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2 21:44:02瀏覽2041|回應7|推薦83 | |
前幾天遇到一個長輩級的朋友L太太,閒聊之際,談到了孩子幫忙做家事的心得,這位朋友說,他們家餐後的碗盤清洗都是她家兒子負責,雖然不是洗得很乾淨,但也算是幫忙做了家事。 我聽了之後,稱讚她的孩子,「每天能幫忙洗碗也是很有責任感啊!」 「還好啦,反正他也是閒閒沒事,幫忙是應該的。」L太太說。 我很少和她聊起孩子的事,所以並不清楚她孩子的情形,心想,以她的年齡,她的孩子也該是大學畢業已就業的年紀了,就算工作不是很忙碌,每天下班回家還能幫忙做家事也是很難得。我想起另一個朋友,她家的女兒就從來沒幫忙做過任何家事,即便工作輕鬆,回家只是自顧上網、看電視,我那朋友如果催促她幫忙,不一會兒就要爆口角。 L太太看我沒說什麼,就解釋:「他還在讀研究所啦,不知道什麼時候畢業呢!我本來以為他兩年就可以畢業了,結果他一直搞不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論文到現在還寫不出來!我們預估他讀六年也拿不到學位啦!唉!」 旁邊另一位朋友B君聽到此話,隨即說:「既然如此,就乾脆甭讀了,早點出來就業。」 L太太解釋道:「當兵退伍回來有讓他到自己的公司幫忙,結果他做了沒興趣,就說要回學校讀書,既然他想讀書我們就支持他啦,但是沒想到這個研究所一讀還真的是傷腦筋了!他說他喜歡讀書,但我看他也不是很用功,整天晃來晃去,比我這退休的老人還閒,所以不叫他幫忙洗幾個碗實在說不過去。」 後來L太太又跟我們談起她兒子的情形,她說兒子「本來就不是喜歡讀書的那一型。」,「高中考得很差,後來大學也沒考好。」,「但是,除了讀書他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他好像沒什麼目標,迷迷糊糊的。」 L太太長吁短嘆之後,就不再想多說了,倒是一旁的B君給了不少意見,而我也就聽到的一些例子勸L太太找時間和兒子談一談,以免親子之間深陷苦惱。 隔天,我到熟悉的那家美髮店修剪頭髮,一個修長的男孩身影在店裡忙進忙出,看來非常勤快,我瞥眼一看,是之前那個半工半讀的高職學生A生,幾個月沒看到,他似乎又長高了不少。 他看我走進來,隨即親切招呼,並準備先幫我洗髮。 「今天沒課嗎?」我笑著問。 「我休學了,現在要專心工作。」他露出堅定的笑容說。 「休學了?」我驚訝的問,「學校的課不是不多嗎?為何不把高中讀完?」 「就算課不多,他還是一直翹課、曠課,根本就沒有興趣讀書。」旁邊的美髮師傅替他回答,「所以我們要他好好想一想,到底讀這個書有沒有意義?」 「我真的很不喜歡讀書,但是我媽要我一定要讀到高中畢業。」A生說。 「他媽媽跟我們說,他一直曠課,學校都來通知了,還不警惕,要考試了,也不讀書,而且還缺考,對他很傷腦筋,我們就跟他媽媽說,不如考慮讓他先休學,就好好工作,等想讀書了,再回學校去,那時候就不用人家逼了。」美髮店的老闆娘說。 「也是啦,如果真的不想讀,逼著你讀也不是辦法。」我從鏡子裡看著A生說。 「我一上課就想打瞌睡,我們班幾乎都睡倒了,不是只有我這樣。」A生又說。 「雖然休學了,平常還是可以逛逛書店買些書回家看多充實自己。」我說。 其實,如果孩子肯上進,即使沒有在學校讀書,也可以透過很多管道學習。 我想起之前在同一家美髮店工作的另一個男孩即是一例,他高中輟學兩年,後來又回學校讀書完成學業,並且考上科技大學,讀科大期間他半工半讀,晚上讀書,白天在美髮店工作,不但自己賺錢支付生活開銷,還存錢付學費、買機車,他休假時間常到書店看書,閱讀種類以生活勵志書籍和設計類居多,他告訴我,他打算退伍之後,工作個幾年存夠了錢,再出國進修設計相關科系。 「這是我的夢想,我一定會想辦法做到。」他堅定的說。在他當兵離開美髮店之前,我送了他幾本書,也預祝他的夢想早日達成。 我欣賞按部就班、安分守己的孩子,但也欣賞有自己的想法、能「做自己」的小孩。 既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那麼,為什麼一定要跟別人一樣呢? 當社會認同某個價值觀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時,那種方式,卻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孩子;有時候,孩子對生活茫然,對人生消極,或迷惘、或迷失時,也許是孩子本身的問題,或也許是環境造成,但父母的態度也很重要。 每當我到書店看到親子教養的暢銷書種類裡,不乏孩子讀名校的家長所撰述的書籍時,我很清楚我們的社會價值觀是很難讓父母放輕鬆的。 當家長看到別人的孩子可以頂著名校的光環在書籍裡分享經驗時,難免也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那孩子一樣優秀,但是,他們卻忽略了,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沒有任何一個家庭和任何一個孩子是完完全全一樣的,書籍只能當作分享文章,卻很難複製抄襲。 我們社會更需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和如何找到自己人生價值的書,而不是一本又一本,教會父母如何複製出一個個讀名校的孩子。 在我的家族裡,也有讀哈佛、史丹佛、或柏克萊名校的高材生,我深知那過程非以文字三言兩語結集出書能述其求學經過,除了人格特質、個人興趣、資質、際遇、求學背景都是缺一不可。 我但願遠遠地欣賞那些讀書很優秀的孩子,卻不會希望我的孩子模仿他們。因為每一個人不一樣。 我常和一位學問淵博、德高望重的長輩餐敘,他每次都告訴我們: 「要懂得如何生活。」 這句話言簡意賅,卻很精彩。 我常常在想,如果一個人知道如何生活,他就會嘗試了解,該如何把握生活重點?該如何畫下自己生命中最精彩的句子? 而不只是盲目從眾,只想跟別人一樣了。 ~~蘋果蘇打 2011.10.12~~ 非常感謝格友方正平分享好文,讓我多一層思考的方向。 參考文章:http://udn.com/NEWS/LIFE/LIF6/6640222.shtml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