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英文「性格」綁架全台灣人的命!偏執、自嗨、以民為壑,內閣能不改組?雲嘉嘉平台不彰 自己人..
2017/05/27 11:57:37瀏覽383|回應0|推薦0

 

 情報觀點 - 李天鐸 國安評論員
蔡英文「性格」綁架全台灣人的命!

http://hk.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70528/bkntw-20170528000421841-0528_04411_001.html

蔡英文執政1週年,「520」過去了?還沒有,真正的苦日子才開始呢,看:是她一個人扛我們2300萬同胞?還是我們2300萬台灣人揹得動,那個蔡英文?別傻了!「性格決定命運」民進黨內包括5大天王,從上到下,誰能?誰敢?誰可以改變蔡英文的決定?說來給我聽。

那麼在台灣這個小島上,你說包括藍、綠、原住民、新住民在內,因為蔡英文當選總統,除了民進黨那些對蔡英文,俯首稱臣被她封官設職的徒眾,可以吃香喝辣,鷄犬升天、坐擁高薪之外,有誰?有那個人逃得過?因為蔡英文「個性」治國,弄到抗爭不斷,經濟萎縮蕭條,內政、外交、國防,一無是處,好像每個人都吃足悶虧,每個人都倒透了霉,還不得哀號,你説該怎麼辦呢?

經過這整整一年下來,是到了該自己面對現實的時候了,因為中國大陸的涉台單位,早早就針對蔡英文的個性、習慣、思考模式、做過有計劃的蒐集、研究和論證,才會開出一個最簡單葯方:「九二共識」妳𠄘認否?四個字加上蔡性格?520一年時間苦不夠嗎?再加一年?反正台灣島也不會自動漂移,逃離得開,那麼誰吃虧的問題?還真是吊詭啊!

我之所以提出這件事,是因為一年前、蔡英文上台前,我就撰文指出這個問題:20年前我在歐洲一個場合上,和大陸的一些訪問學者相遇,他們問我「對蔡英文的看法」?當時我根本就不以為意,卻被他們嘲笑:我不懂台灣,不認識那麼一個「台獨意識堅強」,叫做蔡英文的女性,是從英國留學起家的。這才是兩岸情報作戰的重點,他們對於所有「人物誌」,鉅細靡遺的工作,做為政策指導、情况研判的依據,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行動綱領。

所以:對於蔡英文上台?他們劍指核心,只問一件事「九二共識」,Yes or No?沒有任何髪篋彎,技巧迴避,模糊空間,或是任何文字遊戲可以取代的答題:「九二共識」,妳承認與否?

這是著起手式,也是將軍棋,直攻「死穴」,兩軍對陣,我主帥罩門曝光,下棋陣勢,對手已經喊出「將軍」,要奪旗取命了!手下大將、國安單位、系統,竟然無人?沒有人?還是沒有勇氣?或是根本不願意,將此等筱關國家元首的情報,加以研析、做出對策建議案,找出破解因應方法,結果呢?卻是所有文武百官在光天化日下,歌頌「國王的新衣」真好看!大家一起等著看蔡英文原形畢露、清湯掛麵下的真面目和姣好的身材?

這一年當中,所有我們國家的遭遇,人民的不幸,包括李明哲案和超過80%以上陸客不來,觀光旅遊、百業蕭條的慘况窘境,全都是衝著蔡英文的「性格」而來,她不會不知道,她完全淸楚,是她的個性被對岸摸透,設下這個看似簡單,對她來說卻充滿挑釁的局,還綁架著2300萬不分藍綠的老百姓、同胞?這個題目叫做「領導人的智慧、EQ」。

所以第一個520才過,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生活、命運只會愈來愈差,更辛苦,中國大陸只會一步步收起緊箍咒,看是2300人民願意揹一個蔡英文?還是蔡英文一個人揹得動2300萬的台灣人呢?反正不管怎樣的苦果?都會落在老百姓身上吧,這也是民主的代價?

另外一件,經過一年觀察、思索一件得以証明、有趣的答案是:呂副總統在蔡英文上台前,和一些朋友們一起在談論蔡英文時,分享的談話,她說「你們要小心喔,她是很危險的!」,這樣一句以女性觀察、瞭解女性,在蔡未就職前,處處充滿歡樂、希望的情境時,由呂副總統口中說出,有點潑冷水的警訊,在整整一年,經歷蔡英文的統治後,我們終於從她的行事作風,處事手段,用人標準中,領教到呂副所謂「危險」的定義是蔡英文;完全冷血、自私、刻薄、無情的「性格」特性!

她完全聽不進去任何,不順她心意的話,不管是建言?意見?她討厭任何對她指指點點,指教她的人,她會選擇聽話的人,不須要能幹有才華,不會對她有壓力,產生威脅的下屬,她的心中,無所謂蒼生百姓,沒有同理心,沒有憐憫,沒有同情,所有一切唯我獨尊,像是冷血的毒蛇,獨噬、呑食,躲在安全的陰暗處覓食,這是她的天下,懂嗎?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繼續打聽觀察下去。

5月初台北有家雜誌以「台灣的前途」辦了一系列的講座,那天的主講人定了一個題目:「三次政黨輪替,台灣還有救嗎?」,主講的內容很精采,比較幾位領導人,我摘錄些重點呼應本篇文章:

1、台灣選出女總統,這個經驗很特別,在亞洲國家中的民主成績,值得驕傲。

2、蔡英文執政365天,大家都焦慮,她和馬英九兩人都一樣「數字控」,民調又不認,兩人都學歷高,程度高,但是有什麼不一樣?

3、李登輝修憲,用資源鞏固權力,收攏不同意他的人,阿扁拿資源照顧民進黨,他們都還會做兩黨協商,維持兩黨政治。

4、兩個龜毛的雙英,馬英九可以8年執政,不和蔡英文、宋楚瑜見面,朝野兩黨領袖8年不相會,蔡英文上台立刻全面追殺國民黨,萬事變得不可退讓?人民當然焦慮,只有改變政黨氣氛後,人民的焦慮才會釋淡。

5、民主開放30年,是以合理的程序,經過法制化的成果,不是現在每條罰則都會入人於罪時,民進黨逾大,人民愈焦慮愈怕!

6、現在的政黨輪替是變成民進黨更好,而不是讓人民更好?民主機制應該照顧弱勢,而不是用這樣鬥爭的手段,讓人的心胸變得更小。

7、雙英的個性都很像,刻薄、沒有感情,全部事情一手抓、沒料,只是蔡的危險在她的膽子更大,在她刻意隱瞞下,讓別人看不清楚、捉摸不定,她想做的事情,任誰來説都沒有用,一點都不買單,她相信抗爭的年輕人,人心會回來的。

但是我們相信「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憑什麼蔡英文一個人的個性,要我們所有人去墊背?民進黨員難道連這點自覺、反省的能力都沒有嗎?

 

 

 

前國安局官員李天鐸:大陸摸透小英性格 會害死台灣!

李天鐸指出,陸客不來、百業蕭條的慘况,全都是衝著蔡英文(圖)的「性格」而來!圖為蔡英文以三軍統帥身分視察漢光演習。(本報系資料照片)

「性格決定命運!」蔡英文執政的這一年當中,所有我們國家的遭遇、人民的不幸,包括李明哲案和超過80%以上陸客不來,觀光旅遊、百業蕭條的慘况,前國安局上校李天鐸直指,全都是衝著蔡英文的「性格」而來!

李天鐸指出,大陸對小英可說瞭若指掌,大陸的涉台單位,早就針對蔡英文的個性、習慣、思考模式、做過有計畫的蒐集、研究和論證,對蔡英文上台,他們劍指核心,只問一件事「九二共識」,對攻「死穴」。對手已經要奪旗取命了!小英手下大將、我國安單位、系統,竟然無人?沒有人?還是沒有勇氣?或是根本不願意,將此筱關國家元首的情報,加以研析,找出破解的方法,卻只見所有文武百官歌頌著「國王的新衣」。

對小英的個性,前副總統呂秀蓮在小英上台前,和一些朋友談到蔡英文時曾說「你們要小心喔,她是很危險的!」李天鐸說,在這一年,我們終於從蔡英文的行事作風、處事手段、用人標準,領教到呂秀蓮所謂的「危險」,是指蔡英文完全冷血、自私、刻薄、無情的「性格」特性!

李天鐸直指,蔡英文完全聽不進去任何不順她心意的話,她討厭任何對她指指點點、指教她的人,她會選擇聽話的人,不需要能幹有才華,她的心中無所謂蒼生百姓,沒有同理心,沒有憐憫,沒有同情,一切唯我獨尊,像是冷血的毒蛇,獨噬、呑食,躲在安全的陰暗處覓食,這是她的天下。

李天鐸憂心說,未來台灣只會愈來愈差、更辛苦,中國大陸只會一步步收起緊箍咒,看是2300萬人民願意揹一個蔡英文?還是蔡英文一個人揹得動2300萬的台灣人?反正不管怎樣的苦果,都會落在老百姓的身上。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蔡英文「性格」綁架全台灣人的命!

 

 

 

聯合/偏執、自嗨、以民為壑,內閣能不改組?

2017-05-27 03:1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8818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蔡英文上台後,接連兩次端午連假,民眾都被交通部長賀陳旦的收費政策點燃怒火。去年賀陳旦取消國道夜間免收費引發強烈反彈,今年他不屈不撓再度測試民眾的神經耐受力,訂出了「一假兩制」的變形收費法,四天中有兩天是凌晨三到五時免收費。此舉,再度惹得民怨沸騰,賀陳旦最後再被迫急轉彎,收回成命。

兩次如出一轍的收費政策,除顯示了賀陳旦的偏執,也反映林全內閣迴避面對的改組問題實已刻不容緩,這只是冰山一角。以賀陳旦為例,過去一年,人們未曾聽聞他在交通決策拿出什麼創新改善之舉,卻屢見他在連假收費問題上斤斤計較。

試想,就算是一名高速公路局長,也不會僅有這麼窄的眼界吧?

賀陳旦身為交通部長,難道認為台灣的交通問題已經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才一味在國道收費上作文章?比方說,台灣許多道路肇事率高,與道路設計不良有關,但賀陳旦作了什麼改善?

再如,許多道路標誌老舊,加上燈光不良,用路人在夜間不易判讀,只要一時反應不及,即可能肇禍。這些,都遠比計較收費問題重要得多,但賀陳旦又做了什麼?何況,僅僅四天的端午假期,他硬要分成兩種不同的收費制度,其偏執已經不可理喻了。

內閣這種偏執表現,其實處處可見。以勞基法的一例一休為例,實施之後民怨四起,尤其嚴重衝擊中小企業,但整個內閣卻絲毫不為所動。勞動部更採取便宜之計,想藉由對行政命令的「從寬解釋」在執行上放水,以應付局面。亦即,高層決策的偏失,卻要教基層勞動官員以「執行打折」的手法來處理,這分明是對行政體制的腐蝕。

尤有甚者,最近廿多名民進黨立委針對一例一休提出修法連署,希望放寬勞工加班工時的規定。但閣揆林全態度不改,說「半年前才修過,不可能再修一次」,全然置之不理。

勞動部長林美珠則稱,勞動部沒有修法打算,但「尊重立委提案」。言下之意,似乎是要把政策修補善後的工作,丟給立法部門去承擔,行政院只消袖手在那裡納涼,等著別人收拾殘局即可。這種「以民為壑」的態度,傷害產業及人民生計,能教人民信任嗎?

內閣總體表現欠佳,主要原因是閣員能力不足;但表現不佳卻還如此倨傲,則與蔡英文總統的過度呵護有關。其連鎖政治效應是:當總統把內閣當成推動其政策的主要馬車,不僅閣揆被貶成了「執行長」,立法部門也被矮化成為「立法局」,它們都被要求配合推動政策。

如此一來,內閣部長被剝奪了決策能力,立法委員扮演「反映民意」的機制也被貶抑。在缺乏、甚或不理民意的回饋下,蔡政府的決策一路走偏,導致支持度節節下滑;但是,總統為了鞏固自己的執政顏面,又遲遲不肯撤換那些明顯不適任的人選。如此,形成一個府、院、國會的三角惡性循環。

一個政府如果成天為了民意沉浮而提心吊膽,而不敢作為,當然是可悲的事。但是,一個政府如果自我隔離於民意之外,宣稱不在乎民意,面對民怨四起而拒絕自我修正,那則是可悲亦復可恨的事。

我們看林全內閣之中,有「自嗨」無底限的國防部長馮世寬,毫不在乎民眾如何看他笑話;有固執無底限的賀陳旦,滿腦子只有國道夜間收費;有沉默無底限的財經首長,面對擱淺的經濟而沒有一點社會溝通能力;有輕薄無底限的政委張景森,一路笑罵由人。這樣的內閣,真的沒有改組的必要嗎?

如果能拿出真本事,閣員要怎麼偏執或自嗨,民眾也許都還覺得可以忍受。如果別無本事,卻只會自以為是作出以民為壑的決策,這樣的閣員還值得留嗎?

中時快評》縣市蛋「吵」飯

快評
屬名《大嘉義大發展聯盟》的團體懸掛倡議嘉義縣市合併的看板。(呂妍庭攝)

嘉義縣市是否合併的問題,最近又在地方上引發熱議。果不其然地,屬於「蛋白」的嘉義縣長張花冠當然主張合併,精華「蛋黃」的嘉義市長涂醒哲則高聲反對。看來這個話題是可以在大嘉義地區吵上一吵,可是以現在民進黨政府為各種政策爭議疲於奔命、到處忙著滅火之際,恐怕很快就會送入冰庫。

且來看看併與不併的理由:張花冠說,六都現在是怪獸,非六都縣市財政差異大,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眼看嘉義縣競爭力每天都在喪失,「希望中央早一點推動嘉義『縣市合併』,才能讓嘉義未來真正蓬勃發展。」這話說得多大氣,似乎很有道理,相較之下,嘉義市反對的理由可就更赤裸裸,而且還很政治!

涂醒哲說,合併議題是有人刻意炒作,嘉義市不可能會同意從省轄市自願降格為縣轄市;市議員們乾脆挑明,有心人已侵門踏戶,要求涂市長硬起來,甚至說3歲小孩都看得懂,嘉縣要把嘉市吞下去,「平平都是民進黨,不能因為不讓你連任,就這樣打壓你。」

這話雖然很具煽動性,可也真是說到民調墊底的涂醒哲的痛處,而且現在嘉義縣市都是民進黨在執政,都可以鬧得如此意氣,如果以後分由不同黨執政,那還得了。一個牽涉國土行政規畫的公共政策,怎麼討論起來會這麼Low呢!

台灣從原來的北、高兩直轄市,本來是要規畫為三都,後來又擴充成六都,誰都知道這是選舉因素擺第一,大家都要合併升格,輸人不輸陣,誰敢以理性的態度來討論、處理正確的國土行政區畫?現在嘉義縣市要合併,新竹縣市難道不跟著吵?全台灣到底要幾都才可以?蛋黃、蛋白如此不同調,最後會「吵」出一盤什麼樣的蛋炒飯?

 

新聞眼/雲嘉嘉平台不彰 自己人讓總統難堪

https://udn.com/news/story/11160/2483466?from=udn_ch2cate6638sub11160_pulldownmenu

2017-05-24 23:40聯合報 本報記者魯永明

嘉義縣市合併議題延燒,縣長張花冠及市長涂醒哲不同調,張同意、涂反對,適議會定期會,縣市議員隔空論辯,市議員連署反對,內政部長葉俊榮說地方有共識才能推動合併,合併議題是否就此打住待觀察,但此議題卻突顯民進黨完全執政「雲嘉嘉區域治理」平台功能不彰,讓催生平台的總統兼黨主席蔡英文難堪。

2年前,蔡英文在縣市長選戰最後,拉起涂醒哲、張花冠、李進勇手,宣示當選成立雲嘉嘉治理平台,選後3縣市為扭轉邊陲困境,成立雲嘉嘉聯合治理會報,朝交通、觀光、文化、醫療及農業等合作,3縣市輪流主辦研商區域合作。

如今檢視治理成效,攸關嘉義縣市的新火葬場使用執照及聯外道路闢建,仁義新村國宅地下停車場淹水等公共事務老問題都未解決;縣市71年分治後,合併問題不時被搬上檯面,逢選舉成為話題,8年前中央國民黨執政,立委陳明文在縣長最後任期與雲林縣長蘇治芬聯手推動雲嘉嘉合併升格,縣議會同意,但因嘉市國民黨主政未形成共識,遭內政部否決。

蔡英文2年前到嘉市輔選涂醒哲說:「我們一直有個遺憾,雲嘉中心的嘉市,過去因國民黨執政,不願加入雲嘉嘉平台,無論討論合併升格或農業特區合作方案,少了嘉市,合作就不完整,合作不完整,嘉義人就無法不分縣市,共同享受好的施政成果」。時移勢轉,現今民進黨完全執政,小英總統說法今昔對照,人民不禁要問「好的施政成果在哪裡」?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338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