會首席諮委嚴德發接任;隨後原國安會副秘書長曾厚仁三月轉任駐外大使後的遺缺,也由興大國際政治所教授蔡明彥補實。總統府宣布,現任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出任總統府秘書長。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賴昭穎/攝影

分享

軍旅出身的嚴德發,加上原掌國防戰略的副秘書長陳文政,反映了蔡總統現階段致力軍事與戰略安全的思維,但從嚴德發的角度看,外有「強勢學長」國防部長馮世寬,內有蔡英文素來倚重的陳文政,尚有多少發揮空間,很快就知冷暖。前參謀總長嚴德發將接任國安會秘書長。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王騰毅/攝影分享

蔡明彥長期參與台日、台美二軌安全對話,對國際事務與區域安全也有著墨,但比起吳釗燮加上曾

馬英九前總統上任第一年的國安會,對美有蘇起、何思因,對日有楊永明、李嘉進,經貿更三線布局。反觀蔡總統國安會組成之初,有民調、司改,甚至還有社運專才,重社運而輕軍事外交的失衡問題,反映在雄三誤射、南海仲裁和詐騙犯遣返等事件上的應對失措。如今兩岸僵滯,國安重心似乎轉向軍事戰略,但攸關台灣出路的外交經貿卻嫌薄弱。

國安思維與布局失衡,人民如何能心安?厚仁的外交理論與實務兼長,凸顯目前國安會組成在外交領域的不足。

 

 

 

【即時短評】吳釗燮只碰外交 嚴德發只碰國防?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70788?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5-18 16:21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70788?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總統府公布懸缺已久的府秘書長人事,由現任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擔任,國安會遺缺則由國安會「首席諮詢委員」嚴德發出任。上將退伍的嚴德發,先前是馬英九總統提拔的軍中愛將,這位馬系將領如今總綰蔡政府的國家安全重任,乍聽似乎跌破人眼鏡,但細究之下,似乎也不會太奇怪。

祖籍南京市的嚴德發,畢業於陸軍官校44期(64年班),裝甲兵出身。2009年莫拉克颱風肆虐台灣南部,當時擔任陸軍八軍團指揮官的嚴德發中將,防區正是重災區。八軍團積極派遣部隊投入搶救,因此深獲馬英九總統賞識,成為官場上「救災將軍」的指標人物。2011年元旦,嚴德發出任陸軍副司令,8月16日接副參謀總長、晉任二級上將。

2013年8月16日,嚴德發接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成為第一位未當過軍種司令的軍備副部長。2014年1月16日,他和陸軍司令李翔宙上將對調職務,接掌陸軍。2015年1月30日,嚴德發接任參謀總長。2016年11月30日屆齡退役,參謀總長一職由陸軍司令邱國正上將接任。

2017年1月16日,嚴德發出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由於以往分管國防業務的國安會副秘書長,往往都是退伍中將擔任,嚴德發以上將退伍,卻只擔任國安會諮委,大大打破慣例。總統府宣稱嚴德發為「首席諮委」,其實法制上並無此頭銜,想來也是為因應外界的質疑。

嚴德發接任國安會諮委,外界訝異之餘,也證實一事:嚴德發雖然因屆齡而必須離軍,然而蔡總統對其表現相當賞識,因此特意將其留在國安事務團隊中;而嚴德發願意「屈就」擔任諮委,也代表他成為蔡英文在國防領域上的活棋,未來極可能有進一步重用。

相較於快人快語、卻常「禍從口出」的國防部長馮世寬,為人嚴謹低調的嚴德發,原本被認為是部長的熱門備位人選,沒想到最後接任的卻是國安會,儼然比國防部長更高一層。這也顯示嚴德發任職國安會雖然只有短短四個月,但是表現深獲蔡英文肯定,與聞機要的程度,恐怕比一般諮詢委員更高。

隨著中共大舉砸錢擴軍,海峽兩岸軍事局勢失衡,加上國軍面對募兵制兌現的嚴厲考驗,蔡政府又力推「國防自主」機艦國造;可以預期未來幾年內,國防事務將是國安團隊的重要課題。此時換上嚴德發,代表蔡總統上任一年後,決定「讓專業的來」,由軍人背景中拔擢相關人才。這似乎也預期,未來蔡政府的國防施政,可能更傾向於穩健,而較不著意追求所謂「改革」。

不過,另一方面,嚴德發以往的公職生涯中,並沒有軍旅以外的經驗,在軍中也不特別以「洋務」擅長。因此一如先前的秘書長吳釗燮被認為「只碰外交」,未來的嚴秘書長會不會「只碰國防」,在其他領域上相對弱勢,置喙空間相對有限?這種用人風格,是否蔡總統不希望國安事務被一人包攬,刻意避免出現「強勢秘書長」?都還值得繼續觀察。

陸軍司令任內的嚴德發,視察部隊演習。(軍聞社資料照)

 

 

 

新聞眼/繞了一圈 府秘書長仍由吳出任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7185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5-19 01:20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敬殷

吳釗燮。 本報系資料照分享

早在今年一月,就傳出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異動」,接任總統府秘書長;其間一度考慮由台南市長賴清德接任,但在賴毫無意願之下,仍由吳釗燮接任。

去年選後,蔡英文總統曾在內部會議中說,賴清德就是民進黨下一階段的接班人選,因此,林碧炤去年十月以私人因素為由,辭卸總統府秘書長一職,蔡英文沒有多做思考,執意要給賴有此歷練,並交代幕僚與賴聯繫。

豈料,賴清德自認在兩岸、外交歷練不足,向府方表達希望到國安會歷練。賴清德所屬的新潮流系,對於賴的決定多表反對,發動各方人馬力勸,還反問他台南市長任期結束後,「你要等六年,這六年你有什麼資源?」

賴則一派輕鬆,說可以去國外研習,充實自己。直到今年三、四月,力主勸進的人士知道,再勸也是白勸,於是向府方表示「另請高明」。

以黨內輩分、互信互動及功能的選擇上,加上國安系統需求的兩岸、外交、國防、情報的條件,民進黨的牌很有限,更重要的是,總統府秘書長的懸缺,必須在今年五二○前有人選不能再拖。基於此吳釗燮轉任總統府秘書長成為定局。

至於誰去接國安會秘書長?相關人士不諱言,能被考慮的人「不多」。嚴德發接任國安會諮委後,對府方本來就是顆活棋,加上嚴過去和總統互動良好,對於軍務熟悉且為人謙和,日前和總統深談後,應允接下新職。

兩項人事被定位為國安系統再編整,吳釗燮先前負責的外交部分,也跟著職務調整而移動,軍務就由嚴德發及兩位現任副秘書長陳俊麟和陳文政分工。

 

 女武官遭隨扈性騷擾?府證實:有這樣一個事件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86521

2017-05-26 11:30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空軍武官陳月芳上校。圖/本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總統府傳出性騷擾事件?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上午回應媒體詢問表示,「有這樣一個事件」,目前都依性平法等相關規定辦理,盼能毋枉毋縱。

媒體報導指出,據了解,蔡英文總統的女武官陳月芳上校傳出被內衛隨扈楊文志少校騷擾,楊文志疑似以LINE傳不雅的照片及文字,甚至在總統府的洗手間、停車場攔阻陳月芳;上個月底,陳月芳向侍衛長劉志斌投訴,但劉志斌未依程序受理性騷擾投訴案件,僅將楊文志調離總統府侍衛室,調回特勤中心。

媒體報導指出,事件起因於總統府內部2周前聚會上,陳月芳疑似被楊文志性騷擾,事後少校解釋,是因為有誤會,才在洗手間及停車場等待陳月芳,想向她解釋清楚;侍衛長也指出有調閱監視器,發現並沒有攔阻情形,雙方有保持一定距離。

傳出陳月芳不滿處置方式。總統府上午向媒體證實「有這樣一個事件」,正依相關規定處理,但依性平法不便透露相關細節。

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昨晚也指出,經瞭解實際狀況為總統府日前接獲一起性平事件申訴,當事人在向直屬主官申訴後,該直屬主官即進行初步核查,以了解是否確有所陳情事,並同步逕為初步處置,將事件對造先行調離工作現場。

林鶴明說,目前本事件正依性平相關法規辦理中,「為依法確保當事人權益與隱私,我們沒有進一步的說明」。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空軍武官陳月芳上校(右)與總統蔡英文。圖/本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空軍武官陳月芳上校(右)與總統蔡英文。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隨扈飲酒遭調職 府證實:用最嚴格紀律要求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87151?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5-26 15:18聯合報 記者丘采薇╱即時報導

總統府才傳出女武官疑遭內衛隨扈騷擾事件,負責蔡總統維安的「永和警衛室」又爆風波!今天又有媒體報導,總統府侍衛室隨扈詹宗漢日前在待命日「勤前飲酒」,侍衛長劉志斌認為詹員並非初犯,堅持將詹調離總統府侍衛室,將他送回特勤中心。總統府已證實此事。

總統府表示,國家元首的安全工作,嚴格的紀律是基本要求,目前包含警衛室在內的所有維安人員,不但都有高度愛國熱忱,也皆具備良好的專業訓練;總統府侍衛長統責維安工作,一向要求嚴格,紀律嚴明,各項維安工作也都確實到位。

府方也說,「有關媒體報導有違紀者遭明快處分,就是相關單位以最嚴格的紀律標準要求的結果。」

 

 

 

 

 

 

布里辛斯基促成鄧小平訪美 兩人情誼深厚

促成鄧小平訪美 兩人情誼深厚
美前總統卡特的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26日辭世,享年89。圖為2015年布里辛斯基參與CSIS研討會。(路透)
促成鄧小平訪美 兩人情誼深厚
 歷史會面  ←左圖為1978年5月下旬,卡特派布里辛斯基(左)訪北京,並向鄧小平(右)表示美國決心已下,建交工作可展開,但美方條件是將繼續對台軍售。(取自鳳凰網)

美國前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是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美方談判官,參與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他曾訪北京祕會鄧小平,試圖繞開國會就台灣問題可能的施壓,也是促成老鄧1979年訪美關鍵人物。

澎湃新聞報導,布里辛斯基曾在1978年、1984年、1994年和1997年訪陸。他繼承尼克森和季辛吉開啟的與中國交往之旅,表現出極強的務實精神。1978年,他強烈要求卡特總統批准自己去北京走一趟,並被授權可對中國說,美承認中國的3個基本條件:和台灣斷交、撤走在台軍事人員和設施及廢除美台安全條約。

1978年5月20日,布里辛斯基抵北京,首次見到當時主持外交事務的副總理鄧小平。兩人不僅是兩國關係正常化談判主要對話者,且結下深厚私人友誼。當時,台灣問題是最大敏感問題,但因雙方決心,特別是鄧小平關鍵時刻處理台灣問題上一錘定音,僅7個月後,中美即在1979年1月1日實現關係正常化。

訪中時,布里辛斯基向鄧小平發出訪美邀請。1979年鄧到了美國後,布里辛斯基專門在家設宴招待。布里辛斯基特別提到另兩件令他難忘的事:一是1984年2月22日老鄧會見他率領的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國際研究中心訪華團時,公開闡述「一國兩制」構想;二是鄧小平曾邀他全家訪華。

北京奧運會前,布里辛斯基再次訪中。有人擔心台灣干擾奧運會,他的回答是:「台灣不會,西藏倒可能。我是中國的朋友,你們應就這事找達賴喇嘛談談。」

布里辛斯基親身參與美中建交決策過程,2012年他在《外交事務》撰文指出,美國不應無限期對台軍售,台灣也不可能無限期避免與陸建立更正式關係,這些說法當時在兩岸引起強烈反響。

布里辛斯基回憶,有次訪華與鄧會晤,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登兩人合影照片,照片下面就是鄧小平提「一國兩制」解決香港問題的理論。他跟鄧小平建議,不僅「一國兩制」,還可考慮「一國多制」,因台灣畢竟與港澳不同。

布里辛斯基曾說,「相信將來某時,台灣問題會按制定上海公報的那種感知方式獲得解決,但這必定是分階段,在兩岸互相包容和互相同意的條件下解決。」

(中國時報)

 

陸美建交推手 布里辛斯基逝世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2489662?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5-28 02:10聯合報 華盛頓記者 張加

美國前總統卡特任內的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廿六日於維吉尼亞州一所醫院逝世,享壽八十九歲。這位當年主導與中華民國斷交、推動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的推手離世,留下對美中台關係的既深且遠的影響。

目標:美國獨霸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日,卡特當選美國總統。翌日,時任卡特外交顧問的布里辛斯基等三人,給總統當選人卡特的備忘錄中列出二項重點:

一,初步接觸:提出國務卿與中國外交部長之間進行會談,試探中方是否願意保證以不會武力對台的前提下進行關係正常化。

二,台灣:美國應進一步降低在台軍力,明確表示這絕不會減少美國對台的安全承諾。

當時,美國與中華民國具外交關係,卡特當選才一天,還沒上任,布里辛斯基就急切推動美中關係正常化。

之後在卡特政府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布里辛斯基崇尚外交政策實用主義,主張為取得和維持美國獨霸世界的目的,任何手段都屬合理範圍。布里辛斯基為了將中國大陸作為圍堵蘇聯的夥伴,不擇手段,甚至輕易接受中國提出的三個建交條件:對台「廢約、斷交、撤軍」。

把台灣當籌碼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解密文件,美國與中國大陸討論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建交的過程中,美國當時認為中華民國宣布獨立的可能性不高,卻無法完全排除可能性,布里辛斯基建議,將「美國不會承認獨立的台灣」列為美中談判條款之一。

從布里辛斯基一九九八年出版的知名著作「大棋盤」可知其外交戰略觀;他將人口最多、天然資源最豐富、經濟活動最活躍的歐亞大陸當作棋盤,而美國霸權將在歐亞大棋盤上受到考驗,更危險的是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國組成反霸權大同盟。他認為,美國作為一名地緣政治大玩家,不該讓敵對的超級大國出現而威脅到美國的利益。

地緣政治掛帥

「大棋盤」書中談到台灣篇幅不多,但將台灣視為美國須力保的「戰略資產」。他寫道,美國若默許台灣可以被中國運用武力統一,對美國遠東地位將是大災害,因此如果台灣不能保護自己時,美國不可能保持軍事被動。

換句話,美國必須干預,不是替台灣分立於中國打算,而是替美國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利益打算。

一字一句充分展現布里辛斯基以美國優先的外交戰略觀,小國在棋盤上只是大國的棋子;布里辛斯基的地緣政治戰略,對美外交界具廣大影響力,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任內國務卿賴斯就視布里辛斯基為導師。

二○一六年十月,布里辛斯基戴著墨鏡現身華府智庫,輕鬆地與主持人談論美中俄關係,不時開玩笑,難以想像他曾是強勢、急切的美國外交「棋手」,直到他說出:「美國的全球地位已嚴重退化,最終愈來愈少國家會視美國為救世主。」

大棋盤 不擇手段

布里辛斯基在意美國的「救世主」地位,他的「大棋盤」訴求地不擇手段,隨時隨地也可隨興地主宰他國命運。這是他美國至上的戰略觀,卻也是以小國為魚肉的霸權主義思惟。只要在美國,布里辛斯基就不擔心後繼無人。

 

 

布里辛斯基辭世 陸駐美使館哀悼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490003?from=udn_ch2cate6640sub7331_pulldownmenu

2017-05-28 11:32中央社 台北28日電

動中美建交的前美國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日前辭世,享壽89歲。中國大陸駐美大使館27日發表聲明表示哀悼。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和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國安顧問暨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是1970年代主導美蘇中三邊關係的主要人物,也是改變美國對台政策的推手。

布里辛斯基於任期間,在反對聲中執意扭轉對台政策,導致美台倉促斷交與撤軍。他於89歲辭世,爭議仍留世間。

中新網報導,中國大陸駐美大使館於當地時間27日發表聲明,對布里辛斯基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家屬致以慰問。

聲明說,布里辛斯基是美國著名戰略家、外交家,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曾為中美建立「外交關係」做出過重要貢獻,並一直堅定支持、積極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他的辭世是中美兩國的共同損失。

聲明指出,維護和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及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友好合作事業會不斷取得新的發展,這將是對布里辛斯基最好的紀念。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3439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