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29 09:25:59瀏覽3481|回應13|推薦41 | |
身為號稱「臺灣最大在野黨」的黨主席,蘇貞昌其實是不適格的。但這個「不適格」其來有自,早從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以降,就已成為民進黨的宿命,不可能往正面發展,只有越來越壞。 論其原因,正是在於這幫草莽政客,從來不認得「德先生」的鼎鼎大名,更不知「賽先生」從西方飄洋過海而來的典故。 話說將近百年前的民初中國,當時的學人無不爭相投身於救亡圖存的洪潮,屢屢爭辯到底中國是要德先生,還是賽先生好。但不管如何吵得面紅耳赤,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大家都恨不得打倒孔家店,正如魯迅主張的,不打倒吃人的禮教,中國人怎麼活得下去。 這就如同最新一期的《商業周刊》,就有這麼一篇文章《誰謀殺了臺灣》,心態都是如出一轍,羅列洋洋灑灑抄來的數據,以此大罵馬政府是一樣的道理,既不認得德先生,也不知道賽先生,但說穿了,《商業周刊》是連自己也不認識。 講「賽先生」,老外稱之為「science」,百年前的中國人誤會成英美法日的船堅砲利,就是「賽先生」本尊。這一錯,就讓清朝因此覆滅, 所以,賽先生在近代中國,實在是欲得之反失之的一則悖論。 然則在更早之前的兩百年,若論知道賽先生之可貴者,無過於清聖祖。康熙26年,西元1687年,法國耶穌會兩位教士白晉、張誠來華傳教,從此開啟康熙皇帝畢生學習西方科學之路,固不止於新舊代數,尚有幾何、物理、天文,乃至醫學解剖等等。 底下所列,是康熙在一次南巡途中訓示大臣王道化的一則上諭。 「朕自起身以來,每日同阿哥等察〈阿爾熱巴拉新法〉,最難明白。他說比舊法易,看來比舊法愈難,錯處亦甚多,鶻突處也不少。前者朕偶爾傳於北京西洋人開數表之根,寫的極明白。爾將此諭抄出,並此書發到京裡去,著西洋人共同細察,將不通的文章一概刪去。還有言者:甲乘甲、乙乘乙,總無數目,即乘出來亦不知多少,看起來想是此人算法平平爾。」 旨意中的〈阿爾熱巴拉新法〉,正是「代數」〈algebra〉的中文音譯,足見清初這位令主在離京考察運河工程時,也把西方科學的代數、幾何學派上用場。 由此典故可知,船堅砲 這就明白給了我們答案,何以民初知識分子在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的爭辯中,會落得全面潰敗,正是因為大家都被一股救國的狂熱情緒搞昏了頭,不但失去了科學精神,也走了長達百年的民主冤枉路。 時至今日,臺灣民眾固然享有選舉投票權、集會遊行抗議權,但這都只是民主的表象、民主的皮毛,不客氣的講,臺灣人依然不懂得民主的起點,正是來自於科學理性精神的追尋。 試想,如果沒有16世紀初的宗教革命,又緣何產生後來的第一次、第二次農業改革,乃至更後面的工業革命?正是因為馬丁路德成功奪取了教廷對於《聖經》的專擅詮釋權,使得紙質書本得以大量印行,也因而開啟了當時歐洲知識分子敢於反抗權威的先聲。 沒有理性,缺乏嚴密的邏輯,就不會有德先生,更不可 因此,看看蘇貞昌在回鍋擔任民進黨主席的近幾個月表現,仍然不脫為反對而反對的惡習,不管是黨內「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爭議,乃至《壹傳媒》的媒體交易案,凡他所決定的,所發言的,都和以往令人不齒的蔡英文,如同是一個模子塑造出來的,除了忙於製造階級仇恨之外,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 但這種欠缺科學精神的特質,其實不是民進黨的專利,實際也是臺灣媒體和政論名嘴所共有的現象。 所以,到底是誰正在謀殺臺灣呢?讓我回答《商業周刊》的主事者,你們就是涉嫌共同殺害臺灣的主嫌犯之一。 其他的,還有南方朔、王健壯、黃創夏,等等,等等。 請問,有此不識德先生與賽先生的眾多藍綠政客、政論名嘴,寧非國之大恥?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