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革年」戰場準備清空 防假新聞? 最該先打立委名嘴 窩在舒適圈的縣市長 莫因資訊揭露 衝擊企業營業秘密
2017/05/31 09:53:30瀏覽163|回應0|推薦0

 

「改革年」戰場準備清空 蔡政府要改攻這兩處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2493521

2017-05-31 08:00:00 聯合報 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

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專訪時,曾表示把自己任內第一年定位為「改革年」。這一年下來,多個戰場齊開,如轉型正義、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司法改革等,一波一波接踵而至,無不掀起政經地震。不過這些議題,都還是餘波盪漾,尚未完全平息。

蔡總統將自己的第二年,定位為「經濟建設年」。在提出前瞻基礎建設條例草案時,已可見其大方向的端倪。不過,隨著五二○就職周年過去,蔡政府的第二年已然開始。包括前瞻的戰場在內,「經濟建設年」恐怕仍不能避免煙硝處處,舊戰場還待清理,新戰場又將「超展開」。

圖為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 圖/報系資料照

● 臨時會將清理「舊戰場」

府院高層指出,從去年上任到今年上半年,民進黨政府處理的議題,幾乎涵蓋所有人民期待改革的議題及面向,從不當黨產、年金、一例一休、環評、空汙、反毒到綠電等,這些議題在過去這段時間花了很多功夫,到上半年將陸續進行收尾,接下來的成果也會一一顯現

一例一休上路半年,引起爭議不斷。 圖/報系資料照

高層強調,未來六、七、八月所召開的立院臨時會,若朝野有共識,前瞻、年金將可望完成相關立法,隨即將展開各項建設及改革;此外,還有多項重大法案,包括產創條例、外國專業人士攬才等,如果也能在這次臨時會處理,將能加速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革新國內經濟環境,這需要在野黨共同支持。

立法院法定會期即將結束,接下來三次臨時會所要處理的,無論是前瞻基礎建設、年金改革及監委人事同意權等重大議案,皆是為上半年進行收尾,清理過去一年的舊戰場。

● 司改+稅改 下半年戰場核心

司改國是會議第五分組第三次增開會議,由召集人梁永煌(中)主持會議。 圖/報系資料照

即便舊戰場順利清理結束,蔡政府今年的兩項重大議案,一個是司改,另一個則是稅改,將主導今年下半年的政治議程。

在司改部分,政院官員指出,司改國是會議分組會議幾乎大致上討論告一段落,未來還有總結會議,獲得較大共識的部分,將回到行政院及司法院轉換成相關法條,接下來將送立法院審議;至於在稅改部分,財政部已將方案呈報行政院,目前仍需要再微調,行政院會在前瞻、年金等重大議案過關後才會啟動相關的修法進程。

● 兩大戰場 民進黨的兩難之局

前瞻基礎建設草案送立院審查,國民黨團拿出錢磚、看板諷刺蔡政府撒錢,強調會議無效。 圖/報系資料照

政院官員不諱言,司改和稅改另啟戰場,對民進黨是兩難,不改革是無法兌現選民期待,改下去將會造成社會紛擾;但民進黨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強調,一年下來,人民感受到政府面對問題的態度,接下來要有解決的成果。

尤其涉及地方資源分配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問題,地方政府盼望甚殷。官員說,目前政府尚未將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排入改革議程;前瞻與統籌款的共通點在於,都是地方資源重新配置,但前瞻處理的是南北差距,對明年地方選舉來說是利多,但統籌款則可能造成綠營執政縣市的矛盾,若縣市的競選政見能在前瞻及年度預算實現,財劃法修法並不急於今年來處理。

● 台灣處於被動 兩岸、外交戰場更嚴峻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率團搭乘華航班機前往日內瓦參加WHA會議,有民間團體到機場為部長加油。 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在今年世界衛生大會無法如願出席,即使在實質的雙邊及多邊會議上,美、日及歐洲等國支持台灣,仍難敵大陸對台的打壓。綠營人士認為,中共十九大、美國總統川普回訪中國及在越南舉行的APEC,將會是台灣下半年要面對的外部重要議題。

綠營人士指出,美中關係仍是影響台灣在國際及區域問題的核心因素,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尚待磨合,仍處於不確定狀態。台灣在其中沒有主導地位,只能被動因應美中磨合的任何結果。最壞的狀況是像以前柯林頓政府時期的新三不政策,或是所謂的第四公報,即使不是,美中若彼此有形塑出新的共識,不觸及台灣,但會與我們有關係,這是我們必須去注意的事情。

● 川普訪中 挑戰台美關係

今年四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依慣例川普將回訪中國。 (路透)

今年四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並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依慣例川普將回訪中國,以往川普會先到日本,凸顯美日同盟的關係,據傳中方希望川普能先到中國。不過,由於目前預定的出訪時間,與APEC舉行時間接近,川普極可能先前往越南再北上到中國,美中雙方迄今仍密集磋商當中。

知情官員表示,儘管習近平欲在十九大前會川普;不過,先前習近平在訪美期間同意中美兩國就「刺激美國就業市場,平衡兩國貿易差額」進入一百天談判期,川普是否趁此機會「驗收」,而習近平在面對內部質疑聲浪同時,雙方是否會有建設性成果,仍有待觀察。

● 越南APEC 不能掉以輕心

在越南舉行的APEC將會是台灣下半年要面對的對外重要議題。 (路透)

至於今年由越南舉辦的APEC,官員表示,中越之間關係不睦,但越南不會給中國太過難看,因此,即便我國是APEC成員國,但是否因越中關係而遭到杯葛、打壓,仍不能掉以輕心。相反的,我國能否藉此機會,在新南向上有所推展,蔡政府恐需及早規畫。

綠營人士表示,新南向雖是蔡英文總統的重要對外戰略,但如今在行政部門推動下,顯得欠缺一套大戰略,目標值及具體作法也不多,國安系統及行政部門應在此有所調整,才能在戰略上有所助益。

 

 

【即時短評】防假新聞? 最該先打立委名嘴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2492810?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

2017-05-30 11:57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金管會前主委丁克華為平息兆豐案爭議請辭下台,但當初民進黨立委及談話性節目對金管會的相關質疑,透過媒體傳播讓雪球越滾越大,現在經過北檢9個月的查證後,證明並無國人涉及不法。行政院信誓旦旦說要查「假新聞」,但立委、名嘴的捕風捉影的爆料文化也該被檢討。

兆豐金這起案件中,談話性節目與立委花了好大的功夫,硬將兆豐案扯上國民黨洗錢,就連早在2008年就退休的周美青都不放過。先有名嘴指周美青曾在兆豐金任職,讓洗錢案「格外敏感」,民進黨立委也跟進質疑周美青就是「兆豐門神」,要求檢方調查。

 

在速食新聞年代,利用媒體追求速度,來不及即時平衡的報導,「重大爆料」就這樣產生了。 透過立委、名嘴爆料,加上媒體傳播打擊政敵的文化,這樣藍綠皆然的爆料文化,在台灣長期存在。

 

包括曾經說要建置「真實查核機制」防堵「假新聞」的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不但建置「真實查核機制」的說法被自家政委唐鳳打臉,徐國勇過去在主持政論節目時,也頻繁利用「問句」、「問號」替自己的說法當護身符。

 

妙的是,台灣的司法也屢屢將立委、名嘴千奇百怪的爆料、指控,視為言論自由的一環,不但要被誹謗者證明自己沒做過的事是被誣指,更離譜的是,只要是涉及公眾人物的指控,就算最後查無事實,還是有可能被冠上「可受公評」的大帽子,不了了之,讓被冤枉的人因為司法的不作為,形同被「認證這次兆豐案,。」

檢方終究還給丁克華等人清白,但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政府、立委在思考如何防治「假新聞」的同時,也許應該先以身作則,不要自己製造「假新聞」。

 

兆豐案查無不法簽結 丁克華嘆:有心人造口業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492833

2017-05-30 13:04聯合晚報 記者程平/台北報導

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在去年8月因違反反洗錢防制法,遭紐約州金融服務署重罰, 金管會被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等人批評毫無作為,還提出10項疑點,導致當時的金管會主委丁克華為平息爭議請辭,但現在北檢卻查無不法將全案簽結。丁克華在受訪時說,少數人一直有目的的講一些不實的事,是在「造自己的口業」。

兆豐案發生後,民進黨立委就鎖定曾任金管主委的國民黨立委曾銘宗等前朝財金管員,要求都該說明,更點名被獨派視為「老藍男」丁克華不作為,「到底是為了誰?」綠委王定宇、羅致政、蘇震清開記者會,聲稱發現10項疑點。

綠委指控的10項疑點中,至少有4項與國民黨有關,包括為何在去年2、3月新舊政權交替前夕,人事異動頻繁?為何輸血黨庫,五年借給中投75億?為何兆豐特別禮遇周美青?為何挹注黨庫、紐約洗錢、金溥聰駐美,都發生在馬任內2012到2014?不過北檢經過9個月的偵辦,最後查無兆豐銀相關人員及本國人涉及洗錢或幫助洗錢等不法事證,簽結全案。

丁克華說,接受金管會主委,「本來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當政務官就要負政治上的責任,不敢說自己是捲入官位的鬥爭。丁也說,其實多數立委都沒有責怪金管會,就是少數人有「他們特別的原因」,一直夾雜一些別的東西,造成外界的混淆,不管再怎麼澄清,還是一定要用跟事件無關的資料一直講,造自己的口業。

丁克華說,來跟走他都開開心心、心平氣和,因為沒有做錯任何事,希望社會上多一點專業 。丁說,離開是心疼金管會同仁,如果他不下去,同仁都不用做其他事,果然「我一走馬上就沒什麼事了」。

 

 

 

劉維公/窩在舒適圈的縣市長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49246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5-30 03:16聯合報 劉維公

《進擊企業》(Fast Company)雜誌每一年所選出來的百大創意人,是人們想要了解當代創新發展趨勢時,手上一定會要有的參考名單。今年的榜單非常特別,因為排名第一的創意人詹姆斯.安德森(James Anderson),既不是為科技公司工作,也不是在奢華品牌上班。他打敗一堆財經科技雜誌的封面人物,例如臉書產品部門副總經理、網飛執行長、谷歌雲端部門副總經理、蘋果無線傳輸科技部門副總經理、通用汽車執行長等人,得到《進擊企業》雜誌青睞,獲頒二○一七年最有創意人的頭銜。

安德森目前任職於「彭博慈善基金會」(Bloomberg Philanthropies),是該組織「城市治理創新專案」(Government Innovation Programs)的總監。「城市治理創新專案」旨在全球各個城市推廣專業的創新解決方案,協助在地的市長克服發展難題以及實現城市願景。此一專案共有八大計畫在進行中,影響力遍及全球。

「市長大挑戰」(Mayors Challenge)是八大計畫中參與規模最大的一項。現今全球的城市治理普遍遭遇到推動的危機,迫切需要激勵領導者,以更大的格局去採取創新的思維與做法。「市長大挑戰」採取提案競賽的方式,每年開放給有強烈創新意願的城市提出申請,從中評選出最佳的五個提案,第一名給予獎金五百萬美金,其他四名則是分別獲得一百萬美金獎金,讓這些城市有實質的經費得以實踐創新的計畫。

從二○一三年至今,申請參與「市長大挑戰」的城市總人口加起來有三億零七百萬人,三屆的競賽分別是二○一三年在美國,二○一四年在歐洲,以及二○一六年在拉丁美洲,總共有七百五十座城市來自四十八個國家響應參與。

在「市長大挑戰」官方網站上,人們可以看到獲選城市傑出的創新提案內容以及執行成效。舉例來說,二○一三年的首獎是頒給美國羅德島州首府普羅維登斯的創新提案。該城市發現到,社經底層家庭的小孩與中上階層家庭的小孩,在單字學習數量上,前者所懂得的詞彙竟然比後者少了三千萬字以上。在得到基金會的獎金補助下,普羅維登斯市府設立一個由護士、導師、治療師與社工所組成的團隊,輔導一百七十五個弱勢家庭以及其超過一千三百位小孩,讓其識字率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五,逐步克服「單字落差」(word gap)的問題。

介紹創意人安德森以及「市長大挑戰」,是希望呼籲外界不要再用「好感度」的民調數據,去寵壞我們的縣市長或是政治人物。這種造神作用的調查只會讓他們更加的自我感覺良好。

我們應該用城市治理的創新標準,嚴格審視這些縣市長的表現。在創新的評比上,現在這些好感度極高的縣市長們能否拿到五星級,甚至及格的分數,都令人高度懷疑。

我們常批評現在的大學生不敢走出舒適圈,勇敢冒險追求理想。但,我們的政治人物呢?遇到挑戰,大概只敢待在官邸吧。既沒有好的想法,也沒有可行的解決辦法。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社論-莫因資訊揭露 衝擊企業營業秘密

日前經濟部邀集產官學三方舉辦「公司法」修法公聽會,討論公司法全盤修正修法委員會主張建置公司登記E化平台(草案第三百八十八條),各方意見不一,企業擔心若把經營資訊上傳政府平台,可能有外洩風險。

無獨有偶地,已經送到立法院審議的「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對於法人科技專案的智慧財產流通運用時,除了要進行無形資產評價之外,更要求「將評價資料登錄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資訊服務系統」(草案第十二條第二項),也引發業者技術佈局機密洩漏的疑慮。

上述兩項爭議顯示,為了因應數位經濟時代來臨,立法推動公司電子登記平台或是智慧財產評價資訊服務系統,確實是具有宣示政府去管制化及強化透明度決心的意義,堪稱立意良善。但是,該等立法除了應考量企業營運實務與遵法成本負擔之外,更不能忽略業者機密外洩的疑慮,而必須在資訊揭露與營業秘密保護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

就公司法E化平台而言,其立法目的除了透過E化平台電子系統審查,以解決主管機關人力不足問題,進而加強事後抽查,以提升執法效率之外,要求平台建置有股東名簿及最終受益人(可不開放公眾閱覽,但主管機關可隨時查閱),也具有防止樂陞案假收購真炒股,以及加強洗錢防制的目的。

但是,該條文在修法公聽會中,引發會計師公會、記帳士公會和工商團體的反對,其中,記帳士公會法制委員會則關心遵法成本負擔,強調中小企業最在乎的是成本考量,E化以後包括罰款跟刑責在內,每年需增加100%以上支出。會計師公會和工商團體則質疑股東名簿記載人民財產權資料,以法律要求人民揭露這些資料,究竟要實現什麼公共利益?對非公開發行公司而言,為何要像公開發行公司一樣揭露財務報表?特別是擔心若完全公開企業財務資料,商業機密、經營細節和利潤率等資料都將曝露給競爭對手,而影響企業經營競爭力。

即使民間的公司法全盤修正修法委員會主張「股東名簿及最終受益人可不開放公眾閱覽,但主管機關可隨時查閱」,可以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權益。但是,根據賽門鐵克今年4月公布的網路資安報告指出,台灣個資外洩嚴重程度高居亞洲榜首。特別是最近新型勒索病毒WannaCry肆虐全球,衝擊超過150多個國家,台灣也難以倖免,全台中央和地方公家機關電腦總計有226部受到攻擊,顯示業者擔心若將企業經營資訊上傳政府平台會有外洩風險的疑慮,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這樣的擔心,也表現在對「產業創新條例」草案第十二條第二項要求將無形資產評價資料登錄於政府資訊服務系統的疑慮。因為該草案第一項要求「進行創新或研究發展時,應要求執行單位規劃創新或研究發展成果營運策略、落實智慧財產布局分析」,確實具有促使法人研究機構和參與的企業在研擬研究計畫時,積極評估各產業之技術前瞻和市場競爭趨勢,研擬智財戰略,並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和科專投入效益的作用。至於,要求對法人科技專案的智慧財產進行無形資產評價,也具有確保政府取得公平合理收益之意義。

但是,草案要求科專計畫將「無形資產評價資料登錄於政府資訊平台」,固然累積評價資料庫內容的目的。但事實上,無形資產評價業的發展決定於產業技術前瞻的專業能力與人才培育,光靠以歷史案例為主的資料庫並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地,卻將引發業者技術研發和專利佈局機密外洩的風險,甚至於將影響業者參與科專計畫的意願。

因為,企業參與科專計畫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借助研究機構和大學校院的研發能量,以投入足以在未來市場競爭創造優勢的前瞻或殺手級技術,進而促成關鍵智財及技術衍生新創事業。這些投入終點、研發成果和未來技術商品化方向,自然是企業在激烈的技術競賽中維持優勢,最重要的營業秘密,若是將該無形資產評價資料公布於資訊平台,自然讓台灣的科技產業面對無法承受的風險,實在不能貿然實施。

總之,不論是「公司法」公司登記E化平台或是「產業創新條例」「無形資產評價資訊平台」的立法,都不能忽略企業經營秘密和技術佈局機密外洩的風險。就公司登記E化平台而言,強化與優化經濟部已經建置的電子登記平台和電子公示資訊平台等,實為降低風險和企業疑慮的可行方法。

至於科專計畫成果的無形資產評價資料,基於參與業者的技術布局策略和營業機密,實在不應該公布於政府資訊平台,這些資訊應該受到更嚴密的保護才是。

(工商時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358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