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亨小傳》 五色虛幻的奢華人生 非官方影評
2013/05/30 10:46:28瀏覽32594|回應2|推薦21

為了避免「爆雷」,我將電影關鍵情節稍作省略,僅進行大致故事介紹與分析。沒有看過電影的讀者可以安心閱讀。

《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電影改編自美國文學名著,是費茲傑羅 (F. Scott Fitzgerald) 1925 年出版的小說,故事背景設定在 1922 年美國泡沫經濟達到巔峰的時期,當時紐約生活紙醉金迷,一擲千金。而直到 1928-1929 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Great Depression),此一輝煌年代方才走入歷史,徒留無限唏噓。 

《大亨小傳》乃透過旁觀者卡羅威 (Nick Carraway) 觀察,敘述男主角蓋茨比如何從赤貧成為巨富,而這致富之道中,當然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祕密。蓋茨比苦戀富家女黛西 (Daisy),卻因身無分文難以如願。黛西後來嫁給豪門之子湯姆 (Tom),但湯姆在外有個秘密情婦,兩人婚姻並不幸福。蓋茨比對舊愛念念不忘,因而在河的彼岸購置豪宅,與黛西隔水相對,並經常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的綠光,思念情人。他甚至每個週末夜晚舉辦舞會,只盼黛西有一天能夠偶然間光臨。

湯姆與黛西的豪宅以「日景」呈現

這部探討「美國夢」實現與幻滅的電影,一開始便充滿了美國東岸上流社會氛圍。宏偉的歐式建築,綠草如茵的噴水池庭園,考究奢華的室內陳設。法式落地長窗引進滿室陽光,微風帶著青草香氣,徐徐吹進。推開高大沉重的門扉,映入眼簾的是薄如蟬翼的窗簾,隨風漫捲,而沙發上慵懶斜躺的,是美得無以名狀的黛西,以及同樣美麗的女性友人。男管家隨手一揮,長窗開啟,紗簾飄動,侍從動作整齊,在涼爽的屋外露台長桌擺設著餐具,眾人於談笑間,高雅地用餐。 



夜夜笙歌的蓋茨比豪宅以「夜景」呈現

在彼岸,蓋茨比的宅邸則是另一番光景。夜夜笙歌的宴會,充滿了爵士樂的氛圍。正因如此,這本小說被視為喧囂爵士時代的象徵,而費茲傑羅也被譽為「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在爵士放浪形骸甚至是電音搖頭的旋律中,燈紅酒綠的生活,頹廢而揮霍的享樂主義,在晝夜顛倒的「不夜城」中展開。與對岸「東卵」久經富貴的沉靜奢華不同蓋茨比因快速致富而難掩沾沾自喜,有種屬於暴發戶的炫耀情結。此外,舊時權貴的財富世代相傳,「比較」見得了光,相較於蓋茨比暗地裏經營的事業,前者以「日景」呈現,後者則以「夜景」刻劃,形成明顯對比

在電影中,強烈的色彩表現,反映了小說的創作精神。首先,蓋茨比總是盯著對岸的綠光。「綠」在英文中有「忌妒」的涵義,例如 「綠眼」(green-eyed),便與中文「眼紅」意義類似。蓋茨比遙望綠光,象徵他對於戴西嫁給湯姆的忌妒心情。事實上,蓋茨比一直對於富豪家族既羨慕又忌妒,正因為這樣的心情,他才能夠產生動力不斷往上爬,成為典型的渴望躋身上流的「社會攀緣人」(social climber)。其次,在夜間釣魚時,釣客也會利用綠色光源來吸引魚兒上鉤。因此,綠光也有「致命的吸引力」的意涵。事實上,黛西對於蓋茨比的確是難以抗拒的 fatal attraction。當然,「綠色」最有名的詮釋,就是「希望」,亦即「美國夢」的象徵。春天生意盎然,綠意蓊鬱,正代表無限希望。在小說中,卡洛威曾經在月色下觀看長島,追想當初荷蘭人於夜色中見到這片土地時的景象,「一片鮮綠的新世界」(a fresh, green breast of the new world),而這正是新大陸所帶來「美國夢」。此外,蓋茨比曾在綠色的森林中等待卡洛威回家,以象徵他渴望再次見到黛西的心情。他與黛西重逢前,竟盡心整理了卡洛威家的草地花園,讓綠意整潔清爽,「希望」也因而重整,再次成長茁壯。兩人愛苗滋長後,甚至走入飛舞著螢火蟲的樹林中幽會,充滿了對愛情的想望。



黛西與蓋茨比在卡洛威家中相會



黛西的代表色毫無疑問是「白」。她的名字原意為白色的「雛菊」
(daisy) 是明顯的意象,電影開頭白色的窗紗,蓋茨比與黛西相會時,滿屋白色的鮮花,都呼應此意象。而在電影中飾演黛西的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膚色實在白得太過火,跟她在 2005 年演出《傲慢與偏見》時差異頗大,彷彿跳進了太白粉裡打滾似的(或者,是跳進了「修飾澱粉」!?),充分詮釋了黛西的「白」。白色當然代表「純潔」,但同時也暗示了黛西「瞻前不顧後」、「天真無知」的愛 (或許稱不上「無邪」吧?),以及偷情後的「白色恐懼」。同時,與沉淪於低層社會廣大的勞工相對比,唯有富豪之家能纖塵不染,潔白無瑕,因此「白」也象徵富豪世家的「特權」地位,例如在俄國,王室的代表色便是「白」,而在黛西家中,配色也幾乎以白色為主,白色的窗櫺、白色的窗紗,白色的沙發與椅子,以及潔白的水晶吊燈。蓋茨比也經常穿上純白色西裝,特別是他接近黛西時。純白,彷彿成為他晉身富豪的身分證明。

只是,再怎麼純白的表面,背後都有陰影,難免透著灰暗。灰暗,是第三種顏色。於長島權貴與新富高級住宅區之間,是畫面黑暗骯髒的貧民區「煤灰谷」(Valley of Ashes)。灰暗,象徵著低下、痛苦、煎熬、無助、希望破滅。在此地的居民手上、臉上、衣服上都沾滿了煤灰與油汙,連笑容都由於困頓的生活而蒙上一層陰影。另外,屬於黑暗的金錢來源,也是此一色調的重要意涵。《大亨小傳》電影宣傳海報,都以黑底金漆為主要色系。而蓋茨比豪宅內部配色也以黑底金漆為主。黑色的底,象徵了蓋茨比卑微的出身,以及謎一般的黑色豪門企業。而金漆,則代表黑暗背景之上,金碧輝煌的表相。

介於上述三色之間,是第四種顏色「藍」。煤灰谷矗立著一個看板,上面是戴著眼鏡的醫生亞寇伯 (Doctor T. J. Eckleburgoculist 是眼科醫生的舊稱) 。在小說中,他的眼睛被描繪為「藍色」,這對眼睛彷彿總在觀看著芸芸眾生,冷眼旁觀各種荒謬的故事。如卡洛威在旁白中說,這對眼睛,正像上帝「憂鬱」(blue) 的眼睛,默默注視著這罪惡的塵世。此外,藍色雖然代表憂鬱,卻也是天空的顏色。海闊天空,任憑翱翔,正是「狂想」(fantasy) 的舞台。蓋茨比的庭園有個游泳池,便象徵了「藍色狂想」。在電影中,游泳池的配色非常有趣,一開始它的水是綠色(忌妒),但下方卻有藍色家徽(狂想),象徵忌妒的深層,潛伏著無限狂想。然而當蓋茨比與黛西相遇後,游泳池的水逐漸轉向藍色,象徵狂想逐漸成形。而在故事最後,當蓋茨比仰身摔入介於藍色與綠色的游泳池水中載浮載沉之際,其實也暗喻了忌妒與狂想的最終結局。在電影開頭蓋茨比的宴會中,曾經演奏了喬治蓋西文 (Gorge Gershwin) 的名作「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演奏同時,滿天煙火,燦爛奪目,同樣充滿了「狂想」的氛圍。這首曲子其實是 1924 年完成,比小說所描述的 1922 年晚了整整兩年。然而,在曲中所呈現的狂想精神,的確呼應了蓋茨比充滿熱情與狂想的性格,為《大亨小傳》下了貼切的註腳。附帶一提,日劇《交響情人夢》中野田妹開頭使用手風琴演奏的,也是這首「藍色狂想」。

最後,《大亨小傳》最耀眼的顏色,自然是珠光寶氣的「金」了。黃金是富貴的象徵,也是人類社會中權勢與財富的來源。在富豪家中,大量使用了金色的素材,而蓋茨比豪宅裡同樣也使用了金光閃閃的裝飾。有趣的是,蓋茨比週遭充滿了「假性」的金。例如宴會中金色的彩帶,稍縱即逝、金光耀眼的煙火等,都象徵了蓋茨比的財富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絢爛,卻短暫虛幻。另外,他本人開著一台黃色跑車。黃色雖然搶眼,但始終無法與金色匹敵。這彷彿也是蓋茨比的無奈與自卑之處,因為正如湯姆所說,富貴人家的氣質是自小培養的,源自於血液中。而暴發戶儘管穿著光鮮亮麗,但無論再怎麼掩蓋,骨子裡卻是下層社會的血統,階級差異無法抹滅。

在卡洛威眼中,富人始終是那麼冷漠,他們與《悲慘世界》中的富人沒有兩樣,對弱勢視若無睹,驅車高速通過煤灰鎮,卻從不關心民間疾苦。他們擁有的越多,便更加害怕失去分毫,因而手中握得更緊。金錢讓人自私,金光閃閃的世界耀眼得令人睜不開眼,自然也無暇觀看這個世界。彷彿《穿著 Prada 的惡魔》中的角色,光鮮亮麗,卻缺乏靈魂。


除了綠、白、藍、黑、金五種主要色彩,電影中還有一個較為次要的顏色,即為「紅色」。湯姆的情婦默特兒 (Myrtle Wilson) 便穿得一身火紅。紅色,自然是「激情」的代表,如烈火般激烈燃燒,最後化為灰燼,如同煤灰鎮黑暗的色調,「火紅」來自於黑色炭火(低層社會),最後也將回歸黑暗。紅,也象徵了鮮血。在故事中見過幾次紅,每次都可見到生命的驟逝,徒留無盡的遺憾。

雖然蓋茨比充滿夢想,在卡洛威眼中「比其他上流富豪全部加起來都高貴」,但是他真的愛著黛西嗎?又或者,黛西只是蓋茨比追求「美好生活」的幻想中,拼圖的一塊,因此他不顧一切,必要贏得不可?黛西原本想要私奔,但
蓋茨比卻不表認同,他認為如此太不體面,他要風風光光的和黛西在一起。倘若真愛,蓋茨比會如此強硬,希望硬生生從湯姆手中搶走黛西嗎?他那見不得陽光的事業,真能帶給黛西幸福嗎?或許有人說,蓋茨比畢竟為了愛黛西而犧牲了許多,但我卻有種感覺,人生有太多遺憾,當愛情凝凍在某個再也無法改變的時刻,情人間只是「來不及變心」,而非真正天長地久。如果兩人真的在一起了,蓋茨比真會一生不變地寵愛黛西嗎?我抱持著保留的態度。

看著《大亨小傳》,我不禁回想起瓊瑤的小說《在水一方》,朱詩堯苦戀杜小雙,但小雙卻嫁給盧友文。友文過世後,小雙獨自住在河畔,詩堯雖不與她聯繫,卻隔著河,住在對岸,遙望愛人。正如《詩經》中〈蒹葭〉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堯與小雙的人物原型,不知道是否來自於《大亨小傳》?又或者,費茲傑羅是否有可能曾經受到過《詩經》的啟發?

此外,黛西的矛盾與多變,的確讓人感到氣憤。然而,黛西反映的,其實是人性普遍的黑暗面「自私」,但是這個角色基本上其實沒有特別「可惡」或「可恨」之處。於是,我深深覺得史派克 (Nicholas Sparks) 小說改編的《手札情緣》(The Notebook),其實彷彿是《大亨小傳》這個讓人感到淡淡憂傷的悲劇的「完美版」,其中闡揚了人性的光明。同樣是富家女與窮小子的夏日之戀,諾亞與艾利卻能夠堅持下去,不但男主角實現了建造夢幻家園的夢想,最後兩人也有情人終成眷屬,甚至白頭到老,這應該是無數美國夢碎後,讓許多觀眾感到欣慰的地方吧。

在《手札情緣》中,當艾利決定與諾亞廝守前,艾莉的母親曾帶女兒去採石場,母親的舊情人在那兒工作,如今卻是個辛苦的窮老頭。當年,他們兩人原本約好私奔,但是後來女方臨陣脫逃了。「我很慶幸當時沒有跟這個男人在一起,否則就要一世貧賤了」,母親說,「你要考慮清楚,是要跟諾亞貧困一生,還是找個有錢的老公。我愛你的父親,真的!」說完,母親掉下淚來。

艾利母親口中的「愛」,是那麼的顫抖,讓人不知道她是真心愛著父親,或者只是在自我催眠,舒緩心中的罪惡感。艾利的母親,彷彿就是《大亨小傳》中黛西的翻版,一個對愛充滿憧憬,但最後卻仍為了金錢與享受,屈服於虛榮之下的富家女。

真愛始終是難解的謎團,也因而所有關乎愛情的糾葛,最後只能不予置評。畢竟,在那紙醉金迷的世界裡,在「綠」、「白」、「灰」、「藍」、「金」五色輝映之下,怎能不令人心眩目盲,最後徒留幾絲嘆息?

《大亨小傳》本身就是個泡沫般的故事,彷彿一語成讖,預見了幾年後的經濟大蕭條,而絢爛終歸恢復平淡。愛情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幾秒鐘的勇氣。然而,在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與喜怒哀樂,卻難免不斷將愛情磨損於柴米油鹽之間,最後只剩恩情,或是仇怨。

於是,冷眼觀看這一切的,始終都是上帝與你和我,在一雙雙藍色而憂鬱的眼睛中,這世界如此浮華,如此不真實。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5551001&aid=7693676

 回應文章

緣起 風信子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0 09:57
詮釋的真好。

blue phoenix屬於辜仲諒的十二強棒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寫得太文學了
2013/05/31 09:12

歐巴桑寫不出這種影評

太強了啦尖叫


blue phoenix

陳徵蔚(g5551001) 於 2013-05-31 23:31 回覆:
哈哈,幹嘛這樣說!