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學生如何不夢周公?【刊於聯網論壇】
2011/09/10 04:30:38瀏覽2539|回應21|推薦87
他說,每次上高中數學、地球科學這類的科目時,全班幾乎睡倒在書桌上,總是要老師「千呼萬喚」始能讓大家漸漸清醒起來。但是,一旦上藝術人文科目時,他們卻各個生龍活虎,那專注投入的勁兒讓教室裡充滿活力。


這也難怪,畢竟是藝術性向班級,孩子們本來就是以特殊才能考進這所高中,會對自己專長的科目感到有興趣也是不容置疑。


在這個班級裡,數學一週有三堂課,地科一週兩堂(其中一堂視配課狀況和其他科目對開),這些科目的老師都知道,這個班級的學生將來一樣是依此性向報考大學相關科系,除了加考術科之外,學科方面幾乎都只是採計國文和英文,而有些獨立招生的大學院校,甚至只採計術科成績,也就是他們是以招到專業科目上最優秀的學生為目標。




對於這些將來所報考的校系幾乎多數不採計數理相關學科的學生而言,數理學科本就是他們最不感興趣且弱勢
的科目,即使在中學教育上不應以學生性向為導而偏廢某些基礎科目的學習,但是以我對這些學生的了解,許多人在國中考高中時,多數都已經對自己的性向有明確的認知。

即使有少部分的學生,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而在高二時轉進非藝術性向的班級,或甚至在大考時,決定跨考其他科系,但多數來說,他們幾乎都不會再轉班或轉換志願
科系。

志願明確,進入大學前已形同提早在高中預修相關科系學科,這是藝術才能班級的特色。


多數在此班級授課的數理老師對此班的學生是比較不嚴格要求成績的,而學生對數理科目一知半解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因此會在上課夢周公的情形更是時有所聞。


且多年來,我確實聽過太多類似的情況
,因此感觸良多。


即使基礎科目是奠定各種學習的根基,但是,當學生在高中的性向已相當明確的情形下,為何還需要讓孩子學習不感興趣的科目?

要讓孩子痛苦且迷糊地讀這些科目(甚至昏睡整學期),還不如增加一些未來志願科系的學習課程讓他們提早鑽研有興趣的學科。


每個孩子的性向不同,得以全方位學習固然可喜,但渾渾噩噩虛度時光也著實可悲,與其讓學生夢周公,不如讓性向明確的孩子提早在高一就分流學習,讓他們專注在個人的才能上好好地發揮天賦潛能吧。

            
                                              ~~ 蘋果蘇打 2011.9.10~~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ry313&aid=5627567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支持
2011/09/23 16:36

非常贊成

貴文最後一段的

看法。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23 17:49 回覆:
謝謝阿鍾哥來訪!:)

我經常在高中孩子的閒聊中聽到他們說起上課睡覺的事情,
有些孩子真的是睡了一學期呢!感觸很深。

matt22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課程分級,選課自定
2011/09/15 22:20
在學年結束前,學校依老師意見建議學生下學年選課,新生/轉學生則通過測驗來建議。但是真正選課決定,還是在於學生及家長(須簽名)。某些好強家長/學生,剛開始會選較難課程,上課一個月後,若不適應再調整。課程雖然分級,但畢業學分數一樣,成績則分為一般成績和權數加計,各學校自行決定,所以大學收學生時,通常會重新計算。2011-2012私立的哈佛$56000,公立的洛杉磯加大(外州生)$54000,對於全國選校的高中生,各大學學費實際相差不遠。經濟能力稍可的家長,當然重視資源充足,自由選系的大學。全方位學習的國民義務教育,是民主社會必須走的方向,路途可能遙遠,但沒有別的選擇。職業教育/訓練,屬終身學習,將來有機會再談。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6 03:14 回覆:
謝謝您的詳細說明!

>>「某些好強家長/學生,剛開始會選較難課程,上課一個月後,若不適應再調整」
一般家長都會希望孩子挑戰難度較高的課程,還好,還能再調整。如果是僵化的分班方式就很難補救了。這樣的彈性倒是能讓學生更認知自己當時的能力,依能力來學習新課程也較容易吸收。看來,分級上課是未來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

非常期待可以很快聽您分析職業教育。:)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能力與性向
2011/09/15 06:43
要按照學生自覺的性向與意願(無論父母有沒有伸出那看不見的手來左右)分班還是按照能力,這並不是很容易能決定的;但是我想學校或是老師應該要搞清楚的一點就是別把分班當標籤貼。有些「能力」其實根本只是「當時的程度」,本來和真正的能力無關;但是如果周圍的人不斷的暗示這些學生「你就是不行」,那他們就不會太行。
令郎當時參加的美語夏令營老師就知道當時的程度和一個人的能力無關,尤其是,很多知識的學習根本不是像跑百米:晚了別人五十公尺起跑你就輸定了。上次 ggyywk 網友在談聯考的優點時提出的理由就是完全正確而且常常發生的:有些學生就是晚開竅,但是一旦開竅就突然趕上。像這類的學生,不要往他們身上貼標籤,而且定期的為他們重新評量應該是很重要的。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5 13:07 回覆:
老師若能先屏除「先入為主」的想法來教學,那麼,即使是能力分班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我兒子讀的小學是從小五開始融入英語課程,一週上一次課,一開始會先做簡單的測驗以方便分級上課,級數有初、中、高三級,但是每學期結束前會再做一次測驗,然後再依成績重新分級,這樣就會有升級也有人降級,但是再過一學期又會重新施測一次。雖然也有其他科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在英語初級班,但當時也沒聽到有什麼不滿的聲音或意見。而其英語教材的選用也能得到多數家長的認同。

另外,我也想過,高一的數學都是必修,那或許可以改成高二選修,也許就不會產生我內文所述的困擾了。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
2011/09/14 13:20
我相信幾乎不會有人主張制度就是要越僵化越好;我也不做此想。台灣的大學在轉系方面確實可以做得更「容易」些,如此也就能達到「晚分流」想達到的目的但是在作法上卻能簡單許多。如果有人顧慮把轉系弄得簡單就會引起一堆原來進不去熱門系的都想藉機轉進去(其實就是在嫌別人實力不夠),或是某系變得學生太多或是另一系的學生全都用腳投票跑光了,那麼晚分流完全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只要想用任何方法為甲系保留一定的學生數,或是制定乙系的人口上限,那晚分流的精神也就還是空談,仍然達不到。
史丹福的大一學生是不分系的,幾乎都在修文史哲之類的人文共同科目,他們的學生完全不用擔心名額問題,任何系都不會對想轉進去的學生說「不」。原因一,學生人數少(相對而言),第二,在史丹福大學部念書一年大約要花台幣一百六十萬;沒有什麼叫做「學生太多」的事情,老師不夠就趕快去聘,想在史丹福教書抽號碼排隊要排很久的。學校錢多得不行,冷門系反正有熱門系養,學生少也無所謂。他們很符合晚分流的精神的,因為他們玩得起。玩不起又要玩的公立大學,現在普遍都有學生修不到課,必須唸到大五甚至大六才能畢業的問題(因為經費嚴重短缺,較為熱門的課沒有足夠的老師)。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5 00:30 回覆:
謝謝您的分享!

朋友的孩子讀台大,當時讀冷門科系是為了能校內轉系,但是要轉熱門科系確實不容易。雖然有些大學轉系只需要學年成績達到申請門檻,但是即使達到申請轉系門檻,若要轉進的是該校熱門科系,那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申請轉入的人實在很多,而名額有限)。如果能力可及,也許申請輔修或雙主修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何時分流?
2011/09/14 08:55
早分流晚分流,沒有什麼分流能保障學生最終一定會選到自己喜歡的科系。甚至我敢說不管是哪一國都有非常多的學生對於唸什麼系沒有計較到那種地步,因為他們喜歡的東西能拿來當消遣卻不能拿來當職業。人生本來就有很多機緣和運氣,有人一結婚就是終身良緣,也多的是人「I do」do 了個四、五次也搞不定。但是有多少人連自己喜歡男人還是女人都搞不清的?
以前聯考的分組(大方向分流)並沒有錯,一個學生到了高中是應該要弄清楚自己大方向上擅長什麼;至於父母要不要干預根本不是重點,多的是父母會干預小孩結婚對象的,難不成民法需要做修正嗎?
全人教育在觀念上當然沒錯,問題出在「全人」的定義。每一個學科都希望自己是「全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就像煎餅網友提到的個人經驗;什麼天才教授居然認為夸克「很有趣,很重要」?基本粒子這些東西就算是物理系的都不是每個人覺得有趣重要了,怎麼會想要讓體育班的學生學?不能深入了解的東西絕對不代表不能「喜歡」。藝術系的學生絕對有能力喜歡上物理,而且不需要是什麼天才名師來教;只要教學內容合拍。因為藝術系的學生說的「我喜歡物理」和愛因斯坦說的「我喜歡物理」不在同一層樓上。
絕對沒有什麼學的科目越多,就越接近全人這回事;樣樣通的結果就是樣樣鬆。美國現在的學生 學的東西也比過去的美國學生多得多,但是他們一樣認為現在的教育越來越糟,從老布希還是雷根開始就已經是每一屆總統都要強調一下自己是「教育總統」,全力支持教育改革。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4 13:45 回覆:
謝謝吶吶溪!

您之前的回應有提到~~
>>地球科學或是數學雖然不是那些學生的興奮劑,但是也可以不用變成是昏睡劑。問題是教科書的內容在編撰的時候能不能考量讀者?有沒有好好思考過對於不同性向的學生在同樣的科目裡,所學的方向和內容該做什麼樣的調整?」

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因為一般討論都是放在幾綱?幾本?這類的問題上,卻忽略了不同性向的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

我也很贊同樓下
matt22格友的建議:每個學生各科能力不同,課程分級的設計,是以學生個別需求分班上課」。

不過,因為課程分級是依「能力分班」上課,究竟是要採學生在每一學期結束前依測驗成績決定班級?還是依學生性向或個人意願來決定?這都是需要考慮的。

我舉個例子。
我兒子小五那年在某機構學習乒乓球,當時那機構有辦美語夏令營,專門帶領一些英文程度較好的孩子(多數從小接觸英文)研讀英美青少年文學作品,因為我兒子很喜歡閱讀,他就吵著說他想參加,可是他幾乎沒有英文基礎,只有小二短暫學過自然發音和學校每周一堂英語課,還有喜歡看外國影片之外,比起別人從小讀雙語幼稚園或長期在美語補習班補習的,他的英文程度是非常薄弱。

後來我去問了那門課的老師,他的說法是,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讓他來試聽一兩堂課無妨,他會觀察他的上課情況,他說,有興趣學習的孩子,即使教材較深,但如果他並不排斥,甚至有好奇心想挑戰高難度,這樣的學習一定會進步,反之,如果是被父母逼迫學習,而自己對這門課興趣缺缺,那麼就算他是程度較高的學生,進步也是有限。後來,我兒子試聽之後告訴我,雖然聽不懂,但是他還是很想知道故事內容(教材是圖文並茂的原文書,那些圖片很吸引人),他希望能報名參加。

孩子的性向可以從很多小地方可以察覺,而老師的教學態度和教材的選用也會影響學習意願。

我的想法是,不適合學生程度的教材雖未必適用,但,如果學生甘之如飴,且有很大的學習動力,教材深淺或許就不是很大的問題,但反之,則會失去學習意願,甚至放棄學習。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關鍵是保持轉換與補救的彈性
2011/09/13 12:34

1. 大多數高中學生對自己適合讀自然組或社會組, 不需要等到上大學才能確定
只有更細分的問題, 但現在台灣的高中生, 被學測逼得所有科目都要讀

2. 上大學才發現自己讀的科系不適合一定會有的, 但絕不會來不及
可以轉系或重考, 而且大一已修的學分通常可以共通折抵, 頂多delay一年,
所以我才說關鍵是保持轉換與補救的彈性

而且這種問題可以經由學校性向輔導或對大學科系課程內容的宣導減輕
德國人證明了這絕對辦得到, 但台灣的教育在這一方面, 只能說慘不忍睹
也因此給了全才教育論者一個很好的藉口!

3. 越高等的學問越抽象, 靠實作方式增加學習興趣在基礎國教課程的確可行
但上了高中大學就會慢慢遇到瓶頸...

如果學生無法做抽象思考, 或許, 他根本就不該來讀文理學校
而是應該先輔導他走技職先學一技之長才對

4. 蘋果你還是聽不懂, 考試它必定引導教學, 而我們也不可能不考試
如果你不先去認清這項事實, 就不會去精進考試的方式與出題的技巧

5. 扭曲學習的方式與壓力, 並不是聯考造成的, 根源是社會競爭與讀書高的觀念
我實在不懂你們為何無法理解, 你只要把聯考拿掉後想想就會知道, 根源不除
即使沒有聯考, 學習的方式與壓力一樣會被扭曲, 只是變型成其他不同的樣子
你們完全把因果關係給搞反了! 

這就叫"被害者替罪羔羊症候群", 最常見的就是車禍被害人, 被撞得昏迷不醒
醒來後的究責心態, 會讓他不分青紅皂白去誣指身邊幫助他的好心路人為肇事者

可以理解, 聯考為何老是背黑鍋, 當大家讀書讀得苦不堪言的時候
抬頭一看前面就是聯考, 於是乎所有的罪過都是它該負責
而真正該負責的肇事者, 則是隱藏在每個人內心的陰暗角落...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3 15:56 回覆:
>>「扭曲學習的方式與壓力, 並不是聯考造成的, 根源是社會競爭與讀書高的觀念」
非常同意ggyywk的說法!

我在之前的回應裡並沒有說得很詳盡,您恰好補充了我沒說清楚的部分。:)
謝謝您。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3 16:02 回覆:
補充~~我也很贊同您說的「如果學生無法做抽象思考, 或許, 他根本就不該來讀文理學校
而是應該先輔導他走技職先學一技之長才對」

不過這還是得看家長的想法和心態,比如國中考高中時就是一個分流的關鍵,有人走技職,有人讀普通高中,在國三這一年孩子和家人之間就可以溝通評估,高中高職兩者至之間是不同的學習方式,後者是更著重於動手操作。

煎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老師與師傅是不同的
2011/09/13 12:01
會作菜的大廚師作的菜人人愛吃,但也要客人自己願意進店裡來試吃那第一回,吃過覺得不錯,才會繼續來惠顧。況且即便是愛吃,也很難讓客人做到天天三餐都來吃。食物的種類何其多,各自有各自的營養,知識也是分類何其多,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學生到學校上學,不比客人到餐館用膳。老師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固然對於學習有幫助,但是學生自己若沒有意願甚至是被逼來學,如何能期待他會有多好的學習態度呢?
客人用餐完畢,只要付錢就好,沒有需要到廚房演練一下如何做出剛才的美食;學生可不是,學完了,還得要考試通過才行。若是允許學生在校學習而不必考試,課程也像點餐一樣,想上的才去上,想吃的才點,那也許會負擔輕鬆,不過要真的吸引到有人願意學如何做好廚師,想要將知識內容內化到腦袋裡,可就沒有那麼多的學生比例了。
我教普通班的學生,上課也是有人會睡覺,是學習心態影響,當然也可以說是上課方式影響,更可以說是考試領導教學影響。到了體育班,我不循著課本安排的講述方式,改以自己的理解與學生可理解的語言描述方式來介紹屬於補充的、課外的知識內容,最後體育班學生都能理解我要傳達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意涵,「亂度增加原理」。你可知道台大物理系的教授,還是負責主編課程綱要的那位,卻曾對我說,他認為基本粒子「夸克」會比「亂度增加原理」更有趣,更重要。但是我在體育班教夸克的時候,他們很難想像那是什麼東西,上課的反應比起講述熱力學定律要來的興致缺缺。在普通班,因為要配合考試進度,老師很難讓上課變得更有趣。如果廚師作菜給客人吃完之後,廚師要考考客人的煮菜能力或是品菜的功力,考不好的客人會有挫折感的話,沒有客人會興高采烈的等菜上桌或者吃菜吧!
我覺得孩子不是沒有接受想法的能力,對於一些不能更改的資料性堆棧知識,他們不願意老是埋首其間苦讀背誦;相對的,他們喜歡想,但需要有人引領著他們走進可供想像的思考空間,否則,被淺碟的媒體報導與低淺的文字表述能力,加上考試領導教學、學歷等同於工作能力或社會地位的迷思,他們很難脫離學習的苦海,瞭解單純的知識學習有多麼有趣與快樂。
另外,記憶性的東西也被污名化,搞得人人都認為記憶背誦就是死記死背,與活學活用沒有交集,那真是嚴重的錯誤迷思了。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3 15:50 回覆:
您的比喻非常好。:)

您對體育班學生的教學法,也正是我想表達說明的意涵
同樣的科目,可以因為不同的組別或班別而有不同的教學法,重點就是在引起學生興趣,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和了解這個科目的基本概念。如果老師無法改變一貫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師生更加挫折。

也許有人會認為特色班級只是少數,以此舉例並非多數現象,但是,教材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要執著於一綱一本或是一綱多本,不如去思考該如何編寫更適於不同學生學習的教課書還來得更實際吧?

舉個例來說,坊間的數學補習班有些從高一開始就分成文組和自然組兩個班別上課,學生去試聽之後,可以明顯的感覺出兩班教學的差異,不只是教材不同,連老師的授課講解方式都不大一樣。有些學生因為家長要求,無法考量性向問題就直接進入補習班自然組班別學習數學,後來因為難以理解而轉班的也不少。您是學校數理老師,一定很了解不同學生在學習數理方面的差異,而且此差異性極大。

對於性向明確的孩子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幫助他們學習,一方面能增加學習動機,也可免虛耗學習時光。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3 16:06 回覆:
說明一下,舉補習班為例或許不是最恰當的,只是剛好想到之前幾個學生跟我提過的現象。

matt22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課程分級
2011/09/13 06:01

做個民主政治下的現代國民確實不容易,除非政府不在乎國民的整體智識發展,或希望民眾都是被牽著鼻子走的羊,全方位學習的教育是必然的方向。我覺得問題出在課程內容的設計,譬如說;若所有課程分成三個等級,以地球科學為例,第一級以介紹地球科學,上課看影片/新聞/討論,完全避免記憶資料或數量觀念方式進行,沒作業,不考試,成績則以上課參與討論和小組合作交一個期末報告來計算。相信對藝術傾向學生,地球科學的了解也就夠了。第二級課程,則混和介紹和些許數量觀念,讓不確定是否有興趣的學生,多些深入接觸的機會,第三級課程則是硬碰硬,偏數量觀念,給走自然科路線學生選修。當然,每個學生各科能力不同,課程分級的設計,是以學生個別需求分班上課,所以同時須打破台灣傳統好壞班,同班同課程一鍋教學的方式,雖然美國做得到,台灣的環境,恐怕未必能執行。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3 12:45 回覆:
謝謝matt22!

您說的上課分級方式,以第一級而言,對於藝術傾向的班級確實也足夠了,如要把地球科學加入課程中,這樣的教學方式或教材也可以讓學生較願意學習。

據我了解,在台灣的某些提供給外籍子弟讀的學校就是以這種分班分級的方式安排課程。不過,如果以台灣的學制要採取這樣的作法,恐怕還會有一番爭議,比如,是只有特殊班級才採分級上課?還是要普遍實施?因為這可能關係到學分取得的問題。


ggyyw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時更凸顯聯考制度的可貴!
2011/09/13 01:05

很多人對聯考有很多誤解, 但它其實是相當有彈性的制度

例如很多人說聯考一試定終生, 但根本就不是這樣
完全採在校成績推甄這種升學制度, 才是真正的一試定終生!
因為你國高中三年的平時考段考作業等成績, 你不可能再有機會全重來一遍吧?
那大器晚成的, 最後一年才開竅或發現自己真正學習性向的學生, 怎麼辦?
只能看著自己國一國二或高一高二不怎樣的爛成績, 大嘆時光機沒有問市吧?

聯考制度給了公平的機會, 讓這些學生得以補救自己的學業跟上來
所以關鍵是保持轉換與補救的彈性, 讓學生吃大鍋飯才是最沒人性的做法

及早將人才分流疏導, 才能及早疏解過大的升學壓力
全才教育會讓升學壓力有增無減, 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3 02:40 回覆:
我最近一直在留意十二年國教的相關報導,許多點子和想法聽起來立意很好,但不可否認,有些想法在實行面是有很大的問題和困擾,而兜來兜去,總還是很難繞出考試制度。雖然說要廢除聯考制度,但是,如果要篩選出學力優異的學生進入特殊班級,這仍是要透過成績來決定人選。

聯考制度的問題是在考試領導教學,還有扭曲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壓力,雖然十二年國教或許可以紓緩學子的升學壓力,但是會考制度和特殊班級的考試莫不是另一種型態的聯考嗎?

現今的國中基測有兩次考試機會,這讓學子有多一次的經驗和選擇,不若以前的年代果真是一試定終身,至少是有彈性的作法。但現在又要改成只考一次,然後103年十二年國教上場,如此變化多端,是好?是壞?時間自會說明一切。

tyu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師生其實是一起成長的
2011/09/13 00:46
有時我會懷疑是老師太想教甚麼才把事情搞糟的。有時在想要是有人可以把歷史演進多說點,還可以引起聽者有很多共鳴。不過,一個好個介紹課程還真不是普通人能開的。一個這樣的老師可以幫學生開展一張多維度的地圖。

當學生心中有張地圖時,老師也省力很多。所以,我一直認為最好的教育還是學徒制,直接上戰場學的最真實。傳統體制教育量產的老師大概只能找到缺乏整體看法又一直想拼進度的普羅老師,他們頂多很熟一些技巧,但是尚未貫通。問題在校園裡要如何貫通呢?然後我們要這樣也在學習的老師把另一個甚麼都沒的學生帶到興趣盎然的境界 ~~~ 這實在是要求太高了。

怎麼辦呢? 我真的不知道。我只能建議老師不要想要給太多,要給得少而札實,讓師生有很多教學相長的機會一起成長。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09-13 02:16 回覆:
>>要給得少而札實,讓師生有很多教學相長的機會一起成長」
這也是我的想法。:)

現在的老師並不是不認真教學,我確實看到很多認真的好老師,但是有時候受限於他們手上的教材,或受限於他們的學習經驗(
如您提到的,傳統體制教育量產的老師),即使他們表現得很認真,但是經驗不足或教材不合適都會影響教學成果。

教材真的很重要。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