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濟救災行善,有功德嗎?
2012/07/21 10:03:19瀏覽5568|回應42|推薦42

──〈禪宗公案之2

 

上周末,我們在「武帝見達摩」這宗公案中,留下了一個問題,提供大家玩味:為什麼前者以帝王之尊,大量起寺度僧,咱們這位中國禪宗第一祖,還要劈頭給他一個釘子碰,謂其毫無功德可言?

 

據史書記載,魏晉之後將近200年的南北朝,當時的中國社會大抵處於亂世之中,獨獨梁武帝在位時的前半期,文治武功真可謂鼎盛一時;帝都建康〈今南京〉在他用心經營下,更是建設得富麗堂皇。

 

這種壯麗的景觀,到得後來的唐朝中葉,大詩人杜牧猶仍眷戀不已的賦詩〈江南春〉,極力讚嘆──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想想看,光是寺廟,梁武帝一個人就興建了400來座,這就不提在他主持下所剃度的僧眾數量了。然則,這樣一個勤勞「佛」事的皇帝,到得菩提達摩的嘴中,讓人怎麼聽,怎麼都覺著彷彿一文不值。其因何在?

 

我在上文講過了,站在「解」的觀點,想要查出「標準答案」的,自是可以在比《碧巖集》更早問世的《景德傳燈錄》,這本禪宗參考書按圖索驥。問題只在,那是該書作者道原的個人見解,有無可能「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底下,請容我把這段不同於《碧巖集》記載的內容,抄之如下──

 

『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

師曰:「並無功德。」

帝曰:「何以無功德?

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行,雖有非實。」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淨自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看,道原和尚把答案寫得真詳細、真明白不是?

 

現在我們要進一步問自己一個問題了,這真的是菩提達摩親口道出的功德真義嗎?抑或是《景德傳燈錄》的著述者在強作解人,把自己想的硬是塞進這位中國禪宗第一祖的嘴巴裡面去?

 

必須知道的是,這段記載流傳到13世紀,又被宋理宗之時的普濟禪師輯入《五燈會元》之內,足見其影響力之大。

 

話雖如此,道原也好,普濟也好,他們寫的都對嗎?都能親睹如來真面目嗎?退一萬步來講,果然還原當時現場,菩提達摩會像個鄉下老阿伯,一打開話匣子,就沖著梁武帝嘮叨個不停嗎?

 

我們都知道禪宗的初始,來自釋迦牟尼佛的靈山一會。彼時也,世尊突然拈出一朵金色大缽羅花,以之示眾,把個在場所有弟子弄得一愣一愣的,只有迦葉尊者見狀,當下微微一笑。以是佛陀對著大眾,正色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這就是禪宗的第一代法印心傳,以心接心,以心印心。

 

好了,既然世尊都講了,他的「正法眼藏」,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那身為當時古印度第28祖,又是中國初祖的這位老禪師,在回答梁武帝的提問時,會如此囉哩囉唆嗎?

 

當然不會的,事實也不可能如此發生。

 

此外還有一點,是我們必須知道的,此即梁武帝才智過人,不僅精通儒易,在篤信佛教之後,更是寫經無數,我們很可以說他實在是個精研佛學的大學問家。然則,他焉能不知「功德」的由來和真正意涵?

 

由此我們就明白了,道原和普濟這兩位和尚的「解說」,只是意在幫助、方便後人了解這宗公案的佛經義理。這當然是「方便說」,絕非「究竟論」;同時他們所舉出的食指,實在是「不了義」,並非「了義稱性」之談。

 

「文字相」,是不可靠的。

 

《金剛經》不是告訴我們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幻?「文字相」也是所有相之一,不是?

 

同理,我們勢必不可不問自己這個問題了,梁武帝的起寺度僧,是否也如「文字相」一樣的,屬於所有相之之一?是世間法,抑或出世間法?

 

回到1500年之後,今天台灣證嚴法師所創辦的「慈濟功德會」而言,但見信眾辛苦集資四處奔走,哪邊有災難,旋即聞聲救苦的往哪篇跑。以此無人不敢不讚嘆證嚴法師的慈善義行,問題來了,慈濟有功德可言嗎?

 

倘若諸位收看「大愛電視台」每日播放的法師開示,我們必須自問,慈濟的行善是否「依人不依法」?為什麼要把證嚴高舉於佛陀之上?我們見到的,滿街慈濟人所張貼的一條條標語,不都是證嚴法師的開示語錄嗎?

 

這就難怪2500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會不厭其煩的再三告誡諸弟子了。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

 

這個「住」,就是白話文「執著」的意思。

 

以是可知,南朝梁武帝的眼中含沙,達摩的一句「無功德」,正是在拿掃把掃去他的心眼浮塵。

 

那麼,我們呢,誰來掃淨我們心中的垃圾?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6656442
 引用者清單(4)  
2012/07/23 03:12 【蓮華園 - 麥芽糖 myata 的家】 奪巢
2012/07/21 13:44 【fff30tw 的部落格】 沒事找事做
2012/07/21 11:24 【尋王之盟】 為善還是為名?
2012/07/21 11:06 【不平則鳴】 積善的目的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放生與佈施
2012/07/23 02:53

老丐看到這裡的紛歧, 想到自己對於放生的體會. 想到佈施諸多範圍, 智慧也是一種. 還是很被尊重的一種方式. 決定: 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樓下已經提過: 為了推薦一篇檢討慈濟的文章, 被無良帳號騷擾的故事.

現在提自己對於放生的體會

自己的文章,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放生, 多所描述. 也見了真正有側隱之心的文章, 解釋放生真諦. 以破除迷信放生, 卻以錢財造業的缺失.

前不久, 為了"放生"毒蛇, 在樓下小肉球那裡討論, 有點雞同鴨講.

今天, 就在老銀這裡, 再甘冒不諱:

行善是好事. 需要有心, 更需要小心進行.

歷史上有名的: 嗟, 來食! 就是一例.

世間無心犯錯者多, 勸導不易. 在討論之間, 需要良好的溝通, 才不致於造成衝突與更大的誤會!

謹祝福有良好出發點的眾生, 討論間提高層次, 降低衝突.

阿彌陀佛!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3 06:28 回覆:
是的,有悲無智正是宗教最壞的現象,我執捨不去,法執亂七八糟,那還學什麼佛?

伴霞樓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012/07/23 02:42

等到製造垃圾的人,醒了過來,不再製造了以後,社會就會自然開始清淨起來。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3 06:26 回覆:
說的是,媒體就天天在製造垃圾。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若有話語上的誤會請諒
2012/07/22 23:06

記得從前鄰居借給我"靜思語錄"一讀,我並不很懂,只有印象一位佛教法師口語化地講解佛理溶於日常生活。她另送我一本小冊子,有記證嚴法師因一位天主教修女的啓蒙開始做入世事工。現在慈濟發展到的醫療、教育、傳播、救災,佛光山的入世事工也是類似的幾個方向,並以人間佛教呼召。是不是企業化的經營,不清楚,道心應很強。我有親戚在佛光會,看來信仰結合生活,有其特色。剛昨,週六早上我乘火車赴松山上箏課,火車上一羣制服慈濟人快快樂樂笑着,原來是東南亞來的慈濟人正往花蓮參加幾十週年慶(幾十,是多少十,火車隆聲聽不清楚),他/她們有禮地對我合十,"感恩"口語如我們說"平安",讓我有感覺是一份信仰進入生活的安然和歡喜。
天主教基督新教做入世事業最早,幾個世紀了,原是救濟、醫療、教育、出版、傳播,組織龐大,安份營利,同時亦接受教友及各方人士日常獻捐的。
佛教和基督教的入世事業,有相似有不同,最似的是一份愛心道心,不同的是信奉內容,以及因此內容故的領航名義。基督教沒有世上的人名聲號召,佛教以在世法師大名號召吧。
當此世間滔滔,善心人善心事總是可敬。在信仰內來說,是本然能力應該,非求福故,亦不因義行有什麼企求。故保羅說"因信稱義",與達摩說"無功德",意思相近吧。
前面網友引保羅的話,可見保羅心胸寬闊。信仰自內心,各隨人悟啊。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3 06:25 回覆:
沒什麼誤不誤會的,只有一句話,你是位老好人,不過在是非義理上,老是夾纏不清,一整個腦子都是亂麻。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3 06:39 回覆:
大姐,討論議題或做學問,不要害怕得罪人。你若存此心,自以為處處求全,卻是自陷於無知之地。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銀老覆阿強老師的話引我好奇問到底而已無關境界問
2012/07/22 22:15

"當代很多基督徒都沒看懂聖經,正如很多佛教徒看不懂佛經。

不管基督教或佛經,都處於末法時代。"



?X?B: 慈濟救災行善,有功德嗎? - 銀正雄的在地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ganghu999/6656442#ixzz21MMISQVM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宗教企業帝國
2012/07/22 22:13

咬文嚼字, 儘掉書袋, 山東小老粗說:  嘟!  大笑

宗教企業帝國做的都是不花本錢的宗教買賣. 

拿別人的錢去救災, 給自己獲得名, 給自己撈到利, 壯大宗教企業帝國, 一本萬利!

何功德之有?


名偵探柯南名言:真相只有一個!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3 06:22 回覆:

小肉球偏了,救災行善也是要人力的,這方面慈濟人做到了。我問的是,有無功德否?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雲在青天水在瓶
2012/07/22 19:22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版主講的是"心"事,這可就可小可大可無窮極!而且各人看法多有不同!
我想,如版主所說:"那麼,我們呢,誰來掃淨我們心中的垃圾?"
期待版主周六再繼續分明.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2 19:57 回覆:
謝謝安心兄。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版主:佛經透不透徹,端在個人體會和認知。你不要管我這麼想,要看你自己如何覺察。
2012/07/22 17:21
借用傳習錄的話,修養是要自己去用功體認的,爭辯別人境界如何如何並沒什麼意思。

我個人看法,銀先生此文是提醒大家,很多事情我們都是嘴巴說說,表面了解,實際做出來卻不是那麼事,所以要互相勉勵。

我看不出銀先生有“都看懂囉?且自認看透頂了才這麼說”的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家互相勉勵才是。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2 17:40 回覆:
說的正是,拜謝。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傳習錄
2012/07/22 17:00
【107】德章曰:「聞先生以精金喻聖,以分兩喻聖人之分量,以煆鍊喻學者之工夫。最為 深切。惟謂堯舜為萬鎰,孔子為九千鎰。疑未安。」先生曰:「此又是軀殼上起念,故替聖 人爭分兩。若不從軀殼上起念,即郋堯舜萬鎰不為多,孔子九千鎰不為少。堯舜萬鎰,只是 孔子的。孔子尢千鎰,只是堯舜的。原無彼我。所以謂之聖。只論精一,不論多寡。只要此 心純乎天理處同。便同謂之聖。若是力量氣魄,如何盡同得?後儒只在分兩上較量,所以流 入功利。若除去了此較分兩的心,各人儘著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純天理上用功,即人人 自有,箇箇圓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無不具足。此便是實實落落,明善 誠身的事。後儒不明聖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卻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 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籿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終年 碌碌,至於老死。竟不知成就了箇甚麼。可哀也已。」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2 17:39 回覆:
謝謝草山兄引用王陽明先生之文 ,這補充極有益處。

禕籟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樂觀其成
2012/07/22 15:39

銀兄從佈施者的心態來論事,入木三分。從受者的角度看,對慈濟救災行善,我是樂觀其成的。

保羅說(腓一15-18):「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分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爲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2 15:43 回覆:

說的是,特別是引述保羅之言,恰得其時,非常謝謝。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續談
2012/07/22 14:06

明白銀老所言。至於兩段經文,會意"無我相"是切合的。從前我的領會嗎?一段說行善是本心應能,一段說祈禱是靜心裡與神同在,都沒有需要張揚。

忽然想起您提克里斯那穆提,似乎他是主張不要宗教組織的。但人羣相處,怎能不生組織?只是簡樸或複雜豪華而已。就算他講話,需要場地,就要有人負責租場和管場,這是起碼的組織。梵蒂岡、臺灣的慈濟會、佛光山等,就組織龐大,層層緊扣;得能穩在,就必是其中的道心維繫住;也常警覺有沒有離道之行吧。所有組織,若非身處其中,外觀起的懷疑都應有保留吧。

順道一說,克里斯那穆提,有神祕的"拙火"經驗,那就類宗教了。忘了他有沒有累世因果觀,若有,也屬宗教性吧。因為兩者都不能客觀解析的,尤其後者的自動機制神秘性。那麼,他有什麼理由批評別的宗教呢?他不止有一位女性伴侶,也就有我執了啊。

 

銀正雄(ganghu999) 於 2012-07-22 15:26 回覆:

你認為怎樣就怎樣吧。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