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佛要花錢?坐著聽就行
2015/05/19 11:30:00瀏覽5444|回應23|推薦47

今早在老友高本衲兄的部落格,看到他談「入流亡所」,恰好這話題我多少也有點興趣,當下在鍵盤上想到哪寫到哪,如果諸位有意,也可當作人生經驗的一種參考。

說起法鼓山祈願觀音殿的匾額「入流亡所」,意在告訴民眾,到得這觀音修行之地,就得把世俗萬緣的喜怒之情統統放下。若實在做不到,至少也要把自己最掛念的事情,逐出殿門之外。從表面文字講,入觀音之殿〈入流〉,捨內心所有包袱〈亡所〉,讓自己那顆忙碌不已的心安靜下來。

套句禪宗老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話雖如此,用諸實證,做不做得到?觀世音當年也不勉強大家做,只說自己還沒悟道前,就是這樣腳踏實地的去做。這一記載見諸《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就個人而言,我也這麼做過,看看自己是否可以證其為真。但要寫出所有經歷過程,話就長了,故重點先著眼「入流亡所」。

在經中,觀音菩薩如此道出親身驗證的過程。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現在讓我們換一種說法。

多年之後,也許是幾十、幾百、幾千年之後,有位學生看到一本書,說到史蒂芬‧霍金如何從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獲得啟發,從而創立黑洞和霍金幅射理論,並被太空觀測器證實的確存在。

因此從霍金而言,愛因斯坦就是他的觀世音佛。這位佛出生19世紀末,活躍在一整個20世紀。霍金回憶道:「我當時好奇宇宙是怎麼來的,人在宇宙中如何定位,時間這一觀念該如何定義。結果愛因斯坦教我,要多聽多看〈聞〉,要善用大腦和心靈的思維能力〈思〉,要盡量去學習,別怕犯錯〈修〉。只要天天做,時時分分秒秒都在如此要求自己,就可以擁有本來存在、但被世人遺忘的智慧。」

以上所講,固為修習科學之世間法,可佛法和世間法本為一體兩面,正如手背手心都是肉。

接下來,請在家裡找個地方先坐下來,再問自己,耳朵聽到了什麼?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很自然,我們會聽到屋外摩托車、汽車、路人講話的聲音,風的聲音,蟲鳴的聲音,空氣摩擦、大氣鼓盪的聲音。除此之外,還聽到什麼?內心各種念頭所發出的聲音,對不?此即觀世音菩薩所謂的「入流」,入聲音之流,如同史蒂芬‧霍金查考古今各種科學理論之流。

重點來了,學佛和搞科學研究都一樣,要專心,要專注,我們就只是聽,聽聲音,任它風吹雨打,我這耳朵照樣在傾聽。果然做到這地步,你會發現周遭的事物都不再上你的心了,此之謂「亡所」,什麼都不見了,那怕一絲絲的念頭也不再來干擾你了。

這時,出現在我們腦海內的就是安靜,佛語稱之為「靜相」。請注意,靜也是一種存在,一種相,是動之反面。

但這還不夠,還是要繼續讓自己傾聽,並且自問,靜相是什麼東西?我和靜相‧哪個是主人,哪個才客觀?一邊聽,一邊問自己,即為運轉「聞、思、修」這一修行作業。最後必然證實,不但動相的「入」寂滅了,即便靜相的「所」也消失了。到此境界,正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這時的你,會感到非常自在,有時還可以見人所不能見。但如果因此而自滿,洋洋得意,抱歉,你又回到第一步了,得從頭再來,正如實驗失敗。

再往底下去聽,就是大霹靂的層次了,有機會再談。

●衲兄〈入流亡所〉一文http://classic-blog.udn.com/GolfNut/23134623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23312398
 引用者清單(2)  
2015/05/24 05:23 【修練】 同修管閒事
2015/05/24 00:03 【修練】 Meditatation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六條御息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31 05:15
假寐的人叫不醒。
聞聲救苦是祂的願,
但是也要人願意被救!

在一個慈悲跟鄉愿傻傻分不清的年代裡,
學佛修道太難也太遠,
把人做好比較實在。
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教老銀
2015/05/24 04:59

老丐請教老銀:

有幾位師姐, 很喜歡管閒事.

大家一起靜坐, 老丐只管接受師父加持.

這幾位女士可囉嗦了:

別人遲到, 打呼, 穿啥衣服, 她們統統要管!

打呼來說: 如果老丐值星, 心念一動, 鼾聲就止! 其他時間, 我管她睡覺, 進步神速, 都與老丐無關, 還是自己接受加持重要!

這幾位管同修: 別人遲到, 打呼, 穿啥衣服的師姊, 很懷疑她們, 還靜坐嗎? 還入流亡所嗎?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翻譯
2015/05/23 03:55

謝謝老銀解說!

觀世音圓通是楞嚴的精華, 也無怪文殊稱讚!

解說經義, 最大佈施!

觀本納兄文, 發現翻譯很重要!





革命烈士韓起的兒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1 21:35
信佛之人,心中有佛。
幼時普薩己在心中,長大了只信自己。在這裡生活在
自由的世界,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勉強不得。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1 20:16

說那麼多有啥用?有本事就去說服吳敦義出來選,只要妳能說服吳敦義出來選,我投吳敦義一票。

反之,妳無法說服吳敦義出來選,在這一頭熱有啥用?


為了長照永續經營
請多多吸菸做公益

北方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1 12:44

看高兄文有感:

佛教乃佛陀(覺者)之教學.所教者不外宇宙真象與成佛方法.釋尊介紹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此證淨土為實有.天道為六道之一, 如人道一般, 雖如夢境, 不能說其不存在. 將佛教當作哲學, 雖得其益, 但不能覺, 如入寶山, 空手而還,可惜了.


筱 蒨-Luci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1 12:41

順便回答樓下各位,如果大家在公司上班,不是當司機,總經理、董事長陪家人出國去私人旅遊,回國時你也會去機場接機迎接,那我就覺得你的心態OK。

王金平是關說司法案爆發後夾尾捲逃,躲了幾天回國後,洪秀柱率先身體力行去機場接機給予溫暖,讓王金平感受到精神支持的力量,繼續死皮賴臉耗到現在,而王去日本也不是因公出訪,洪秀柱還是去接機。這女人的人情大於大是大非,而且大部分工作都在立法院度過。立法院是啥爛機關,還有人102年去趕豬要求解散,大家不會都健忘了。將來當總統,內閣成員需人頗多,立委求官,這重人情、人脈也在立院的"洪"總統會不答應?如果那些愛喬事關說搞貪汙圖利的立委出問題,講人情的洪總統會像馬總統一樣堅持大是大非嗎?馬用一個林益世就踩到地雷,真當國民黨立委全都是清廉吃素佛心來當立委的。

這種可以判斷的人格特質,如果還會說副院長去接機是人情倫理,就別去靜坐了,智慧判斷力不足。


筱 蒨-Luci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1 12:28

還是要再強調一次,觀世音菩薩是聞聲救苦度眾生的,所以絕對不會幫政客追求權位。也不會放任政客囂張讓百姓受苦,要修佛學菩薩道,請記得這一點,不是放空啥都不管就是不執著,而是不要執著在政黨、利益、奪權上面,無視政客的能力不足。該執著的是眾生的福祉,全力去進行,才是"救苦"行動。無我利他為眾生,這才是學佛之道。

這張圖也給大家自己用腦袋去思考,不要只會憑空想像辣椒炒空心菜就高潮喊爽。台灣七成是台灣人,台灣人重男輕女的天性眾所周知,沒有能力內涵光靠張會嗆的嘴是不會讓人想投給外省女人的。別只會喊團結強迫老百姓。

 


筱 蒨-Luci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1 12:19

12樓大哥,少侮辱觀世音菩薩,菩薩就是不想讓台灣下地獄,才要我這樣聲嘶力竭呼喚眾生,為了黎民百姓,出來請求吳敦義出馬。觀音菩薩是聞聲救苦度眾生的,可不是甚麼都放空,完全不管事。我在幫菩薩設法救蒼生,而大家卻只坐以待斃等死,只會咯咯叫著團結、團結,要支持一個完全沒有地方、中央行政經驗、沒有首長經驗、還人情大於是非的政客,逼百姓去團結。

靜坐時記得心念要誠,只有正念、正思維,沒有任何自我的貪婪妄想之心,菩薩自然能跟你感應。現在台灣需要正向能量集結,所以這幾天有空,歡迎早上起床先去靜坐一下,只要面對觀世音菩薩像,家中沒佛像的可以去廟裡求那種隨身攜帶型的觀音菩薩畫像。心念夠誠敬,記得為慈悲眾生專心去想"希望中華民國能被有實力、有能力、有誠意的政治家來治理"。只要為人有言行合一,除了心意誠外,還有行善做公益、公義的行動力,菩薩就可以感應了。

菩薩感應,會讓你的頭部抬高,讓額頭對天,不是自己控制去抬頭,兩眼睜不開但感覺得到有光在眼前,那就是菩薩在跟你互動了。記得別貪婪去要求要健康、平安、家裡誰升官、賺大錢,更別幫政客求奪權,否則感應立刻中斷。如果沒做過任何布施的行善,還連正思維都沒有,別怪菩薩不感應,萬一會有感應,那就可能是魔王小鬼要小心,人在做天在看,不要欺騙自己,菩薩也不會被騙。

頭抬高不會太久,不用擔心,菩薩不會害人。靜坐時間以一小時為宜,沒感應就是你要再努力言行合一學會判斷是非的能力並身體力行。全世界的朋友都可以來靜坐,不光是台灣。


地球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1 09:34
看到筱倩的文章,讓我想起了金剛經內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