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業只是個笑話,請容忍我用這個說法。
當我看到藝文界的人,和官方開會後,對記者說官方著眼產業,這樣對文創產業發展不好之類的說法。
我直覺感到,國內從事文創的人,根本對於商業化和產業化一無所知。
所以台灣只發展“文創”,但是沒有產業。
某次看到一個談話性節目,邀請的來賓有些從事舞台工作的藝人,談的是他們去念EMBA。
從他們的談話裡,發現原來藝文人士真的對經營一點概念也沒有。
之前李安來台拍片,一些國內藝文的報導說好萊塢如何管理帳目支出之類。
對我這個在企業界工作的人來說,這是再稀鬆平常也不過的事情,卻在藝文界是大事和新聞。
所以請注意,台灣沒有文創產業,只有文創。
國內的文創如果只鎖在“台灣”,會有很大的問題出在文化底蘊不夠深,做出來的東西很淺薄。
請大家注意一下,2000年是台灣和大陸的流行文化的分野。
2000年之前,出道的台灣的歌手和藝人,到目前都還活躍於大陸的舞台。
2000年之後,出道的藝人除了五月天、周杰倫和蔡依林之外,越來越少能夠登上大陸的流行或綜藝舞台。
特別是2004年之後出道的藝人,更是無法與大陸的藝人競爭。
什麼原因,就自己想想吧!
另外,之前台灣的演藝界自認領導華人娛樂圈,齊秦、李宗盛等等,到現在仍在領導大陸娛樂圈。
可是從2004年之後的本土化,讓台灣的演藝界只能在國內轉,退出華人的娛樂圈主流。
事實上,就我覺得國內最成功的文創產業,是牛爾的DIY美妝。
從電子和平面媒體的報導與介紹,加上相關節目的製作,掀起diy美妝。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台北的太原路和天水街一帶逛逛。
過去那些化工原料行、各式瓶罐專賣店,只有我們這些跟化學和化工有關科系的學生,會去淘寶。
每間都陰陰暗暗,又舊又髒。自從牛爾帶起的DIY美妝,越來越多人到這裡買原料和瓶罐。
過去的陰暗又就的化工原料行,改建成漂亮的門面。甚至出現,瓶瓶罐罐專賣店之類。
這才是文創產業,不是只想吸政府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